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妍;李春景
目的 探讨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于某院采用热毒宁进行治疗的9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98例采用病毒唑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发热、咳嗽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血清CRP、β2-MG、 ESR、 P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而发热、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清CRP、 β2-MG、 ESR、 P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不仅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显效较快.
作者:陈团营;程凯;单海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对比封闭负压辅助闭合(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技术与传统换药方法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VAC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VAC治疗组采用局部清创、控制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其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前提下,加行VAC治疗,待创面肉芽填充丰满后行常规换药至伤口愈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技术,常规清创后,定期换药至伤口愈合.结果 VAC治疗1~3个疗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红润,无感染、水肿、渗出,创面愈合时间( 50.4±5.3)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81.1±5.9)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AC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改善其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李文平;吴多庆;张寿;郭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乐山市2006~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趋势及其高危因素,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 按照《四川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对乐山市23所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缺陷进行监测,由县妇幼保健院收集汇总上报.结果 出生缺陷总发生率9.81%,5年来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历经波峰后稳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产妇20岁及35岁年龄组,出生缺陷率明显增高;男性与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乐山市出生缺陷前6位是多指/趾、小耳/无耳、外耳其他畸形、唇裂并腭裂、唇裂、尿道下裂;产前诊断率12.26%;出生缺陷发生与遗传及孕前产前监测有一定关联.结论 进一步加强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健康教育促进,增强“三级预防”体系功能,重视婚前孕前检查与产前筛查(诊断)工作,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处置,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改善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吴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口腔外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2年3月在某院口腔科实习的实习生共5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口腔科传统带教法带教,观察组采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带教.比较两组实习生在实习期满后的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实习生对实习效果的评价结果,综合评价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口腔外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综合技能考核均分为: (81.1±2.5)分,对照组实验得分均分为: (72.3±2.9)分.对照组实习生对实习满意率为72.0%,观察组实习生为96.0%,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完成口腔科纷繁复杂的临床实习任务,通过每个阶段明确目标,强化了实习生实习的针对性,提高了实习的效率.
作者:杨立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制备弓形虫微线体蛋白8羧基端胞质尾(MIC8t)蛋白片段.方法 以弓形虫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MIC8t基因片段,构建MIC8t/pGEX-4T-1原核表达系统;IPTG诱导表达GST-MIC8t融合蛋白;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结果 构建了MIC8t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了GST-MIC8t融合蛋白.结论 在体外制备并纯化了GST-MIC8t融合蛋白,为后续研究MIC8t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尹志奎;张崇;郑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血清TNF-α、IL-6与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2011年1~12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NF-α、IL-6与IL-8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TNF-α、IL-6与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患者血清TNF-α、IL-6与IL-8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 血清TNF-α、IL-6与IL-8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水平不断增高,是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良好指标.
作者:焦路阳;郭庆合;鲁广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经病理确诊的晚期乳腺癌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TAC方案化疗,治疗组30例在上述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10ml加入500 ml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水中静脉滴注,连用10~14 d,21d为1周期,连续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获益率、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免疫功能的改变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辅助肿瘤化疗有减毒增效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周松晶;李玉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了解某科室的检测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努力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 对某科室2007~2010年参加全国采供血机构和广西区血液监测中心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血型准确率100%,失分多的是ALT,其次是抗-HIV、HBsAg和抗-HCV.广西区血液监测中心室间质量评价HBsAg、抗-HCV、抗-TP、抗-HIV各有一次失分.结论 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加强责任心,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质量好的试剂,才能在室间质评中取得优异成绩.
作者:孙家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分析体重指数(BMI)和腰围与MS组分的关系.方法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8所学校选取1 928名7~14岁小学生,测量其身高、体重和各MS组分,分析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MS组分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MI、腰围与MS组分的关系.结果 除空腹血糖外,血压、血脂、腰围在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高SBP、高TG、低HDL-C、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BMI增加异常率增高.多元线性回归发现BMI和腰围均与除中心性肥胖外的其他MS组分有独立的相关性;除TC外, “腰围”对于其他MS组分的标化回归系数绝对值略大于“BMI”.除DBP外,对于其他MS组分,BMI与腰围同时升高(超重/肥胖且腰围≥P90)的OR值>BMI和腰围有且仅有一项偏高(超重/肥胖或腰围≥P90)>体重正常且腰围正常.结论 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联合应用腰围和BMI有利于评估MS风险.
