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少文;蔡维敏;陈玉霞;李英玉
目的 了解新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 对2009年新乐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的113份生活饮用水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3份生活饮用水的总合格率为72.57%,各类生活饮用水的合格率分别为:集中式供水为72.22%,井水为72.63%.集中式供水的不合格项目主要表现在pH值.井水的不合格项目主要表现在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结论 新乐市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存在较大隐患,需加以改善.
作者:刘淑惠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甲状腺功能在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病变情况、血糖、尿微量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及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合并亚临床甲减组患者总胆固醇、LDL-C、TSH、UAER、hs-CRP水平、收缩压均高于糖尿病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1%合并亚临床甲减组患者并发心血管病,75.0%患者并发肾病;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11.8%并发心血管病,43.6%并发肾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并亚临床甲减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所以,在糖尿病人群中积极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对预防和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永强;薛玲;别明江;李晓军;陈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姑息治疗.3例患者进行随访,1例患者死于胰腺癌,余2例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结论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是一种特殊类型门静脉高压症.不同患者预后差异较大.
作者:范合璋;田伯乐;魏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对磁共振定量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7年1月~2011年10月这段时间里采用MRI对手腕部进行扫描的临床患者病例108例,在1周之后均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将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病程、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C反应蛋白、血沉等观察指标进行分组,采用Mann-Whimey方法对各组间骨侵蚀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所接受检查的108名患者中有73例符合RA标准,约占67.59%;对于CRp阳/阴性组、早期/中晚期RA组以及ESR阳/阴性组间的骨侵蚀评分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CP阳/阴性组之间的骨侵蚀评分存在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定量分析能够对为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能够在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对其予以广泛应用.
作者:王颖芳;朱小春;杜红卫;吴红华;蔡晓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血脂和血压状态的影响,了解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的身体状态产生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某院进行保守治疗的80例高血压病人且患者的血脂异常作为病例组,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太极拳锻炼,测量患者锻炼前后的血压和锻炼前后的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太极拳组患者进行锻炼后血压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与锻炼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太极拳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经过锻炼后与锻炼前指标具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太极拳运动能明显改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缓解高血压进展;同时,进行太极拳锻炼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水平,对患者身体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者:靳振洋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调查成都市新都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对象,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户主年龄、户主文化背景、家庭类型的常住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种类和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3项人口学特征是影响新都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意愿的重要因素.结论 提供卫生服务时应更多地考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意愿与影响因素.
作者:黄持;李宁秀;余荣江;黄礼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血浆( 1-3) -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作用及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0.7~2011.1入住某院100例临床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血浆(1-3) -β-D葡聚糖的定量检测,并与真菌培养方法加以对比,同时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00例临床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 -β-D葡聚糖检测的阳性率66.0%,真菌培养阳性率为42.0%,血浆(1-3) -β-D葡聚糖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x2=18.89,P< 0.05).对38例临床诊断高度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64.8岁,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肾功能疾病10例,恶性血液疾病10例,重度心肺功能不全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其他疾病8例),1/例患者使用激素,7例使用免疫抑制剂,38例患者均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头孢二、三代及喹诺酮类为主,且使用时间较长,其中32例具有肺影像学的改变.结论 血浆( 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比真菌培养能够更早、更灵敏地反应深部真菌的早期感染,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深部真菌的感染与患者的高龄、严重的原发基础疾病以及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有关,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保勇;喻华;曾小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CPAP)对儿童高原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观察其在治疗儿童高原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1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ACEI、吸氧(流量2~5L/min)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右室射血分数(REF),右心房收缩波(As)、肺动脉压力,心胸比例,RPEP/RAT.结果 两组右室射血分数(REF),右心房收缩波(As)、肺动脉压力,RPEP/RAT,心胸比例.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有利于改善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肺动脉压力及心胸比例,是治疗高原性心脏病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颜维孝;赵生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附红细胞体(附红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血涂片镜检的方法检测南昌地区的不同人群764人.结果 南昌地区人群附红体总感染率为8.25%,不同地区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男女两组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5,P>0.05).年龄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职业人群中,农牧渔民、学生、城区企事业单位3种职业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3,P<0.01).附红体感染率与人体健康状况有关,患有肺部疾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率高于其他人群(P<0.05).结论 南昌地区人群中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主要表现为轻度感染,且具有地区、职业分布差异和与健康状况相关等特点.
