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代谢综合征组分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及调控意义

徐璐;俞黎黎;邵继红;李东野;沈霞;王琨

关键词: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组分, 预测, 调控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代谢综合征组分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与调控意义.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徐州市社区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进行研究,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人群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4.4%、10.3%,代谢综合征中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P<0.05).排除血糖后,代谢综合征单组分中体质指数(OR=1.692,95%CI 1.139~2.515),血压(OR=4.152,95%CI 2.814~6.126)是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代谢综合征多组分组合中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组(OR=3.218,95%CI2.037~5.082,P< 0.01)对糖尿病的预测作用强.结论 代谢综合征单组分体质指教和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聚合体对2型糖尿病有较强预测作用.对代谢综合征组分的综合调控可能对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公共卫生意义.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不良反应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索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程度与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纳入自2007年1月到2009年3月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老年NSCLC病人,采用单药或含铂二联化疗方案进行化疗.结果 共纳入65例老年肺癌病人,化疗后发生3~4度不良反应(重反应组)有24例,无3~4度不良反应(轻反应组)有41例,两组基线情况平衡.全组均未出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16.7%和7.3%,稳定分别为50.0%和36.6%.两组分别有33.3%和56.1%出现进展.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7%和43.9%,差异有达到统计学意义的趋势(P=0.076).两组的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74 d (95%CI:24~123 d)和58 d(95%CI:39~76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4个月(95%CI:5.4~29.5个月)和7.2个月(95%CI:4.1~10.2个月),虽存在较大差异,但差异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P=0.068).结论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出现3~4度不良反应可能提示预后好.

    作者:刘桂红;邹雪林;丁振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HIV抗体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母婴阻断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发现的177例HIV抗体阳性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对其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情况、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方式、婴儿HIV感染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177例患者中,终失访的有25例.剩余的152例中,终止妊娠的有5.9% (9/152),118例已分娩.还有25例处于妊娠期.分娩的产妇中有64.4% (76/118)服用过抗病毒药物,97.5% (115/118)为阴道分娩.已分娩的118例中,8例为死胎、死产,17例婴儿因各种原因死亡.存活的93例婴儿中,75.3% (70/93)服用了抗病毒药物,84.9% (79/93)采用人工喂养.8例婴儿在满18月龄时检测了HIV抗体,其中1例为阳性,其余为阴性.阻断率为87.5% (7/8).结论 布拖县对HIV阳性孕产妇所实施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起到了良好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月经间期放置IUD后育龄妇女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使用3种宫内节育器(IUD)后生活质量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 2007.7~2008.8在我国6个省共11所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研究中心),开展多中心随机比较观察性研究.在每所服务站对符合标准的育龄妇女随机放置IUD,采用健康状况问卷测量妇女使用IUD前、使用后3个月和10~12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状况.本文使用其中7个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11例元宫铜300对象、309例TCu80A对象和321例活性165对象进入分析.3组对象放置IUD后健康状况总分和除一般健康状况外的其他7个维度得分均较基线时得分增加,仅一般健康状况维度两次随访得分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对象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基线的变化情况相似,仅TCu380a使用者情感职能维度得分在10~12个月随访时的改变值略高于其他两组对象.结论 IUD的使用可以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且三种IUD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相似.

    作者:梁红;李丽;陈兴宝;吴尚纯;袁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贵州省少数民族贫困县公共卫生队伍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贫困县公共卫生队伍现状.方法 2010年8月选取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对县级公共卫生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人员)及乡级公共卫生人员(10个乡镇卫生院防保组人员)共8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乡级公共卫生人员21人.平均每千人口乡级公共卫生人员0.08人;乡级公共卫生人员缺编率为84.4%;乡级公共卫生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占61.9%,执业医师占9.5%,注册护士占28.6%;中专医学学历占66.6%,大专占33.4%;无预防医学专业教育背景;职称均为初级;各乡镇乡级公共卫生人员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离绝对公平线较远;职称晋升困难;工资待遇、住房条件低(差)于同龄同学历县级公共卫生人员.结论 乡级公共卫生人员严重短缺,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较低,分布公平性较差;工作与生活条件待改善.

    作者:胡健;武飚;吴园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联合血清β-HCG含量检测对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TV-CDFI)技术与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含量检测,在联合诊断滋养细胞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由TV-CDFI检查及血清β-HCG含量检测诊断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51例的临床资料.选择50例良性葡萄胎作为对照组.观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前后TV-CDFI和血清β-HCG检查的动态变化,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本组以PS≥60 cm/s、RI≤0.45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界定指标,其敏感性为93.1%,特异性95.5%,准确性94.1%.TV-CDFI在良性葡萄胎内显示均无明显或仅有极少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内则见较为丰富的短棒状或条索状彩色血流信号,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型;阻力指数(RI)显著低于葡萄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血清β-HCG含量检测其诊断准确率高达100%.采用TVCDFI与血清β-HCG含量检测联合诊断技术,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效果进行动态观察,两项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 TV-CDFI技术与血清β-HCG含量检测联合应用是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首选的佳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并可作为临床评价和判断预后的重要观察指标.

