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球卫生与医学卫生国际合作

蒋育红

关键词:全球卫生, 概念, 医学与卫生, 国际合作
摘要:全球卫生是国际上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和研究领域,其定义显示出其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特点;该学科研究范畴包括健康决定因素与卫生公平、全球卫生治理格局、卫生合作模式等热点问题.了解全球卫生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我国医学与卫生界,特别是教育和研究机构应对全球卫生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新的合作模式,积极参与全球医学与卫生合作,具有指导意义.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组中药“药对”对小鼠镇痛及抗应激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芪、麦冬与五味子、麦冬两组药对镇痛、抗应激的作用.方法 采用热板法和扭体实验观察小鼠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游泳、常压下耐缺氧实验观察对小鼠的抗应激作用.结果 黄芪、麦冬水煎液和五味子、麦冬水煎液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5);黄芪、麦冬水煎液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热能力(P<0.05);两组药物均能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P<0.05)并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的存活时间(P<0.05).结论 黄芪、麦冬与五味子、麦冬两组药对具有镇痛、抗应激的作用.

    作者:马会霞;吴范武;韩淑英;郑彩慧;李洁;包巨太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儿童特发性癫痫与睡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癫痫样放电与睡眠时相的关系及癫痫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55例癫痫患者的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5例癫痫患儿中痫样放电共49例(89.1%),睡眠期出现45例(91.8%),以NREMⅠ、Ⅱ期多见.睡眠中全身性发作35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4例均出现于NREMⅠ、Ⅱ期.与对照组比较,癜痫患儿总睡眠时间、REM期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REM Ⅰ、Ⅱ期显著延长,而NREMⅢ、Ⅳ期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癫痫患者睡眠纺锤波出现不对称、减少或消失.结论 瘸样放电主要发生于睡眠期NREMⅠ、Ⅱ期,癫痫也改变着睡眠结构,引起睡眠障碍.不同癫痫发作类型与睡眠时相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汤春辉;杨景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消化内科患者抑郁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目前消化内科抑郁症患者的患病情况及特征,为提高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3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抑郁症评估工具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抑郁症状分量衰(PHQ-9),对入组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就诊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在355名完成调查的患者中,PHQ-9评分≥5分者共113例,占31.8%.轻度、中度、中重度及重度的患病率分别为:13.8%、9.6%、6.2%、2.3%.未患抑郁症的调查对象与有抑郁症的调查对象在性别分布及睡眠状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及所患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二者之间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今后在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女性人群、睡眠质量较差人群抑郁症发生的情况,采用有效的手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李辉;王毓麟;崔立红;浦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治疗肺部多重耐药杆菌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治疗肺部多重耐药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细菌清除率为86.86%,对照组有效率80.00%,细菌清除率为8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均为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治疗肺部多重耐药杆菌感染疗效较好,菌株清除率高,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军;秦晓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重组多价人精子表位肽的原核表达及其条件优化

    目的 构建重组多价人精子表位肽原核表达质粒,优化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方法 用化学合成法合成多价人精子表位肽基因.该基因经PCR扩增,BamHI和XhoI双酶切后,克隆至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获得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 (DE3),经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电泳和AlphaEase凝胶电泳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改变培养基组成、诱导温度、诱导时机、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时间等条件对GST-多价人精子表位肽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构建了重组多价人精子表位肽原核表达载体.在摇瓶实验中,优化的表达条件为:TB培养基,诱导温度37℃,在菌体对数生长的中后期进行诱导,IPTG诱导终浓度0.05 mmol/L,诱导时间5h.优化后GST-多价人精子表位肽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2%,且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多价人精子表位肽原核表达质粒,重组表达载体在E.coli BL21 (DE3)内主要表达可溶形式的GST-多价人精子表位肽融合蛋白,在优化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表达量.

