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澄;郭慧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手术身心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拟作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功能护理组(即对照组).整体护理组将围手术期划分为术前1d、手术过程中、术后3d等3个阶段,对患者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睡眠质量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整体护理组血压、心率、睡眠质量受手术影响较对照组小,术后疼痛程度也较对照组轻.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体护理对改善乳癌患者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痛感有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谢谦;唐珊珊;刘彦玲;周焕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不同入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0月间,选择某科50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肘后侧入路组(n=25);肘内侧入路组(n=25).患儿均全麻后,接分组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手术治疗.术后石膏外固定4周.照Flyrm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6例神经损伤者在8-10周恢复.随访期内两组各有1例出现肘内翻畸形.肘内侧入路的肘关节优良率为88%,肘后侧入路的肘关节优良率为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肘关节内侧入路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较后侧入路简便、容易,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王远辉;叶里子;田泽高;谭美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TV-CDFI)技术与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含量检测,在联合诊断滋养细胞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由TV-CDFI检查及血清β-HCG含量检测诊断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51例的临床资料.选择50例良性葡萄胎作为对照组.观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前后TV-CDFI和血清β-HCG检查的动态变化,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本组以PS≥60 cm/s、RI≤0.45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界定指标,其敏感性为93.1%,特异性95.5%,准确性94.1%.TV-CDFI在良性葡萄胎内显示均无明显或仅有极少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内则见较为丰富的短棒状或条索状彩色血流信号,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型;阻力指数(RI)显著低于葡萄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血清β-HCG含量检测其诊断准确率高达100%.采用TVCDFI与血清β-HCG含量检测联合诊断技术,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效果进行动态观察,两项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 TV-CDFI技术与血清β-HCG含量检测联合应用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首选的佳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并可作为临床评价和判断预后的重要观察指标.
作者:袁梅;张毅;张慧芹;王言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慢病综合干预控制项目的实施,开展以“维持健康体重”和“控制血压”为核心内容的人群干预,探索人群超重、肥胖和血压控制模式,促进社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以卫生部“维持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关键技术”社区试行项目的工作内容和实施方案为指导,对参加项目的社区居民采用“高危人群和慢病患者管理信息表”收集相关信息,并录入管理系统进行人群分类,按照人群分类结果,以体重和血压为核心指标对超重且中心性肥胖及高血压病人进行管理.结果 经过1年时间的干预,管理人群的吸烟率由干预前(2008年)的20.8%下降为干预后(2009年)的12.2%;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8.2%、60.8%及14.6%上升为干预后的71.4%、63.0%及39.9%.超重且中心性肥胖人群的腰围均值由干预前的95.9 cm下降为干预后的91.1 cm.结论 在社区开展以“维持健康体重”和“控制高血压”为核心目标的慢病管理关键技术对控制体重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是有效地.
作者:李晓萍;周敏茹;王金桃;许志华;韦文会;郭淑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石家庄市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的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分新流行性腮腺炎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①2004~2009年石家庄市流行性腮腺炎平均发病率为14.34/10万,以5~9岁组发病率高为114.21/10万,其次是10~14岁组发病率为82.05/10万,0~岁组发病率为21.10/10万,20~岁以上组发病率低为1.12/10万;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分布特征以学生多,平均占71.62%,其次是散居儿童平均占13.06%.②县区发病明显高于市区.③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2、3月份开始发病人数逐渐增多,4、5月份达高峰,6月份以后开始下降,8~10月份低.