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世香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与腕部动静脉内瘘术中血栓形成的关系;并探讨尿毒症患者血管病变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 35例尿毒症患者,初次行腕部动静脉内瘘吻合术,采用端-端吻合的方法于术中取小段桡动脉.并对35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以及桡动脉病理改变(按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35例桡动脉中20例血管有钙化(57.14%),18例管腔内见不同程度的新鲜血栓形成,其中16例患者伴发桡动脉钙化(88.89%),主要定位于桡动脉的平滑肌层和弹力板下方,在未形成血栓的患者中桡动脉钙化的发生率为22.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n=40)比较,存在血浆胰岛素(INS)、C肽、甲状旁腺激素(PTH)、皮质醇、血清脂蛋白(a) [Lp(a)]、三酰甘油和平均动脉压(MAP)增高(P<0.05),同时存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AI)降低(P<0.05),其中重度血管病变组的INS、PTH显著增高(与另两组比较P< 0.05),血浆皮质醇增高也较明显(与中度组比较P< 0.05).Lp (a)水平有随血管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尿毒症血管钙化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栓形成可能与患者的内瘘手术有一定关联.
作者:陈运芬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急性胸痛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MA、H-FABP,根据AMI诊断标准分为AMI患者、非AMI患者,计算IMA、H-FABP及IMA+H-FABP对AMI诊断的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结果 AMI患者血清IMA、H-FABP明显高于非AM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 0.01);IMA、H-FABP、IMA+H-FABP诊断AMI的敏感度分别为:89.5、93.7、100.特异度分别为:73.8、80.9、71.4.阴性预期值分别为:86.1、91.8、100.阳性预期值分别为:79.6、84.9、80.结论 IMA、H-FABP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AMI诊断价值更优.
作者:王治中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承德市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并探讨其与区域、年龄、性别、经济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承德市16 357例受检对象进行眼部检查,统计翼状胬肉患病率.结果 16 357例人群中得翼状胬肉人数974例,患病率6.0%.其中城市翼状胬肉患病率低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不同年龄段翼状胬肉患病率均低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随着年龄的增长,翼状胬肉患病率也随之增高.病程5年以下城市翼状胬肉患病率和农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以上城市翼状胬肉患病率和农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承德市农村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高于城市.农村人群翼状胬肉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经济发达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病程短,经济落后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病程长.
作者:刘彩双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对比分析床旁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检测的结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某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床旁血糖仪组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检测结果,检测消耗以及治疗依从性等临床指标.结果 床旁血糖仪组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患者血糖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组患者相比,床旁血糖仪组患者的进针深度、所需血量以及结果耗时等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自动分析组患者相比,床旁血糖仪组患者血糖监测、药物治疗、自我检测以及饮食控制等依从性指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血糖仪在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适于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任永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丹参与通心络胶囊联用对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11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用药,对照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用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发现,P均>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在治疗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后两组指标经统计学检验,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与通心络胶囊联用对冠心病患者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宋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近年来,肝移植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当前关注的焦点已经由如何提高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存活率与控制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转变为患者术后的工作能力、各种社会活动及其心理变化等问题.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问题包括社会、经济、伦理、文化、医疗和心理等很多因素,这些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其中社会学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心理压力、经济负担、家庭和社会支持以及医患关系影响等方面.本文试对相关社会学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提高肝移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王倩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某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202例治疗COPD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发生感染的部位从高到低发生率依次为呼吸道(38.9%)、泌尿道(25.0%)、消化系统(19.4%)、皮肤(11.11%);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使用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应重视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实施有效管理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周井松;金诗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Orbscan眼前节分析系统与超声对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测量值.方法 选取某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Orbscan方法结果介于451~603 μm之间,平均值为(518.36±31.54)μm;超生侧厚方法结果介于478~614 μm之间,平均值为(538.12±23.11)μm.两组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按照中央厚度区间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按照屈光度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别不同的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
作者:史强;王青;罗一青;张宇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入某院治疗的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分级分成A、B、C3组,对照组是该院门诊健康体检者,所有患者分别于清晨空腹静脉抽血,分别采用硝酸盐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NO、ET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平均NO为和ET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A组、B组、C组患者血清中NO和ET含量均随着分级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升高,其中B组和C组与A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ET值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O含量变化(OR=6.358)、ET含量变化(OR=5.472)均与肝硬化的发病有高度的相关性(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ET、NO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肝硬化的发生高度相关.
作者:丹珠永吉;熊元治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07年2月~2011年4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3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及比较,然后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中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依从性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中至关重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对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建设;殷运收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主要探讨影响服刑人员人格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社会支持问卷分别对300名服刑人员和300名非服刑人员进行测量.结果 服刑人员人格障碍阳性筛查率为38.8%;有人格障碍的服刑人员与非服刑人员在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和父亲母亲的拒绝、否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有人格障碍的服刑人员和非服刑人员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人格障碍症状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父母的惩罚严厉和父母的拒绝、否认存在显著的相关(r=0.248、0.278、0.240、0.272、0.285、0.294);人格障碍症状与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存在显著的相关(r=0.264、0.229);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拒绝否认对服刑人员人格障碍症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0.214).结论 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缺乏是影响服刑人员人格障碍形成的因素.