    作者:谢琦;林军;白玲;石青峰;叶元;杨冰;刘永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德阳市小学生六龄牙患龋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德阳市城市小学生六龄牙患龋状况、影响因素及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市内4所城市小学6285名7~12岁学生进行常规体检和六龄牙患龋情况调查;对某些影响因素、口腔保健知识等做问卷调查.结果 被检者六龄牙的患龋率11.58%,龋均0.22,充填率33.80%.患龋率及龋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有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下颌高于上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结合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六龄牙患龋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刷牙次数、年龄、性别、牙位、全身营养状况等.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本地小学生六龄牙的患龋现状及相关情况,对实施六龄牙患龋预防治疗措施和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韩鸣;房波;王海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及其与盆腔手术史的关系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及其与盆腔手术史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12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483例,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收集患者资料,分析比较不同危险因素对异位妊娠的影响.结果 不同年龄段异位妊娠发生情况,<20岁者12例,占2.5%; 20~29岁者243例,占50.3%;30~39岁者220例,占45.5%;≥40岁者8例,占1.7%.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盆腔感染史、流产史、宫内节育器、不孕史、剖宫产手术史、异位妊娠史、输卵管结扎手术史以及其他吸烟等,其中主要的是盆腔感染史,占44.9%;流产史,占34.6%;患者曾经出现过不孕史,占20.2%.有过盆腔手术的患者118例,其中有盆腔炎症史者63例,占53.4%;而有过盆腔手术的患者365例,出现盆腔炎症者129例,占35.3%,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位妊娠与盆腔感染史、流产史、腹部手术史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注意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建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超早期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超早期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58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5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0.71%,病死率39.28%;对照组有效率19.23%,病死率80.77%.结论 超早期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未治疗重症脑出血疗效确切,病死率低.

    作者:于元英;刘敏;周辉杰;王宝华;杨瑞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脑影像学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CT检查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近2年某院收治的3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35例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疾病CT影像学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检查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阿尔茨海默病组前角、后角、基底池、外侧裂、三脑室、四脑室、侧脑室以及脑沟等部位的大宽度值均大于多发梗死性痴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为16.79±5.48,DRS评分为0.832,均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组(13.24±2.38,0.6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阿尔茨海默病组MMSE评分与外侧裂和侧脑室宽度呈负相关;DRS评分与前角和四脑室宽度呈正相关(P<0.05).④多发梗死性痴呆组MMSE评分与DRS评分与脑室系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T检查脑室系统影像学改变是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多发梗死性痴呆的主要方面,脑室系统病理性改变与临床智能精神改变有直接关系.

    作者:黎胜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09~2010年流感监测分析

    目的 监测流感流行趋势,了解连云港市流感病毒的活动特点,为制定流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分型,并对连云港市2009~2010年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9年7月~2010年12月,从哨点医院采集的2008份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中,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30份.阳性率为26.39%,其中新甲型H1N1型263份,H1型7份,H3型222份,B型38份.2009年8月出现新甲型H1N1疫情,9月为高峰期.2010年高峰月出现在3月和9月.结论 连云港市可能存在春季和秋季两个流感流行高峰,应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的监测.

    作者:于翔翔;高玉鹏;毛艳敏;李莉;张学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河南省漯河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数据分析

    目的 了解各年龄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未免疫原因及未免疫儿童的麻疹免疫史、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方法 对各县区报告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目标儿童接种率达98.14%,未免疫儿童占1.86%; AEFI发生率为5.59/10万.结论 政府参与是提高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的关键.

    作者:陈翠花;贾孝提;李卫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预防的非医疗措施探讨

    当前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预防中,存在只注重诊疗而忽略预防和术后康复的问题.通过对若干病例病前生活习惯及术后手术恢复情况进行观案及食管癌高发区具有代表性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调查,分析了导致食管癌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加强食管癌高发区“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在食管癌高发区建立预防及术后康复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宣传和食管癌知识普及,引导高发区居民改善生活条件和改良生活习惯;加强调查研究等非医疗措施.探讨在食管癌高发区建立预防、治疗和术后康复一体的食管癌预防体系.

    作者:吕小可;王玉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库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 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库(ScFv),从中筛选出高亲和力的抗体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单链抗体表达打下基础.方法 收集患者新鲜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分离和总RNA的提取,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出入源抗体重链和轻链抗体库,采用用重叠延伸拼接法将VH与VL以Linker相连组装成单链抗体基因(ScFv),将ScFv基因片段连接至载体pCANTAB5E,转化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构建的鼠源性抗恶性疟原虫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结果 从20个噬菌体克隆中筛选到15个具有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结合活性的阳性克隆.结论 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取可变区基因,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抗恶性疟原虫单链抗体的策略是可行的.

