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HBV-DNA、HBeAg的关系

吴涛;蔡笃运;林锋;贾杰

关键词:T细胞亚群, HBV-DNA,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T细胞亚群特点,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7名CHB患者及25例CSHB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HBV-DNA(+)CHB组与HBV-DNA(-)CHB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HBV-DNA(+)CHB组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HBV-DNA(-)CHB组(P<0.01),CD4+T/CD8+T比值显著高于HBV-DNA(-)CHB组(P<0.01).HBV-DNA(+)CSHB组与HBV-DNA(-)CSHB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HBV-DNA(+)CSHB组CD8+T绝对值显著高于HBV-DNA(-)CSHB组(P<O.05); HBV-DNA(+)CSHB组CD4+T/CD8+T比值显著低于HBV-DNA(-)CSHB组(P<0.01).高HBV-DNA载量-CHB组和低HBV-DNA载量-CHB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高HBV-DNA载量-CHB组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低HBV-DNA载量-CHB组(P<0.05).HBeAg(-)CHB患者HBV-DNA(+)组与HBV-DNA(-)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在HBeAg(-)CHB患者中,HBV-DNA(+)组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HBV-DNA(-)组(P< 0.05);HBV-DNA(+)组CD4+T/CD8+T比值显著高干HBV-DNA(-)组(P<0.05).结论 不同的临床转归患者T细胞亚群状态不同,T细胞亚群紊乱程度和CD8+T绝对值与HBV-DNA载量、HBeAg有关.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江东区5种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江东区5种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方法 选取江东区13 133例2~5周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二类疫苗接种情况.结果5种二类疫苗接种率在7.04%~88.24%之间,平均接种率为36.32%;除水痘疫苗外,其余4种疫苗的接种率流动儿童均高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5种二类疫苗平均接种率为38.03%,本地儿童平均接种率为34.43%.结论该区流动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率高于本地儿童;将更多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管理是提高二类疫苗接种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方建;徐林;刘军涛;孙灵英;董斌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小儿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及管理措施.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某院儿科病房治疗的住院患儿669例的临床资料,均加强了对住院患儿医院感染预防管理;同时选择2009年之前于该院住院治疗的住院患儿625例,总结强化住院患儿医院感染预防管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效果.结果 对住院患儿开展强化管理后,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各主要科室住院患儿发生率降低至4.93%,显著低于开展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前的8.32%(P<0.05);而2011年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如G-杆菌、G+球菌及其他致病菌的构成比例分别为45.5%、15.2%及39.4%,与2009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各种手段对住院患儿开展综合性的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对于降低其医院感染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艾素梅;陈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准分子激光矫治屈光不正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和总结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矫治屈光不正的疗效,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以及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986例(1746眼)根据屈光度分为:Ⅰ组:-1.5~-2.75D 275例(531眼),Ⅱ组:-3.0~-5.75D 330例(580眼),Ⅲ组:-6.0~-9.75D 285例(467眼),Ⅳ组:-10.0~-20D 96例(168眼).应用LASIK术式矫治,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LASIK矫治屈光不正疗效确切,可预测性好,术后1周眼压稳定,4周屈光度稳定,术中主要并发症瓣偏中心,严重并发症是碎瓣.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层间异物,屈光回退.生成鼻上方角膜瓣,可减少干眼症的发生.结论 应用LASIK矫治屈光不正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有并发症发生.预防和处理各种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实施心理护理可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梁珊烨;赵普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9月行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患者25例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0~100 min,平均70 min.术后随访未发现残余结石、胆道狭窄.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微创的.

    作者:陈利平;叶辉;李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VEGF、Ang-2测定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VEGF、Ang-2测定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2010年2月~2012年3月在某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同时选择36例在该院健康查体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VEGF、Ang-2测定,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脑梗死患者VEGF和Ang-2水平较正常人群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恢复期,VEGF和Ang-2水平显著降低,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ng-2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梗死灶面积增大,VEGF、Ang-2水平均显著上升.结论 VEGF、Ang-2二者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具有密切的关系,动态监测二者水平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远华;朱广旗;曹丽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口腔外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口腔外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2年3月在某院口腔科实习的实习生共5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对照组实习生采用口腔科传统带教法带教,观察组采用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带教.比较两组实习生在实习期满后的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实习生对实习效果的评价结果,综合评价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口腔外科临床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综合技能考核均分为: (81.1±2.5)分,对照组实验得分均分为: (72.3±2.9)分.对照组实习生对实习满意率为72.0%,观察组实习生为96.0%,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完成口腔科纷繁复杂的临床实习任务,通过每个阶段明确目标,强化了实习生实习的针对性,提高了实习的效率.

