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栓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治疗

桂心

关键词:脑血栓, 心理干预, 疗效, 奥扎格雷
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特征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分为心理结合药物综合干预组的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48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S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6.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中的全血粘度、血浆浓度、低切与中切全血还原粘度、RBC压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全血还原粘度和RBC压积水平、SSS评分上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BI评分上治疗组则升高明显(P<0.01).结论 药物结合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整体提高脑血栓的疗效,而且对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日常生活能力大有裨益.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治疗肺部多重耐药杆菌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治疗肺部多重耐药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细菌清除率为86.86%,对照组有效率80.00%,细菌清除率为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均为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治疗肺部多重耐药杆菌感染疗效较好,菌株清除率高,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军;秦晓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于能量的调查结果与女性健康关系的定量分析

    目的 定量分析剩余能量与女性体质健康的关系.方法 依据能量调查结果把所选取人群分为能量过剩组和能量不足组,观察两组不同剩余能量水平下女性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与能量不足组相比,能量过剩组体脂率显著增加(P<0.01);心肺功能及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生化指标TC、TG、LDL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 能量摄入过多和体力活动不足是导致肥胖的两大重要因素,能量对体质的影响也是通过肥胖所介导的,而肥胖在正常体质向亚健康体质劣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想真正达到改善体质的效果,早期对肥胖的预防比后期的治疗更重要.

    作者:李国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探讨

    目的 探讨近4年来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根据临床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儿童健康.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儿科门诊急诊救治的80例小儿急性中毒患儿的一般临床调查资料.结果 小儿急性中毒发生:性别无差异;发生的高峰年龄为1-6岁;中毒种类以药物中毒多(52.5%),其他依次为日用化学制剂、鼠药及农药;鼠药等剧毒类的中毒多发生在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结论 防止小儿急性中毒的发生应以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重点,应大力、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儿童及其家长的相关知识教育是预防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措施,相关部门要重视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的卫生保健及宣教工作.

    作者:秦桂林;白桦林;陈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思密达联合合生元益生菌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思密达联合合生元益生菌制剂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194例0~3岁确诊为非细菌感染性小儿腹泻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合生元益生菌制剂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在显效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思密达在0~3岁小儿腹泻治疗中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王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与普通血液透析在老年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与普通血液透析(IHiD)治疗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预后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在某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肾衰患者38例,随机分为普通血液透析对照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每组19例.对两组患者透析等综合治疗7d、14 d、30d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两组患者透析并发症情况、病死率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并发症无明显的特异性及差异性,两组治疗方式对患者死亡率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BP组,在治疗后7d、14 d、30d时,血清肌酐水平和尿素氮水平都低于IDH组,肾功能恢复较IDH组明显快.结论 老年急性重症肾衰竭患者,应尽可能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促进肾功能恢复.

    作者:李海剑;刘慧;张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社区居民院前急救培训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确定影响社区公众院前急教培训效果的因素,探讨普及院前急救培训的佳模式.方法 对武汉市金鹤园126名社区居民进行获取急救知识渠道和现场急救技能需求的调查.将这126名居民随机分配到3个不同培训模式小组进行专业急救知识培训,并评估培训后即刻、培训后1个月、培训后6个月的效果.结果 3组受训人员在培训前所掌握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培训后即刻、培训后1个月、培训后6个月的得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培训间隔时间、培训模式和培训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武汉市已迈入老龄化城市,迫切需要对全民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利用佳的培训模式来提高全民的培训效果;不同年龄、学历的受训人员的培训效果不同:定期进行再次培训可强化记忆力,增强培训效果.

    作者:张梦娜;余桂林;吴婷婷;郑一瑾;程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尺骨干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尺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12月,对19例尺骨干粉碎性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11~1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疗效评定优13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94.74%.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尺骨干粉碎性骨折可达到骨折的良好复位和固定,利于肢体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与恢复,是治疗尺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梁红锁;黄克;李林;古松;韦程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12月,76例STE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氰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38例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完全性自发性的ST段回落(ST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STEMI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观察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85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MPCNL治疗和URL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4.3±15.6) min、 (123.5±38.2) ml、 (13.2±2.1)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d和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3.0%和97.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作为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刘磊;李鹏;胡跃世;王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与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5株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目的 了解能与主要肠道致病菌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肠杆菌科常见细菌,提示交叉凝集是血清凝集试验中较常见的现象,避免由于交叉凝集而产生的错误判断,为今后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8 (2003)和GB 4789-2010检测2008~2010年海淀区各次食物中毒送检样品.对检出的交叉凝集菌进行血清学试验和生化试验.结果 在肠道菌的检测中检出5株与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细菌,分别是蜂房哈夫尼亚菌、阴沟肠杆菌、产H2S的大肠埃希氏菌和2株弗氏柠檬酸盐杆菌.结论 某些属的肠道细菌因携带与一些主要肠道致病菌相同或相关的抗原,所以会发生交叉凝集现象.故在鉴定肠道致病菌时要用生化试验结合血清学试验来共同确认.

