学术投稿

血清β-HCG值在异位妊娠治疗方式选择中的指导价值研究

吴明梅

关键词:血清β-HCG值, 异位妊娠, 指导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β-HCG值在异位妊娠治疗方式选择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80例,根据血清β-HCG值及临床治疗方法分为4组,A组:118例,血清β-HCG值为1000~5000 mU/ml,采用药物保守治疗;B组:20例,血清β-HCG值为1000~5000 mU/ml,采用手术治疗;C组:34例,血清β-HCG值为5001~10000 mU/ml,采用药物保守治疗;D组:8例,血清β-HCG值为5001~10000 mU/ml,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A组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高于C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B组、D组手术治疗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血清β-HCG值在治疗方式选择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为早期治疗提供了方向.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哮喘发作与呼吸道病毒检测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 对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呼吸道病毒检测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 将于我院治疗的71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选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于患者入院当日采集其静脉血液进行检测,分析观察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呼吸道病毒检测的关系.结果经检测,流感病毒A的阳性率为14.08%,腺病毒为16.90%,流感病毒B为8.45%,呼吸道合胞病毒为35.21%,副流感病毒1、2、3分别为11.27%、8.45%、5.63%.结论 给予支气管哮喘采取正确的检测方法后,可判定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与流感病毒A、腺病毒、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的病原体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作者:江敏;朱国平;高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乌拉坦对实验家兔三种手术方式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对实验家兔蚓突切除术、胃造瘘术、气管插管术三种手术方式中麻醉效能的影响,进而评价其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动物麻醉的应用.方法 选择健康实验家兔24只,分三组,每组分别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乌拉坦(20%,4 ml/kg),麻醉满意后A组实施家兔蚓突切除术,B组实施胃造瘘术,C组实施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呼吸频率、心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并对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苏醒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蚓突切除术组、气管插管术组、胃造瘘术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6.4±0.8)min,(9.0±0.6)min,(7.7±0.3)min;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32±3.7)min,(35±3.9)min,(40±6.5)min;术后苏醒时间依次为(25±3.7)min,(22±3.9)min,(13±6.4)min.结论 20%乌拉坦的麻醉维持时间长,术后死亡率高,适用于实验要求不高,术后要对动物进行处死的动物实验,乌拉坦对于蚓突切除、胃造瘘等开腹手术麻醉维持时间短,术后苏醒时间长,对于气管插管等非开腹手术麻醉维持时间长,术后苏醒时间较短.

    作者:孟永亮;孙彦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在我院行收治治疗实施全身静脉麻醉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方式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水平在接受麻醉诱导前和手术结束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接受麻醉诱导5 min和30 min后,血压和心率等指标与手术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血压和心率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全身麻醉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可有效改善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术中不良反应症状可有效减少,安全性高,可在手术全身麻醉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美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细致化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采用细致化护理对改善其自知力、 依从性和精神症状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采用细致化护理模式的2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2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BPRS评分和完全依从性率分别为(68±7.4)分、55%;对照组为(85±4.2)分、35%.结论 细致化护理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更能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张光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临床中常用的中药复合注射液,是由银杏叶提取物以及双嘧达莫共同组成的复方制剂,主要临床作用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主要应用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血栓栓塞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随着对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银杏达莫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了临床的广泛重视.本文对银杏达莫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相应的依据.

    作者:刘晓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并发心包积液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析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并发心包积液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快速心律失常并发心包积液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药物控制,同时给予射频导管消融术进行根本性的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进行不同部位的手术治疗方式后,实验组患者各个不同部位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经比较显示,具有一定的统计差异性(P<0.05).结论 在临床中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的临床价值较显著,有效的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信赖和选择的一种治疗方式.

    作者:梁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金龙胶囊对肝癌TACE后HBV-DNA影响及临床效果研究

    本次主要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以及引起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机制进行研究,分析金龙胶囊对TACE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作用,并探讨金龙胶囊影响患者免疫能力和生存质量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肝癌患者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董振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通过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天津市南开医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入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其中40例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通过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0.5±13.1)ml、(12.5±4.1)h、(6.3±3.6)d低于对照组的(138.4±26.7)ml、(41.4±15.7)h、(13.1±3.3)d,(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各指标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通过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均较显著,但通过腹腔镜技术治疗后,在缩短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张雅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手术室患者30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手术室患者临床护理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150手术室患者临床护理选择细节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行为发生率较对照组少,围术期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术中紧急事件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细节护理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作用明确.

