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凌;刘洪英;窦丽雯;陆素妍
目的 研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酒精组(20只),对照组(10只).给酒精组大鼠按体重15 g/kg 47.5%酒精一次性灌胃,给对照组大鼠按体重15 g/kg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灌胃后48 h处死大鼠,用光镜、TUNEL、电镜检查肝组织.结果 酒精组肝损伤、肝细胞凋亡检出率均为100%,凋亡肝细胞核数占肝细胞核总数的46.8%.生理盐水组未发现肝损伤痛变,仅3例个别视野近肝小叶中央静脉处见单个凋亡细胞.结论 肝细胞凋亡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红云;覃彩芹;张福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分析了新疆公共卫生供给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医疗卫生经费投入不足,政府对公共卫生机构投入不足,基层卫生资源配置不足,公共卫生人才不足、素质较低,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较高,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不足.从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科学设计均等化服务项目、整合卫生资源,加快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作者:谢慧玲;张冬;王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确定影响社区公众院前急教培训效果的因素,探讨普及院前急救培训的佳模式.方法 对武汉市金鹤园126名社区居民进行获取急救知识渠道和现场急救技能需求的调查.将这126名居民随机分配到3个不同培训模式小组进行专业急救知识培训,并评估培训后即刻、培训后1个月、培训后6个月的效果.结果 3组受训人员在培训前所掌握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培训后即刻、培训后1个月、培训后6个月的得分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培训间隔时间、培训模式和培训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武汉市已迈入老龄化城市,迫切需要对全民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利用佳的培训模式来提高全民的培训效果;不同年龄、学历的受训人员的培训效果不同:定期进行再次培训可强化记忆力,增强培训效果.
作者:张梦娜;余桂林;吴婷婷;郑一瑾;程甦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对预防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9月~2010年10月某院收治的84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Stanghellini评分、患者满意度、战胜疾病的信心等.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9.96±3.41分)显著低于干预前(12.98±5.46分);对照组干预后(6.45±3.68)显著低于干预前(12.87±6.23分),且干预组减少程度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优良率97.6%、对照组为35.7%,干预组战胜疾病的信心优良率80.9%、对照组为61.9%,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战胜疾病的信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功能性胃肠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曹满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多脏器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3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就诊疗过程加以总结.结果 34例患者有30例(88.24%)痊愈出院,4例死亡(11.76%).手术治疗5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25例,死亡2例;并发症及死亡以多脏器衰竭为主.结论 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应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妥善选择手术时机,能够起到良好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叶浩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41例,给予单纯血液透析+常规治疗;B组20例,给予单纯血液灌流+常规治疗;C组31例,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常规治疗.结果 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经联合治疗而终死亡的患者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单纯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患者,其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及时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斌;刘刚;李桂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某哨点医院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重症病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通过病原学分子分型鉴定,全面了解其病原构成,为重症HFMD的防控提供基础.方法 采集重症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肠道病毒(EV)核酸,并对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进行分型检测;用肠道病毒VP4区分型引物进行半巢式RT~PCR (RT-nPCR),通过测序和序列分析对非EV71、非CoxA16型EV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09年4~12月,共采集HFMD重症标本35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多为3岁以下婴幼儿.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8例阴性,27例EV阳性,其中,13例EV71阳性,2例CoxA16阳性;12例非EV71、非CoxA16型EV经半巢式RT-nPCR检测,均扩增出目的片段,其中10例测序成功,并通过NCBI BLAST序列比对确定病毒型别:CoxA5和CoxA10各2例,CoxA2、CoxA4、CoxA6、CoxB5、Echoll、人鼻病毒各1例.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6~8月,3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2009年该哨点医院重症HFMD病原型别多样,以EV71为优势型别.
作者:吉彦莉;王永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的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某院自2007年1月~2010年6月对26例经MRI检查及椎间盘造影确诊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32个椎间隙,采用日本SLT公司生产的Nd:YAG激光治疗机治疗,采用双侧入路多点照射的方法,激光功率5~10 W,每个激光脉冲持续1s,间隔1 s,照射总能量400~800J.米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The 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及奥斯维斯失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0 min,术后住院时间0~7 d,平均3d.2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5例,良2例,可1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PLDD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有效、安全、微创.
作者:付爱军;刘刚;陈通;张志勇;李建民;朱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位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和乌斯他丁组(U),U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乌斯他丁1万u/kg,溶于0.9% 氯化钠注射疫100ml,30min内输完;C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分别于切皮前(H1)、切皮后2 h(H2)、4 h(H4)、术后24h(D1)、术后48 h(D2)采静脉血测定血尿素氮、肌酐;相同时点采集尿液,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结果 ①组内比较,BUN、SCr在D1、D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BUN在D1、D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SCr在D1、D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NAG在各时点均增高,C组明显高于·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前应用乌司他丁对改善肾脏组织灌注、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肾损伤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希;马耘;杜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特征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分为心理结合药物综合干预组的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48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S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6.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中的全血粘度、血浆浓度、低切与中切全血还原粘度、RBC压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全血还原粘度和RBC压积水平、SSS评分上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BI评分上治疗组则升高明显(P<0.01).结论 药物结合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整体提高脑血栓的疗效,而且对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日常生活能力大有裨益.
