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 国际刊号:1003-8507
  • 国内刊号:51-1365/R
  • 影响因子:1.28
  • 创刊:197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183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Pж(AJ) 文摘杂志(俄), 剑桥科学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2012年17期文献
  • 老年胆囊切除患者麻醉术中机械通气方式的个性化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老年胆囊切除麻醉术中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通气的临床病例资料,为该类患者机械通气方式的个性化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某院近4年80例老年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组,对两组患者麻醉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结果 与插管通气相比,喉罩通气具有对气道损伤小,应激反应轻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费用高及易引起返流误吸的缺点.结论 在对老年胆囊切除患者进行麻醉手术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职业特点及经济能力等因素对其机械通气方式进行个性化选择.

    作者:符明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阿片转换在吗啡不耐受的癌痛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旨在前瞻性地评估晚期癌痛患者对吗啡敏感的个体差异及转换应用另一种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的需要、临床获益与不良反应.方法 对238例使用口服吗啡的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评估,是否存在吗啡不耐受.将评估为吗啡不耐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转换应用口服羟考酮(羟考酮组)或芬太尼透皮贴剂(芬太尼组)各30例.阿片转换10 d后采用疼痛强度数字评分量表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羟考酮和芬太尼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发现有74.8% (178/238)的患者使用吗啡止痛有良好的疗效,25.2% (60/238)患者对吗啡不耐受.行阿片转换治疗的患者中,76.7% (46/60)的患者成功控制了疼痛,但羟考酮组与芬太尼组在疗效方面比较无差异(70.0% vs 83.3%,P=0.222).60例患者阿片转换前后发生便秘(63.3% vs 18.3%,P=0.000)及恶心呕吐(55.0% vs 21.7%,P=0.000)等不良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对于吗啡不耐受的癌痛患者转换应用口服羟考酮或芬太尼贴剂能显著提高疼痛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之曦;侯梅;曾晓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β-七叶皂甙钠联合乌拉地尔治疗128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联合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10月入某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用β-七叶皂甙钠和乌拉地尔,连续使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7d、14 d以及随访90 d时的临床疗效,比较NIHSS评分和ADL评分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hs-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两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3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87%,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 d,90d随访时的NIHSS评分,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7d、14d,90 d随访时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β-七叶皂甙钠联合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抑制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作者:吴开毅;吴智刚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MR脑灌注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 83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n=43)和常规治疗组(n=40)及健康对照组(n=40).采用全脑磁共振灌注成像(PWI),观察患者在治疗后48 h,7d的脑灌注水平,并在治疗后7d进行临床疗效的判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7d后,前列地尔组在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积(rcBV),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可能通过改善脑灌注水平发挥治疗ACI的有效性.

    作者:陈泽谷;赖玉洁;郭子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腹膜透析植管术中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植管术中的两种缝合方法术后的早期并发症.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3月在某科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67例,其中35例做双荷包缝合为A组,32例做单荷包缝合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早期发生的出血、渗漏、感染情况.结果 腹膜透析植管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的腹透液渗漏、出血、外口感染等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植管术中单层荷包缝合并没有增加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陈道军;詹锋;李文宁;张延;潘楚瑛;林书典;武伟;黄云;魏佳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经尿道电切镜前列腺剜除术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镜下前列腺剜除术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2010年采用经尿道电切镜下前列腺剜除术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30例.结果 30例均手术成功,膀胱结石一次性清除率100%.手术时间:60~120 min,其中膀胱结石清除时间为5~40 min,术后5~7 d拔除导尿管,12~14 d拔除膀胱造瘘管.30例均排尿顺畅.结论 经尿道电切镜前列腺剜除术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安全有效,出血少,并发症少,是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建;陈爽;王强;巫骏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内镜联合腹腔镜与开腹胆道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内镜联合腹腔与开腹胆道治疗胆囊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30例为观察组和30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CRP水平低、切口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ERCP+LC对胆囊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具有痛苦小、重复性好、恢复快、死亡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王震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准分子激光矫治屈光不正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和总结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矫治屈光不正的疗效,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以及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986例(1746眼)根据屈光度分为:Ⅰ组:-1.5~-2.75D 275例(531眼),Ⅱ组:-3.0~-5.75D 330例(580眼),Ⅲ组:-6.0~-9.75D 285例(467眼),Ⅳ组:-10.0~-20D 96例(168眼).应用LASIK术式矫治,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LASIK矫治屈光不正疗效确切,可预测性好,术后1周眼压稳定,4周屈光度稳定,术中主要并发症瓣偏中心,严重并发症是碎瓣.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层间异物,屈光回退.生成鼻上方角膜瓣,可减少干眼症的发生.结论 应用LASIK矫治屈光不正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有并发症发生.预防和处理各种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实施心理护理可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梁珊烨;赵普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2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某院就诊的20名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接受PLIF的观察组和PLF的对照组,观察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椎间隙高度、椎体融合情况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并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32.23±19.21) min、术中出血量(583.73±43.79) ml,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椎间隙高度(9.72±1.02)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0.93) mm;椎体融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观察组生活质量优7例、良2例、可1例、差0例,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经后路钉棒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PLIF)虽然耗时较长、术中出血较多,但是能够有效增加椎间隙高度、提高椎体融合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雷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下狭窄(SAS)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SAS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手术所见.结果 单纯SAS 9例,其中隔膜型3例,肌肥厚性5例,二尖瓣畸形导致的1例.21例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畸形,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主动脉瓣狭窄(AA)5例、主动脉缩窄(COA)3例.根据三尖瓣反流、心内或大血管水平分流压差,估测肺动脉收缩压52~75mm Hg.2例患者漏诊弥漫型SAS;1例被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HCM).结论 SAS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在解剖、血流动力学上有许多特异之处,把握其特殊表现,有助于超声心动图做出准确诊断,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梁文会;孔令秋;梁娟鸿;周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3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姑息治疗.3例患者进行随访,1例患者死于胰腺癌,余2例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结论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是一种特殊类型门静脉高压症.不同患者预后差异较大.

    作者:范合璋;田伯乐;魏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微创介入手术与开颅手术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微创介入手术与开颅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7月~2010年8月,某院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共64例患者,根据出血量的多少,按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微创介入观察组及开颅手对照组两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热人数、住院时间、意识状态评分、死亡人数.结果 出血量在30~50 ml之间的患者钻孔组与开颅组相比患者在5d后NIHSS评分,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在50~70 ml之间的两组术后,患者在5d后NIHSS评分、术后发热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ADL(日常生活量表)分布情况,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介入治疗适用于中等量脑出血患者,手术创伤少,治愈率高,术后恢复好,开颅手术适应于较大量出血,血肿清除率高,死亡率相对较低.

    作者:夏金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9月行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患者25例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70 min.术后随访未发现残余结石、胆道狭窄.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微创的.

    作者:陈利平;叶辉;李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选择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策略.方法 选取近5年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分析对象,分析不同Neer类型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 30例患者行锁定板内固定术,22例患者行肱骨近端解剖钛板固定术,8例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ASES评分稍低(P>0.05).结论 加压锁定钢板可用于移位相对较小的Neer二、三部分骨折.对于移位较大的三、四部分骨折应该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钛板.而人工肱骨头置换适用于严重粉碎骨折不易行内固定术的患者.

    作者:王奉雷;尚宪平;马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评价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研究组(90例)和利培酮对照组(90例)进行治疗8周观察.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经8周治疗,180例患者完成研究.研究组治愈率56.67%,有效率84.44%;对照组治愈率58.89%,有效率87.7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阴性症状分治疗8周末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两组间其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性症状分治疗8周末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末TESS评定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种药物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的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和闭经泌乳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服药依从性好.

    作者:王云;孙富根;张子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血糖变化及螺旋CT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血糖测定及螺旋CT检查在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86例在某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d1、d3、d5、d7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血糖.患者均行腹部CT检查.根据结果分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24例及胰腺无坏死组64例、胰腺坏死组22例进行比较.结果 SAP组与MAP组的C反应蛋白、血糖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C反应蛋白、血糖2项指标水平在SAP组中显著高于MAP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血糖2项指标水平在胰腺坏死组中显著高于胰腺无坏死组(P<0.05).结论 急性炎症反应期C反应蛋白结合血糖的测定、螺旋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并能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东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723例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某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各科室的出院病历723份,进行用药数据的统计,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 该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率74.7%,临床诊断与用药相符率98.3%,剂量规范率为94.1%.结论 该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广泛,临床诊断与用药相符率较高,存在用药的疗程不当、溶媒选择及剂量不规范等问题,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评价.