作者:李百惠;王海俊;马军;吴双胜;李珊珊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共纳入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硝普钠等常规内科治疗措施;B组在A组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比较结果显示:B组(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组)明显优于A组(硝普钠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及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A组(硝普钠组)患者.治疗后两组间生活质量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更明显.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并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有更深的认识.
作者:黄小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上领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1年10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15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77例和观察组(鼻内镜下上领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组)77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MDA、SOD、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血清MDA、SOD、红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较佳,对于患者的治疗更为彻底,患者的综合状态也更好.
作者:王新国;刘昕;肖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MMP-2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密切,是肿瘤的特征性指标.深入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慧芳;彭海平;雷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组织微阵列技术可实现高通量、并行性、大规模、快速准确的基因、蛋白质的原位可视化研究,并可分别在基因、基因的转录及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功能等3个水平上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组织微阵列的原理、制作方法,在医学及其在运动医学中的运动性心肌肥大相关基因筛选、运动基因选材、运动性疲劳及运动损伤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9月行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患者25例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70 min.术后随访未发现残余结石、胆道狭窄.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微创的.
作者:陈利平;叶辉;李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新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 对2009年新乐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的113份生活饮用水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3份生活饮用水的总合格率为72.57%,各类生活饮用水的合格率分别为:集中式供水为72.22%,井水为72.63%.集中式供水的不合格项目主要表现在pH值.井水的不合格项目主要表现在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结论 新乐市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存在较大隐患,需加以改善.
作者:刘淑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趋势、病因变化,为诊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和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01~2010年急性胰腺炎(AP)住院患者2 176例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5和2006~2010两个年度段,AP占住院人数的比例分别为0.46% (831/179122),0.52% (1345/260137) (P<0.05);胆源性AP分别为54.39% (452/831),46.17% (621/1345) (P< 0.05);高脂血症性AP分别为8.54% (71/831),13.01% (175/1345) (P<0.01);酒精性AP分别为11.43% (95/831),13.83% (186/1345) (P> 0.05).特发性AP分别为18.41% (153/831),13.90% (187/1345) (P< 0.05).结论 近10年AP发病持续增加,胆道疾病仍为主要病因,高脂血症性AP明显增多,酒精性AP无明显变化.
作者:陈益耀;何周桃;黄世幸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与不同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2型糠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200例,根据收缩压分为> 140 mm Hg、≤140 mm Hg、≤130 mm Hg、≤120mm Hg4组,分析2型糠尿病合并高血压4组患者1年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结果 收缩压>140 mm Hg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显著高于收缩压≤140 mm Hg、≤130mmHg、≤120mm Hg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收缩压≤140 mm Hg、≤130 mm Hg、≤120mmHg时,3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收缩压≤140mm Hg更可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用药依从性,降低副作用.
作者:奚雪梅;吴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CPAP)对儿童高原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观察其在治疗儿童高原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1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ACEI、吸氧(流量2~5L/min)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右室射血分数(REF),右心房收缩波(As)、肺动脉压力,心胸比例,RPEP/RAT.结果 两组右室射血分数(REF),右心房收缩波(As)、肺动脉压力,RPEP/RAT,心胸比例.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有利于改善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肺动脉压力及心胸比例,是治疗高原性心脏病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颜维孝;赵生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术中辅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1年12月在某院行腹部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Y组(右美托咪定组)50例和M组(咪达唑仑组)50例,比较两种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 Y组发生术后认知障碍的患者比例为2.0%、停麻醉药后0 min OAA/S评分为(3.30±0.24)分、5 min评分为(2.54±0.36)分、10 min评分为(1.83±0.18)分均明显低于M组;术后d 1 MMSE评分为(25.24±2.34)分、3 d MMSE评分为(25.79±2.34)分、5 d MMSE评分为(26.01±2.62)分,均明显高于M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 MMSE评分为(26.31±2.24)分、术后7 d MMSE评分为(26.33±2.73)分,与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的降低麻醉药物对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可以在手术麻醉过程中推广应用此种麻醉药物.
作者:韩南火;廖晓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在大面积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5例为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VDI检查,观察组患者均接受颅脑CT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列CDVI指标:Vmean、Vmax、Vmin、Qmean、Zc及DR,比较CT及CDVI对大面积脑梗死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病灶部位及镜像部位Vmean、Vmax、Vmin及Qmean均显著降低,Zc和DR均显著升高(P<0.05).与观察组患者镜像侧相比,观察组患者病灶部位Vmean、Vmax及Vmin均显著降低(P<0.05).②CDVI共显示27例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阳性率为77.14%,CDVI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CT (51.4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00,P=0.0248).结论 CDVI能够清晰的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
作者:阳定安;饶正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