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暗示治疗对癔症疗效的观察

史志春;朱慧芳

关键词:癔症, 语言-针灸, 语言-按摩, 语言-药物,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语言-针灸、语言-按摩和语言-药物治疗对癔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语言-针灸治疗组(30例)、语言-按摩治疗组(30例)和语言-药物治疗组(30例),对3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语言-针灸治疗组治愈率达100.00%,语言-按摩治疗组为83.33%,语言-药物治疗组为33.33%.语言-药物治疗组分别与语言-针灸暗示治疗组比较和语言-按摩暗示治疗组比较,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语言-针灸治疗组疗效和语言-按摩治疗组疗效均强于语言-药物治疗组.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激光联合卡介苗素和干扰素治疗86例尖锐湿疣综合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激光联合卡介苗素和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06年8月~2008年10月门诊治疗的172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患者,对治疗后的相关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 联合治疗组中治愈73例,治愈率为84.88%,对照组中治愈46例,治愈率为53.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中复发12例,复发率为13.95%,对照组中复发40例,复发率为46.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总不良反应1例,总不良反应比例为1.16%;对照组总不良反应4例,总不良反应比例为4.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激光联合卡介苗素和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贾华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进展为危重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0年4~10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儿童手足口病重型和危重型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发热、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等)和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糖、胸部X线片等)进行总结和比较,筛选出有显著性差异的单因素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重型组135例(66.5%),危重型组68例(33.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示年龄<3岁、皮疹不典型、CRT>3 s、呼吸浅促、血压高、心率快、胸片进展至渗出性病变为重型患儿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3岁、不典型皮疹、CRT>3 s、呼吸浅促、血压高、 心率快、胸片进展至渗出性病变是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艳芹;庞保东;田庆玲;张双;冯雪;王志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乳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手术身心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拟作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功能护理组(即对照组).整体护理组将围手术期划分为术前1d、手术过程中、术后3d等3个阶段,对患者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方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睡眠质量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整体护理组血压、心率、睡眠质量受手术影响较对照组小,术后疼痛程度也较对照组轻.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体护理对改善乳癌患者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痛感有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谢谦;唐珊珊;刘彦玲;周焕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09~2010年流感监测分析

    目的 监测流感流行趋势,了解连云港市流感病毒的活动特点,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分型,并对连云港市2009~2010年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9年7月~2010年12月,从哨点医院采集的2008份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30份.阳性率为26.39%,其中新甲型H1N1型263份,H1型7份,H3型222份,B型38份.2009年8月出现新甲型H1N1疫情,9月为高峰期.2010年高峰月出现在3月和9月.结论 连云港市可能存在春季和秋季两个流感流行高峰,应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的监测.

    作者:于翔翔;高玉鹏;毛艳敏;李莉;张学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于能量的调查结果与女性健康关系的定量分析

    目的 定量分析剩余能量与女性体质健康的关系.方法 依据能量调查结果把所选取人群分为能量过剩组和能量不足组,观察两组不同剩余能量水平下女性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与能量不足组相比,能量过剩组体脂率显著增加(P<0.01);心肺功能及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生化指标TC、TG、LDL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 能量摄入过多和体力活动不足是导致肥胖的两大重要因素,能量对体质的影响也是通过肥胖所介导的,而肥胖在正常体质向亚健康体质劣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想真正达到改善体质的效果,早期对肥胖的预防比后期的治疗更重要.

    作者:李国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3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某院急诊科从2009年7月~2011年5月收治的3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综合性治疗基础上予及早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3例,其余均治愈,抢救成功率90.3%.结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辜小丹;黄育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镶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例先心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及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意儿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心导管介入的镶嵌技术封堵进行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及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成人患者,术中联合超声心动图评价外科矫治术的镶嵌治疗;1例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后,行外科手术的镶嵌治疗.结果 7例先心病术后残余分流的患儿分别放置一个封堵伞或弹簧圈后使残余分流消失,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先放置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后7d成功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和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超声心动图评价米后即刻疗效满意.1例超声心动图引导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后,即刻行外科手术成功.结论 超声心动图敏感、方便,可实时指导先心病镶嵌治疗,为手术提供重要信息,术后即刻评价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在先心痛镶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敏;黄问银;叶兴文;袁媛;邹炜;许向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饮食营养干预、家庭干预和运动疗法干预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健康状况、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护理干预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均获得提高(P<0.05),且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林亚妹;潘巧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对比分析无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与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涂层支架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目的 对比分析无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垠艺)与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涂层支架(Excel)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某院收治的12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垠艺组和Excel组,接受PCI治疗.临床随访1年,观察两组支架内有无血栓形成、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原因及再次入院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晚期肯定性支架血栓.共有6例患者死亡,垠艺组2例,Excel组4例.垠艺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再次入院率与Excel组的数据近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聚合物紫杉醇涂层支架与可降解聚合物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治疗冠心病及预防心血管疾病作用相当,均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小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某院于2009年2月~2011年2月对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94例患者(102只眼)治疗后经过3~6个月随访发现102只眼中有10只眼视力恢复至0.4以上,视力0.02~0.4之间的眼数由术前49只增加到术后80只眼.术前发生视网膜脱离的41只眼在术后均获得复位,随访期间均未复发.该组102只眼中有12只眼在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经激光光凝封闭.术后有8只眼发生玻璃体积血,其中4只眼经过再次手术后得到治愈,1例在随访期间发生内吸收,而另外3只眠均放弃治疗;在光凝期间有3例出现玻璃体再出血,2只眼内吸收后自行消失,1只眼再次手术治愈;发生暂时性高眼压2眼;并发性白内障1眼,术后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后视力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显著改善手术预后,且术后并发症少,能迅速恢复患者视力,减少失明率,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张奕霞;陈宁宁;李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海南岛乙型肝炎病毒BCP/PreC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基本核心启动子(BCP) A1762T/G1764A与HBV复制水平和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提取患者血清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包含HBVC基因启动子和前C 区的核苷酸链(nt1643-nt2112)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在83例CHB患者中,共检出BCP A1762T/G1764A突变株25例(30.12%).BCP突变组ALT (211.56±81.58) U/L和TBIL (55.17±28.50) μmol/L显著地高于BCP区未突变组(P<0.05).前C区G1896A突变组HBV DNA的水平(4.86±1.30)显著地低于前C区未突变组(5.42±1.15)(P<0.05).结论 BCP突变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导致HBV致病力增强,更易引起严重的肝脏损害;前C区G1896A突变可能会降低HBV的复制能力.

