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nail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洪伟;胡建国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Snail2, 肿瘤干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Snail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Snail2蛋白及mRNA在20例子宫内膜癌及40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各20例)中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中Snail2表达较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均增高(P<0.05).结论Snail2 mRNA和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增高,推测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病密切相关.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72例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7月~2011年9月于某院进行常规治疗的72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期的72例加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心功能、血清BNP、hs-CRP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不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其治疗后的心功能、血清BNP、hs-CRP水平改善幅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受肯定,心功能及相关血清因子也从多个方面肯定了其疗效.

    作者:宋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某院收治的CIN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7例.单缝手术组行LEEP术,联合治疗组在术后次月月经干净后使用保妇康栓,连用6d.将两组切下组织行病理检查,并与术前阴道镜病理检查的结果比较.观察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LEEP术后病理结果与阴道活检结果的符合率为77.6%.联合治疗组的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创面感染、宫颈管狭窄及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联合保妇康栓是治疗CIN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减少术后排液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吴文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固原市2010年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卫生抽检结果分析

    目的 综合评估固原市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卫生状况,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固原市2010年126家住宿、洗浴、美容美发场所1 216件公共用品用具卫生质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固原市2010年抽检1 216件公共用品用具总合格率为84.13%,其中,住宿场所86.76%、洗浴场所80.11%、美容美发场所83.02%.结论 美容美发和洗浴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合格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张兆宏;王淑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腹腔镜手术及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某院就诊的80名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分为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于术中手术总时间、出血量以及术中进行输血的例数,于术后观察患者因病情不稳定进入ICU观察的例数以及患者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并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观察指标和术后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膜后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在肾上腺肿瘤的治疗中推广.

    作者:辜振刚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胆囊切除患者麻醉术中机械通气方式的个性化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老年胆囊切除麻醉术中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通气的临床病例资料,为该类患者机械通气方式的个性化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某院近4年80例老年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组,对两组患者麻醉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结果 与插管通气相比,喉罩通气具有对气道损伤小,应激反应轻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费用高及易引起返流误吸的缺点.结论 在对老年胆囊切除患者进行麻醉手术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职业特点及经济能力等因素对其机械通气方式进行个性化选择.

    作者:符明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7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各靶器官的损害.方法 7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按血压轻、中、重度分为A、B、C3组,对照组D组为45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比分析两组的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及眼底病交的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脑梗死(P=0.03)、冠心病(P=0.02)、糖尿病肾病(P=0.003)及眼底病变(P=0.002)的发生率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及眼底病变风险增高,且其严重程度随血压的增高而加重.

    作者:王晓青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微创介入手术与开颅手术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微创介入手术与开颅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7月~2010年8月,某院住院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共64例患者,根据出血量的多少,按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微创介入观察组及开颅手对照组两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热人数、住院时间、意识状态评分、死亡人数.结果 出血量在30~50 ml之间的患者钻孔组与开颅组相比患者在5d后NIHSS评分,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在50~70 ml之间的两组术后,患者在5d后NIHSS评分、术后发热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ADL(日常生活量表)分布情况,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介入治疗适用于中等量脑出血患者,手术创伤少,治愈率高,术后恢复好,开颅手术适应于较大量出血,血肿清除率高,死亡率相对较低.

    作者:夏金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武汉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武汉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武汉农村居民进行抽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利用健康素养综合指数进行评价,采用Logis-“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 400人,收回有效问卷2 369份,有效率98.7%.武汉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综合指数为0.57±0.16,健康知识分指数、健康行为分指教、健康技能分指数分别为0.64±0.18、0.50±0.18、0.54±0.2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人群的健康素养综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武汉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年龄和经济收入.结论 武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影响武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年龄、经济收入,应有针对性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以提高其健康素养.

    作者:李毅琳;李俊林;黄远霞;王磊;张玲;彭丽;涂忆桥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乐山市2006~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乐山市2006~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趋势及其高危因素,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 按照《四川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对乐山市23所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缺陷进行监测,由县妇幼保健院收集汇总上报.结果 出生缺陷总发生率9.81%,5年来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历经波峰后稳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产妇20岁及35岁年龄组,出生缺陷率明显增高;男性与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乐山市出生缺陷前6位是多指/趾、小耳/无耳、外耳其他畸形、唇裂并腭裂、唇裂、尿道下裂;产前诊断率12.26%;出生缺陷发生与遗传及孕前产前监测有一定关联.结论 进一步加强育龄妇女及其家庭健康教育促进,增强“三级预防”体系功能,重视婚前孕前检查与产前筛查(诊断)工作,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处置,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改善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吴敏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超声心动图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