    作者:符颖;陈小蕾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芬太尼贴剂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芬太尼贴剂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观察组给予芬太尼贴剂,每3日更换1次.2组均以服药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R率观察组为57.50%,对照组为4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R+PR+MR)率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欲、睡眠、日常活动、精神状态、情绪、与人交往、生活兴趣等方面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贴剂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姚旌;张忠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上领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1年10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15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77例和观察组(鼻内镜下上领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组)77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MDA、SOD、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血清MDA、SOD、红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较佳,对于患者的治疗更为彻底,患者的综合状态也更好.

    作者:王新国;刘昕;肖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腹腔镜手术及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某院就诊的80名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分为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于术中手术总时间、出血量以及术中进行输血的例数,于术后观察患者因病情不稳定进入ICU观察的例数以及患者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并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观察指标和术后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膜后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在肾上腺肿瘤的治疗中推广.

    作者:辜振刚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以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筋膜皮瓣在修复四肢创面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以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筋膜皮瓣修复各种四肢创面的临床效果及优点.方法 采用以深筋膜及其皮下组织为蒂的筋膜皮瓣修复四肢创面共40例,其中软组织毁损性伤32例,肿瘤切除后创面5例(皮肤鳞癌3例、烧伤后瘢痕恶变的鳞癌2例),高压电击伤创面3例,皮瓣面积2 cm×4 cm.~4 cm×12 cm,通过随诊观察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40例筋膜皮瓣中33例完全存活良好,6例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延期愈合.l例皮瓣皮肤层完全坏死,但皮下组织尚存活,经换药、植皮二期愈合.术后对25例进行随访2月~1年,术后创面覆盖满意,远期皮瓣色泽、弹性均好,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以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筋膜皮瓣切取方便,供区创伤小,转移灵活,血供丰富,抗感染能力强,适合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的创面.

    作者:杨抒;陈祥军;雷雨;杨亚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嚼槟榔对妇科手术后吗啡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嚼槟榔对妇科手术后吗啡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患者8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0~60岁.根据患者术前是否有嚼食槟榔史分为2组(n=40):嚼食槟榔组和未嚼食槟榔组.两组术后48 h内均采用静脉吗啡自控镇痛.记录术后2、6、12、24、48 h患者的VAS评分、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的程度.结果 与未嚼食槟榔组比较,嚼食槟榔组术后48 h内吗啡平均用量、VAS评分降低(P<0.05),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 长期嚼槟榔增强妇科手术后吗啡静脉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增加术后不良反应.

    作者:陈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MRI与关节镜对半月板损伤诊治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MRI与关节镜对半月板损伤诊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03年10月~2011年2月140例拟诊断为半月板损伤患者,都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和关节镜检查.结果 140例半月板损伤的MRI图像征象各一,碎块内移征/髁间碎块征发病率高.诊断阳性的为135例,阴性5例.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MRI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9.3%和90.0%,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MRI能有效显示所有半月板损伤的MRI征象,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小松;陈炎城;柏小金;李鹏;向柄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对比封闭负压辅助闭合(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技术与传统换药方法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VAC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VAC治疗组采用局部清创、控制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其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前提下,加行VAC治疗,待创面肉芽填充丰满后行常规换药至伤口愈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技术,常规清创后,定期换药至伤口愈合.结果 VAC治疗1~3个疗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红润,无感染、水肿、渗出,创面愈合时间( 50.4±5.3)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81.1±5.9)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AC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改善其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李文平;吴多庆;张寿;郭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并与采用拉夫米定治疗的80例老年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比较,观察血常规、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胆碱酯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等以及HBsAg、HBeAg、HBeAb定量值和HBV DNA定量,耐药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6、12、18、24个月及停药1年后肝功指标复常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6.25%、56.25%、77.50%、90.00%、88.75%和32.50%、43.75%、57.50%、68.75%、56.25%;血病毒量阴转率分别为16.25%、32.50%、51.25%、68.75%、60.00%和13.75%、16.25%、22.50%、21.25%、20.00%;乙肝示志阴转率分别为16.25%、32.50%、48.75%、62.50%、58.75%和13.75%、21.25%、26.25%、33.75%3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粒细胞降低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6、12、18、24个月时HBV-DNA水平完全抑制观察组分别为7、11、17和36例,对照组为2、12、16和3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抑制观察组为28、25、23和20例,对照组为31、29、21、19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观察明显的不良反应.未出现血糖、血脂、甲胎蛋白等指标的明显异常情况.结论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安全有效.

    作者:连晓明;莫金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72例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7月~2011年9月于某院进行常规治疗的72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期的72例加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心功能、血清BNP、hs-CRP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不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其治疗后的心功能、血清BNP、hs-CRP水平改善幅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受肯定,心功能及相关血清因子也从多个方面肯定了其疗效.

    作者:宋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对策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间收治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震动脉出血的原因、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结果 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主要有游离胆囊管时损伤胆囊动脉(104例),胆囊动脉变异导致出血(31例),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动脉分支(11例),胆囊穿支血管出血(4例).在术中采用钛夹钳夹、电凝止血等方法进行止血.所有患者无中转开腹者,无术后继发出血者.结论 解剖Calot三角方法不当或三角处粘连、变异,分离困难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主要原因.清楚解剖,正确处理Calot三角,出血后遵循耐心压迫止血,钳夹、电凝的处理原则,控制胆囊动脉出血,达到患者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李卓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嵌顿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嵌顿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7年8月~2011年12月间某院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嵌顿输尿管结石8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碎石率、排石率和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行103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碎石成功率为90.3% (93/103),输尿管上段与中、下段结石碎石成功率分别为73.9% (17/23)、95.0% (76/80).随访3~18个月,结石排净率85.4% (88/103).3例发现输尿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率2.9% (3/103).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嵌顿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

    作者:王立;平付敏;张洪刚;焦丽艳;赵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血浆APN水平与男性HBP合并CHD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对男性高血压病(HBP)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80例因胸闷痛入院行冠脉造影术的男性HBP患者,按临床诊断分组,20例单纯HBP患者,HBP合并ACS患者38例,合并AMI患者20例,合并UAP患者18例;合并SAP患者22例.检测各受试对象的血浆APN水平.结果 HBP合并CHD组的血浆APN水平明显低于单纯HBP组(P<0.05);HBP合并ACS组血浆APN水平与HBP合并SAP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HBP合并AMI组血浆APN水平低于HBP合并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APN水平与男性HBP合并CHD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预测此类患者冠脉斑块不稳定性.

    作者:方小丽;何妍;林劲;王圣;林慕如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腹部手术后美盐和造口袋在脂肪液化渗液多切口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美盐和造口袋用于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渗液多切口中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美盐和造口袋对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渗液多切口进行渗液引流.结果 美盐和造口袋能有效引流渗液,避免渗出液对伤口周围皮肤的刺激,准确记录渗出液的量及颜色,促进伤口早期愈合.结论 美盐和造口袋能用于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渗液多切口中的引流,缩短了伤口愈合的时间,保护了伤口周围皮肤,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提前并增加患者离床活动时间,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

    作者:翁少文;蔡维敏;陈玉霞;李英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术中辅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术中辅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1年12月在某院行腹部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Y组(右美托咪定组)50例和M组(咪达唑仑组)50例,比较两种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 Y组发生术后认知障碍的患者比例为2.0%、停麻醉药后0 min OAA/S评分为(3.30±0.24)分、5 min评分为(2.54±0.36)分、10 min评分为(1.83±0.18)分均明显低于M组;术后d 1 MMSE评分为(25.24±2.34)分、3 d MMSE评分为(25.79±2.34)分、5 d MMSE评分为(26.01±2.62)分,均明显高于M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 MMSE评分为(26.31±2.24)分、术后7 d MMSE评分为(26.33±2.73)分,与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的降低麻醉药物对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可以在手术麻醉过程中推广应用此种麻醉药物.

