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及病变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运芬

关键词:尿毒症, 桡动脉, 钙化, 血管病
摘要: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与腕部动静脉内瘘术中血栓形成的关系;并探讨尿毒症患者血管病变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 35例尿毒症患者,初次行腕部动静脉内瘘吻合术,采用端-端吻合的方法于术中取小段桡动脉.并对35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以及桡动脉病理改变(按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35例桡动脉中20例血管有钙化(57.14%),18例管腔内见不同程度的新鲜血栓形成,其中16例患者伴发桡动脉钙化(88.89%),主要定位于桡动脉的平滑肌层和弹力板下方,在未形成血栓的患者中桡动脉钙化的发生率为22.2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n=40)比较,存在血浆胰岛素(INS)、C肽、甲状旁腺激素(PTH)、皮质醇、血清脂蛋白(a) [Lp(a)]、三酰甘油和平均动脉压(MAP)增高(P<0.05),同时存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AI)降低(P<0.05),其中重度血管病变组的INS、PTH显著增高(与另两组比较P< 0.05),血浆皮质醇增高也较明显(与中度组比较P< 0.05).Lp (a)水平有随血管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尿毒症血管钙化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栓形成可能与患者的内瘘手术有一定关联.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疗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为探讨运动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本文主要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概念,流行特征及诊断标准的阐述基础上,分析了运动疗法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运动疗法的连一步应用做了展望.结果发现运动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缺乏系统有效的方法及临床试验,对于是否能够治愈慢性疲劳综合征还存在争议,需要大量的实验依据进行证明,但运动疗法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免疫能力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结论,适量有规律的运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广大学者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崔伟;张日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孕妇产前感染8项筛查的分析与研究

    目的 对孕妇进行产前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检测,了解孕妇生产前的传染病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 160例孕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以及苍白密螺旋体(TP)等8项相关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2 160例孕妇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CV、HIV、TP的阳性率分别为5.00%、38.33%、1.11%、11.71%、8.38%、0.56%、0%、2.22%.结论 在孕期产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制定阻断措施,对减少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发生,提高优生优育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柳文菊;刘学政;汪功文;陈铭;周莉;王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包头市2010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包头市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包头市手足口病病原谱的构成及其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肠道通用和EV71、CA(l)6特异性引物,对2010年包头市采集的196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咽拭子标本进行RT-PCR鉴定,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包头市2010年采集196份手足口病患者标本,阳性率为67.86%;其中,EV71型占9.77%、CoxA16型占18.8%、其他肠道病毒占71.43%.重症病例、聚集性病例和普通监测病例的阳性标本检出率分别为86.36%、78.57%和64.38%.26例重症患者中,0~3岁散居儿童占84.62%,居住于农村及城乡接合部的患儿占73.08%,发病3d后到医疗机构就诊的患儿占53.85%.结论 在包头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病原学构成无明显季节性差异.重症病例阳性检出率远高于聚集性病例和普通监测病例.

    作者:徐玉萍;金艳辉;孙治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绝经后老年女性脆性骨折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成都社区7年随访

    目的 骨质疏松相关脆性骨折与心脑血管疾病(CVD)是影响绝经后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二者之间的关联逐渐引起关注.本研究从一般危险因素、CVD患病情况及雌激素受体ESR1PvuⅡ(rs2234693)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探讨影响社区绝经后老年女性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以及CVD与脆性骨折之间的可能联系和机制.方法 在2004~2011年期间,对成都两个社区的174名绝经后老年女性(入组平均年龄66.74±4.85岁)进行随访观察(平均7年).入组时记录研究对象是否有既往脆性骨折史、慢性疾病史,是否长期吸烟、饮酒,及运动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胰岛素水平;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ESR1PvuⅡ(rs2234693)基因多态性.随访该人群7年中是否发生脆性骨折及部位.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年间,有25人(15.9%)发生脆性骨折.既往脆性骨折史阳性者再发骨折风险比阴性者显著增加(OR值3.965; 95%CI 1.555~10.111;P=0.004);长期吸烟及饮酒者比不吸烟及饮酒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增加(OR值6.095;95%CI 1.415~26.264;P=0.015);每天坚持运动者比不运动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降低(OR值0.379;95%CI0.144~0.997; P=0.049).CVD患者的脆性骨折发生率略高于无CVD组(19.1% VS 11.8%),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ESR1PvuⅡ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CC基因携带组脆性骨折发生率(22.7%)较TC组(16.7%)、TT组(12.7%)略高,组间相比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P=0.266).结论 既往脆性骨折史、吸烟及饮酒是导致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运动是防止脆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CVD有增加脆性骨折风险的趋势;ESR1PvuⅡ基因多态性的CC基因型可能是脆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曾理;丁群芳;罗方;葛宁;张新军;李诗彤;张俊;李君;曾立;李峻;万朝晖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睡眠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睡眠相关行为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情况之间的关系,有效制定T2DM患者睡眠行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科研设计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法;资料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及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P<0.05).睡眠相关行为:午睡情况、晚睡情况、打鼾情况、入睡困难情况、夜间睡眠充足与否及睡眠质量等因素与T2DM发病存在关联,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OR值和OR95%CI分别为[(OR =6.70,95%CI:4.29~10.44); (OR =7.57,95%CI:4.14~13.86)(OR=4.02,95%CI:2.56~6.31); (OR=6.95,95%CI:3.52~13.71); (OR=3.25,95%CI:1.99~5.30);(OR=5.70,95%CI:3.65~8.87)].结论 睡眠相关行为与T2DM发病密切相关,晚睡、打鼾、入睡困难、夜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因素可能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适当午睡可能是T2DM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李志强;吴东妮;肖艳杰;卢智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黔南地区体检人群颈部动脉超声检查与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黔南地区体检人群颈部动脉超声检查与临床价值,为超声检查颈动脉纳入常规健康体检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1月,在某院查体中心健康查体者中,随机抽取了340例进行颈部动脉血管检查,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ICA、CCA、ECA内径男性受检者要明显宽于女性受检者(P<0.05),所有受检者VA内径中左侧宽于右侧(P<0.05),其中男女性受检者左右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9例颈部动脉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内膜一中层厚度增厚,占2.64%;300例样本中动脉硬化159例(68.24%),动脉粥样斑块形成95例(40.77%),颈动脉狭窄6例(2.57%).其中双侧斑块形成64例(67.37%),单侧斑块形成31例(32.63%);根据斑块形态及回声特点可分为:扁平斑15例(15.79%)、硬斑61例(64.31%)、软斑10例(10.53%)以及溃疡斑9例(9.47%).结论 超声检查颈动脉不但可用于预测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用于心脑血管的风险预测,有必要将其列为常规健康体检项目.

