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案归档管理过程中PDCA方法应用分析

谭亚涛

关键词:病案归档, 管理过程, PDCA,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病案归档管理过程中采用PDCA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出院患者病案进行归档管理,并对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归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PDCA为理论依据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对比实施PDCA前后的病例档案归档情况.结果 2014年1月~2015年6月病案归档评分(91.12±2.77)分,甲级率为91.23%,乙级率为8.77%,2015年7月~2016年12月对病案归档评分(93.15±1.88)分,甲级率为99.68%,乙级率为0.32%,采用PDCA对档案归档的评分优于没有采用PDC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病案归档管理过程中采用PDCA方法进行监管,提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病案归档率和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金龙胶囊对肝癌TACE后HBV-DNA影响及临床效果研究

    本次主要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以及引起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机制进行研究,分析金龙胶囊对TACE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影响作用,并探讨金龙胶囊影响患者免疫能力和生存质量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肝癌患者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董振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药学服务对门诊高血脂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脂改善的影响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门诊高血脂患者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12月到我院就诊的高血脂患者,要求99例用药依从性差的高血脂患者每月来医院接受一次面对面的药学服务,每次不少于15 min,共接受四次,四个月后观察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脂改善情况.结果 依从率从第1月的(45.88±21.90)%升高到第5月的(84.42±12.46)%(P<0.01);血脂改善情况TC、TG、LDL-C分别由第1月的(6.92±0.38)mmol/L、(2.39±0.36)mmol/L、(4.84±0.62)mmol/L降低到第5月的(3.96±0.42)mmol/L、(1.48±0.51)mmol/L、(3.04±0.66)mmol/L(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开展药学服务,使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脂均有较大改善.

    作者:孙士杰;刘婕;陈志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外科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目的 为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基本技能操作水平,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方法 将临床医学2012级学生101名为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外科基本技能教学.外科教研室于2013级开始进行了外科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改革和举措,将临床医学2013级学生101名为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外科基本技能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科实践教学改革对于临床医学生掌握外科基本技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陈俊英;王忠;唐立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细致化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采用细致化护理对改善其自知力、 依从性和精神症状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采用细致化护理模式的2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2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BPRS评分和完全依从性率分别为(68±7.4)分、55%;对照组为(85±4.2)分、35%.结论 细致化护理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更能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张光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乌拉坦对实验家兔三种手术方式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对实验家兔蚓突切除术、胃造瘘术、气管插管术三种手术方式中麻醉效能的影响,进而评价其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动物麻醉的应用.方法 选择健康实验家兔24只,分三组,每组分别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乌拉坦(20%,4 ml/kg),麻醉满意后A组实施家兔蚓突切除术,B组实施胃造瘘术,C组实施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呼吸频率、心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并对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苏醒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蚓突切除术组、气管插管术组、胃造瘘术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6.4±0.8)min,(9.0±0.6)min,(7.7±0.3)min;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32±3.7)min,(35±3.9)min,(40±6.5)min;术后苏醒时间依次为(25±3.7)min,(22±3.9)min,(13±6.4)min.结论 20%乌拉坦的麻醉维持时间长,术后死亡率高,适用于实验要求不高,术后要对动物进行处死的动物实验,乌拉坦对于蚓突切除、胃造瘘等开腹手术麻醉维持时间短,术后苏醒时间长,对于气管插管等非开腹手术麻醉维持时间长,术后苏醒时间较短.

    作者:孟永亮;孙彦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个体化音乐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个体化音乐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0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下肢骨折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音乐干预联合肌肉放松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音乐干预能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孙大千;孙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胃癌分子的靶向治疗研究策略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胃癌患者通过治疗后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近,肿瘤生物学的显著进展促进了靶向致癌关键途径的新研究.随着胃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肿瘤细胞生长、凋亡、细胞周期、侵袭浸润以及血管生成等分子生物靶点提出的分子靶向因子被证实有效,靶向治疗成为胃癌综合治疗的重点和热点.这些策略主要包括:EGFR抑制剂受体靶向治疗,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凋亡促进剂,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本文将从以上几方面进行综合叙述.