    作者:韩南火;廖晓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替米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或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或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取某医院2008年7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46例,均经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老年性高血压,随机均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1组使用替米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治疗2组使用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治疗2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少于治疗2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有着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何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肺癌易感性与4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4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209例肺癌患者为病例组,25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Ⅰ相代谢酶基因细胞色素P450 1A1 (CYP1A1),Ⅱ相代谢酶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M1 (GSTM1)、谷胱甘肽S-转移酶T1 (GSTT1)及环氧化物水化酶(mEH)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CYP1A1基因Ⅱe462Val位点纯和突变型、GSTM1缺失型、mEH基因Tyr113His位点纯和突变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3种变异基因型携带者与野生型携带者相比发生肺癌危险度分别为1.968倍(OR=1.968,95%CI 1.197~3.236)、1.775倍(OR=1.775,95%CI1.226~2.568)、1.983倍(OR=1.983,95%CI 1.260~3.121).CYP1A1基因Msp1位点、GSTT1及mEH基因His139Arg位点多态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CYP1A1Ile462Val突变基因型与GSTM1缺失型、CYP1A1 Ile462Val突变基因型与mEH Tyr113His突变基因型之间在肺癌的发生中具有交互作用,这两种联合基因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度分别为4.86、3.27 (P< 0.05).结论 代谢酶基因变异及基因间的交互作用与肺癌患癌危险度增高有关,其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王娜;周舫;吴拥军;周晓蕾;吴逸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肽素浓度的改变

    目的 观察临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和肽素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临床观察对象86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另外以正常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测定血压(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和肽素浓度.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AP组和AMI组的BP、TG、TC、LDL-C、hs-CRP和血清和肽素浓度均显著升高.②与UAP组比较,AMI组BP、TG、TC、LDL-C无明显差异,但是血清hsCRP、和肽素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③ACS患者的血清和肽素浓度与hs-CRP定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296,P< 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和肽素浓度显著升高,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炎症反应相关,可以作为ACS的重要实验室观察指标.

    作者:冯悬;张光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三峡库区开县鼠疫疫源地调查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开县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及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93只,总鼠密度为3.56%,黄胸鼠总密度为2.63%.啮齿目动物161只,分1科3属6种;食虫目动物32只,为1科1属1种.检获蚤107匹,鼠染蚤率为18.65%,总蚤指数为0.5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18.88%,蚤指数为0.566.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科3属3种,缓慢细蚤(96.33%)占绝对优势,主要来自黄胸鼠,印鼠客蚤占2.75%.采集193份鼠血清和20份犬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共布放3 000张粘蚤纸,捕获地面蚤6匹,蚤指数0.002.结论 三峡库区开县尚未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但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蚤类种群和分布广泛,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

    作者:毛德强;李洪;陈小兵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VEGF、Ang-2测定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VEGF、Ang-2测定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2010年2月~2012年3月在某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同时选择36例在该院健康查体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VEGF、Ang-2测定,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脑梗死患者VEGF和Ang-2水平较正常人群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恢复期,VEGF和Ang-2水平显著降低,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ng-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梗死灶面积增大,VEGF、Ang-2水平均显著上升.结论 VEGF、Ang-2二者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具有密切的关系,动态监测二者水平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远华;朱广旗;曹丽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拉米夫定治疗后乙肝病毒耐药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某院收治的128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予除拉米夫定以外的其他综合治疗,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耐药基因180位点和204位点突变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基因突变各模式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基因突变阳性率与服药时间成正比,用药时间越长发生突变阳性率越高(P<0.05).结论 长时间服用拉米夫定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基因突变,而且基因突变阳性率与服药时间成正比,用药时间越长发生突变阳性率越高.通过YMDD变异株的检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指导临床正确用药.

    作者:刘彦轩;郭盛菊;贾安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超长心肺复苏下心肺复苏仪的应用

    目的 在超长心肺复苏中,比较使用心肺复苏仪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的疗效与优势.方法 113例超长心肺复苏分为心肺复苏仪组、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组,比较两组复苏成效以及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结果 心肺复苏仪组在复苏失败、复苏有效、复苏成功三方面较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苏失败率较后者低而复苏有效率和复苏成功率较后者高(P< 0.01),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组(P<O.01).结论 在超长心肺复苏中,使用心肺复苏仪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复苏成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许少辉;周朝虹;曾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利奈唑胺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

    目的 介绍利奈唑胺(曝唑烷酮类抗菌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利奈唑胺治疗3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并系统性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3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接受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600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头痛、发热等症状均在短期内缓解,脑脊液得到改善,2例合并肺部及颅脑内结核者病灶明显吸收.结论 利奈唑胺具有抗结核作用,具有良好的脑脊液的穿透率,可用子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作者:吴彪;符娟;符健;贾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海南地区急性胰腺炎病因学分析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趋势、病因变化,为诊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和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01~2010年急性胰腺炎(AP)住院患者2 176例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5和2006~2010两个年度段,AP占住院人数的比例分别为0.46% (831/179122),0.52% (1345/260137) (P<0.05);胆源性AP分别为54.39% (452/831),46.17% (621/1345) (P< 0.05);高脂血症性AP分别为8.54% (71/831),13.01% (175/1345) (P<0.01);酒精性AP分别为11.43% (95/831),13.83% (186/1345) (P> 0.05).特发性AP分别为18.41% (153/831),13.90% (187/1345) (P< 0.05).结论 近10年AP发病持续增加,胆道疾病仍为主要病因,高脂血症性AP明显增多,酒精性AP无明显变化.

    作者:陈益耀;何周桃;黄世幸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口腔全景片在阻生齿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口腔全景片在阻生齿拔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口腔科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阻生齿拔除术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首先对患者行传统X线牙片拍摄,然后行口腔全景拍摄,对比两次拍摄的资料及对医师诊断的临床作用.结果 传统X线牙片与口腔全景拍摄平均次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医师临床应用上各取所长.结论 口腔全景片拍摄范围面广,减少患者电离辐射,在阻生齿拔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惠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做好室间质评 提高检测水平

    目的 通过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了解某科室的检测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努力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 对某科室2007~2010年参加全国采供血机构和广西区血液监测中心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血型准确率100%,失分多的是ALT,其次是抗-HIV、HBsAg和抗-HCV.广西区血液监测中心室间质量评价HBsAg、抗-HCV、抗-TP、抗-HIV各有一次失分.结论 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加强责任心,使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质量好的试剂,才能在室间质评中取得优异成绩.

    作者:孙家志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HPLC法同时测定栀子金花丸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

    目的 建立栀子金花丸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HPLC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变波长测定.结果 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18~4.18 μg,02~2 μg,0.233~2.33 μg,0.215~2.15 μg,线性相关系数均达0.999以上.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0% (RSD=0.46%),98.66% (RSD=1.43%),98.89% (RSD=1.49%),98.98%(RSD=1.45%).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栀子金花丸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李春红;何兵;张金平;田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甲状腺功能在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病变情况、血糖、尿微量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及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合并亚临床甲减组患者总胆固醇、LDL-C、TSH、UAER、hs-CRP水平、收缩压均高于糖尿病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1%合并亚临床甲减组患者并发心血管病,75.0%患者并发肾病;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11.8%并发心血管病,43.6%并发肾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并亚临床甲减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所以,在糖尿病人群中积极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对预防和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永强;薛玲;别明江;李晓军;陈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血清TNF-α、IL-6与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观察血清TNF-α、IL-6与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2011年1~12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NF-α、IL-6与IL-8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TNF-α、IL-6与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患者血清TNF-α、IL-6与IL-8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 血清TNF-α、IL-6与IL-8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疾病的发展,水平不断增高,是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良好指标.

    作者:焦路阳;郭庆合;鲁广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EGFRvⅢ单抗的制备及其特异性的研究

    目的 制备EGFR vⅢ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 将小鼠骨髓瘤细胞NS-1与免疫的BALB/C小鼠,免疫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出EGFRvⅢ阳性的杂交瘤细胞株,单抗与EGFRvⅢ抗原结合的特性性通过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建立裸鼠人肺细胞癌和表皮细胞癌移植瘤模型,分别腹腔注射EGFRvⅢ单抗,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生理盐水,观察3组别的抑瘤效果和作用.结果 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株而制备的EGFRvⅢ单抗,经过Western blot鉴定,结果为可以特异性识别EGFRvⅢ.EGFRvⅢ单抗,尼妥珠单抗对人表皮细胞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84%和86.3%.结论 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的EGFR vⅢ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好,在抑制肿瘤方面效果显著,对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作者:许泼实;韩双印;魏威;魏晓霞;万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霍乱弧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介绍

    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于霍乱弧菌的研究,为霍乱弧菌快速检测及分型提供了重要依据,也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阐明了霍乱弧菌的变异和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以及霍乱疫情的溯源、菌株类型和流行性质.

    作者:熊长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青海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实验室检测

    目的 青海省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利用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统一配发的引物探针对青海省一例输入性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鼻咽双拭子标本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和RT-PCR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临床鼻咽双拭子标本经检测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该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成为青海省首例确诊的甲型HIN1流感病例.