作者:程利娜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先天性泪道阻塞合适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时机.方法 选择在某院就诊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根据年龄分为1~3月组、3~8月组以及8~15月组,依次给予手法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手法按摩治愈12例;手法按摩+泪道冲洗治愈48例;手法按摩+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治愈69例;其中年龄1~3月的患者治愈率65.38%;年龄3~8月的患者治愈率97.12%;年龄8~15月的患者治愈率63.16%,3~8月患者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患者、且经泪道冲洗、泪道探通的治愈率也高于其余两组.另外,年龄1~3月患者通过手法按摩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3~8月是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治疗的佳时机;对于1~3月的患者宜采用手法按摩,若不能取得良好疗效应在3~8月时进行泪道冲洗、探通治疗.
作者:谈晖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检测TT3(血清总T3)、TT4(血清总甲状腺素T4)、FT3(血清游离T3)、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rT3(血清反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等甲状腺功能性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患者TT3、TT4、FT3、FT4、rT3、TSH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代谢综合征与甲状腺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患有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多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以及老年心脑血管预防的一种重要指标.
作者:尤鸣达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深入分析江苏省梅毒流行特征,对未来发病趋势进行定量预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描述江苏省2005~2010年梅毒流行特征基础上对2011~2013年流行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10年江苏省累计报告梅毒108 788例,年均发病率为23.90/10万;2005~2009年发病率逐年增长,但涨幅逐渐下降,2010年较2009年已略有降低.病例以Ⅰ期、Ⅱ期为主,分别占梅毒病例总数的33.87%、34.69%.根据月发病数据拟合了ARIMA(3,1,1)(0,1,1) 12模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1~2013年梅毒发病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近几年来江苏省梅毒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梅毒仍是全省重要的传染病负担之一,未来3年梅毒发病将缓慢增长,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性病综合防治力度,并根据流行特征适度调整防治策略.
作者:刘文东;吴莹;艾静;胡建利;梁祁;李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早期体位干预对妊高症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 120例妊高症产妇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560例和对照组560例,研究组产妇产后早期采用体位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产妇产后则采用常规的护理,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的情况以及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2.68%,对照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P<0.01).研究组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0.89%,而对照组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P<0.01).结论 早期体位干预能有效预防妊高症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少琴;武艳琳;周梅娟;招伟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率.方法 对南昌市、宜春市和景德镇市所有县级及以上医院2007~2009年发病且年龄≤14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3市26个县区共调查77所医院,共搜索到549例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20/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8.70/10万,女性为5.51/10万;0~4岁儿童发病率高为15.75/10万,每年5、10月为发病高峰.结论 江西省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率为7/10万左右,男性、婴幼儿易高发,无明显季节性.
作者:郑敏;潘雪娇;谭祥永;谭楚生;张洪荣;涂秋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5年9月~2011年9月在某院神经内科10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溶栓、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对对照组患者的原发病与并发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口服20 mg/次,1次/日,连用4周,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进展停止时、发病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发病至症状达高峰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从入院到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停止时,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有明显增高(P<0.05),而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治疗后,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效果略高于对照组,但是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从发病到症状达峰值时间(13.38±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7.28±1.622) (P> 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缩短进展性脑梗死从发病到症状高峰时间,降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寇幸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掌握海南省斑疹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10年海南省斑疹伤寒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南省斑疹伤寒出现增多的趋势,占解放以来病例总数的近80%.1990~2010期间,地区分布显示不平衡(x2=207.88,P< 0.05),五指山市为明显高发地区,年均发病率超过全省平均发病水平3 237.56%,其余市(县)年均发病率均低于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时间上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发病人群以农民、工人、学生为主,占61.08%.年龄上20~35岁年龄段的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1.63∶1.结论 随着全球自然生态环境的极端改变,一些虫媒传染病卷土重来,斑疹伤寒发病率出现上升的势头,今后应针对高危场所、重点人群加强疫情监测,加大防控力度.
作者:陈莉;金玉明;陈少明;罗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PCI治疗术后缺血修饰蛋白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治疗后30 minMA水平分为MA升高组和MA正常组,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nT、CK-MB水平.结果 治疗后30 min,MA水平(0.37±0.06) ABSU、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TnT、CK-MB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后6h和24 h cTnT、CK-MB水平明显升高,并且MA升高组上述心肌损伤指标明显升高,而MA正常组无明显改变.结论 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在PCI治疗后30 min内就会发生改变,是预测PCI治疗后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孙慎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H3N2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情况和人群中HI抗体水平,分析H3N2流感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选取2007~2010年哨点医院的H3N2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比对;选择2008年9月~2009年5月健康体检人群及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病例血清140份,2010年9月~2011年1月血清98份进行人群中HI抗体分析.结果 对无锡地区分离的42株H3N2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9.6%,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小.2008年9月~2009年5月人群中H3N2 H1抗体阳性率为86.40%、保护率为84.30%、GMT为1∶58.56,2010年9月~2011年1月人群中为100.00%、100.00%、1∶78.88,两者之间HI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根据对无锡地区2007 ~2011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监测、基因进化分析和人群中抗体保护检测情况分析,推测近期H3N2流感病毒不会有较大流行.
作者:凌霞;马广源;尤凤兴;肖勇;孙纳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