    作者:杨立川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克山病的地形分布特点的影响分析

    目的 了解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克山病的地形分布特点.方法 以延边州DEM、延边州克山病普查资料等为基础数据,利用Arc GIS软件对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要素进行提取、分类、显示空间分布图,并分别将各地形要素与克山病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延边州克山病的分布在高程上基本分布于500~900 m之间,其中发病率在600/10万以上的高发病率地区集中于600~800 m的高程范围内;在坡度上集中分布在坡度为0°~10°的范围内,并且在5°~10°范围为密集,其发病区面积占该坡度范围总面积的69%;在坡向上发病率以西北坡上高为167/10万.结论 延边州克山病在高程、坡度、坡向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形规律性.

    作者:董妍;李春景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广西乳腺癌分析

    目的 了解2004~2005年广西居民乳腺癌的死亡水平及其分布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桂林市秀峰区、梧州市、苍梧县、合浦县、扶绥县、宾阳县、凌云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04~2005年乳腺癌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全国第二次死因回顾调查结果比较,计算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结果 广西区居民乳腺癌标化死亡率为3.03/10万,其中男性和女性乳腺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0.05/10万和6.21/10万;30岁前、30~59岁、60岁后的女性乳腺癌死亡人数分别占2.45%、69.40%和28.15%,在55岁组和80岁组出现两个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高峰;女性乳腺癌死亡率较90年代初上升幅度为91.08%,在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升至第4位.结论 2004~2005年乳腺癌死亡率与90年代初的调查结果比较,广西乳腺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35~59岁年龄组的女性乳腺癌死亡者仍占多数,应结合广西居民乳腺癌的死亡特点,加大对其的早诊、早治工作力度,以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作者:利基林;容敏华;邓伟;张春燕;余家华;叶司原;沈筱芸;唐艳萍;黄天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磁共振定量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中的应用

    目的 对磁共振定量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7年1月~2011年10月这段时间里采用MRI对手腕部进行扫描的临床患者病例108例,在1周之后均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将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病程、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C反应蛋白、血沉等观察指标进行分组,采用Mann-Whimey方法对各组间骨侵蚀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所接受检查的108名患者中有73例符合RA标准,约占67.59%;对于CRp阳/阴性组、早期/中晚期RA组以及ESR阳/阴性组间的骨侵蚀评分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CP阳/阴性组之间的骨侵蚀评分存在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定量分析能够对为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能够在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对其予以广泛应用.

    作者:王颖芳;朱小春;杜红卫;吴红华;蔡晓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2010年四川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儿童维生素A营养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范围内抽取2 182名0~5岁儿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血清维生素A含量,评价维生素A缺乏状况.结果 四川省0~5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平均水平为0.39 μg/ml,城市为0.40 μg/ml,农村为0.38μg/ml,血清维生素A水平存在城乡和年龄差异.儿童血清维生素A缺乏和边缘缺乏率分别为4.95%及19.44%.结论 四川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较高,维生素A缺乏率较低.边缘维生素A缺乏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建议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儿童维生素A缺乏.

    作者:刘敬涛;吴方银;赵梓伶;唐洁;何琳坤;熊庆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张家港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乙肝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张家港市随机整群抽取20个村(社区)的常住人口共50 886人,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乙肝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结果 全人群HBsAg阳性率为5.15%,抗-HBs阳性率为52.69%.各地区间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HBsAg阳性率分别为5.72%和4.68%,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1.56%和53.62%,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低,25 ~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高.有明确免疫史人群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免疫或免疫不详人群,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免疫或免疫不详人群.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应进一步加强对25~59岁组青壮年人群的乙肝干预措施.

    作者:陈海明;黄莉芳;杜国明;邱海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TEC与FE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TEC与FE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rEC方案组和FEC方案组,每组59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18例患者均接受了4个周期的TEC方案或FEC方案的化疗,TEC方案的总有效率为76.3%,FEC方案的总有效率为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等,TEC方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FEC方案组.结论 对晚期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TEC方案疗效优于FEC方案,但不良反应较大.临床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理的化疗方案.