    作者:卢囡囡;李红;于娟;易虎;赵生仓;姜双应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在大面积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在大面积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5例为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VDI检查,观察组患者均接受颅脑CT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列CDVI指标:Vmean、Vmax、Vmin、Qmean、Zc及DR,比较CT及CDVI对大面积脑梗死诊断的阳性率.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病灶部位及镜像部位Vmean、Vmax、Vmin及Qmean均显著降低,Zc和DR均显著升高(P<0.05).与观察组患者镜像侧相比,观察组患者病灶部位Vmean、Vmax及Vmin均显著降低(P<0.05).②CDVI共显示27例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阳性率为77.14%,CDVI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CT (51.4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00,P=0.0248).结论 CDVI能够清晰的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

    作者:阳定安;饶正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磁共振定量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中的应用

    目的 对磁共振定量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7年1月~2011年10月这段时间里采用MRI对手腕部进行扫描的临床患者病例108例,在1周之后均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将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病程、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C反应蛋白、血沉等观察指标进行分组,采用Mann-Whimey方法对各组间骨侵蚀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所接受检查的108名患者中有73例符合RA标准,约占67.59%;对于CRp阳/阴性组、早期/中晚期RA组以及ESR阳/阴性组间的骨侵蚀评分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CP阳/阴性组之间的骨侵蚀评分存在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定量分析能够对为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能够在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对其予以广泛应用.

    作者:王颖芳;朱小春;杜红卫;吴红华;蔡晓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组织微阵列技术在运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组织微阵列技术可实现高通量、并行性、大规模、快速准确的基因、蛋白质的原位可视化研究,并可分别在基因、基因的转录及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功能等3个水平上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组织微阵列的原理、制作方法,在医学及其在运动医学中的运动性心肌肥大相关基因筛选、运动基因选材、运动性疲劳及运动损伤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宏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微阵列酶联免疫技术诊断肺结核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微阵列酶联免疫技术(Array-ELISA)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结核分枝杆菌微阵列蛋白芯片试剂盒检测76例肺结核患者、27例肺部其他疾病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结果 ArrayELISA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32%、97.20%、93.64%、95.08%和85.25%.肺结核组各单项抗体指标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干扰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抗体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度高,Array-ELISA技术操作简便快速,是辅助诊断肺结核的有效方法.

    作者:高纯;翟菊萍;公艳蕾;喻霞云;林德华;王玉林;顾国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作用的探讨及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血浆( 1-3) -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作用及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0.7~2011.1入住某院100例临床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血浆(1-3) -β-D葡聚糖的定量检测,并与真菌培养方法加以对比,同时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00例临床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 -β-D葡聚糖检测的阳性率66.0%,真菌培养阳性率为42.0%,血浆(1-3) -β-D葡聚糖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x2=18.89,P< 0.05).对38例临床诊断高度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64.8岁,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肾功能疾病10例,恶性血液疾病10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其他疾病8例),1/例患者使用激素,7例使用免疫抑制剂,38例患者均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头孢二、三代及喹诺酮类为主,且使用时间较长,其中32例具有肺影像学的改变.结论 血浆( 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比真菌培养能够更早、更灵敏地反应深部真菌的早期感染,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深部真菌的感染与患者的高龄、严重的原发基础疾病以及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有关,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保勇;喻华;曾小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海口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 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了解海口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特征.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某院经临床检测HCV-RNA阳性的72例患者血清,回顾分析HCV测序分型结果、套式PCR结果,对照分析不同HCV-RNA阳性人群HCV基因分型及不同基因型HCV-RNA定量检测值.结果 本组共72份血清标本,基因型构成比次序依次为:1b型构成比为62.5% (45/72);2a型构成比为29.2% (21/72); 3a型构成比为8.3% (6/72).不同HCV-RNA阳性人群HCV基因分型结果对照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b型HCV-RNA定量检测值显著高于2a型和3a型(P<0.05),2a型HCV-RNA定量检测值显著高于3a型(P<0.05).结论 海口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和国内多数地区相同,以1b型为主,2a型次之,同时基因分型也有助于了解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周君霞;肖敬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超声心动图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探讨该技术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COPD患者84例,对照组70例,心尖四腔观测量右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RvFT)、右房舒张末期内径(RAED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右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结果根据肺动脉压将COPD患者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NPAH)和肺动脉高压组(PAH);与对照组比较,PAH组RVFT显著增厚.RAEDd、RVEDd显著增大,RVFA及三尖瓣口E/A显著减小,NPA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AH组和NPAH组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SRs、SRe与SRe/SRa均显著降低,SRa无显著变化;与NPAH组比较,PAH组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SRs、SRe与SRe/SRa均显著降低,SRa无显著变化.COPD患者右室游离壁SRs与FEV1/FVC、DLco/VA呈显著正相关;而右室游离璧SRe、RVFA、三尖瓣口E/A与FEV 1/FVC、DLco/VA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无论有无肺动脉压增高,其右室功能已经受损;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便捷、无创检测COPD患者右室功能.

    作者:邹秋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宫炎片中有效成分盐酸水苏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抗宫炎片中有效成分盐酸水苏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Lichrospher5-NH2 (4.6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选择乙腈∶水=87∶13,柱温:2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192 nm.结果盐酸水苏碱在2.748~12.826 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关系方程为:Y=1.2697x+6.2415,r=0.9996(n=5),平均回收率为98.47%,RSD值=1.64%(n=5).结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宫炎片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其方法简单可行,可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黄小蕾;邢志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ICP-AES法测定药包材中的锑浸出量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药包材中玻璃输液瓶的锑浸出量方法.方法 样品液直接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2,方法的检出限为0.063 5 mg/L.RSD为3.40%,回收率97.12%.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

    作者:周红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HBV-DNA、HBeAg的关系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T细胞亚群特点,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7名CHB患者及25例CSHB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HBV-DNA(+)CHB组与HBV-DNA(-)CHB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HBV-DNA(+)CHB组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HBV-DNA(-)CHB组(P<0.01),CD4+T/CD8+T比值显著高于HBV-DNA(-)CHB组(P<0.01).HBV-DNA(+)CSHB组与HBV-DNA(-)CSHB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HBV-DNA(+)CSHB组CD8+T绝对值显著高于HBV-DNA(-)CSHB组(P<O.05); HBV-DNA(+)CSHB组CD4+T/CD8+T比值显著低于HBV-DNA(-)CSHB组(P<0.01).高HBV-DNA载量-CHB组和低HBV-DNA载量-CHB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高HBV-DNA载量-CHB组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低HBV-DNA载量-CHB组(P<0.05).HBeAg(-)CHB患者HBV-DNA(+)组与HBV-DNA(-)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在HBeAg(-)CHB患者中,HBV-DNA(+)组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HBV-DNA(-)组(P< 0.05);HBV-DNA(+)组CD4+T/CD8+T比值显著高干HBV-DNA(-)组(P<0.05).结论 不同的临床转归患者T细胞亚群状态不同,T细胞亚群紊乱程度和CD8+T绝对值与HBV-DNA载量、HBeAg有关.

    作者:吴涛;蔡笃运;林锋;贾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8胞质尾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目的 制备弓形虫微线体蛋白8羧基端胞质尾(MIC8t)蛋白片段.方法 以弓形虫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MIC8t基因片段,构建MIC8t/pGEX-4T-1原核表达系统;IPTG诱导表达GST-MIC8t融合蛋白;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结果 构建了MIC8t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了GST-MIC8t融合蛋白.结论 在体外制备并纯化了GST-MIC8t融合蛋白,为后续研究MIC8t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尹志奎;张崇;郑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乙型肝炎病毒的液相杂交技术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检测的应用探讨

    目的 利用液相杂交技术,将核酸杂交技术进行简化,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液相杂交的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检测(PCR-ELISA)方法.方法 以HBV为目的靶DNA,引物P15'端标记Bio-PCR扩增37个循环.PCR扩增产物与5’端标记地高辛的探针呈液相混合,85cC 2.5 min,60C1 min进行杂交,杂交后产物均经过链霉素亲和素酶标板进行固定,经过酶标仪记录抗地高辛标记抗体,结合、显色.结果 液相杂交酶联免疫检测条件的优化:地高辛的探针浓度为2.4 pmol/次,液相杂交时间为2.5min,固相杂交时间为100 min,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试剂对87份“HBsAg+、HbeAg+、抗HBc+”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91.95%; 72例“HBsAg+、抗-Hbe+、抗HBc+”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68.06%,其他免疫检测指标组合标本为16份.结论 HBV的液相杂交技术应用于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检测(PCR-ELISA),该杂交技术的实验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临床实验室的检测.