    作者:沙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程序在代谢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深入分析和研究健康教育程序在代谢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0例代谢综合症患者,然后将其随机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对A照患者利用健康教育程序进行护理干预,对B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患者在疾病认识的得分(95.61±2.64)分、合理饮食(96.31±2.58)分、体育锻炼(96.99±6.54)分、合理用药(97.55±2.31)分明显高于B组患者在疾病认识的得分(80.12±5.66)分、合理饮食(79.25±3.33)分、体育锻炼(78.51±3.24)分、合理用药(80.36±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程序在代谢综合症患者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荣莉;杨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研究对腹泻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泻疾病患儿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腹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两组患儿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对小儿腹泻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小儿腹泻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率为2.30%,明显低于对照组20.50%,组间差异显著(P<0.05);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小儿腹泻治疗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邓家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预防ICU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本文主要叙述了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以及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从这些方面进行讨论,对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做好及时的预防,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护理措施干预,从而有效的防止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

    作者:周光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化管理,观察两组的血压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主动脉夹层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高血压性肾损害、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有着极大的意义,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红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集束化健康教育在痛风性关节炎反复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集束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痛风性关节炎反复住院患者应用的效果,探索更规范、更有效的宣教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住院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教育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教育组采用集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对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出院指导依从性及疾病复发率的情况.结果 教育组患者对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出院指导依从性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且随访1年该病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痛风性关节炎反复住院患者应用的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并发心包积液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析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并发心包积液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快速心律失常并发心包积液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药物控制,同时给予射频导管消融术进行根本性的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进行不同部位的手术治疗方式后,实验组患者各个不同部位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经比较显示,具有一定的统计差异性(P<0.05).结论 在临床中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的临床价值较显著,有效的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信赖和选择的一种治疗方式.

    作者:梁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6年1月~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这30例患儿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观察组患儿中,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护理有效率为93.30%;在对照组患儿中,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4例,护理的有效率为73.30%,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感染性腹泻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十分重要,有效地护理能够提高小儿感染性腹泻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文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急性肾炎急性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小儿急性肾炎急性期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肾炎急性期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则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数据经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儿急性肾炎急性期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作者:张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不稳定心绞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A组、B组术前当日、术后24 h分别给予10 mg/d、20 mg/d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 w炎症因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Ⅰ)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术前有所上升,而术后1个月均有所下降,且B组改善优于A组(P<0.05).结论 PCI会增加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Ⅰ水平,而给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因子,且剂量为20 mg效果优于10 mg.

    作者:刘鹃锋;鲁谦;冯冀;王丽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在我院行收治治疗实施全身静脉麻醉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方式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水平在接受麻醉诱导前和手术结束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接受麻醉诱导5 min和30 min后,血压和心率等指标与手术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血压和心率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全身麻醉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可有效改善患者术中血压和心率,术中不良反应症状可有效减少,安全性高,可在手术全身麻醉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美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序贯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由单独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和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NSCs序贯治疗大鼠SCI的脊髓恢复情况不同,研究BMSCs对大鼠脊髓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序贯治疗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纯化NSCs和BMSCs,改良Allen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独标记神经干细胞移植组(A组,n=24),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神经干细胞序贯移植组(B组,n=24).分别于移植后3 d、1 w、2 w,3 w、4 w、6 w、8 w取脊髓组织,观察脊髓空洞形成情况,神经干细胞分化生长情况,以及脊髓胶质疤痕大小.结果 序贯移植组BBB评分比单独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P<0.05);观察大鼠在治疗后1,2,3,4,6,8 w时的神经元细胞数目,血管生长情况,胶质疤痕以及脊髓空洞大小A,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MSCs可促进了NSCs的有效分化,减少胶质化倾向,改善了脊髓的微环境有利于治疗SCI,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序贯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优于单独移植神经干细胞.

    作者:陈志;申才良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给药方式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患者使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在无痛分娩应用的效果.方法 100例在行无痛分娩的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无背景剂量,B组背景剂量为8 ml/h,两组均设定冲击量8 ml/次和锁定时间15 min.记录产妇生命体征、疼痛VAS评分和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在无痛分娩的过程中疼痛VAS>4的次数多于B组,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无痛分娩中使用不同的给药方式,患者自身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无痛分娩过程中患者采用有背景剂量的给药方式更加有利于患者疼痛减轻,符合无痛分娩的理念.

    作者:陈仪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 分析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研究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跌倒情况以及跌倒的原因,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跌倒例数(4例)及次数(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例与16次;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跌倒有很多方面因素,给予充分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诱发跌倒的因素,预防跌倒发生.

    作者:徐树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