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与肝细胞凋亡的研究

刘红云;覃彩芹;张福云

关键词:酒精, 肝损伤, 肝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酒精组(20只),对照组(10只).给酒精组大鼠按体重15 g/kg 47.5%酒精一次性灌胃,给对照组大鼠按体重15 g/kg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灌胃后48 h处死大鼠,用光镜、TUNEL、电镜检查肝组织.结果 酒精组肝损伤、肝细胞凋亡检出率均为100%,凋亡肝细胞核数占肝细胞核总数的46.8%.生理盐水组未发现肝损伤痛变,仅3例个别视野近肝小叶中央静脉处见单个凋亡细胞.结论 肝细胞凋亡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青海省慢性病综合干预控制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慢病综合干预控制项目的实施,开展以“维持健康体重”和“控制血压”为核心内容的人群干预,探索人群超重、肥胖和血压控制模式,促进社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以卫生部“维持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关键技术”社区试行项目的工作内容和实施方案为指导,对参加项目的社区居民采用“高危人群和慢病患者管理信息表”收集相关信息,并录入管理系统进行人群分类,按照人群分类结果,以体重和血压为核心指标对超重且中心性肥胖及高血压病人进行管理.结果 经过1年时间的干预,管理人群的吸烟率由干预前(2008年)的20.8%下降为干预后(2009年)的12.2%;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8.2%、60.8%及14.6%上升为干预后的71.4%、63.0%及39.9%.超重且中心性肥胖人群的腰围均值由干预前的95.9 cm下降为干预后的91.1 cm.结论 在社区开展以“维持健康体重”和“控制高血压”为核心目标的慢病管理关键技术对控制体重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是有效地.

    作者:李晓萍;周敏茹;王金桃;许志华;韦文会;郭淑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卧位及卧床时间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经发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的卧位类型、及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5月~2010年9月的14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0例,实验组(B组)80例.A组术后采用传统方法护理,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 kg沙袋压迫12 h,保持术侧肢体制动、平卧12 h,卧床24h后下床活动.B组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用1 kg沙袋压迫4h,术侧肢体伸直,可水平移动,对无血管并发症者可根据患者需要取术侧卧位、仰卧位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交替,4h后床上自主体位,12h后可床旁活动.结果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舒适程度显著优于A组.结论 B组的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心理压力.

    作者:张一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30例房间隔膨胀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膨胀瘤的价值及房间隔膨胀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房间隔膨胀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30例患者彩超均作出正确诊断,14例房间隔膨胀瘤合并风湿性心脏病,7例合并扩张型心肌病,4例合并缺血性心肌病,5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瘤均突向右房,大突出度为(17.0±1.8) mm,基底宽(21.0±4.2) mm.结论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房间隔膨胀瘤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贵州省少数民族贫困县公共卫生队伍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贫困县公共卫生队伍现状.方法 2010年8月选取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对县级公共卫生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人员)及乡级公共卫生人员(10个乡镇卫生院防保组人员)共8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乡级公共卫生人员21人.平均每千人口乡级公共卫生人员0.08人;乡级公共卫生人员缺编率为84.4%;乡级公共卫生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占61.9%,执业医师占9.5%,注册护士占28.6%;中专医学学历占66.6%,大专占33.4%;无预防医学专业教育背景;职称均为初级;各乡镇乡级公共卫生人员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离绝对公平线较远;职称晋升困难;工资待遇、住房条件低(差)于同龄同学历县级公共卫生人员.结论 乡级公共卫生人员严重短缺,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较低,分布公平性较差;工作与生活条件待改善.

    作者:胡健;武飚;吴园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汕头市117名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汕头地区117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本地区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09年11月~2010年4月汕头市报告的117名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 117名疑似病例中,男70名,女47名,男女性别比为1.49∶1,中位数年龄为20.5岁(0.25~58岁).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在38.1℃~39℃之间为76例,占64.9%)、咳嗽(41例,35.0%),咽痛(42例,35.9%),头晕(34例,29.0%),头痛(38例,32.5%),乏力(45例,38.4%).其中重症病例为56例,占总病例数的47.8%.重症病例的肺炎并发症发生率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3.2%和69.6%,均远高于普通病例组.结论 本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主要侵袭年轻人,以本地人群为主;普通病例报告水平不够,以致重症病例比例偏高,应加强监测工作;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缺乏免疫力,容易出现症状较重的病例.

