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心
目的 建立完善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苯丙氨酸(phe)和酪氨酸(tyr)的方法,用于高苯丙氨酸血症和酪氨酸血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将患者血标本处理后用Aglient 12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出苯丙氧酸和酪氨酸并计算其含量,根据苯丙氨酸、酪氨酸的浓度以及其比值诊断和鉴别诊断高苯丙氨酸血症和醅氨酸血症.结果 此种方法日间精密度均<10%,符合本实验室对实验方法的要求,通过对489例正常新生儿的测定统计苯丙氨酸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13~1.93 mg/dl,酪氨酸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4~2.44 mg/dl,苯丙氨酸/酪氨酸正常参考值为0~1.81.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传统的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489例新生儿苯丙氨酸浓度,对两组数据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t=-5.79,P<0.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有效的测定苯丙氨酸、酪氨酸的方法,该实验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和精密度高,适于常规临床实验室开展.
作者:田丽萍;杨绪庆;卜晓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预防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9月~2010年10月某院收治的84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Stanghellini评分、患者满意度、战胜疾病的信心等.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9.96±3.41分)显著低于干预前(12.98±5.46分);对照组干预后(6.45±3.68)显著低于干预前(12.87±6.23分),且干预组减少程度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优良率97.6%、对照组为35.7%,干预组战胜疾病的信心优良率80.9%、对照组为61.9%,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战胜疾病的信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功能性胃肠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曹满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12名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外科治疗及牵引等常规治疗,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安慰剂)治疗14 d,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1次/d,连续14 d.检测14、60d鞍区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小便功能.结果 两组病人在治疗14、60 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感觉、运动功能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在治疗脊髓损伤所致感觉、运动障碍及各种神经功能障碍,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屈波;蒋凯;廖东发;邓少林;张波;潘显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髋关节置换方法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差异.方法 选自某院收入的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3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THR组及HRA组,各19例.术后行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并通过总分确定优良率.对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随访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HR组及HRA组患者术后1月、术后3年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HR组优良率为84.2%,HRA组优良率为79.0%.THR组及HRA组患者术后3年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HR组患者经关节置换后1例术后3年出现Ⅱ区X线透亮带,1例出现Ⅲ期X线透亮带,4例患者未后存在深静脉血栓.HRA组患者3例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栓塞.结论 对于骨缺损严重患者可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而对于部分具备条件患者,选用全髋表面置换治疗可以为患者保留足够的骨量,并提供更佳的运动能力,从而为保证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帮助.
作者:何澄;郭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唐山市1年来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市2010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我市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5种19919例,发病率411.98/10万.无甲类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构成以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染病传染为主,其中感染性腹泻(29.41%);病毒性肝炎(23.86%)、手足口病(18.45%)、肺结核(10.51%)和流行性腮腺炎(6.45%)等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结论 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项东;张志坤;刘丹;张绍文;高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28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287例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将能坚持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178例患者纳入治疗组,未坚持营养膳食治疗的109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个体化膳食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以及围生期早产、巨大儿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早产、巨大儿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合理的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后,对其血糖的控制以及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磷霉素钠注射液联合自拟肺心Ⅰ号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全部12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应用吸氧、止咳、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及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磷霉素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口服肺心Ⅰ号方.于治疗后检查动脉血气、血浆D-二聚体、血红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9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 0.05或P<0.01).结论 磷霉素钠联合中药治疗CPHD急性加重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复发率及死亡率低,且副作用小.
作者:张振国;邱作成;李志钢;乐德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广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的食盐和烹调油摄入情况以及高血压知识、健康信念水平,并探讨高血压知识和健康信念对食盐、烹调油摄入量的影响.方法 对广州市474例社区中老年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t检验、Spearman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 食盐和烹调油摄入量分别为(8.5±2.6)g/人日,(24.5±7.9)g/人日,食盐和烹调油的过量摄入率分别为88.0%,52.5%,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基础知识、病因知识、症状知识以及易患性认知、行为障碍认知水平比较低.食盐摄入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高血压家族史,易患性和健康动机,烹调油摄入量的影响因素为性别,易患性和健康动机.结论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中老年居民中普及高血压知识,提高其健康信念水平,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霞;林爱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271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组和老年骨质疏松症未并发骨折组,采用自编问卷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教及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保护因素,面年龄、低钙饮食、皮质激素、跌倒、脆性骨折史及骨折家族史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保护因素,而年龄、低钙饮食、跌倒及脆性骨折史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从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作者:杨涛涛;吕晓红;任凤华;张春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定量分析剩余能量与女性体质健康的关系.方法 依据能量调查结果把所选取人群分为能量过剩组和能量不足组,观察两组不同剩余能量水平下女性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与能量不足组相比,能量过剩组体脂率显著增加(P<0.01);心肺功能及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生化指标TC、TG、LDL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 能量摄入过多和体力活动不足是导致肥胖的两大重要因素,能量对体质的影响也是通过肥胖所介导的,而肥胖在正常体质向亚健康体质劣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想真正达到改善体质的效果,早期对肥胖的预防比后期的治疗更重要.
