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庆丽;胡晞江;刘翎;向萍霞;冷培
目的 总结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征,评价64排螺旋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外科切除术后GIST病例的临床、64排螺旋CT及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GIST其中7例(占58.33%)发生在胃,2例(占16.67%)发生在肠系膜;CT显示低度危险性病灶密度均匀,轻中度强化,界面清楚,腔内生长;高度危险性病灶内见液化坏死、囊变、出血、钙化,瘤旁簇状血管及增粗供血动脉,无淋巴结转移.结论 64排螺旋CT对显示GIST内部结构、肿块与胃肠道关系和肿瘤血管情况等具有极高的价值.
作者:严睿;万慧;刘力;张剑;丁薇;贺斌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分析遵义市CT设备使用状况.方法 对遵义市2000~2011年14个县市(区)所属的医疗机构CT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该市CT设备的拥有量情况、使用率情况、产值情况以及疾病范围适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0年该市拥有CT设备2台,2011年拥有78台,10年增长仅40倍,同时产值和使用率情况也稳步增长,至2011年产值达到24 010万元,全市平均使用率达到84%,同时疾病适用范围也从单传的的颅脑、腹部普通扫描,发展至包括普通扫描、强化扫面、三位重建、血管造影、功能成像等在内的全身多器官和脏器的全面应用.结论 CT设备和技术在该市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但仍需不断提高和进步.
作者:蒋中灿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采用采用医用硫酸钙作为人工材料治疗骨缺损,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骨缺损患者62例,采用美国Wright公司生产的医用硫酸钙颗粒和硫酸钙粉剂制作人工替代骨填充骨缺损,术后1、3、6、12周及半年、1年、1年半复查X线片,观察硫酸钙吸收情况,成骨过程及骨粒吸收情况.结果 术后8个月,所有患者硫酸钙颗粒吸收,髓腔再通.术后4-6个月,62例骨缺损处达到临床愈合.功能恢复达到优和良.结论 硫酸钙颗粒是修复良性骨病损中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作者:彭智;李波;简月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对孕妇进行产前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检测,了解孕妇生产前的传染病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 160例孕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以及苍白密螺旋体(TP)等8项相关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2 160例孕妇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CV、HIV、TP的阳性率分别为5.00%、38.33%、1.11%、11.71%、8.38%、0.56%、0%、2.22%.结论 在孕期产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制定阻断措施,对减少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发生,提高优生优育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柳文菊;刘学政;汪功文;陈铭;周莉;王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的现患率.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 共调查人数为528人,医院感染率为3.98%.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前3位分别为重症监护病房33.33%,神经内科15.38%,心内科7.89%.医院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64%.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王清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大同市妊娠期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PCR以及线形杂交法(LA)对177例妊娠期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 大同市妊娠期女性HPV感染率为38.42%,妊娠早期感染率高(57.35%,P< 0.005),且以多型别为主(73.92%).HPV-16、HPV-58、HPV-18、HPV-11以及HPV-6的感染率高,分别为15.82%,4.52%,3.95%,3.95%和3.39%.结论 大同市妊娠期女性HPV的感染较为普遍,HPV亚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妊娠早期女性为易感人群.