    作者:林杰;黄建云;王普生;姚丽君;肖敏;林洁敏;江素红;许璐;陈敬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6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膀胱痉挛(BS)发生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理论研究,从患者的年龄、病史、症状、前列腺增生程度、手术方式、膀胱冲洗液温度、术后是否发生膀胱痉挛等方面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纳入的研究对象266例,BPH术后出现BS患者107例,发生率为40.23%.在年龄、病史以及前列腺增生程度等因素方面,术后发生BS与未发生BS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2,P>0.05;t=-0.700,P>0.05;x2=0.875,P>0.05).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72,P<0.05.结论 BS是BPH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BPH术后发生膀胱痉挛与年龄、病史以及前列腺增生程度没有相关性,与手术方式有关.采用TURP能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

    作者:张金华;刘红燕;李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咸宁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目的 为了解咸宁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耐药性状况.方法 从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和慢性消化性溃疡(chronic peptic ulcer,CPU)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出156株Hp,用KirbyBaner药敏纸片法检测Hp对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利福平的耐药率,比较不同性别、区域、胃疾病之间的耐药性.结果 咸宁地区Hp对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65.4%、41.7%、12.2%、14.1%、0、7.0%、9.7%.不同性别、区域、胃疾病之间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咸宁地区Hp对甲硝唑、替硝唑的耐药性严重;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对四环素耐药.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为本地区根除Hp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作者:孙剑刚;邓毛子;朱薿;包永芬;梅武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

    目的 探讨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2011.11月间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患者12例(20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早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安全有效,能尽早恢复患者的视力.但并发视网膜脱离或黄斑牵拉脱离以及长期合并存在的视网膜下出血会影响视功能的恢复.

    作者:梅锋;周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特征分析及其病原型别分子鉴定

    目的 对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某哨点医院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重症病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通过病原学分子分型鉴定,全面了解其病原构成,为重症HFMD的防控提供基础.方法 采集重症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肠道病毒(EV)核酸,并对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进行分型检测;用肠道病毒VP4区分型引物进行半巢式RT~PCR (RT-nPCR),通过测序和序列分析对非EV71、非CoxA16型EV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09年4~12月,共采集HFMD重症标本35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多为3岁以下婴幼儿.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8例阴性,27例EV阳性,其中,13例EV71阳性,2例CoxA16阳性;12例非EV71、非CoxA16型EV经半巢式RT-nPCR检测,均扩增出目的片段,其中10例测序成功,并通过NCBI BLAST序列比对确定病毒型别:CoxA5和CoxA10各2例,CoxA2、CoxA4、CoxA6、CoxB5、Echoll、人鼻病毒各1例.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6~8月,3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2009年该哨点医院重症HFMD病原型别多样,以EV71为优势型别.

    作者:吉彦莉;王永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即刻修复用于67例牙种植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即刻修复用于67例牙种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10月进行牙种植的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67例(即可修复组),对照为53例(传统方法组),实验组在牙种植后1周内即进行修复,对照组在牙齿经历4到6个月无负荷期后进行修复,后观察两种方法种植体脱落的次数、感染或松动的例数以及X线下异常情况的例数,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进行组内的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种植体脱落的、感染、X线下出现异常的例数均为0例,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种植后即刻修复临床效果更好,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可以在口腔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于开涛;邹敬才;龙国平;葛成;舒瑶;刘宝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消化内科患者抑郁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目前消化内科抑郁症患者的患病情况及特征,为提高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3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抑郁症评估工具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抑郁症状分量衰(PHQ-9),对入组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就诊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在355名完成调查的患者中,PHQ-9评分≥5分者共113例,占31.8%.轻度、中度、中重度及重度的患病率分别为:13.8%、9.6%、6.2%、2.3%.未患抑郁症的调查对象与有抑郁症的调查对象在性别分布及睡眠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及所患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二者之间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今后在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女性人群、睡眠质量较差人群抑郁症发生的情况,采用有效的手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李辉;王毓麟;崔立红;浦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改良PLDD治疗顽固性椎间盘源性腰痛

    目的 探讨改良的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某院自2007年1月~2010年6月对26例经MRI检查及椎间盘造影确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32个椎间隙,采用日本SLT公司生产的Nd:YAG激光治疗机治疗,采用双侧入路多点照射的方法,激光功率5~10 W,每个激光脉冲持续1s,间隔1 s,照射总能量400~800J.米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The 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及奥斯维斯失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0 min,术后住院时间0~7 d,平均3d.2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5例,良2例,可1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PLDD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有效、安全、微创.

