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颖;白桂春;吴黎明
目的 探讨近4年来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根据临床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儿童健康.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儿科门诊急诊救治的80例小儿急性中毒患儿的一般临床调查资料.结果 小儿急性中毒发生:性别无差异;发生的高峰年龄为1-6岁;中毒种类以药物中毒多(52.5%),其他依次为日用化学制剂、鼠药及农药;鼠药等剧毒类的中毒多发生在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结论 防止小儿急性中毒的发生应以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重点,应大力、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儿童及其家长的相关知识教育是预防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措施,相关部门要重视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的卫生保健及宣教工作.
作者:秦桂林;白桦林;陈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旨在通过前瞻性检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K-ras基因表达状况,观察比较化疗单用或联合靶向治疗的长期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预测指标.方法 初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62例,一线化疗前全部检测了癌组织K-ras基因,62例癌组织K-ras基因进行检测,突变率为30.6% (19/62),其中G12占89.5% (17/19),G13占10.5% (2/19);43例K-ras野生型者分两组进行姑息化疗,包括单纯化疗组及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组,治疗期间密切随访,统计疗效及毒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ras突变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4.7月和14.5月,野生型者中位PFS和OS分别为8.5月和24.0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5);10名K-ras野生型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靶向治疗(西妥昔单抗),其中位生存期36.5月,显著高于未用靶向治疗患者的18.0月(Log-rank检验P< 0.01).结论 癌组织K-ras基因突变者生存期明显短于K-ras基因野生型者,表明K-ras基因突变可作为本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预后预测指标;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有效改善K-ras基因野生型者的PFS和OS,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巍;焦勇;林奔;林秀强;招丽蓉;徐绮华;冯芬;胡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血栓患者的心理特征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分为心理结合药物综合干预组的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每组48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S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6.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测中的全血粘度、血浆浓度、低切与中切全血还原粘度、RBC压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全血还原粘度和RBC压积水平、SSS评分上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BI评分上治疗组则升高明显(P<0.01).结论 药物结合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整体提高脑血栓的疗效,而且对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日常生活能力大有裨益.
作者:桂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广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的食盐和烹调油摄入情况以及高血压知识、健康信念水平,并探讨高血压知识和健康信念对食盐、烹调油摄入量的影响.方法 对广州市474例社区中老年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t检验、Spearman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 食盐和烹调油摄入量分别为(8.5±2.6)g/人日,(24.5±7.9)g/人日,食盐和烹调油的过量摄入率分别为88.0%,52.5%,社区中老年居民的基础知识、病因知识、症状知识以及易患性认知、行为障碍认知水平比较低.食盐摄入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高血压家族史,易患性和健康动机,烹调油摄入量的影响因素为性别,易患性和健康动机.结论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中老年居民中普及高血压知识,提高其健康信念水平,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霞;林爱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全自动持续正压呼吸机(Auto-CPAP)干预对脑梗死急性期合并OSAHS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无糖尿病史急性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随机分为Auto-CPAP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比较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以及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呼吸机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uto-CPAP干预可明显降低脑梗死急性期合并OSAHS患者糖代谢.
作者:马丽娜;李兴;崔晓红;吴和弟;蒙绪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目前消化内科抑郁症患者的患病情况及特征,为提高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3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抑郁症评估工具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抑郁症状分量衰(PHQ-9),对入组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就诊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在355名完成调查的患者中,PHQ-9评分≥5分者共113例,占31.8%.轻度、中度、中重度及重度的患病率分别为:13.8%、9.6%、6.2%、2.3%.未患抑郁症的调查对象与有抑郁症的调查对象在性别分布及睡眠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及所患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二者之间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今后在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女性人群、睡眠质量较差人群抑郁症发生的情况,采用有效的手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李辉;王毓麟;崔立红;浦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某院于2009年2月~2011年2月对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94例患者(102只眼)治疗后经过3~6个月随访发现102只眼中有10只眼视力恢复至0.4以上,视力0.02~0.4之间的眼数由术前49只增加到术后80只眼.术前发生视网膜脱离的41只眼在术后均获得复位,随访期间均未复发.该组102只眼中有12只眼在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经激光光凝封闭.术后有8只眼发生玻璃体积血,其中4只眼经过再次手术后得到治愈,1例在随访期间发生内吸收,而另外3只眠均放弃治疗;在光凝期间有3例出现玻璃体再出血,2只眼内吸收后自行消失,1只眼再次手术治愈;发生暂时性高眼压2眼;并发性白内障1眼,术后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后视力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显著改善手术预后,且术后并发症少,能迅速恢复患者视力,减少失明率,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张奕霞;陈宁宁;李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西洋参多糖对钴-60γ射线照射致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80只6~8周龄、18~22 g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3个西洋参多糖剂量组(50mg/kg BW、100 mg/kg BW和200mg/kg BW).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干d 45,一次性接受全身照射(γ射线总剂量为4 Gy).3d后,测定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迟发型变态反应程度和碳粒廓清实验,测定血清丙二醛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 西洋参多糖在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升高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程度,在100 mg/kg BW和200 mg/kg BW组能明显增高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在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MDA水平,在50mg/kg BW组能明显增高小鼠血清SOD活性,小鼠血清GSH-Px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洋参多糖能增强钴-60γ射线照射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可能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对免疫系统的损害来实现.