作者:郭俊成;车秀英;刘润花;赵富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手术与传统手术方式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扁桃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疼痛术后伪膜脱落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膜脱落时间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低温等离子手术进行扁桃体切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微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琴;杨秀云;王世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5年9月~2011年9月在某院神经内科10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溶栓、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对对照组患者的原发病与并发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口服20 mg/次,1次/日,连用4周,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进展停止时、发病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发病至症状达高峰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从入院到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停止时,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有明显增高(P<0.05),而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治疗后,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效果略高于对照组,但是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从发病到症状达峰值时间(13.38±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7.28±1.622) (P> 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缩短进展性脑梗死从发病到症状高峰时间,降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寇幸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某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进行分析,讨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5 771例,分析阳性结果并排序.结果 检出主要疾病从高到低分别是高血脂症(34.4%)、高血压(30.1%)、脂肪肝(28.7%).结论 做好健康体检及疾病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徐宾;时利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心电异常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2011年6月入院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18例,入院后2d内常规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电图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异常发生率为76.6%,死亡率高达47.3%,明显高于无心电异常的脑出血患者11.8%,ST段弓背向上抬高(50.6%)、长Q-T间期(29.1%)、房性期前收缩(27.8%)为死亡患者中多见的心电异常类型.结论 急性脑出血并发心电异常发生率高,近期死亡率高,心电异常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张志;何晓英;袁平;李小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临床对照试验比较研究三峡库区野山楂与北山楂、血脂康的降血脂疗效,探讨库区野山楂的降血脂疗效.方法 根据研究设计将符合入选条件的高脂血症病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低脂饮食+野山楂、低脂饮食+北山楂、低脂饮食+血脂康胶囊、单纯低脂饮食的降血脂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其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血脂康、北山楂、野山楂均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其中血脂康疗效佳,野山楂与北山楂无明显差异(P>0.05),均优于单纯低脂治疗(P<0.05).结论 三峡库区野山楂对高脂血症人群的血脂水平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副作用少的降脂中药资源,库区野山楂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作者:王丹;杨柳清;郑胜;苏小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与腕部动静脉内瘘术中血栓形成的关系;并探讨尿毒症患者血管病变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 35例尿毒症患者,初次行腕部动静脉内瘘吻合术,采用端-端吻合的方法于术中取小段桡动脉.并对35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以及桡动脉病理改变(按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35例桡动脉中20例血管有钙化(57.14%),18例管腔内见不同程度的新鲜血栓形成,其中16例患者伴发桡动脉钙化(88.89%),主要定位于桡动脉的平滑肌层和弹力板下方,在未形成血栓的患者中桡动脉钙化的发生率为22.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n=40)比较,存在血浆胰岛素(INS)、C肽、甲状旁腺激素(PTH)、皮质醇、血清脂蛋白(a) [Lp(a)]、三酰甘油和平均动脉压(MAP)增高(P<0.05),同时存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AI)降低(P<0.05),其中重度血管病变组的INS、PTH显著增高(与另两组比较P< 0.05),血浆皮质醇增高也较明显(与中度组比较P< 0.05).Lp (a)水平有随血管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尿毒症血管钙化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栓形成可能与患者的内瘘手术有一定关联.
作者:陈运芬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职业性体力活动与中老年女性子宫肌瘤(UL)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由35~62岁的292例UL患者组成,对照由同期入住相同医院按年龄进行频数匹配的292例非UL患者组成.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状况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以及疾病既往史等.同时还采用国际体力活动调查表(IPAQ)对研究对象的体力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将每周进行的不同强度的体力活动所花费的时间转换成代谢当量(MET)和能量消耗.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不同强度的职业性体力活动与UL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收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初潮年龄≥17岁组的病例(30.82%)显著地低于对照(43.49%) (P=0.007);并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病例(28.42%)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0.41%) (P=0.01).调整了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总能量消耗增加可使发生UL的危险性降低,与能量消耗为低四分位数相比较,第3个四分位数发生UL的OR为0.456 (95%CI:0.280~0.743,P=0.002).在轻度体力活动中,能量消耗为高四分位数发生UL的危险性显著降低(OR=0.657,95%CI:0.073~0.899,P=0.036).同样,中度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也与UL呈负相关(OR=0.501,95%CI:0.332-0.997,P=0.002).然而,在重度体力活动中,能量消耗与发生UL的危险性无关(P=0.911).结论 倡导中老年女性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可有效地预防UL的发生.