作者:文海蓉;熊丽;吴景文;夏文;涂正波;吴玉铮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口腔外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2年3月在某院口腔科实习的实习生共5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口腔科传统带教法带教,观察组采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带教.比较两组实习生在实习期满后的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实习生对实习效果的评价结果,综合评价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口腔外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综合技能考核均分为: (81.1±2.5)分,对照组实验得分均分为: (72.3±2.9)分.对照组实习生对实习满意率为72.0%,观察组实习生为96.0%,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完成口腔科纷繁复杂的临床实习任务,通过每个阶段明确目标,强化了实习生实习的针对性,提高了实习的效率.
作者:杨立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某院就诊的80名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分为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于术中手术总时间、出血量以及术中进行输血的例数,于术后观察患者因病情不稳定进入ICU观察的例数以及患者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并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观察指标和术后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膜后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在肾上腺肿瘤的治疗中推广.
作者:辜振刚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岸区居民健康养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703名15 ~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4.6%,92.2%的人赞成洗手有助干预防流行性感冒,12.4%的人知道被动吸烟会引发的疾病;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2.7%,96.7%的人知道骑摩托车必须戴头盔,13.1%人知道妇女怀孕后至少做几次孕期检查;健康技能掌握率为48.0%,被调查者对医疗救助电话和一些危险标识代表的意义的掌握率分别为98.2%和12.0%.居民健康素养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区、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结论 南岸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知识掌握不平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
作者:何英淑;黄治兰;郭进;郝翔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提高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的管理.方法 运用基线调查、健康教育培训、回访及评估分析高血压社区动态综合管理模式.结果 采用动态综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明显(P<0.05).结论 动态综合管理方法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治疗和预防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作者:钱郑凤;陈德宣;刘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卫生、公安、社区三方面组成的“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模式,以提高社区戒毒与美沙酮治疗工作的效果.方法 通过社区参与禁毒和防艾,以及同卫生和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对吸毒人群面对面帮教的教育方式并对其督导及有效转介干预.结果 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由2008年的71.25%上升到2010年的87.13%,服药人员艾滋病感染率由2008年13.17%下降到2010年的4.04%,服药人员全部签署了《社区戒毒协议》,极大地推进了柳州市社区戒毒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的开展.结论 采用“三位一体”社区综合管理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海洛因的使用及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白玉;张英霞;俸卫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某院收治的CIN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7例.单缝手术组行LEEP术,联合治疗组在术后次月月经干净后使用保妇康栓,连用6d.将两组切下组织行病理检查,并与术前阴道镜病理检查的结果比较.观察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EEP术后病理结果与阴道活检结果的符合率为77.6%.联合治疗组的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创面感染、宫颈管狭窄及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联合保妇康栓是治疗CIN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术后排液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吴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对比观察TEC与FE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rEC方案组和FEC方案组,每组59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18例患者均接受了4个周期的TEC方案或FEC方案的化疗,TEC方案的总有效率为76.3%,FEC方案的总有效率为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等,TEC方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FEC方案组.结论 对晚期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TEC方案疗效优于FEC方案,但不良反应较大.临床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理的化疗方案.
作者:刘莉萍;欧阳取长;曹敏;水峥嵘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比较老年胆囊切除麻醉术中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通气的临床病例资料,为该类患者机械通气方式的个性化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某院近4年80例老年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组,对两组患者麻醉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结果 与插管通气相比,喉罩通气具有对气道损伤小,应激反应轻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费用高及易引起返流误吸的缺点.结论 在对老年胆囊切除患者进行麻醉手术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职业特点及经济能力等因素对其机械通气方式进行个性化选择.
作者:符明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为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顺德羊额社区居民进行系统抽样,由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结果 顺德羊额社区居民慢性病总患病率为21.04%,前5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胃肠道疾病、关节病、糖尿病、白内障.结论 50岁以上女性,小学文化及以下,无业或退休者,应作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作者:张敏辉;魏伟;刘梦然;方小衡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四川省儿童维生素A营养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范围内抽取2 182名0~5岁儿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血清维生素A含量,评价维生素A缺乏状况.结果 四川省0~5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平均水平为0.39 μg/ml,城市为0.40 μg/ml,农村为0.38μg/ml,血清维生素A水平存在城乡和年龄差异.儿童血清维生素A缺乏和边缘缺乏率分别为4.95%及19.44%.结论 四川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较高,维生素A缺乏率较低.边缘维生素A缺乏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建议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儿童维生素A缺乏.
作者:刘敬涛;吴方银;赵梓伶;唐洁;何琳坤;熊庆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1年10月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4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控制效果良好232例,控制效果不良188例,分析不同控制效果组患者的临床情况以总结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状况、不良生活习惯均明显影响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P<0.05).结论 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了解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获得更佳的控制效果.
作者:王召晓;杨泗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