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耀敏;赖妙娟;潘玉勤;柯燕霞;彭小薇;郑小霞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活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于该院治疗的TIA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均53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加以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指标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P-140、PAF及血小板聚集率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有助于改善TIA患者血小板活性指标,减轻疾病对患者的身心损伤,安全高效.
作者:蒋德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分析自黏性透明敷料与传统药膏纱布在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过敏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PICC并发过敏性皮炎患者40例,采取数字法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自黏性透明敷料,对照组采取药膏纱布,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管率0.00%,对照组脱管率10.00%,观察组患者脱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黏性敷料可有效提高PICC并发过敏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并且固定效果良好,较常规药膏换药更好,对患者有利.
作者:程耀敏;赖妙娟;潘玉勤;柯燕霞;彭小薇;郑小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概括家庭医生服务运用于社区慢性疾病防治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所辖社区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各50例展开研究,对其实施家庭医生服务,探讨患者实施前后的血糖、血压及疾病知识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资料汇总对比显示,患者在接受家庭医生服务后,血糖、血压、疾病知识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各项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慢性病的防治中应用家庭医生服务,能够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认知度,进而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恋;刘静;龙海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对复杂脑血管病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59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5月,采用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一般麻醉管理,试验组30例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观察两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术后各类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各个时间段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在插管前、切皮后5 min等时间段内血压及心率变化对照组波动大于试验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针对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能有效减少术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艳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TGF-3 1)、白细胞介素-9(IL-9)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在首发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一时间来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项指标水平的意义.结果 经临床分析看出,治疗前研究组IFN-γ、IL-9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IL-4、TGF-β 1以及IL-17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IFN-γ水平和胃肠道症状显示负相关,疑病显示正相关;IL-4水平和早醒显示负相关;IL-9水平和疑病、睡眠不深显示正相关,自卑感显示负相关;IL-17水平和胃肠道显示负相关.治疗后研究组IFN-γ水平和忧郁情绪、性行为显示负相关;IL-9水平和工作及兴趣显示正相关,全身症状、绝望感显示负相关;IL-17水平和疑病显示正相关.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中各项细胞因子存在异常,并在病程发展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陈宏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瞬目反射R1波消失在周围性面瘫诊断意义.方法 对11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行面神经神经传导及瞬目反射检查,ROC曲线评价R1波消失的相关性,并确定诊断点.结果 在对R1消失组和R1未消失组各波指标之间的比较,R1、R2、R2'潜伏期组间有差异;R1潜伏期的诊断点为7.30 ms,R2潜伏期的诊断点为30.75 ms.结论 当R1潜伏期>7.30 ms,R2潜伏期>30.75 ms时,R1有比较好的诊断效能.
作者:张黎;陈春;程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患死亡的风险原因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 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共53例在该院接受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的患者,按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病患死亡所涉及的因素.结果 经探究与分析统计有5例(9.43%)病患死亡,由单因素原因分析得出:农药毒性强度、岁数的大小、严重中毒、中毒到送医抢救时间超出5h、病患自身还有其他疾病造成中毒身故的独立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严重中毒、轻生性中毒、中毒到送医抢救时间超出5h、病患自身还有其他疾病是造成中毒身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患中毒至送医抢救的时间尤为关键,一经发现有中毒迹象的患者必须急时送医.针对严重中毒和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还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针对无生存欲望特意服毒的病患进行心理疏导,平复其过激的情绪,达到让其配合治疗的效果,大程度地减少中毒死亡率.
作者:韩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孕11~13+6周胎儿颅内透明层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1~13+6周胎龄的胎儿738例,全部胎儿的头臂径范围为45~84mm,应用经腹超声,选取面部正中矢状面,对胎儿的脑干与脉络丛之间的颅内透明层厚度进行测量,同时将测量结果和胎儿的头臂径测值开展比较.结果 该组胎儿中无法对其颅内透明层进行有效显示的胎儿共4例,通过超声检测终诊断上述4例胎儿存在着开放性脊柱裂,对孕妇进行妊娠终止后,确诊胎儿患有开放性脊柱裂.该组中其余734例胎儿的头臀径为(59.149±8.458)mm,颅内透明层厚度为(1.673±0.354)mm,同时胎儿的颅内透明层厚度会随着胎儿的胎龄增加而不断加大.结论 当胎龄处于11~13+6周时,通过开展超声检测,可清晰观察到胎儿的颅内透明层,同时颅内透明层的厚度会随着胎龄的不断增加而加大.
作者:郭瑞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使用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40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既往未使用过蒽环类药物治疗者接受TE方案(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接受过蒽环治疗者使用TP方案(紫杉醇联合顺铂),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周期共计450个,中位化疗周期数量为3.5个,2.6~6.8周.该组病患共计140例,完全缓解(CR)者14例,部分缓解(PR)者72例,疾病稳定(SD)者48例,疾病进展(PD)者6例,总有效率为61.43%.对84例病患开展随访,结果证实,56例病患原病灶发生转移,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0.2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52个月.①血毒性:对每治疗后周期内出现的血细胞数量低值,对病患开展血毒性分析,结果证实,血小板计数降低以Ⅰ、Ⅱ度为主.该组内无Ⅲ、Ⅳ度者;白细胞计数减少较为严重,Ⅲ度46例,Ⅳ度2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均有所降低,经针对性治疗7~10 d后,患者白细胞水平上升.②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的发生与顺铂(DDP)存在相关性,该组病患为Ⅰ、Ⅱ度恶心,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和DDP分次使用存在相关性,54例患者存在口腔黏膜受损.③其他反应:该组Ⅱ度脱发共计36例,Ⅲ度脱发104例.部分病患感染、疼痛.无心脏以及肝脏毒性,不存在化疗相关死亡案例.经多因素影响Logistic分析证实,雌激素受体(ER)以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和组织学分级为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转移性乳腺癌者,使用以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开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既往使用过蒽环类药物治疗病患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但值得说明的是,此方案存在较大血毒性,因此医护人员应特别注意,做好对患者的对症治疗工作.