    作者:夏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基于二次响应面模型的硫酰氟熏蒸除虫条件优化研究

    目的 研究硫酰氟熏蒸除虫的优化条件.方法 采用静式呼吸道吸入染毒法对试虫(德国小蠊)进行熏蒸处理,观察中毒症状与死亡情况,运用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及预测分析.结果 响应面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总决定系数R2=0.784 8,模型的一次项、二次项与交叉项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149 3、0.190 2和0.445 3.应用该模型对硫酰氟熏蒸灭蟑的剂量与作用时间值进行预测与分析.结论 基本确定硫酰氟熏蒸灭蟑的佳剂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为该熏蒸剂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裘炯良;郑剑宁;林军;张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用彗星实验和微核实验反映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联合毒性

    目的 利用彗星实验和微核实验反映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方法 选取某污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下称“污灌区”),地下水灌溉农田土壤为对照(下称“对照区”),采用超声振荡法提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土壤中的有机物进行分析;采用灌胃的方式对小鼠进行染毒,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和徽核试验检测土壤有机提取物的联合毒性.结果 污灌区土壤检出的主要污染物为烷烃类、苯系物及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高出对照区数倍;与试剂对照组和对照区相同染毒剂量组比较,污灌区各组拖尾率、微核率均增高(P<0.05).结论 该污灌区土壤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且污染物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毒性.

    作者:褚金龙;高红霞;刘英莉;关维俊;范建军;王秀英;赵雅玲;马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Snail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nail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Snail2蛋白及mRNA在20例子宫内膜癌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各20例)中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中Snail2表达较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均增高(P<0.05).结论Snail2 mRNA和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增高,推测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王洪伟;胡建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在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在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糖类抗原125 (CA125)、糖类抗原19-9 (CA19-9)和癌胚抗原(CEA)检测的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对某院就诊的75例卵巢恶性肿瘤,80例良性卵巢肿瘤和98例正常体检女性进行CA125,CA19-9及CEA水平血清电化学免疫分析.结果 卵巢癌患者CA125,C A19-9,CE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8%,68.8%,42.5%.CEA+CA125检测敏感性为85%;CA19-9+CA125检测敏感性为75%;CA125+CA19-9+CEA检测敏感性为91.3%.结论 对于卵巢肿瘤的诊断,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比单纯进行某一项检测敏感性更高,对于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进行病理分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周肇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高血压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血脂和血压状态的影响,了解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的身体状态产生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某院进行保守治疗的80例高血压病人且患者的血脂异常作为病例组,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太极拳锻炼,测量患者锻炼前后的血压和锻炼前后的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太极拳组患者进行锻炼后血压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与锻炼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太极拳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经过锻炼后与锻炼前指标具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太极拳运动能明显改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缓解高血压进展;同时,进行太极拳锻炼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水平,对患者身体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者:靳振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某院2007~2011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查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视网膜激光光凝和手术治疗的有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3月~2011年11月在某院诊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人,进行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裂隙灯眼底检查,眼底照相,眼底FFA造影检查,有适应症的患者进行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或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统计了DR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约为40.1%,其中以轻、中度较多见;BMI、病程、血糖、血脂、血压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适时的采取治疗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较高,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的有用视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玲;刘伟仙;邢健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8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压检出情况调查及对策

    目的 调查分析8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压检出情况,提出相关对策.方法 收集并统计体检者的一般资料与患病关系.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有关.结论 加强高血压高发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徐宾;时利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徐州市区天主教信众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徐州市区天主教信仰人群组成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宗教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问卷调查江苏省徐州市天主信教人群.对信众的构成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结果 宗教信仰人群中老年居多,宗教信仰人群的心理异常率为37.6%,信仰天主教改善了人际敏感因子、忧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偏执因子.强迫症因子也稍有变化.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未见明显变化,信众的躯体化因子高子常模水平.聚类分析揭示信众分老中青年3组,以女性为主,信教时间分20年左右和6~8年两组.结论 宗教信仰对改善信众的部分因子有帮助,而躯体化因子、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无改善,在控制宗教消极作用的前提下,信仰天主教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共建社会和谐.

    作者:卓朗;洪婷婷;丁伟洁;宋慧;蒋卓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重庆市南岸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岸区居民健康养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703名15 ~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4.6%,92.2%的人赞成洗手有助干预防流行性感冒,12.4%的人知道被动吸烟会引发的疾病;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2.7%,96.7%的人知道骑摩托车必须戴头盔,13.1%人知道妇女怀孕后至少做几次孕期检查;健康技能掌握率为48.0%,被调查者对医疗救助电话和一些危险标识代表的意义的掌握率分别为98.2%和12.0%.居民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区、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结论 南岸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知识掌握不平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

    作者:何英淑;黄治兰;郭进;郝翔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武汉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武汉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武汉农村居民进行抽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利用健康素养综合指数进行评价,采用Logis-“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 400人,收回有效问卷2 369份,有效率98.7%.武汉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综合指数为0.57±0.16,健康知识分指数、健康行为分指教、健康技能分指数分别为0.64±0.18、0.50±0.18、0.54±0.2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人群的健康素养综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武汉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年龄和经济收入.结论 武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影响武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年龄、经济收入,应有针对性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以提高其健康素养.

    作者:李毅琳;李俊林;黄远霞;王磊;张玲;彭丽;涂忆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7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各靶器官的损害.方法 7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按血压轻、中、重度分为A、B、C3组,对照组D组为45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比分析两组的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及眼底病交的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脑梗死(P=0.03)、冠心病(P=0.02)、糖尿病肾病(P=0.003)及眼底病变(P=0.002)的发生率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及眼底病变风险增高,且其严重程度随血压的增高而加重.

    作者:王晓青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与不同血压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与不同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2型糠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200例,根据收缩压分为> 140 mm Hg、≤140 mm Hg、≤130 mm Hg、≤120mm Hg4组,分析2型糠尿病合并高血压4组患者1年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结果 收缩压>140 mm Hg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显著高于收缩压≤140 mm Hg、≤130mmHg、≤120mm Hg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收缩压≤140 mm Hg、≤130 mm Hg、≤120mmHg时,3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收缩压≤140mm Hg更可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用药依从性,降低副作用.

    作者:奚雪梅;吴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网络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网络成瘾就是其中之一.对大学生影响尤其严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网络成瘾者长期脱离现实生活,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人际交往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个人、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影响网络成瘾的因素.因此应加强大学生对网络的控制能力和分辨能力,增进父母与大学生的情感交流,加强学校管理,健全社会支持体系,切实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作者:聂岚;罗霞;代俊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大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分析大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H PV)感染的认知情况.方法 以南华大学2005~2008级非生命科学类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个学院;2009年3月9日~11日组织2 380名学生填写HPV感染的相关知识调查问卷,统计2293份有效问卷的基本信息、HPV认知与知晓情况及对HPV健康教育的需求.结果 在2 293名大学生中,436名(19.14%)大学生听说过HPV,且大多数学生(62.65%)是通过公共媒体(电视、杂志、电台广播)获得HPV知识;四年级学生(30%)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其他3个年级(P<0.01).在听说过HPV感染的学生中,对HPV感染知晓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HPV可引起宫颈癌、阴茎癌、皮肤癌等恶性肿瘤(75%),HPV感染引起尖锐湿疣(66.97%),感染HPV后可以没有症状(61.93%),HPV与性传播性疾病有关(46.10%),HPV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37.16%).1 783名(77.76%)学生愿意接受更多有关HPV感染的知识.结论 大学生对HPV感染的认知程度偏低,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HPV感染的健康教育.

    作者:周艺;刘玉环;刘智华;王蓉;陈丽玲;万艳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KAP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山东省某高校护理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KAP)情况,为学校乃至社会更好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编写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护理专业一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对艾滋病KAP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效果明显(P< 0.05).健康教育后一年级、三年级学生对比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过连续、动态和多种形式的专业健康教育后,学生能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经和非传播途径等知识的掌握,对ADIS患者的态度改善,对以后从事该类病人的护理工作意愿逐步增强.但三年级经健康教育后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恐惧、甚至歧视的态度依旧不容乐观.

    作者:孙运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健康教育对策

    目的 探讨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共纳入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给予硝普钠等常规内科治疗措施;B组在A组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措施.观察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比较结果显示:B组(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组)明显优于A组(硝普钠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及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A组(硝普钠组)患者.治疗后两组间生活质量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更明显.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并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给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有更深的认识.