    作者:刘伟;王菊光;杨扬;孙晓华;谢利军;李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研究综述

    目的 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研究情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比较成熟,概念明确,测量工具比较权威,对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大学生社会支持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三者相关性研究开展的非常少.结论 可以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相关性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潘芳芳;俞爱月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与肝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酒精组(20只),对照组(10只).给酒精组大鼠按体重15 g/kg 47.5%酒精一次性灌胃,给对照组大鼠按体重15 g/kg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灌胃后48 h处死大鼠,用光镜、TUNEL、电镜检查肝组织.结果 酒精组肝损伤、肝细胞凋亡检出率均为100%,凋亡肝细胞核数占肝细胞核总数的46.8%.生理盐水组未发现肝损伤痛变,仅3例个别视野近肝小叶中央静脉处见单个凋亡细胞.结论 肝细胞凋亡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红云;覃彩芹;张福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围生期双酚A暴露对大鼠子代行为发育的影响

    目的 研究围生期暴露于双酚A对SD大鼠子代的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 120只孕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从孕期d6至仔鼠出生d 21断乳每天分别灌胃给予0、0.05、0.5、5、50、500mg/kg的双酚A.于仔鼠出生后d3检测前、后肢定位反射;出生后4d检测仔鼠的平面翻正、悬崖回避反射;出生后d5检测负向地性;出生后d11检测空中翻正反射.结果 0.05、0.5mg/kg剂量组的所有的神经反射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5 mg/kg剂量组的平面翻正反射、负向地性反射、空中翻正反射达标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迟;50mkg剂量组,在前、后肢定位反射、空中翻正反射达标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迟;500mg/kg剂量组,在前、后肢定位反射、负向地性反射、空中翻正反射以及悬崖回避反射的达标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延迟.结论 大鼠围生期暴露于双酚A,可影响子代大鼠的神经行为发育.

    作者:范杰;蒋建军;尚兰琴;彭茨克;王宛怡;邓陶陶;刘然;符君;任泽明;邢丽娜;吴双;郝卫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271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组和老年骨质疏松症未并发骨折组,采用自编问卷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教及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保护因素,面年龄、低钙饮食、皮质激素、跌倒、脆性骨折史及骨折家族史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保护因素,而年龄、低钙饮食、跌倒及脆性骨折史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从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作者:杨涛涛;吕晓红;任凤华;张春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入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观察不同入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0月间,选择某科50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肘后侧入路组(n=25);肘内侧入路组(n=25).患儿均全麻后,接分组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手术治疗.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照Flyrm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6例神经损伤者在8-10周恢复.随访期内两组各有1例出现肘内翻畸形.肘内侧入路的肘关节优良率为88%,肘后侧入路的肘关节优良率为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肘关节内侧入路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较后侧入路简便、容易,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王远辉;叶里子;田泽高;谭美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28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287例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将能坚持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178例患者纳入治疗组,未坚持营养膳食治疗的109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个体化膳食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以及围生期早产、巨大儿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早产、巨大儿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合理的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后,对其血糖的控制以及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精神心理因素预防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预防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9月~2010年10月某院收治的84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Stanghellini评分、患者满意度、战胜疾病的信心等.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9.96±3.41分)显著低于干预前(12.98±5.46分);对照组干预后(6.45±3.68)显著低于干预前(12.87±6.23分),且干预组减少程度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优良率97.6%、对照组为35.7%,干预组战胜疾病的信心优良率80.9%、对照组为61.9%,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战胜疾病的信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功能性胃肠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曹满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代谢综合征组分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及调控意义

    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代谢综合征组分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与调控意义.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徐州市社区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进行研究,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人群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4.4%、10.3%,代谢综合征中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P<0.05).排除血糖后,代谢综合征单组分中体质指数(OR=1.692,95%CI 1.139~2.515),血压(OR=4.152,95%CI 2.814~6.126)是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代谢综合征多组分组合中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组(OR=3.218,95%CI2.037~5.082,P< 0.01)对糖尿病的预测作用强.结论 代谢综合征单组分体质指教和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聚合体对2型糖尿病有较强预测作用.对代谢综合征组分的综合调控可能对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公共卫生意义.

    作者:徐璐;俞黎黎;邵继红;李东野;沈霞;王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外源性核苷酸拮抗乙醇发育毒性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外源性核苷酸对乙醇发育毒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啮齿类动物植入后全胚胎培养技术,将胎龄8.5d的ICR小鼠胚胎以4.0g/L乙醇染毒,然后用不同剂量(0.16 mg/L,4mg/L,100 mg/L)的外源性核苷酸干预.培养48 h后对小鼠胚胎生长发育和组织器官形态分化进行评分.结果 剂量为0.16 mg/L及100 mg/L的核苷酸干预可使胚胎颅臀长增大,体位、后神经管评分明显升高,卵黄囊直径增大,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4mg/L)核苷酸干预还可使头长增大,对体位、心脏、后神经管、后脑、中脑、前脑、听觉、视觉、嗅觉、前肢芽及后肢芽均有改善,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源性核苷酸可能有拮抗乙醇发育毒性的作用.

    作者:赵洁;赵佳夕;许雅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41例,给予单纯血液透析+常规治疗;B组20例,给予单纯血液灌流+常规治疗;C组31例,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常规治疗.结果 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经联合治疗而终死亡的患者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其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及时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斌;刘刚;李桂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