作者:段朋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术前精确分期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该院行电子内镜显示存在可疑病灶,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者9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超声内镜分期准确率分别为T1a 92.50%,T1b 84.21%,T2 88.24%;超声内镜对有(N+)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准确率为86.44%,无(NO)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准确率为86.1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直径、组织分化类型及是否存在溃疡是影响小探头超声内镜分期准确性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术前精确分期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率高,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何均辉;雷平光;文政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应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程度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创伤性脑损伤并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脑积水程度将其分为3组,即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28例.3组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观察3个月,对比3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的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重度组术后总有效率57.14%,低于轻度组的96.67%、中度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治疗后GOS评分、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GOS评分、GCS评分、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14%,高于中度组6.67%、轻度组6.67%(P<0.05).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轻度、中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明显优于重度脑积水.
作者:魏强国;胡深;刘欣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随着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直肠癌患者有机会保留肛门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但是,高达90%以上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结直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便频、便急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因其在低位前切除患者中发生率更高,症状更严重,这些临床症状被称为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因对于保肛手术的认识不足,时至今日对于LARS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该综述主要对LARS的诊断、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开展讨论.
作者:徐文忠;李辉;孔令媛;胡波;张开晓;刘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缝合过程中使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对促进会阴侧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3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行会阴侧切阴道分娩的899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缝合过程中使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的446名产妇作为观察组,缝合过程中未使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的453名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率及产后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口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甲级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乙级和丙级切口愈合率低于对照组;产后无疼痛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轻微疼痛及明显疼痛者比例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缝合过程中使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可降低会阴侧切口的感染率、促进切口愈合、减低产后疼痛的出现,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孝贤;张玉兰;张陆;孙蓓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科收治的150例十二指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5.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97,P=0.000);观察组临床症状总分为(4.08±0.68)分,低于对照组的(4.58±0.7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2.614,P=0.01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为4.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13,P=0.106).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谷云先;叶春福;李志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复方木鸡颗粒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仅给予常规护肝及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木鸡颗粒,疗程24周,剔除3例疗程不足24周的患者,每组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肝纤维化4项、甲胎蛋白及肝脏瞬时弹性检测,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AFP)、肝纤维化指标[包括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粘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酶(HA)]和肝脏瞬时弹性值(HTE)复方木鸡颗粒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木鸡颗粒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 复方木鸡颗粒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改善肝脏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作用,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具有促进肝功能恢复、降低AFP等优点,复方木鸡颗粒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
作者:段军;蒋晖;丁正刚;肖海东;夏文艳;周勇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与探究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于该院就诊拟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对照组患儿给予异丙酚、氯胺酮分别静注,对观察组患儿给予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输注,对比并分析两组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患儿术前、缝合时的血氧饱和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耗时与对照组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与对照组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舌根后坠及呼吸减浅变慢、伸舌等异常行为、呛咳及分泌物增多等术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00%)与对照组(36.00%)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麻醉中应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泵输注的效果较好,患者呼吸比较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闫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一共选取500例(胎儿亦为500例)孕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统计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在500例胎儿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有11例胎儿存在心脏异常现象,其中1例左心室发育不良,3例法洛氏四联症,2例室间隔缺损,2例永存动脉干,3例单心室,总的检出率为2.0%,诊断符合率为90.91%(10/11),有1例存在偏差.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先行发现胎儿心脏畸形问题,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玉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补佳乐联合优思明在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63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展开研究,通过双盲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2)及对照组(n=31);观察组采用补佳乐联合优思明治疗,对照组则单独使用优思明.结果 在疗效、完全止血时间两项指标上比较,观察组优势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程度较轻的不良反应,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中,补佳乐联合优思明治疗效果优于优思明单独使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周玉青;吴文丽;曾凤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RP)与电切术(PKRP)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剜除组中60例实施PKERP治疗,电切组中60例实施PKRP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 剜除组导尿管拔除后24 h、术后7d尿失禁发生率高于电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组与电切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尿失禁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PKERP治疗术后短期尿失禁发生率高于PKRP,两组术式尿失禁程度相当,术后1个月便可恢复至相似水平.
作者:周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临床耳鼻咽喉领域当中慢性咳嗽患者的主要病因进行分析,并探索具体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6年一整年当中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05例慢性咳嗽患者为相关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且根据不同的病因给予患者特异性治疗,并总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所有患者当中,有5例患者未被确诊,其余100例患者的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等不同类型,且100例患者接受特异性治疗后仅4例患者治疗无效,其余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结论 在慢性咳嗽患者中,发病的原因类型较多,医生需要掌握各种原因并给予针对性较强的特异性治疗,以此确保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许国志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