作者:李国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代谢综合征组分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与调控意义.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徐州市社区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进行研究,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人群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4.4%、10.3%,代谢综合征中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P<0.05).排除血糖后,代谢综合征单组分中体质指数(OR=1.692,95%CI 1.139~2.515),血压(OR=4.152,95%CI 2.814~6.126)是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代谢综合征多组分组合中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组(OR=3.218,95%CI2.037~5.082,P< 0.01)对糖尿病的预测作用强.结论 代谢综合征单组分体质指教和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聚合体对2型糖尿病有较强预测作用.对代谢综合征组分的综合调控可能对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公共卫生意义.
作者:徐璐;俞黎黎;邵继红;李东野;沈霞;王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在无痛分娩中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0例接受腰硬麻醉无痛分娩的产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30例)在腰硬麻醉后常规给予立即插尿管留置导尿;观察组(30例)腰硬麻醉后来插尿管,而是通过专责助产士在产程进展中积极鼓励和协助患者排尿,产后通过B超观察膀胱残余尿量和尿液培养评估产后尿潴留和尿道感染情况,观察两组的区别.结果 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有19例(63.33%)能够成功自行排尿,发生产后尿潴留3例,尿道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产后尿潴留14例,尿道感染6例.结论 无痛分娩过程中无需常规持续留置导尿,积极鼓励、指导和协助患者排尿,可以减少尿道感染和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陈意坚;龚桂芳;符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12月,76例STE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氰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38例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完全性自发性的ST段回落(ST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STEMI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某院急诊科从2009年7月~2011年5月收治的3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综合性治疗基础上予及早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3例,其余均治愈,抢救成功率90.3%.结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辜小丹;黄育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V型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某院手术治疗的48例V型外斜视患者,观察手术前、后眼位的变化和双眼单视功能的情况.结果 V型外斜视的常见原因为斜肌功能异常,包括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继发下斜肌功能亢进.手术治疗除2例欠矫外余均正位,疗效满意.结论 V型外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常合并水平斜视.斜肌手术是矫正V型外斜视的主要措施之一.
作者:谢明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西湖区2004~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策略依据.方法 对2004~2010年西湖区麻疹个案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西湖区共报告481例麻疹病例,年平均发病率12.14/10万,2005年和2008年分别高达21.48/10万和37.10/10万.每年的3~6月份为发病高峰,高发地区分布在三墩镇、蒋村文新街道;小于1周岁、20~30岁、30~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8.0%、26.4%和20.2%;8月龄~1周岁常住儿童无麻疹免疫史的占58.62%,流动儿童无免疫史的占61.54%.结论 西湖区麻疹年发病起伏较大,每年呈周期性分布,城乡结合部、1周岁以下、20岁以上人群高发,需加强儿童常规及时按种及成人强化接种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
作者:张丛笑;钱晨颖;郑琳;宋凯;张寒芸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的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某院自2007年1月~2010年6月对26例经MRI检查及椎间盘造影确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32个椎间隙,采用日本SLT公司生产的Nd:YAG激光治疗机治疗,采用双侧入路多点照射的方法,激光功率5~10 W,每个激光脉冲持续1s,间隔1 s,照射总能量400~800J.米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The 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及奥斯维斯失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0 min,术后住院时间0~7 d,平均3d.2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5例,良2例,可1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PLDD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有效、安全、微创.
作者:付爱军;刘刚;陈通;张志勇;李建民;朱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癫痫样放电与睡眠时相的关系及癫痫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55例癫痫患者的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5例癫痫患儿中痫样放电共49例(89.1%),睡眠期出现45例(91.8%),以NREMⅠ、Ⅱ期多见.睡眠中全身性发作35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4例均出现于NREMⅠ、Ⅱ期.与对照组比较,癜痫患儿总睡眠时间、REM期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REM Ⅰ、Ⅱ期显著延长,而NREMⅢ、Ⅳ期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癫痫患者睡眠纺锤波出现不对称、减少或消失.结论 瘸样放电主要发生于睡眠期NREMⅠ、Ⅱ期,癫痫也改变着睡眠结构,引起睡眠障碍.不同癫痫发作类型与睡眠时相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汤春辉;杨景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研究情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研究比较成熟,概念明确,测量工具比较权威,对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大学生社会支持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三者相关性研究开展的非常少.结论 可以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相关性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潘芳芳;俞爱月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效果及未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某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60例,作为跟踪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和未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两组治疗均采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口服止痛药、外用抗菌素软膏涂抹.采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比较二组患者在治疗1d、2d、3d后的患者感觉到的口述疼痛评分(VAS)、数字检测到的疼痛评分(NRS)和患者疼痛发生频率(F),在治疗3周之后二组根据二组患者治疗的上述判定标准,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二组患者在治疗1d、2d、3 d后,采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的患者感觉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数字检测疼痛评分(NRS)值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发生频率(F)低于对照组.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有效治疗平均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值均<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进行治疗3周之后,治疗组的病人病况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
作者:卢炳益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