    作者:袁梅;张毅;张慧芹;王言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即刻修复用于67例牙种植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即刻修复用于67例牙种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10月进行牙种植的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67例(即可修复组),对照为53例(传统方法组),实验组在牙种植后1周内即进行修复,对照组在牙齿经历4到6个月无负荷期后进行修复,后观察两种方法种植体脱落的次数、感染或松动的例数以及X线下异常情况的例数,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进行组内的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种植体脱落的、感染、X线下出现异常的例数均为0例,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种植后即刻修复临床效果更好,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可以在口腔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于开涛;邹敬才;龙国平;葛成;舒瑶;刘宝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MRI增强扫描对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某院胰腺癌患者22例,肿块性胰腺炎患者25以及正常胰腺20例,进行MRI三期动态扫描,计算各期强化率,绘制TIC曲线,并比较3组人群的差异.结果 正常胰腺组、胰腺癌、肿块型胰腺炎3组的MRI动态增强TIC曲线具有较明显的差异.通过量化的数据分析,3组的研究对象在动脉早期强化率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8,P<0.05),两两比较后,胰腺癌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型胰腺炎与正常胰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期及延迟晚期,3组研究对象的强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77及5.69,P<0.05),两两比较后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MRI多期增强扫描,TIC的差异能够有效地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

    作者:任鸿萍;张天照;张兴华;洪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家蝇幼虫抗菌肽diptericin_2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鉴定

    目的 扩增出全长diptericin2基因,并构建表达pGEX-4T-1/diptericin2重组蛋白.方法 运用经典的5'末端扩增法(5'-Full RACE)法,通过双酶切、连接反应,将目的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到表达载体pGEX-4T-1上,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diptericin2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blotting)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 获得目的片段468bp的家蝇抗菌肽diptericin2基因(GENBANK登录号FJ795370),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结果显示,目的基因diptericin2已成功连接到表达载体pGEX-4T-1上,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7 kDa.结论 扩增出了全长diptericin2基因并成功构建pGEX-4T-1/diptericin2重组蛋白原核表达系统,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表达,为下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打下初步的基础.

    作者:杨小蓉;金小宝;丁彩屏;朱家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

    目的 探讨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2011.11月间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患者12例(20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早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安全有效,能尽早恢复患者的视力.但并发视网膜脱离或黄斑牵拉脱离以及长期合并存在的视网膜下出血会影响视功能的恢复.

    作者:梅锋;周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磷霉素钠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磷霉素钠注射液联合自拟肺心Ⅰ号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全部12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应用吸氧、止咳、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及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磷霉素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口服肺心Ⅰ号方.于治疗后检查动脉血气、血浆D-二聚体、血红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9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 0.05或P<0.01).结论 磷霉素钠联合中药治疗CPHD急性加重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复发率及死亡率低,且副作用小.

    作者:张振国;邱作成;李志钢;乐德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儿童特发性癫痫与睡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癫痫样放电与睡眠时相的关系及癫痫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55例癫痫患者的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5例癫痫患儿中痫样放电共49例(89.1%),睡眠期出现45例(91.8%),以NREMⅠ、Ⅱ期多见.睡眠中全身性发作35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4例均出现于NREMⅠ、Ⅱ期.与对照组比较,癜痫患儿总睡眠时间、REM期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REM Ⅰ、Ⅱ期显著延长,而NREMⅢ、Ⅳ期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癫痫患者睡眠纺锤波出现不对称、减少或消失.结论 瘸样放电主要发生于睡眠期NREMⅠ、Ⅱ期,癫痫也改变着睡眠结构,引起睡眠障碍.不同癫痫发作类型与睡眠时相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汤春辉;杨景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及其与盆腔手术史的关系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及其与盆腔手术史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12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483例,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收集患者资料,分析比较不同危险因素对异位妊娠的影响.结果 不同年龄段异位妊娠发生情况,<20岁者12例,占2.5%; 20~29岁者243例,占50.3%;30~39岁者220例,占45.5%;≥40岁者8例,占1.7%.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盆腔感染史、流产史、宫内节育器、不孕史、剖宫产手术史、异位妊娠史、输卵管结扎手术史以及其他吸烟等,其中主要的是盆腔感染史,占44.9%;流产史,占34.6%;患者曾经出现过不孕史,占20.2%.有过盆腔手术的患者118例,其中有盆腔炎症史者63例,占53.4%;而有过盆腔手术的患者365例,出现盆腔炎症者129例,占35.3%,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位妊娠与盆腔感染史、流产史、腹部手术史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注意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建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12月,76例STE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氰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38例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完全性自发性的ST段回落(ST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CK、CKMB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STEMI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芬戈莫德对EAE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BAX在脑组织中表达的影响