结论 石家庄市农村5~9岁年龄组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在每年的4~5月份即季节性发病高峰前针对敏感人群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高秋菊;张世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0年4~10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儿童手足口病重型和危重型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发热、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等)和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糖、胸部X线片等)进行总结和比较,筛选出有显著性差异的单因素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重型组135例(66.5%),危重型组68例(33.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示年龄<3岁、皮疹不典型、CRT>3 s、呼吸浅促、血压高、心率快、胸片进展至渗出性病变为重型患儿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3岁、不典型皮疹、CRT>3 s、呼吸浅促、血压高、 心率快、胸片进展至渗出性病变是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艳芹;庞保东;田庆玲;张双;冯雪;王志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在无痛分娩中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0例接受腰硬麻醉无痛分娩的产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30例)在腰硬麻醉后常规给予立即插尿管留置导尿;观察组(30例)腰硬麻醉后来插尿管,而是通过专责助产士在产程进展中积极鼓励和协助患者排尿,产后通过B超观察膀胱残余尿量和尿液培养评估产后尿潴留和尿道感染情况,观察两组的区别.结果 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有19例(63.33%)能够成功自行排尿,发生产后尿潴留3例,尿道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产后尿潴留14例,尿道感染6例.结论 无痛分娩过程中无需常规持续留置导尿,积极鼓励、指导和协助患者排尿,可以减少尿道感染和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陈意坚;龚桂芳;符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冷却塔气溶胶中军团菌分离过程中的杂菌控制方法.方法 冷却塔运行不同时间采用生物气溶胶采样器收集不同容积气溶胶样品,在不同时间段分别采用酸处理、热处理及稀释处理等方法控制杂菌.结果 冷却塔运行初期,杂菌可控率在80%以上,空气采集容积在800 L以内的杂菌可控率为85.0%;在冷却塔运行>120d时间段,稀释处理的杂菌可控率81.8%,空气采集容积在1500L以内的杂菌可控率100%;样品留置>15d后,在冷却塔运行的各个时间段,用各种处理方法的杂菌可控率均为0.结论 样品采集后应及时处理,并且随着冷却塔运行时间的延长,除常规酸、热处理外,应增加稀释处理.
作者:赵志荣;施明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用不同剂量的芬戈莫德与泼尼松干预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从而比较其各组间的疗效、病理变化、脑组织内BAX、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建立雌性Wistar大鼠EAE模型.干预治疗选择芬戈莫德和泼尼松.d0定为免疫抗原注射日,从抗原免疫后d1开始按分组的药物和剂量予以每天喂食1次,直到处死.在EAE组发病高峰期即d 18时处死所有大鼠终止实验.对各组大鼠的发病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等进行观察.制作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炎性病灶计数及中枢神经系统BAX的表达检测.结果 ①各干预组临床症状改善.②各干预组与EAE组相比,炎性病灶数明显减少、BAX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中剂量组、较高剂量组与泼尼松组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Y720对EAE具有防治作用,可上调CNS内BAX的表达.
作者:刘春苗;谭利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酒精组(20只),对照组(10只).给酒精组大鼠按体重15 g/kg 47.5%酒精一次性灌胃,给对照组大鼠按体重15 g/kg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灌胃后48 h处死大鼠,用光镜、TUNEL、电镜检查肝组织.结果 酒精组肝损伤、肝细胞凋亡检出率均为100%,凋亡肝细胞核数占肝细胞核总数的46.8%.生理盐水组未发现肝损伤痛变,仅3例个别视野近肝小叶中央静脉处见单个凋亡细胞.结论 肝细胞凋亡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红云;覃彩芹;张福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语言-针灸、语言-按摩和语言-药物治疗对癔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语言-针灸治疗组(30例)、语言-按摩治疗组(30例)和语言-药物治疗组(30例),对3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语言-针灸治疗组治愈率达100.00%,语言-按摩治疗组为83.33%,语言-药物治疗组为33.33%.语言-药物治疗组分别与语言-针灸暗示治疗组比较和语言-按摩暗示治疗组比较,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语言-针灸治疗组疗效和语言-按摩治疗组疗效均强于语言-药物治疗组.
作者:史志春;朱慧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库(ScFv),从中筛选出高亲和力的抗体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单链抗体表达打下基础.方法 收集患者新鲜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分离和总RNA的提取,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出入源抗体重链和轻链抗体库,采用用重叠延伸拼接法将VH与VL以Linker相连组装成单链抗体基因(ScFv),将ScFv基因片段连接至载体pCANTAB5E,转化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构建的鼠源性抗恶性疟原虫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结果 从20个噬菌体克隆中筛选到15个具有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结合活性的阳性克隆.结论 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取可变区基因,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的策略是可行的.