作者:李岩;翟淑娜;姜腾轩;闫佳;孙文慧;张迪;卢智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分析运用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某院42例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采用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方法治疗的病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30例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病例采用结扎、单侧吻合的作为对照组.治疗后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从效果看,72例均进行0.3~1.5年的随访显示,对照组优良率36.7%;观察组优良率85.7%.从术后恢复看,对照组治疗1周后6例皮肤坏死,其中2例出现真菌感染,经过抗真菌感染后末端仍坏死,予以截指.有28例出现外形凹陷,色泽较深,8例出现感觉和屈伸功能障碍.观察组治疗1周后未出现皮肤坏死,有1例出现真菌感染,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愈合,有30例色泽稍暗,外形均满意,1例出现感觉障碍.两组以上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能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可降低并发症和功能障碍情况,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徐丽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入某院治疗的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分级分成A、B、C3组,对照组是该院门诊健康体检者,所有患者分别于清晨空腹静脉抽血,分别采用硝酸盐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NO、ET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平均NO为和ET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A组、B组、C组患者血清中NO和ET含量均随着分级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升高,其中B组和C组与A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ET值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O含量变化(OR=6.358)、ET含量变化(OR=5.472)均与肝硬化的发病有高度的相关性(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ET、NO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肝硬化的发生高度相关.
作者:丹珠永吉;熊元治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态度.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9月门诊使用胰岛素笔糖尿病患者125例,对其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态度进行相关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胰岛素笔操作情况,使用过程中检查胰岛素性状、有效期患者占60%,正确安装笔芯和针头占100%,消毒方式正确占68%,准确调节计量占100%,注射完毕后将针头丢弃占18.4%;胰岛素笔相关知识情况,知道胰岛素不能冷冻,新笔要冷藏占63.2%,知道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占75.2%,知道胰岛素笔携带方式占67.2%,知道如何防止低血糖占69.6%,知道出门带救助卡,防止意外占73.6%;102例不更换针头原因情况,怕浪费占38.24%,怕麻烦占35.29%,不知道占26.47%.125例患者能做到针头1次1换的只有1例,其余患者更换频次均在2次以上,Ⅰ组、Ⅱ组两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胰岛素笔使用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患者规范教育,使其充分认识胰岛素笔,掌握正确的操作过程,认识针头重复使用的危害性,可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和使用态度.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某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骶骨肿瘤患者的资料,探讨手术治疗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后路,前后路方法对骶骨肿瘤进行骶骨全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随访至5年,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50例患者除7例患者出现继发感染和切口感染外,余43例均未发生感染,所有病例安全度过手术期,并且疼痛减轻,功能恢复良好.50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年,1年生存率为80%,2年生存率为52%,3年生存率为38%,5年生存率为34%.结论 手术治疗骶骨肿瘤对于肿瘤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并且可延长生存期,因此手术治疗对于骶骨肿瘤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刘元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和母婴并发症以及临床处理策略.方法 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188例胎膜早破的临床病例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正常分娩的2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病因方面胎膜早破组感染、胎位异常、头盆不称、宫颈内口松驰、子宫畸形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结局方面胎膜早破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等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胎膜早破发病因素有自身特点,与难产互为因果,而且增加母要的并发症,对不同特点的胎膜早破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世香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共纳入36例老年性痴呆患者,诊断均符合相关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同时从门诊及住院人群中随机抽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 两组血流速度比较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组患者的MCA、ACA、PCA、BA及VA的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D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结果显示,TCD早期诊断老年性痴呆的灵敏度83.3%,特异度为90.0%,正确指数为0.73,诊断符合率86.4%.结论 老年性痴呆组患者的MCA、ACA、PCA、BA及VA的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于TCD是一种无创、简便、准确测定脑动脉流速的方法,临床上可以用于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早期辅助诊断,且TCD可以间接判断老年性痴呆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田中臣;张秀娟;王山岿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H3N2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情况和人群中HI抗体水平,分析H3N2流感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选取2007~2010年哨点医院的H3N2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比对;选择2008年9月~2009年5月健康体检人群及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病例血清140份,2010年9月~2011年1月血清98份进行人群中HI抗体分析.结果 对无锡地区分离的42株H3N2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9.6%,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小.2008年9月~2009年5月人群中H3N2 H1抗体阳性率为86.40%、保护率为84.30%、GMT为1∶58.56,2010年9月~2011年1月人群中为100.00%、100.00%、1∶78.88,两者之间HI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根据对无锡地区2007 ~2011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监测、基因进化分析和人群中抗体保护检测情况分析,推测近期H3N2流感病毒不会有较大流行.
作者:凌霞;马广源;尤凤兴;肖勇;孙纳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