    作者:曾俊涛;陈静;曾仕平;钟良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0例凶险性中央性前置胎盘宫腔填纱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填纱术在治疗凶险性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10例凶险性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及时行宫腔填纱术与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收治凶险性中央性前置前胎盘行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子宫动脉结扎术9例对照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产褥病率的发生率并与同期剖宫产产妇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宫腔填纱术与子言动脉结扎术相比术中血量少,无1例切除子宫.结论 宫腔填塞纱条用于治疗凶险性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一个安全的积极有效而且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李秀彦;茹美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3种暗示治疗对癔症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语言-针灸、语言-按摩和语言-药物治疗对癔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语言-针灸治疗组(30例)、语言-按摩治疗组(30例)和语言-药物治疗组(30例),对3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语言-针灸治疗组治愈率达100.00%,语言-按摩治疗组为83.33%,语言-药物治疗组为33.33%.语言-药物治疗组分别与语言-针灸暗示治疗组比较和语言-按摩暗示治疗组比较,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语言-针灸治疗组疗效和语言-按摩治疗组疗效均强于语言-药物治疗组.

    作者:史志春;朱慧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髋关节置换方法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髋关节置换方法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差异.方法 选自某院收入的髋臼骨折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3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THR组及HRA组,各19例.术后行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并通过总分确定优良率.对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随访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HR组及HRA组患者术后1月、术后3年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HR组优良率为84.2%,HRA组优良率为79.0%.THR组及HRA组患者术后3年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HR组患者经关节置换后1例术后3年出现Ⅱ区X线透亮带,1例出现Ⅲ期X线透亮带,4例患者未后存在深静脉血栓.HRA组患者3例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栓塞.结论 对于骨缺损严重患者可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而对于部分具备条件患者,选用全髋表面置换治疗可以为患者保留足够的骨量,并提供更佳的运动能力,从而为保证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帮助.

    作者:何澄;郭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血压知识、健康信念对食盐和烹调油摄入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评估广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的食盐和烹调油摄入情况以及高血压知识、健康信念水平,并探讨高血压知识和健康信念对食盐、烹调油摄入量的影响.方法 对广州市474例社区中老年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t检验、Spearman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 食盐和烹调油摄入量分别为(8.5±2.6)g/人日,(24.5±7.9)g/人日,食盐和烹调油的过量摄入率分别为88.0%,52.5%,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基础知识、病因知识、症状知识以及易患性认知、行为障碍认知水平比较低.食盐摄入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高血压家族史,易患性和健康动机,烹调油摄入量的影响因素为性别,易患性和健康动机.结论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中老年居民中普及高血压知识,提高其健康信念水平,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霞;林爱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变化

    目的 观察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某院收治的63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检验资料,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变化.结果 ①慢性肝炎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TNF-α水平(1.32±0.12)高于ChildB级 (1.86±0.19)、A级(2.35±0.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肝硬化Child A级患者IL-10水平(0.037±0.010)高于Child B级(0.024±0.009)、C级(0.013±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3.56±0.15)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患者(2.32±0.22)、对照组患者(0.63±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组血清IL-10水平(0.014±0.009)低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患者( 0.027±0.012)、对照组患者(0.046士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和IL-10均参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病理过程,TNF-α水平变化趋势与疾病严重程度一致,IL-10水平变化趋势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反.

    作者:郭力红;张岁;刘英辉;刘静;佟立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宫颈癌细胞中相关基因的研究概况

    宫颈癌为常见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持续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地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宫颈癌的发生与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激活密切相关.本文将与之相关的抑癌基因p21、Smac、nm23、FHIT和癌基因E7、Livin基因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王海燕;廖雪义;余海忠;钱伟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合肥市2004~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市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对合肥市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合肥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累计报告病例137 6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4.85/10万,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呼吸道类传染病是合肥市主要的传染病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丙类传染病出现上升趋势;合肥市地区发病病种前5位为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痢疾、肝炎和梅毒为主.主要的发病人群为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结论 2004~2009年合肥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需要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细菌性痢疾、肝炎和梅毒.

    作者:赵科伕;吴金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68例疗效和并发症防治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入选2011年01月~2011年8月在某院行腹腔镜下金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8例,以及周期行开腹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68例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无1例出现中转开腹手术.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采用开腹手术患者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开腹手术5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8.5%;采用腹腔镜手术6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3例中输尿管扭曲积水、输尿管阴道瘘、膀胱阴道瘘各1例.结论 术前严格掌握患者的适应症,术中严格按照手术步骤,对于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强萍;陈丽娟;陈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ICU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ICU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方式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35例ICU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对另外35例ICU患者进行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EPN),对两组不同早期营养支持方式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并对评价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早期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组上消化道出血率、腹泻率及苏醒后拒食率及体重丢失减少明显减少,血清总蛋白指标良好.结论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介入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胃肠适应性,提高营养支持效果,对ICU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千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