作者:何光志;田维毅;邓树轩;高英;李世军;吴玛莉;王平;王文佳;奚锦;俞琦;王乾宇;曹峰;黄高;韩洁;蔡琨;安传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病区内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与一次性口罩应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选取某院1221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医生和护士.按照是否有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分为两组,A组平时有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共831名医务人员,B组平时无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共390名.调查两组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情况,并对所有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进行病原学实验室检查.结果 对于4种不同的疾病指标,A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医务人员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风险显著低于B组.结论 医务人员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口罩的佩戴习惯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首选佩戴一次性口罩,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口罩佩戴方法的培训,并进行适合性检验.提高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佩戴口罩的意识,对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梓凌;刘洪英;窦丽雯;陆素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监测流感流行趋势,了解连云港市流感病毒的活动特点,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分型,并对连云港市2009~2010年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9年7月~2010年12月,从哨点医院采集的2008份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30份.阳性率为26.39%,其中新甲型H1N1型263份,H1型7份,H3型222份,B型38份.2009年8月出现新甲型H1N1疫情,9月为高峰期.2010年高峰月出现在3月和9月.结论 连云港市可能存在春季和秋季两个流感流行高峰,应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的监测.
作者:于翔翔;高玉鹏;毛艳敏;李莉;张学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髋关节置换方法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差异.方法 选自某院收入的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3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THR组及HRA组,各19例.术后行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并通过总分确定优良率.对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随访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HR组及HRA组患者术后1月、术后3年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HR组优良率为84.2%,HRA组优良率为79.0%.THR组及HRA组患者术后3年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HR组患者经关节置换后1例术后3年出现Ⅱ区X线透亮带,1例出现Ⅲ期X线透亮带,4例患者未后存在深静脉血栓.HRA组患者3例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栓塞.结论 对于骨缺损严重患者可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而对于部分具备条件患者,选用全髋表面置换治疗可以为患者保留足够的骨量,并提供更佳的运动能力,从而为保证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帮助.
作者:何澄;郭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重组多价人精子表位肽原核表达质粒,优化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方法 用化学合成法合成多价人精子表位肽基因.该基因经PCR扩增,BamHI和XhoI双酶切后,克隆至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获得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 (DE3),经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电泳和AlphaEase凝胶电泳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改变培养基组成、诱导温度、诱导时机、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间等条件对GST-多价人精子表位肽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构建了重组多价人精子表位肽原核表达载体.在摇瓶实验中,优化的表达条件为:TB培养基,诱导温度37℃,在菌体对数生长的中后期进行诱导,IPTG诱导终浓度0.05 mmol/L,诱导时间5h.优化后GST-多价人精子表位肽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2%,且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多价人精子表位肽原核表达质粒,重组表达载体在E.coli BL21 (DE3)内主要表达可溶形式的GST-多价人精子表位肽融合蛋白,在优化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表达量.
作者:谢琦;林军;白玲;石青峰;叶元;杨冰;刘永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膨胀瘤的价值及房间隔膨胀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房间隔膨胀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30例患者彩超均作出正确诊断,14例房间隔膨胀瘤合并风湿性心脏病,7例合并扩张型心肌病,4例合并缺血性心肌病,5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瘤均突向右房,大突出度为(17.0±1.8) mm,基底宽(21.0±4.2) mm.结论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房间隔膨胀瘤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2011.11月间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患者12例(20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早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安全有效,能尽早恢复患者的视力.但并发视网膜脱离或黄斑牵拉脱离以及长期合并存在的视网膜下出血会影响视功能的恢复.
作者:梅锋;周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ICU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方式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35例ICU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对另外35例ICU患者进行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EPN),对两组不同早期营养支持方式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并对评价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组上消化道出血率、腹泻率及苏醒后拒食率及体重丢失减少明显减少,血清总蛋白指标良好.结论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介入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胃肠适应性,提高营养支持效果,对ICU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千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代谢综合征组分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与调控意义.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徐州市社区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进行研究,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人群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4.4%、10.3%,代谢综合征中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P<0.05).排除血糖后,代谢综合征单组分中体质指数(OR=1.692,95%CI 1.139~2.515),血压(OR=4.152,95%CI 2.814~6.126)是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代谢综合征多组分组合中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组(OR=3.218,95%CI2.037~5.082,P< 0.01)对糖尿病的预测作用强.结论 代谢综合征单组分体质指教和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聚合体对2型糖尿病有较强预测作用.对代谢综合征组分的综合调控可能对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公共卫生意义.
作者:徐璐;俞黎黎;邵继红;李东野;沈霞;王琨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