    作者:黄小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1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76%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睡眠障碍问题,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环境(陌生环境、吵闹),生理病理(疾病痛苦、夜间上厕所次数多),心理(对疾病的恐惧、担心医疗费用)和药物(利尿剂的使用、使用某些降压药引起的副作用)是影响其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 老年高血压痛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提高患者睡眠的质量.

    作者:蒋爱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德州市城镇职工高血压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德州市城镇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及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德州市城镇职工体检的资料,进行高血压的横断面研究.计算高血压患病率并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及不同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结果 德州市城镇职工高血压患病率为23%,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看,随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同单位性质人员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工作压力、血糖、血脂、胆固醇均与高血压状态相关.高血压患者的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人群.结论 不同人群的高血压分布具有差异,危险因素非常复杂.血压较高人群患各种慢性病的几率比较高.

    作者:吴继卫;董茂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近5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 了解某校近5年(即2007级-2011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与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该校近5年共计7 490名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该校近5年各级新生排名前15位的心理问题高度一致;近5年该校新生自杀意念呈下降趋势;近5年各级新生在SCL-90中10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近3年(即2009级~2011级)新生自觉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对心理咨询需求度更高;新生实际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比例与咨询需求之间有较大落差.结论 该校近5年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其心理健康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大学新生对心理辅导需求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作者:陈喆;胡莹;杨曦;唐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郑州大学新生对正畸治疗客观需要和主观需求的调查

    目的 对郑州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客观正畸治疗需要和自身正畸治疗需要的意识进行调查.方法 对郑州大学5119名新生发放问卷,要求填写相关调查项目并进行口腔正畸临床检查,以正畸治疗需要指数(,IOTN)中的牙齿健康部分(,DHC)作为客观正畸治疗需要的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他们对正畸治疗需要的意识.结果 23.0%的人轻度需要正畸治疗,40.9%的人中度需要正畸治疗,30.8%的人明显需要正畸治疗,4.3%的人非常需要正畸治疗.但25.9%的学生同意或正在矫正,仅11.7%的学生清楚错聆不利于健康.结论 郑州大学学生错牙畸形率较高,矫正意识较低.

    作者:杨建浩;李亚静;吕宝辉;张月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北京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2010年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的分析,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北京市201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5 409例,发病率为258.74/10万,死亡18例,病死率0.04%.手足口病发病地区分布广泛,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4~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以托幼机构和散居儿童发病较多,发病率高年龄段为0~5岁,占92.35%,男性多于女性.病原学监测结果肠道病毒71型阳性率48.19%,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阳性率为30.42%.结论 北京市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年龄、性别、季节差异,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EV71是近年来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且2010年EV71的比例有所上升,Cox A16的比例有所下降.

    作者:张莉;李锡太;贾蕾;曲梅;黎新宇;李洁;吴晓娜;李爽;刘白薇;黄芳;王全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顺德羊额社区居民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为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顺德羊额社区居民进行系统抽样,由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结果 顺德羊额社区居民慢性病总患病率为21.04%,前5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胃肠道疾病、关节病、糖尿病、白内障.结论 50岁以上女性,小学文化及以下,无业或退休者,应作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作者:张敏辉;魏伟;刘梦然;方小衡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唐山市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唐山地区居民糖尿病的流行特点.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及检测空腹血糖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唐山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6.15%.男性患病率为5.40%,女性患病率为6.73%,不同性别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47,P>0.05).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01,P<0.05),70岁以上居民患病率为9.54%,30岁以下居民患病率为0.50%.城市居民患病率为7.10%,乡镇居民患病率为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2,P<0.05).文化水平越高患病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17,P<0.05).体重过低人群患病率3.73%,肥胖人群患病率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年龄、地区、文化水平、体重指标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不同,应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展糖尿病防控工作.

    作者:李卫红;张红梅;信佳言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上海市宝山区2004~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宝山区2004~2008年麻疹发病情况,为麻疹消除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数据,对2004~2008年宝山区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宝山区2004~2008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621例,确诊443例,年发病率高13.01/10万,低2.06/10万,明显高于往年.病例以15~35岁人群为主,时间相对集中于13~24周,发生暴发疫情共12起,呈局灶性暴发.麻疹疫苗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96.46%.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阳性率为88.92%.结论 麻疹发病人群逐渐向大年龄人群转移,病例以外来流动人口为主,要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应加强儿童(特别是外来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覆盖率和及时率,并提高成人麻疹疫苗的接种覆盖率.

    作者:李晓军;杨佳平;徐慧清;吴铭;朱奇;陈永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高平市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2010年高平市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今后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就2010年高平市法定传染病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高平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52.7/10万,病死率为0.06%.结论 高平市传染病病种以感染性腹泻病为主,冬季为高发季节,农民、散居儿童是高危人群.应加强开展健康教育的力度,做好传染病卫生监测工作.

    作者:任永亮;马靖;杨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张家港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乙肝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张家港市随机整群抽取20个村(社区)的常住人口共50 886人,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乙肝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结果 全人群HBsAg阳性率为5.15%,抗-HBs阳性率为52.69%.各地区间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HBsAg阳性率分别为5.72%和4.68%,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1.56%和53.62%,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低,25 ~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高.有明确免疫史人群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免疫或免疫不详人群,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免疫或免疫不详人群.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应进一步加强对25~59岁组青壮年人群的乙肝干预措施.

    作者:陈海明;黄莉芳;杜国明;邱海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克山病的地形分布特点的影响分析

    目的 了解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克山病的地形分布特点.方法 以延边州DEM、延边州克山病普查资料等为基础数据,利用Arc GIS软件对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要素进行提取、分类、显示空间分布图,并分别将各地形要素与克山病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延边州克山病的分布在高程上基本分布于500~900 m之间,其中发病率在600/10万以上的高发病率地区集中于600~800 m的高程范围内;在坡度上集中分布在坡度为0°~10°的范围内,并且在5°~10°范围为密集,其发病区面积占该坡度范围总面积的69%;在坡向上发病率以西北坡上高为167/10万.结论 延边州克山病在高程、坡度、坡向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形规律性.

    作者:董妍;李春景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广西乳腺癌分析

    目的 了解2004~2005年广西居民乳腺癌的死亡水平及其分布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桂林市秀峰区、梧州市、苍梧县、合浦县、扶绥县、宾阳县、凌云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04~2005年乳腺癌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全国第二次死因回顾调查结果比较,计算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广西区居民乳腺癌标化死亡率为3.03/10万,其中男性和女性乳腺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0.05/10万和6.21/10万;30岁前、30~59岁、60岁后的女性乳腺癌死亡人数分别占2.45%、69.40%和28.15%,在55岁组和80岁组出现两个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高峰;女性乳腺癌死亡率较90年代初上升幅度为91.08%,在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升至第4位.结论 2004~2005年乳腺癌死亡率与90年代初的调查结果比较,广西乳腺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35~59岁年龄组的女性乳腺癌死亡者仍占多数,应结合广西居民乳腺癌的死亡特点,加大对其的早诊、早治工作力度,以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作者:利基林;容敏华;邓伟;张春燕;余家华;叶司原;沈筱芸;唐艳萍;黄天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南昌地区人体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附红细胞体(附红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血涂片镜检的方法检测南昌地区的不同人群764人.结果 南昌地区人群附红体总感染率为8.25%,不同地区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男女两组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5,P>0.05).年龄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职业人群中,农牧渔民、学生、城区企事业单位3种职业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3,P<0.01).附红体感染率与人体健康状况有关,患有肺部疾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率高于其他人群(P<0.05).结论 南昌地区人群中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主要表现为轻度感染,且具有地区、职业分布差异和与健康状况相关等特点.

    作者:文海蓉;熊丽;吴景文;夏文;涂正波;吴玉铮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东海县某小学一起水痘暴发疫情的调查

    目的 报告一起小学水痘暴发疫情及调查处理情况.方法 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并记录,根据现场记录总结分析.结果 该校12名学生被诊断为水痘,罹患率25.5%.其中三年级11例、占91.7%,二年级l例、占8.3%,男生9例,罹患率32.1%;女生3例,罹患率15.8%,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经专家确认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水痘暴发疫情.结论 由于报告不及时导致此次疫情暴发,采取了有效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控制.