    目的 用不同剂量的芬戈莫德与泼尼松干预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从而比较其各组间的疗效、病理变化、脑组织内BAX、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建立雌性Wistar大鼠EAE模型.干预治疗选择芬戈莫德和泼尼松.d0定为免疫抗原注射日,从抗原免疫后d1开始按分组的药物和剂量予以每天喂食1次,直到处死.在EAE组发病高峰期即d 18时处死所有大鼠终止实验.对各组大鼠的发病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等进行观察.制作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炎性病灶计数及中枢神经系统BAX的表达检测.结果 ①各干预组临床症状改善.②各干预组与EAE组相比,炎性病灶数明显减少、BAX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中剂量组、较高剂量组与泼尼松组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Y720对EAE具有防治作用,可上调CNS内BAX的表达.

    作者:刘春苗;谭利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天津市院内死亡病例漏报及报告质量评价

    目的 评价天津市2009年院内死亡病例信息报告质量,为进一步完善死因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天津市2009年死因监测网络直报数据及2008年现场漏报调查数据.结果 2009年院内死亡病例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与户籍人口中的前5位死因构成顺序有所不同.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0.41%,76.9%的死亡病例其根本死因诊断依据科学、可靠,77.7%的患者死亡后7d内能够通过网络直报进行报告,99.7%的报告卡能够在网络直报后7d内得到审核.院内死亡病例存在漏报,漏报率为4.5%,门、急诊漏报率高于住院.结论 天津市住院死亡病例死因报告准确、有效,可以正确评估我市住院死亡人群的死因模式;但也存在不足,院内死亡病例的报告和管理仍是今后死因监测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辉;宋桂德;张颖;王德征;江国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3种暗示治疗对癔症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语言-针灸、语言-按摩和语言-药物治疗对癔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语言-针灸治疗组(30例)、语言-按摩治疗组(30例)和语言-药物治疗组(30例),对3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语言-针灸治疗组治愈率达100.00%,语言-按摩治疗组为83.33%,语言-药物治疗组为33.33%.语言-药物治疗组分别与语言-针灸暗示治疗组比较和语言-按摩暗示治疗组比较,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语言-针灸治疗组疗效和语言-按摩治疗组疗效均强于语言-药物治疗组.

    作者:史志春;朱慧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成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成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某院2007年1月-2011年2月择期行全身麻醉患者589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51.17±11.98)岁,体重(54.28±10.56) kg.根据Riker镇静-躁动分级对患者苏醒期进行评分.统计不同手术类别、麻醉方法、性别、术后镇痛、术后使用拮抗药的情况,术后发生躁动的比例以及各种因素与躁动的关系.结果 589例患者中躁动组患者121例,占20.54%.各种不良刺激是诱发躁动的常见原因.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疼痛64例(46.7%)、气管导管刺激占39例(32.3%)、尿管刺激占10例(8.2%)、心理应激占4例(3.2%);手术类别:胸科、口腔、耳鼻喉和乳腺外科手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类别(P< 0.05).结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手术类别以及术后镇痛和术后使用催醒药的情况.

    作者:钟宝琳;李优春;黄桂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41例,给予单纯血液透析+常规治疗;B组20例,给予单纯血液灌流+常规治疗;C组31例,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常规治疗.结果 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经联合治疗而终死亡的患者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其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及时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斌;刘刚;李桂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留置导尿在无痛分娩中的必要性研究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在无痛分娩中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0例接受腰硬麻醉无痛分娩的产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30例)在腰硬麻醉后常规给予立即插尿管留置导尿;观察组(30例)腰硬麻醉后来插尿管,而是通过专责助产士在产程进展中积极鼓励和协助患者排尿,产后通过B超观察膀胱残余尿量和尿液培养评估产后尿潴留和尿道感染情况,观察两组的区别.结果 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有19例(63.33%)能够成功自行排尿,发生产后尿潴留3例,尿道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产后尿潴留14例,尿道感染6例.结论 无痛分娩过程中无需常规持续留置导尿,积极鼓励、指导和协助患者排尿,可以减少尿道感染和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陈意坚;龚桂芳;符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血栓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治疗

    目的 探讨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特征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分为心理结合药物综合干预组的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48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S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6.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中的全血粘度、血浆浓度、低切与中切全血还原粘度、RBC压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全血还原粘度和RBC压积水平、SSS评分上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BI评分上治疗组则升高明显(P<0.01).结论 药物结合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整体提高脑血栓的疗效,而且对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日常生活能力大有裨益.

    作者:桂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