    目的 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探讨该技术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COPD患者84例,对照组70例,心尖四腔观测量右室前壁舒张末期厚度(RvFT)、右房舒张末期内径(RAEDd)、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右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结果根据肺动脉压将COPD患者分为无肺动脉高压组(NPAH)和肺动脉高压组(PAH);与对照组比较,PAH组RVFT显著增厚.RAEDd、RVEDd显著增大,RVFA及三尖瓣口E/A显著减小,NPA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AH组和NPAH组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SRs、SRe与SRe/SRa均显著降低,SRa无显著变化;与NPAH组比较,PAH组右室游离壁和室间隔SRs、SRe与SRe/SRa均显著降低,SRa无显著变化.COPD患者右室游离壁SRs与FEV1/FVC、DLco/VA呈显著正相关;而右室游离璧SRe、RVFA、三尖瓣口E/A与FEV 1/FVC、DLco/VA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无论有无肺动脉压增高,其右室功能已经受损;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便捷、无创检测COPD患者右室功能.

    作者:邹秋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张家港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张家港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乙肝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张家港市随机整群抽取20个村(社区)的常住人口共50 886人,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乙肝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结果 全人群HBsAg阳性率为5.15%,抗-HBs阳性率为52.69%.各地区间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HBsAg阳性率分别为5.72%和4.68%,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1.56%和53.62%,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低,25 ~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较高.有明确免疫史人群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免疫或免疫不详人群,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免疫或免疫不详人群.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应进一步加强对25~59岁组青壮年人群的乙肝干预措施.

    作者:陈海明;黄莉芳;杜国明;邱海岩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下狭窄(SAS)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SAS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手术所见.结果 单纯SAS 9例,其中隔膜型3例,肌肥厚性5例,二尖瓣畸形导致的1例.21例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畸形,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主动脉瓣狭窄(AA)5例、主动脉缩窄(COA)3例.根据三尖瓣反流、心内或大血管水平分流压差,估测肺动脉收缩压52~75mm Hg.2例患者漏诊弥漫型SAS;1例被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HCM).结论 SAS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在解剖、血流动力学上有许多特异之处,把握其特殊表现,有助于超声心动图做出准确诊断,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梁文会;孔令秋;梁娟鸿;周玲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北京市小学生BMI、腰围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分析体重指数(BMI)和腰围与MS组分的关系.方法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8所学校选取1 928名7~14岁小学生,测量其身高、体重和各MS组分,分析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MS组分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MI、腰围与MS组分的关系.结果 除空腹血糖外,血压、血脂、腰围在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不同营养状况小学生高SBP、高TG、低HDL-C、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BMI增加异常率增高.多元线性回归发现BMI和腰围均与除中心性肥胖外的其他MS组分有独立的相关性;除TC外, “腰围”对于其他MS组分的标化回归系数绝对值略大于“BMI”.除DBP外,对于其他MS组分,BMI与腰围同时升高(超重/肥胖且腰围≥P90)的OR值>BMI和腰围有且仅有一项偏高(超重/肥胖或腰围≥P90)>体重正常且腰围正常.结论 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联合应用腰围和BMI有利于评估MS风险.

    作者:李百惠;王海俊;马军;吴双胜;李珊珊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选择手术治疗方式选择的策略.方法 选取近5年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分析对象,分析不同Neer类型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 30例患者行锁定板内固定术,22例患者行肱骨近端解剖钛板固定术,8例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ASES评分稍低(P>0.05).结论 加压锁定钢板可用于移位相对较小的Neer二、三部分骨折.对于移位较大的三、四部分骨折应该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钛板.而人工肱骨头置换适用于严重粉碎骨折不易行内固定术的患者.

    作者:王奉雷;尚宪平;马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磁共振定量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中的应用

    目的 对磁共振定量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7年1月~2011年10月这段时间里采用MRI对手腕部进行扫描的临床患者病例108例,在1周之后均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将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病程、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C反应蛋白、血沉等观察指标进行分组,采用Mann-Whimey方法对各组间骨侵蚀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所接受检查的108名患者中有73例符合RA标准,约占67.59%;对于CRp阳/阴性组、早期/中晚期RA组以及ESR阳/阴性组间的骨侵蚀评分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CP阳/阴性组之间的骨侵蚀评分存在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定量分析能够对为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能够在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对其予以广泛应用.