    作者:孙波;李忠典;钱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经病理确诊的晚期乳腺癌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TAC方案化疗,治疗组30例在上述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10ml加入500 ml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水中静脉滴注,连用10~14 d,21d为1周期,连续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获益率、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免疫功能的改变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生活质量、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牛脾提取物注射液辅助肿瘤化疗有减毒增效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周松晶;李玉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喀什地区小儿泌尿系结石危险因素的调查

    目的 研究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小儿泌尿系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维吾尔族小儿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民族、性别、年龄和居住地进行配比,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资料.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分析共有12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但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有6个,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2.385,95%CI:1.401~4.061)、饮用生水(OR=9.160,95%CI:3.354~25.015)、日饮水量少(OR=3.263,95%CI:1.605~6.332)、多食甜食(OR=8.945, 95%CI:3.062~26.133)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多食蔬菜(OR=0.154,95%CI:0.053~0.450)、夏季暴露日照时间<2h/日(OR=0.344,95%CI:0.224~0.526)是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小儿泌尿系结石发病受饮食生活习惯、家庭状况及地理环境的影响.

    作者:何海艳;林素兰;王梅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9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于某院采用热毒宁进行治疗的9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98例采用病毒唑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发热、咳嗽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血清CRP、β2-MG、 ESR、 P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而发热、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清CRP、 β2-MG、 ESR、 P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不仅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显效较快.

    作者:陈团营;程凯;单海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MMP-2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密切,是肿瘤的特征性指标.深入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慧芳;彭海平;雷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小儿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及管理措施.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某院儿科病房治疗的住院患儿669例的临床资料,均加强了对住院患儿医院感染预防管理;同时选择2009年之前于该院住院治疗的住院患儿625例,总结强化住院患儿医院感染预防管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效果.结果 对住院患儿开展强化管理后,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各主要科室住院患儿发生率降低至4.93%,显著低于开展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前的8.32%(P<0.05);而2011年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如G-杆菌、G+球菌及其他致病菌的构成比例分别为45.5%、15.2%及39.4%,与2009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各种手段对住院患儿开展综合性的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对于降低其医院感染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艾素梅;陈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高原性心脏病4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CPAP)对儿童高原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观察其在治疗儿童高原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1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ACEI、吸氧(流量2~5L/min)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右室射血分数(REF),右心房收缩波(As)、肺动脉压力,心胸比例,RPEP/RAT.结果 两组右室射血分数(REF),右心房收缩波(As)、肺动脉压力,RPEP/RAT,心胸比例.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有利于改善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肺动脉压力及心胸比例,是治疗高原性心脏病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颜维孝;赵生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TEC与FE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TEC与FE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rEC方案组和FEC方案组,每组59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18例患者均接受了4个周期的TEC方案或FEC方案的化疗,TEC方案的总有效率为76.3%,FEC方案的总有效率为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等,TEC方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FEC方案组.结论 对晚期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TEC方案疗效优于FEC方案,但不良反应较大.临床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理的化疗方案.

    作者:刘莉萍;欧阳取长;曹敏;水峥嵘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儿童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 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儿童2型糖尿病,观察胰岛功能及其他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将42例儿童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门冬胰岛素30治疗(甲)组、地特胰岛素联合速效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乙)组,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U、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及HOMA-3、HOMA-IR.结果 治疗后乙组比甲组胰岛功能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各值均有改善,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恢复.

    作者:张丽华;郭菊秋;刘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TEC方案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的早期心脏毒性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TEC)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早期心脏毒性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2011年6月共71例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48 (35~64)岁,术后予6个周期TEC方案化疗,化疗前及化疗结束时、结束后12h、24 h、48 h及72 h的分别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及检查心电图.结果 (1)患者化疗后不同时间点cTnI出现异常的比例均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1); (2)共有8(11.27%)例出现心电图改变,其中窦性心动过速4例(5.63%)、ST-T改变1例(1.41%)、窦性心动过缓2例(2.82%)、房室传导阻滞1例(1.41%),除1例为Ⅱ级毒性反应外,其余7例为Ⅰ级毒性反应.结论 TEC方案化疗后可引起早期心脏毒性反应.

    作者:郭锦全;李文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江东区5种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江东区5种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方法 选取江东区13 133例2~5周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二类疫苗接种情况.结果5种二类疫苗接种率在7.04%~88.24%之间,平均接种率为36.32%;除水痘疫苗外,其余4种疫苗的接种率流动儿童均高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5种二类疫苗平均接种率为38.03%,本地儿童平均接种率为34.43%.结论该区流动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率高于本地儿童;将更多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管理是提高二类疫苗接种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方建;徐林;刘军涛;孙灵英;董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米非司酮预处理对未破裂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给予米非司酮预处理后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海南省中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实验组35例,先口服米非司酮150 mg,每日2次,共2d,d3腹腔镜手术.对照组35例,予抗生素止血药,d3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34例保守性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7.1%,1例因手术中输卵管撕裂而行切除.对照组17例保守性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48.6%,另18例均因输卵管病灶处渗血不止而行切除.实验组较对照组保守性手术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预处理后再进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效果好,保留输卵管成功率高,能有效防止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洪静娟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北京市小学生BMI、腰围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分析体重指数(BMI)和腰围与MS组分的关系.方法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8所学校选取1 928名7~14岁小学生,测量其身高、体重和各MS组分,分析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MS组分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MI、腰围与MS组分的关系.结果 除空腹血糖外,血压、血脂、腰围在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高SBP、高TG、低HDL-C、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BMI增加异常率增高.多元线性回归发现BMI和腰围均与除中心性肥胖外的其他MS组分有独立的相关性;除TC外, “腰围”对于其他MS组分的标化回归系数绝对值略大于“BMI”.除DBP外,对于其他MS组分,BMI与腰围同时升高(超重/肥胖且腰围≥P90)的OR值>BMI和腰围有且仅有一项偏高(超重/肥胖或腰围≥P90)>体重正常且腰围正常.结论 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联合应用腰围和BMI有利于评估MS风险.

    作者:李百惠;王海俊;马军;吴双胜;李珊珊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0年3月的98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为观察组,同期的218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将两组新生儿分别于生后1、4、24、48 h哺乳前测定血糖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生后1、4、24、48 h观察组的血耱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动态监测低出生体重儿血糖对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新生儿低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可丹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某院210名妇科疾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某院210名妇科疾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1月于该院就诊的210名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中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段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疾病治疗的态度进行比较.结果 本科及以上患者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和治疗遵从性很好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另外40~50岁患者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和治疗遵从性很好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多次就诊者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和治疗遵从性很好率均高于其他患者,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疾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且与年龄、就诊次数和文化层次也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欧海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2010年四川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儿童维生素A营养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范围内抽取2 182名0~5岁儿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血清维生素A含量,评价维生素A缺乏状况.结果 四川省0~5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平均水平为0.39 μg/ml,城市为0.40 μg/ml,农村为0.38μg/ml,血清维生素A水平存在城乡和年龄差异.儿童血清维生素A缺乏和边缘缺乏率分别为4.95%及19.44%.结论 四川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较高,维生素A缺乏率较低.边缘维生素A缺乏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建议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儿童维生素A缺乏.

    作者:刘敬涛;吴方银;赵梓伶;唐洁;何琳坤;熊庆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卡孕栓、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观察

    目的 观察卡孕栓与缩宫素联合应用在剖宫产中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深圳市横岗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之间共600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成A、B、C3组,A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含服卡孕栓1mg,术后再予卡孕栓1 mg塞肛门;B组术后予米索前列腺素0.6 mg塞肛门;C组单用缩宫素.3组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20 u,同时静滴缩宫素20 u.观察3组术中、术后2h、24 h出血总量,产后出血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联合用药较B组和C组在术中、术后2h及24 h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严重产后出血需要输血者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良好,术中、术后出血率及严重产后出血率低,术后胃肠恢复快,不良反应少,且经济安全,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巧捷;彭小莹;黄建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某院收治的CIN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7例.单缝手术组行LEEP术,联合治疗组在术后次月月经干净后使用保妇康栓,连用6d.将两组切下组织行病理检查,并与术前阴道镜病理检查的结果比较.观察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EEP术后病理结果与阴道活检结果的符合率为77.6%.联合治疗组的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创面感染、宫颈管狭窄及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联合保妇康栓是治疗CIN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术后排液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吴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乐山市2006~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乐山市2006~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趋势及其高危因素,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 按照《四川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对乐山市23所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缺陷进行监测,由县妇幼保健院收集汇总上报.结果 出生缺陷总发生率9.81%,5年来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历经波峰后稳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产妇20岁及35岁年龄组,出生缺陷率明显增高;男性与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乐山市出生缺陷前6位是多指/趾、小耳/无耳、外耳其他畸形、唇裂并腭裂、唇裂、尿道下裂;产前诊断率12.26%;出生缺陷发生与遗传及孕前产前监测有一定关联.结论 进一步加强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健康教育促进,增强“三级预防”体系功能,重视婚前孕前检查与产前筛查(诊断)工作,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处置,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改善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吴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青海高海拔地区婴幼儿肺炎84例临床分析

    目地 探索高海拔地区婴幼儿肺部的临床特点.方法 按照年龄、性别,从玉树高海拔地区来某院住院婴幼儿肺炎患儿与同期西宁地区在该院住院的84例婴幼儿肺炎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青海玉树高海拔地区的患儿与青海西宁地区的患儿临床表现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玉树高海拔地区的患儿与西宁地区的患儿合并症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性不显著.但玉树高海拔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宁地区.胸部X线玉树高海拔地区与西宁地区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玉树高海拔地区患儿相对于西宁地区婴幼儿而言,非特异性症状占有较高的比例,易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并且发生并发症比率高,治疗有效率比例较低.