作者:桂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回族人群独特的饮食习惯与胃癌患病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与回族人群胃癌发病相关的饮食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126例胃癌和贲门癌回族患者以及126例非病例回族人群的饮食习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餐不定时、常食腌制食品、常食油炸食品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分别为3.054,2.363,1.915).常食水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OR=0.281,P<0.01).结论 三餐不定时、常食腌制食品及常食油炸食品可能会增加回族人群胃癌患病的危险性,而多食水果是回族胃癌的保护因素.
作者:杨晓辉;葛箭;蔡慧珍;葛云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超早期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58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5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0.71%,病死率39.28%;对照组有效率19.23%,病死率80.77%.结论 超早期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未治疗重症脑出血疗效确切,病死率低.
作者:于元英;刘敏;周辉杰;王宝华;杨瑞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目前消化内科抑郁症患者的患病情况及特征,为提高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3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抑郁症评估工具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抑郁症状分量衰(PHQ-9),对入组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就诊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在355名完成调查的患者中,PHQ-9评分≥5分者共113例,占31.8%.轻度、中度、中重度及重度的患病率分别为:13.8%、9.6%、6.2%、2.3%.未患抑郁症的调查对象与有抑郁症的调查对象在性别分布及睡眠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及所患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二者之间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今后在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女性人群、睡眠质量较差人群抑郁症发生的情况,采用有效的手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李辉;王毓麟;崔立红;浦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语言-针灸、语言-按摩和语言-药物治疗对癔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语言-针灸治疗组(30例)、语言-按摩治疗组(30例)和语言-药物治疗组(30例),对3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语言-针灸治疗组治愈率达100.00%,语言-按摩治疗组为83.33%,语言-药物治疗组为33.33%.语言-药物治疗组分别与语言-针灸暗示治疗组比较和语言-按摩暗示治疗组比较,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语言-针灸治疗组疗效和语言-按摩治疗组疗效均强于语言-药物治疗组.
作者:史志春;朱慧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治疗肺部多重耐药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细菌清除率为86.86%,对照组有效率80.00%,细菌清除率为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均为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治疗肺部多重耐药杆菌感染疗效较好,菌株清除率高,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军;秦晓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定量分析剩余能量与女性体质健康的关系.方法 依据能量调查结果把所选取人群分为能量过剩组和能量不足组,观察两组不同剩余能量水平下女性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与能量不足组相比,能量过剩组体脂率显著增加(P<0.01);心肺功能及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生化指标TC、TG、LDL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 能量摄入过多和体力活动不足是导致肥胖的两大重要因素,能量对体质的影响也是通过肥胖所介导的,而肥胖在正常体质向亚健康体质劣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想真正达到改善体质的效果,早期对肥胖的预防比后期的治疗更重要.
作者:李国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膨胀瘤的价值及房间隔膨胀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房间隔膨胀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30例患者彩超均作出正确诊断,14例房间隔膨胀瘤合并风湿性心脏病,7例合并扩张型心肌病,4例合并缺血性心肌病,5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瘤均突向右房,大突出度为(17.0±1.8) mm,基底宽(21.0±4.2) mm.结论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房间隔膨胀瘤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多类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测定方法的研究,建立简便、快速、适用的食品中甜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选用30%乙醇提取样品中的甜蜜素.提取液中的甜蜜素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N,N-二氯环己胺,经正己烷提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 食品中甜蜜素在0~2.00 m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直线相关关系;方法低检出量为0.02μg;低检出浓度为0.0050 g/kg.对浓度为0.097~5.6g/kg的样品连续测定6次,RSD为1.1%~6.0%;加标量为0.20~2.0g/kg的样品,回收率为85%~10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准确,适用于食品中甜蜜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向仲朝;罗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激光联合卡介苗素和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06年8月~2008年10月门诊治疗的172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患者,对治疗后的相关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 联合治疗组中治愈73例,治愈率为84.88%,对照组中治愈46例,治愈率为53.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中复发12例,复发率为13.95%,对照组中复发40例,复发率为46.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总不良反应1例,总不良反应比例为1.16%;对照组总不良反应4例,总不良反应比例为4.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激光联合卡介苗素和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贾华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各年龄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未免疫原因及未免疫儿童的麻疹免疫史、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方法 对各县区报告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目标儿童接种率达98.14%,未免疫儿童占1.86%; AEFI发生率为5.59/10万.结论 政府参与是提高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的关键.
作者:陈翠花;贾孝提;李卫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