    作者:王颖芳;朱小春;杜红卫;吴红华;蔡晓笑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喀什地区小儿泌尿系结石危险因素的调查

    目的 研究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小儿泌尿系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维吾尔族小儿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民族、性别、年龄和居住地进行配比,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资料.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分析共有12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但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有6个,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2.385,95%CI:1.401~4.061)、饮用生水(OR=9.160,95%CI:3.354~25.015)、日饮水量少(OR=3.263,95%CI:1.605~6.332)、多食甜食(OR=8.945, 95%CI:3.062~26.133)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多食蔬菜(OR=0.154,95%CI:0.053~0.450)、夏季暴露日照时间<2h/日(OR=0.344,95%CI:0.224~0.526)是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小儿泌尿系结石发病受饮食生活习惯、家庭状况及地理环境的影响.

    作者:何海艳;林素兰;王梅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柳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效果研究

    目的 通过卫生、公安、社区三方面组成的“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模式,以提高社区戒毒与美沙酮治疗工作的效果.方法 通过社区参与禁毒和防艾,以及同卫生和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对吸毒人群面对面帮教的教育方式并对其督导及有效转介干预.结果 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率由2008年的71.25%上升到2010年的87.13%,服药人员艾滋病感染率由2008年13.17%下降到2010年的4.04%,服药人员全部签署了《社区戒毒协议》,极大地推进了柳州市社区戒毒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的开展.结论 采用“三位一体”社区综合管理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海洛因的使用及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白玉;张英霞;俸卫东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用彗星实验和微核实验反映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联合毒性

    目的 利用彗星实验和微核实验反映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方法 选取某污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下称“污灌区”),地下水灌溉农田土壤为对照(下称“对照区”),采用超声振荡法提取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土壤中的有机物进行分析;采用灌胃的方式对小鼠进行染毒,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和徽核试验检测土壤有机提取物的联合毒性.结果 污灌区土壤检出的主要污染物为烷烃类、苯系物及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高出对照区数倍;与试剂对照组和对照区相同染毒剂量组比较,污灌区各组拖尾率、微核率均增高(P<0.05).结论 该污灌区土壤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且污染物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毒性.

    作者:褚金龙;高红霞;刘英莉;关维俊;范建军;王秀英;赵雅玲;马冬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HBV-DNA、HBeAg的关系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T细胞亚群特点,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7名CHB患者及25例CSHB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HBV-DNA(+)CHB组与HBV-DNA(-)CHB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HBV-DNA(+)CHB组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HBV-DNA(-)CHB组(P<0.01),CD4+T/CD8+T比值显著高于HBV-DNA(-)CHB组(P<0.01).HBV-DNA(+)CSHB组与HBV-DNA(-)CSHB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HBV-DNA(+)CSHB组CD8+T绝对值显著高于HBV-DNA(-)CSHB组(P<O.05); HBV-DNA(+)CSHB组CD4+T/CD8+T比值显著低于HBV-DNA(-)CSHB组(P<0.01).高HBV-DNA载量-CHB组和低HBV-DNA载量-CHB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高HBV-DNA载量-CHB组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低HBV-DNA载量-CHB组(P<0.05).HBeAg(-)CHB患者HBV-DNA(+)组与HBV-DNA(-)组的T细胞亚群比较:在HBeAg(-)CHB患者中,HBV-DNA(+)组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HBV-DNA(-)组(P< 0.05);HBV-DNA(+)组CD4+T/CD8+T比值显著高干HBV-DNA(-)组(P<0.05).结论 不同的临床转归患者T细胞亚群状态不同,T细胞亚群紊乱程度和CD8+T绝对值与HBV-DNA载量、HBeAg有关.

    作者:吴涛;蔡笃运;林锋;贾杰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并与采用拉夫米定治疗的80例老年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比较,观察血常规、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胆碱酯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等以及HBsAg、HBeAg、HBeAb定量值和HBV DNA定量,耐药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6、12、18、24个月及停药1年后肝功指标复常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6.25%、56.25%、77.50%、90.00%、88.75%和32.50%、43.75%、57.50%、68.75%、56.25%;血病毒量阴转率分别为16.25%、32.50%、51.25%、68.75%、60.00%和13.75%、16.25%、22.50%、21.25%、20.00%;乙肝示志阴转率分别为16.25%、32.50%、48.75%、62.50%、58.75%和13.75%、21.25%、26.25%、33.75%3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粒细胞降低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6、12、18、24个月时HBV-DNA水平完全抑制观察组分别为7、11、17和36例,对照组为2、12、16和3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抑制观察组为28、25、23和20例,对照组为31、29、21、19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观察明显的不良反应.未出现血糖、血脂、甲胎蛋白等指标的明显异常情况.结论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安全有效.

    作者:连晓明;莫金荣 刊期: 2012年第17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