    作者:王靖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与公平性研究

    目的 分析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对反映重庆市卫生资源的多项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对比分析,并用基尼系数评价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至2009年底,重庆市共有卫生机构6 512个,病床92 689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分别是3.05、1.36和0.97.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小于按地理分布.结论 重庆市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配置,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且配置公平性差.

    作者:冯思佳;许小兰;翁淳光;李准;赵文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柳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效果研究

    目的 通过卫生、公安、社区三方面组成的“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模式,以提高社区戒毒与美沙酮治疗工作的效果.方法 通过社区参与禁毒和防艾,以及同卫生和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对吸毒人群面对面帮教的教育方式并对其督导及有效转介干预.结果 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由2008年的71.25%上升到2010年的87.13%,服药人员艾滋病感染率由2008年13.17%下降到2010年的4.04%,服药人员全部签署了《社区戒毒协议》,极大地推进了柳州市社区戒毒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的开展.结论 采用“三位一体”社区综合管理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海洛因的使用及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白玉;张英霞;俸卫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医生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敏感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医生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市368名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SAS9.0统计软件CALIS过程进行隐变量通径分析.结果 模型的整体拟合度的x2为19.357,对应的P值为0.055 (P> 0.05),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87,均方根残差(RMR)为0.037,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78等指标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 医生工作压力越大,越容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终导致人际关系敏感的发生.医政管理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减轻医生工作压力的措施,引导医生积极应对工作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赵铁牛;杨晓南;王泓午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基于胜任力的医院药学人员管理模式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基于胜任力( Competencies)的医院药学人员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 以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为参考,用专家评定结合问卷测评的方法,对药房20名药学人员进行评估,根据综合测评结果确定适宜的岗位并用该模型对药学人员进行督促、再继续教育、提拔,一周期(2年)后进行总评定.结果 药学人力资源结构趋于合理化,调剂人员45%,临床药学服务人员20%,药品采购和保管人员25%,管理人员5%,其他人员5%.20名药学人员胜任力得分得到明显提高(P< 0.001),药房流程得到优化,单张处方均发药时间为15.1 s,院内医务人员年均满意率97%,患者年均满意率98%.临床药师处方点评率达到100%,病历点评率达到34%.医院处方合格率出92.4%增长到96.9%.结论 胜任力模型可用于医院药学人力资源管理,可有效提高医院药学人员综合素质与服务质量,为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朱东芳;练玉银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成都市新都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成都市新都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对象,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户主年龄、户主文化背景、家庭类型的常住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种类和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3项人口学特征是影响新都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意愿的重要因素.结论 提供卫生服务时应更多地考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意愿与影响因素.

    作者:黄持;李宁秀;余荣江;黄礼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海洋胶原肽对SD大鼠自然衰老皮肤胶原合成的促进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海洋胶原肽(MCP)长期喂养对SD大鼠自然衰老皮肤的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4周龄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入对照组和海洋胶原肽低、中、高3个剂量干预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25%、4.5%和9% (wt/wt)的MCP喂养24月后取其脊柱两侧皮肤组织.结果 经过MCP长期干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皮肤组织Ⅰ型与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较老年对照组明显增加;MCP 3个剂量组的Ⅰ型和Ⅲ型前胶原基因COL1A2和COL3A1的表达水平均比老年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与老年对照组相比,MCP干预组TβRⅡ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磷酸化Smad2/Smad2的比例显著升高,而Smad7的表达水平则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MCP长期干预对于SD大鼠自然衰老皮肤的胶原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βRⅡ蛋白表达水平而激活Smad蛋白信号通路而促进胶原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梁江;裴新荣;王楠;张召锋;王军波;李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鼻饲肠内营养混悬液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探索鼻饲肠内营养混悬液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对某院神经外科在2008年6月~2011年5月期间的10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腹泻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例中有58例出现腹泻并发症,发生率为4.6% (58/1260),腹泻发生平均时间为损伤后(11.2±5.8)d,平均持续时间为(5.9±2.4)d;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腹泻发生率降至1.67% (21/1260),干预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相关因素方面,肠内营养非合理性供给量及输注速度,广谱抗生素的大剂量长时间应用以及低蛋白血症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腹泻并发症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 积极寻找腹泻发生原因,认真分析相关致病因素,并相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是治疗和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腹泻的关键所在,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作者:刘少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太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LR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环太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污染和分布状况,为生活饮用水安全性预警提供决策依据,为自来水的深度处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太湖水体中设置15个采样点,2009年7月~2010年6月期间每月采集一次样品,采用高灵敏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各样品中MC-LR的浓度情况.结果 太湖水体中MC-LR浓度高峰出现在10月份,枯水期浓度显著高于丰水期.此外,太湖北部和西部水体中MC-LR的污染状况较东部、南部以及中部严重.结论 太湖水体已受到MC-LR的污染且污染程度存在时间和地域差异,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应改善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和加强枯水期水质监测.

    作者:丁新良;何恩奇;钮伟民;周伟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分析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1年10月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4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控制效果良好232例,控制效果不良188例,分析不同控制效果组患者的临床情况以总结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状况、不良生活习惯均明显影响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P<0.05).结论 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了解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获得更佳的控制效果.

    作者:王召晓;杨泗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高血压社区动态综合管理126例分析

    目的 提高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的管理.方法 运用基线调查、健康教育培训、回访及评估分析高血压社区动态综合管理模式.结果 采用动态综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明显(P<0.05).结论 动态综合管理方法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治疗和预防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作者:钱郑凤;陈德宣;刘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新乐市2009年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新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 对2009年新乐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的113份生活饮用水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3份生活饮用水的总合格率为72.57%,各类生活饮用水的合格率分别为:集中式供水为72.22%,井水为72.63%.集中式供水的不合格项目主要表现在pH值.井水的不合格项目主要表现在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结论 新乐市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存在较大隐患,需加以改善.

    作者:刘淑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固原市2010年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卫生抽检结果分析

    目的 综合评估固原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卫生状况,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固原市2010年126家住宿、洗浴、美容美发场所1 216件公共用品用具卫生质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固原市2010年抽检1 216件公共用品用具总合格率为84.13%,其中,住宿场所86.76%、洗浴场所80.11%、美容美发场所83.02%.结论 美容美发和洗浴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合格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张兆宏;王淑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多形式化培训在提高医院工作人员感染预防意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现状及探讨多形式化培训在提高医院工作人员感染预防意识方面的作用.方法 统计分析某院对所有工作人员实施多形式化培训前后的院感发生率、工作人员预防感染相关知识掌握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多形式化培训在提高医院工作人员感染预防意识中的作用.结果 实施多形式化培训前6个月及后6个月医院院感发生率分别为6.80%、3.1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多形式化培训前后医院工作人员对感染相关知识考核优良率分别为78.5%、89.4%,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感染控制必须在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好各项制度和措施的实施工作,同时通过多形式化培训加强医务工作者的感染预防意识,通过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强化学习,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人员自身素质,使之在临床工作中能够自觉地、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感染预防及控制工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赵冬秀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探讨我院模拟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客观分析我院模拟教学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如临床技能中心利用率不高,模拟教学团队建设不完善,以及缺少模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模拟教学管理团队,规范教学流程和建立评估体系等对策.

    作者:马雪;孙继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口腔外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口腔外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2年3月在某院口腔科实习的实习生共5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口腔科传统带教法带教,观察组采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带教.比较两组实习生在实习期满后的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实习生对实习效果的评价结果,综合评价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口腔外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综合技能考核均分为: (81.1±2.5)分,对照组实验得分均分为: (72.3±2.9)分.对照组实习生对实习满意率为72.0%,观察组实习生为96.0%,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完成口腔科纷繁复杂的临床实习任务,通过每个阶段明确目标,强化了实习生实习的针对性,提高了实习的效率.

    作者:杨立川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