    作者:李家秀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托幼机构学龄前儿童前牙反牙合患病率的分析

    目的 分析天津市3~6岁学龄前儿童乳牙反牙合的患病率,指导开展防治工作.方法 将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监测的18个区县的幼儿园,每年2万左右3~6岁学龄前儿童连续5年(2011~2015年)的检查的反牙合人数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2011~2015每年反牙合患病率均在4%左右,各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三个年龄组之间以3~4岁患病率高,5~6岁年龄组低.结论 反牙合畸形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纠正口腔不良习惯,早发现早矫治.

    作者:关小菊;肖林;王萍;潘迎;张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病案归档管理过程中PDCA方法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病案归档管理过程中采用PDCA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出院患者病案进行归档管理,并对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归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PDCA为理论依据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对比实施PDCA前后的病例档案归档情况.结果 2014年1月~2015年6月病案归档评分(91.12±2.77)分,甲级率为91.23%,乙级率为8.77%,2015年7月~2016年12月对病案归档评分(93.15±1.88)分,甲级率为99.68%,乙级率为0.32%,采用PDCA对档案归档的评分优于没有采用PDC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病案归档管理过程中采用PDCA方法进行监管,提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病案归档率和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谭亚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水胶体辅料在早产儿NCPAP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早产儿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中对鼻孔周围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行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21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加用水胶体敷料,比较两组患儿的鼻部皮肤破损情况,呼吸机鼻塞歪曲脱落情况.结果 观察组皮肤破损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6.66%);呼吸机鼻塞歪曲脱落情况观察组(6.66%)明显低于对照组(18.09%).结论 水胶体敷料在早产儿无创机械通气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患儿的皮肤破损情况,减少呼吸机鼻塞歪曲脱落率,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新生儿护理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作者:夏时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不稳定心绞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A组、B组术前当日、术后24 h分别给予10 mg/d、20 mg/d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 w炎症因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Ⅰ)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术前有所上升,而术后1个月均有所下降,且B组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 PCI会增加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Ⅰ水平,而给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因子,且剂量为20 mg效果优于10 mg.

    作者:刘鹃锋;鲁谦;冯冀;王丽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在慢性胰腺炎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慢性胰腺炎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参照组,前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常规西药+柴胡疏肝散,后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且总有效率(88.89%)比参照组(64.44%),复发率(4.44%)低于参照组(22.2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慢性胰腺炎,治疗效果明显,且复发率,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卢亚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持续质量改进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80例外科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12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40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管理基础上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总结两组患者终的管理效果.结果 经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观察组管理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护理质量指标、护理满意度、SDS、SAS评分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可较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舒适度及满意度,清除各类风险隐患,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率,进而维护患者健康,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郭华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到我院接受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TCT和高危型HPV-DNA检查,两项指标检查有异常的患者行宫颈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将其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结果 TCT联合高危型HPV-DNA检查的阳性符合率显著高于单项TCT检查和高危型HPV-DNA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宫颈病变级别HPV感染情况比较,宫颈病变级别越高,HPV感染率也越高.结论 TCT联合高危型HPV-DNA检测宫颈癌前病变可有效提高阳性诊断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预防ICU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本文主要叙述了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以及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从这些方面进行讨论,对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做好及时的预防,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护理措施干预,从而有效的防止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

    作者:周光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序贯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由单独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和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NSCs序贯治疗大鼠SCI的脊髓恢复情况不同,研究BMSCs对大鼠脊髓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序贯治疗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纯化NSCs和BMSCs,改良Allen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独标记神经干细胞移植组(A组,n=24),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神经干细胞序贯移植组(B组,n=24).分别于移植后3 d、1 w、2 w,3 w、4 w、6 w、8 w取脊髓组织,观察脊髓空洞形成情况,神经干细胞分化生长情况,以及脊髓胶质疤痕大小.结果 序贯移植组BBB评分比单独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P<0.05);观察大鼠在治疗后1,2,3,4,6,8 w时的神经元细胞数目,血管生长情况,胶质疤痕以及脊髓空洞大小A,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MSCs可促进了NSCs的有效分化,减少胶质化倾向,改善了脊髓的微环境有利于治疗SCI,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序贯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优于单独移植神经干细胞.

    作者:陈志;申才良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在中青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的视觉质量观察

    目的 探究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在中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74眼)中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患者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裸眼近视力状况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7d、2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4个月采用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为(4.88±0.18),明显高于对照组(4.62±0.29),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个月的裸眼近视力为(4.96±0.12),明显优于的对照组(4.79±0.15),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术后暗视、明视敏感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中年白内障患者予以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全程视力,值得推广运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可能会削减暗视、明视敏感度.

    作者:吴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老年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中进行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共计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共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症状改善率、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的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中施行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王淼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