    作者:刘莉萍;欧阳取长;曹敏;水峥嵘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口腔全景片在阻生齿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口腔全景片在阻生齿拔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口腔科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阻生齿拔除术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首先对患者行传统X线牙片拍摄,然后行口腔全景拍摄,对比两次拍摄的资料及对医师诊断的临床作用.结果 传统X线牙片与口腔全景拍摄平均次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医师临床应用上各取所长.结论 口腔全景片拍摄范围面广,减少患者电离辐射,在阻生齿拔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惠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高平市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2010年高平市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今后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就2010年高平市法定传染病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高平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52.7/10万,病死率为0.06%.结论 高平市传染病病种以感染性腹泻病为主,冬季为高发季节,农民、散居儿童是高危人群.应加强开展健康教育的力度,做好传染病卫生监测工作.

    作者:任永亮;马靖;杨洁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三峡库区开县鼠疫疫源地调查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开县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及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93只,总鼠密度为3.56%,黄胸鼠总密度为2.63%.啮齿目动物161只,分1科3属6种;食虫目动物32只,为1科1属1种.检获蚤107匹,鼠染蚤率为18.65%,总蚤指数为0.5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18.88%,蚤指数为0.566.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科3属3种,缓慢细蚤(96.33%)占绝对优势,主要来自黄胸鼠,印鼠客蚤占2.75%.采集193份鼠血清和20份犬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共布放3 000张粘蚤纸,捕获地面蚤6匹,蚤指数0.002.结论 三峡库区开县尚未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但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蚤类种群和分布广泛,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

    作者:毛德强;李洪;陈小兵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血浆APN水平与男性HBP合并CHD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对男性高血压病(HBP)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80例因胸闷痛入院行冠脉造影术的男性HBP患者,按临床诊断分组,20例单纯HBP患者,HBP合并ACS患者38例,合并AMI患者20例,合并UAP患者18例;合并SAP患者22例.检测各受试对象的血浆APN水平.结果 HBP合并CHD组的血浆APN水平明显低于单纯HBP组(P<0.05);HBP合并ACS组血浆APN水平与HBP合并SAP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HBP合并AMI组血浆APN水平低于HBP合并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APN水平与男性HBP合并CHD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预测此类患者冠脉斑块不稳定性.

    作者:方小丽;何妍;林劲;王圣;林慕如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KAP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山东省某高校护理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KAP)情况,为学校乃至社会更好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编写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护理专业一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对艾滋病KAP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效果明显(P< 0.05).健康教育后一年级、三年级学生对比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过连续、动态和多种形式的专业健康教育后,学生能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经和非传播途径等知识的掌握,对ADIS患者的态度改善,对以后从事该类病人的护理工作意愿逐步增强.但三年级经健康教育后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恐惧、甚至歧视的态度依旧不容乐观.

    作者:孙运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某院210名妇科疾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某院210名妇科疾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1月于该院就诊的210名妇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中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段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疾病治疗的态度进行比较.结果 本科及以上患者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和治疗遵从性很好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另外40~50岁患者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和治疗遵从性很好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多次就诊者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和治疗遵从性很好率均高于其他患者,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疾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且与年龄、就诊次数和文化层次也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欧海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与公平性研究

    目的 分析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对反映重庆市卫生资源的多项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对比分析,并用基尼系数评价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至2009年底,重庆市共有卫生机构6 512个,病床92 689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分别是3.05、1.36和0.97.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小于按地理分布.结论 重庆市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配置,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且配置公平性差.

    作者:冯思佳;许小兰;翁淳光;李准;赵文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微创介入手术与开颅手术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微创介入手术与开颅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7月~2010年8月,某院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共64例患者,根据出血量的多少,按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微创介入观察组及开颅手对照组两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热人数、住院时间、意识状态评分、死亡人数.结果 出血量在30~50 ml之间的患者钻孔组与开颅组相比患者在5d后NIHSS评分,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在50~70 ml之间的两组术后,患者在5d后NIHSS评分、术后发热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ADL(日常生活量表)分布情况,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介入治疗适用于中等量脑出血患者,手术创伤少,治愈率高,术后恢复好,开颅手术适应于较大量出血,血肿清除率高,死亡率相对较低.

    作者:夏金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