    作者:付爱军;刘刚;陈通;张志勇;李建民;朱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结合在消化内科见习医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结合在消化内科见习医生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本实验选取了120例2009年6月份~2011年10月份在某科室进行见习的医生为对象进行研究,把所有见习医生打乱分为40例A组(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结合组)、40例B组(启发式教学组)和40例C组(互动式教学组),后进行统计及比较各组见习医生教学后的考核成绩和教学前后的积极主动性、科学理论性、实践应用性的掌握情况.结果 A组见习医生教学后的考核成绩和教学前后的积极主动性、科学理论性、实践应用性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启发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提取了单纯启发式教学和单纯互动式教学的优点并弥补了不足之处,有效提高了见习医生的教学成效,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因此建议在消化内科教学中广泛应用.

    作者:苏健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手术的麻醉期处理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手术的麻醉期处理,正确选择麻醉方法,减少风险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某科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处理的共10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麻醉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症手术的麻醉期期风险须重视术前准备,根据患者气道分有选择适合的麻醉诱导方法及药物,加强术中管理、术后监测,严格掌握拔管指证.

    作者:杜晓宣;徐粤新;夏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病区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与应用一次性口罩应用的相关性研究与分析

    目的 研究病区内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与一次性口罩应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选取某院1221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医生和护士.按照是否有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分为两组,A组平时有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共831名医务人员,B组平时无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共390名.调查两组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情况,并对所有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进行病原学实验室检查.结果 对于4种不同的疾病指标,A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医务人员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风险显著低于B组.结论 医务人员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口罩的佩戴习惯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首选佩戴一次性口罩,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口罩佩戴方法的培训,并进行适合性检验.提高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佩戴口罩的意识,对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梓凌;刘洪英;窦丽雯;陆素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68例疗效和并发症防治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入选2011年01月~2011年8月在某院行腹腔镜下金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8例,以及周期行开腹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68例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无1例出现中转开腹手术.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采用开腹手术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开腹手术5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8.5%;采用腹腔镜手术6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3例中输尿管扭曲积水、输尿管阴道瘘、膀胱阴道瘘各1例.结论 术前严格掌握患者的适应症,术中严格按照手术步骤,对于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强萍;陈丽娟;陈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ICU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ICU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方式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35例ICU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对另外35例ICU患者进行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EPN),对两组不同早期营养支持方式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并对评价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组上消化道出血率、腹泻率及苏醒后拒食率及体重丢失减少明显减少,血清总蛋白指标良好.结论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介入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胃肠适应性,提高营养支持效果,对ICU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千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社区居民院前急救培训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确定影响社区公众院前急教培训效果的因素,探讨普及院前急救培训的佳模式.方法 对武汉市金鹤园126名社区居民进行获取急救知识渠道和现场急救技能需求的调查.将这126名居民随机分配到3个不同培训模式小组进行专业急救知识培训,并评估培训后即刻、培训后1个月、培训后6个月的效果.结果 3组受训人员在培训前所掌握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培训后即刻、培训后1个月、培训后6个月的得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培训间隔时间、培训模式和培训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武汉市已迈入老龄化城市,迫切需要对全民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利用佳的培训模式来提高全民的培训效果;不同年龄、学历的受训人员的培训效果不同:定期进行再次培训可强化记忆力,增强培训效果.

    作者:张梦娜;余桂林;吴婷婷;郑一瑾;程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3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某院急诊科从2009年7月~2011年5月收治的3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综合性治疗基础上予及早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3例,其余均治愈,抢救成功率90.3%.结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辜小丹;黄育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HIV抗体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母婴阻断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发现的177例HIV抗体阳性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对其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情况、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方式、婴儿HIV感染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177例患者中,终失访的有25例.剩余的152例中,终止妊娠的有5.9% (9/152),118例已分娩.还有25例处于妊娠期.分娩的产妇中有64.4% (76/118)服用过抗病毒药物,97.5% (115/118)为阴道分娩.已分娩的118例中,8例为死胎、死产,17例婴儿因各种原因死亡.存活的93例婴儿中,75.3% (70/93)服用了抗病毒药物,84.9% (79/93)采用人工喂养.8例婴儿在满18月龄时检测了HIV抗体,其中1例为阳性,其余为阴性.阻断率为87.5% (7/8).结论 布拖县对HIV阳性孕产妇所实施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起到了良好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