作者:于永超;张佳丽;林兵;张召锋;李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即刻修复用于67例牙种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10月进行牙种植的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67例(即可修复组),对照为53例(传统方法组),实验组在牙种植后1周内即进行修复,对照组在牙齿经历4到6个月无负荷期后进行修复,后观察两种方法种植体脱落的次数、感染或松动的例数以及X线下异常情况的例数,同时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进行组内的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种植体脱落的、感染、X线下出现异常的例数均为0例,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种植后即刻修复临床效果更好,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可以在口腔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于开涛;邹敬才;龙国平;葛成;舒瑶;刘宝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不同层次护士手卫生的认知行为态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有效防止医院内感染.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医院128名不同层次护士(64名实习护士和64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一般资料、手卫生的认知行为态度、影响手卫生的因素,比较不同层次护士手卫生认知行为态度差异性、影响手卫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不同层次护士手卫生的认知行为态度比较与性别、实习时间、工作时间、学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士与在职护士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习护士对手卫生认知行为态度优于在职护士(P<0.05).在职护士比实习护士更多地认为“洗手后无干手设施、临床工作忙、多次洗手会伤皮肤”是影响手卫生的因素(P<0.05).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在职护士手卫生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及监督管理,提高手卫生意识,改善手卫生的设施,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从而减少医院感染.
作者:曹芙蓉;李俊英;余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成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某院2007年1月-2011年2月择期行全身麻醉患者589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51.17±11.98)岁,体重(54.28±10.56) kg.根据Riker镇静-躁动分级对患者苏醒期进行评分.统计不同手术类别、麻醉方法、性别、术后镇痛、术后使用拮抗药的情况,术后发生躁动的比例以及各种因素与躁动的关系.结果 589例患者中躁动组患者121例,占20.54%.各种不良刺激是诱发躁动的常见原因.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疼痛64例(46.7%)、气管导管刺激占39例(32.3%)、尿管刺激占10例(8.2%)、心理应激占4例(3.2%);手术类别:胸科、口腔、耳鼻喉和乳腺外科手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类别(P< 0.05).结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手术类别以及术后镇痛和术后使用催醒药的情况.
作者:钟宝琳;李优春;黄桂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效果及未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某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60例,作为跟踪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和未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两组治疗均采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口服止痛药、外用抗菌素软膏涂抹.采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比较二组患者在治疗1d、2d、3d后的患者感觉到的口述疼痛评分(VAS)、数字检测到的疼痛评分(NRS)和患者疼痛发生频率(F),在治疗3周之后二组根据二组患者治疗的上述判定标准,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二组患者在治疗1d、2d、3 d后,采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的患者感觉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数字检测疼痛评分(NRS)值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发生频率(F)低于对照组.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的治疗组有效治疗平均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值均<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进行治疗3周之后,治疗组的病人病况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疼痛区域皮下分离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
作者:卢炳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监测流感流行趋势,了解连云港市流感病毒的活动特点,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分型,并对连云港市2009~2010年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9年7月~2010年12月,从哨点医院采集的2008份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30份.阳性率为26.39%,其中新甲型H1N1型263份,H1型7份,H3型222份,B型38份.2009年8月出现新甲型H1N1疫情,9月为高峰期.2010年高峰月出现在3月和9月.结论 连云港市可能存在春季和秋季两个流感流行高峰,应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的监测.