    作者:何光志;田维毅;邓树轩;高英;李世军;吴玛莉;王平;王文佳;奚锦;俞琦;王乾宇;曹峰;黄高;韩洁;蔡琨;安传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不同层次护士手卫生认知行为态度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层次护士手卫生的认知行为态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有效防止医院内感染.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医院128名不同层次护士(64名实习护士和64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一般资料、手卫生的认知行为态度、影响手卫生的因素,比较不同层次护士手卫生认知行为态度差异性、影响手卫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不同层次护士手卫生的认知行为态度比较与性别、实习时间、工作时间、学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士与在职护士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习护士对手卫生认知行为态度优于在职护士(P<0.05).在职护士比实习护士更多地认为“洗手后无干手设施、临床工作忙、多次洗手会伤皮肤”是影响手卫生的因素(P<0.05).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在职护士手卫生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及监督管理,提高手卫生意识,改善手卫生的设施,提高手卫生的执行率,从而减少医院感染.

    作者:曹芙蓉;李俊英;余春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3种暗示治疗对癔症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语言-针灸、语言-按摩和语言-药物治疗对癔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语言-针灸治疗组(30例)、语言-按摩治疗组(30例)和语言-药物治疗组(30例),对3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语言-针灸治疗组治愈率达100.00%,语言-按摩治疗组为83.33%,语言-药物治疗组为33.33%.语言-药物治疗组分别与语言-针灸暗示治疗组比较和语言-按摩暗示治疗组比较,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语言-针灸治疗组疗效和语言-按摩治疗组疗效均强于语言-药物治疗组.

    作者:史志春;朱慧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某院于2009年2月~2011年2月对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94例患者(102只眼)治疗后经过3~6个月随访发现102只眼中有10只眼视力恢复至0.4以上,视力0.02~0.4之间的眼数由术前49只增加到术后80只眼.术前发生视网膜脱离的41只眼在术后均获得复位,随访期间均未复发.该组102只眼中有12只眼在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经激光光凝封闭.术后有8只眼发生玻璃体积血,其中4只眼经过再次手术后得到治愈,1例在随访期间发生内吸收,而另外3只眠均放弃治疗;在光凝期间有3例出现玻璃体再出血,2只眼内吸收后自行消失,1只眼再次手术治愈;发生暂时性高眼压2眼;并发性白内障1眼,术后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后视力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显著改善手术预后,且术后并发症少,能迅速恢复患者视力,减少失明率,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作者:张奕霞;陈宁宁;李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10例凶险性中央性前置胎盘宫腔填纱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填纱术在治疗凶险性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10例凶险性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及时行宫腔填纱术与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收治凶险性中央性前置前胎盘行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子宫动脉结扎术9例对照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产褥病率的发生率并与同期剖宫产产妇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宫腔填纱术与子言动脉结扎术相比术中血量少,无1例切除子宫.结论 宫腔填塞纱条用于治疗凶险性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一个安全的积极有效而且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李秀彦;茹美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进展为危重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0年4~10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儿童手足口病重型和危重型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发热、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等)和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糖、胸部X线片等)进行总结和比较,筛选出有显著性差异的单因素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重型组135例(66.5%),危重型组68例(33.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示年龄<3岁、皮疹不典型、CRT>3 s、呼吸浅促、血压高、心率快、胸片进展至渗出性病变为重型患儿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3岁、不典型皮疹、CRT>3 s、呼吸浅促、血压高、 心率快、胸片进展至渗出性病变是重型进展为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艳芹;庞保东;田庆玲;张双;冯雪;王志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观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饮食营养干预、家庭干预和运动疗法干预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健康状况、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护理干预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均获得提高(P<0.05),且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林亚妹;潘巧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与肝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酒精组(20只),对照组(10只).给酒精组大鼠按体重15 g/kg 47.5%酒精一次性灌胃,给对照组大鼠按体重15 g/kg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灌胃后48 h处死大鼠,用光镜、TUNEL、电镜检查肝组织.结果 酒精组肝损伤、肝细胞凋亡检出率均为100%,凋亡肝细胞核数占肝细胞核总数的46.8%.生理盐水组未发现肝损伤痛变,仅3例个别视野近肝小叶中央静脉处见单个凋亡细胞.结论 肝细胞凋亡与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红云;覃彩芹;张福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