作者:于翔翔;高玉鹏;毛艳敏;李莉;张学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CT检查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近2年某院收治的3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35例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疾病CT影像学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阿尔茨海默病组前角、后角、基底池、外侧裂、三脑室、四脑室、侧脑室以及脑沟等部位的大宽度值均大于多发梗死性痴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为16.79±5.48,DRS评分为0.832,均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13.24±2.38,0.6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阿尔茨海默病组MMSE评分与外侧裂和侧脑室宽度呈负相关;DRS评分与前角和四脑室宽度呈正相关(P<0.05).④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与DRS评分与脑室系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T检查脑室系统影像学改变是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多发梗死性痴呆的主要方面,脑室系统病理性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改变有直接关系.
作者:黎胜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黄芪、麦冬与五味子、麦冬两组药对镇痛、抗应激的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和扭体实验观察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游泳、常压下耐缺氧实验观察对小鼠的抗应激作用.结果 黄芪、麦冬水煎液和五味子、麦冬水煎液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5);黄芪、麦冬水煎液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热能力(P<0.05);两组药物均能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P<0.05)并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的存活时间(P<0.05).结论 黄芪、麦冬与五味子、麦冬两组药对具有镇痛、抗应激的作用.
作者:马会霞;吴范武;韩淑英;郑彩慧;李洁;包巨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用不同剂量的芬戈莫德与泼尼松干预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从而比较其各组间的疗效、病理变化、脑组织内BAX、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建立雌性Wistar大鼠EAE模型.干预治疗选择芬戈莫德和泼尼松.d0定为免疫抗原注射日,从抗原免疫后d1开始按分组的药物和剂量予以每天喂食1次,直到处死.在EAE组发病高峰期即d 18时处死所有大鼠终止实验.对各组大鼠的发病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等进行观察.制作大鼠脑组织切片进行炎性病灶计数及中枢神经系统BAX的表达检测.结果 ①各干预组临床症状改善.②各干预组与EAE组相比,炎性病灶数明显减少、BAX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中剂量组、较高剂量组与泼尼松组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Y720对EAE具有防治作用,可上调CNS内BAX的表达.
作者:刘春苗;谭利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全球卫生是国际上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和研究领域,其定义显示出其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特点;该学科研究范畴包括健康决定因素与卫生公平、全球卫生治理格局、卫生合作模式等热点问题.了解全球卫生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我国医学与卫生界,特别是教育和研究机构应对全球卫生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新的合作模式,积极参与全球医学与卫生合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蒋育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病区内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与一次性口罩应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选取某院1221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医生和护士.按照是否有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分为两组,A组平时有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共831名医务人员,B组平时无佩戴一次性口罩习惯,共390名.调查两组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情况,并对所有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进行病原学实验室检查.结果 对于4种不同的疾病指标,A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医务人员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风险显著低于B组.结论 医务人员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口罩的佩戴习惯有密切关系,医院应该首选佩戴一次性口罩,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口罩佩戴方法的培训,并进行适合性检验.提高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佩戴口罩的意识,对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梓凌;刘洪英;窦丽雯;陆素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受不同思想影响的女大学生的性行为状况.方法 在中国武汉地区,按学校类型、专业(文史、理公、医科、艺术)、年级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对调查对象以无记名的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513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6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8%.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以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 受共产主义思想、科学思想和成名成家思想影响的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危险低;受享乐主义思想、自由主义思想和利己主义思想影响的学生更易有性行为.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影响的学生的多性伴率明显低于不受这些思想影响的学生;而受利己主义思想影响的学生的多性伴率明显高于不受这一思想影响的学生.结论 受不同思想影响的女大学生在性行为和多性伴行为上有差异.
作者:燕虹;李十月;左丹;徐德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271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组和老年骨质疏松症未并发骨折组,采用自编问卷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指教及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保护因素,面年龄、低钙饮食、皮质激素、跌倒、脆性骨折史及骨折家族史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的保护因素,而年龄、低钙饮食、跌倒及脆性骨折史是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从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作者:杨涛涛;吕晓红;任凤华;张春婷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