    作者:郑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后续康复治疗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PCI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包括讲授、个别讲解、健康教育手册、电话咨询等).结果 干预组病人的出血、尿潴留、疼痛、失眠及心绞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干预组病人健康行为改善、出院6个月后生活质量测定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帮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建立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对促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康复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

    作者:刘陆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例,对其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总结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结果 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等参数由手术前的平均48°提高到术后的平均160°.其余各项髋关节的活动度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20例患者进行Harris评分,均由术前的平均30.39分提高到术后的93.75分,手术优良率为90.0%.结论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显著改善髋关节活动范围,矫正髋关节畸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手术方式是目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杨辉;孔天天;陈国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重症药疹口腔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采用雾化吸入配合系统药物治疗及单独系统用药治疗重症药疹伴口腔损害的患者,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治疗组32例,据病情给予地塞米松,2/3静脉输入,1/3与木舒坦同加于0.9%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配合对症支持治疗,与仅采用地塞米松静滴,木舒坦同加于0.9%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配合对症支持治疗的对照组2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3d后,治疗组的口腔明显好转,1周后口腔痊愈率为56.25%,而对照组的痊愈率为0%,2周后口腔痊愈率治疗组84.37%,对照组80.00%.结论 雾化吸入治疗重症药疹口腔损害能显著缩短病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黎昌强;许飏;熊霞;陈德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奈瑟菌属菌种的基因检测分析

    目的 研究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奈瑟菌属菌种的基因的检测分析,同时探讨非淋球菌奈瑟菌引起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0年3月~2011年10月采集的10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的精液或按摩液标本,接种于淋球菌琼脂培养基中,放入烘箱中进行培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淋球菌隐蔽性质粒pJDL基因.结果 102例患者的前列腺液、精液标本分离到103株革兰阴性双球菌,其中粘液奈瑟菌39株、灰色奈瑟47株、嗜乳糖奈瑟菌7株、干燥奈瑟菌6株、微黄奈瑟菌2株、多糖奈瑟菌2例.pJDL基因经PCR检测结果显示,99株(95.19%)形成与淋病奈瑟菌一致的阳性反应;103株奈瑟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显著的耐药性(35.6%~99.9%).结论 常规的细菌学形态检查、氧化酶试验以及检测隐蔽性质粒,其他淋球菌非特异性基因的方法,可导致对于非淋球菌奈瑟菌感染的误诊与漏诊.感染了泌尿生殖道非淋球菌奈瑟菌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或多重耐药性,在疑似奈瑟菌属菌种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中联合使用常规细菌学方法与基因检测方法,可有助于提高奈瑟菌属菌种鉴定及其感染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徐逸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5年9月~2011年9月在某院神经内科10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溶栓、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对对照组患者的原发病与并发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口服20 mg/次,1次/日,连用4周,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进展停止时、发病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发病至症状达高峰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从入院到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停止时,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有明显增高(P<0.05),而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治疗后,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效果略高于对照组,但是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从发病到症状达峰值时间(13.38±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7.28±1.622) (P> 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缩短进展性脑梗死从发病到症状高峰时间,降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寇幸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研究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心理及饮食护理观察组,进行SAS评分、测量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 SAS评分41.74±5.0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术中的血压和心率与术前30 min时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术中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术前30 min;观察组发生各类并发症的例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使术中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聂晓东;吕彩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共纳入36例老年性痴呆患者,诊断均符合相关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同时从门诊及住院人群中随机抽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 两组血流速度比较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组患者的MCA、ACA、PCA、BA及VA的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D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结果显示,TCD早期诊断老年性痴呆的灵敏度83.3%,特异度为90.0%,正确指数为0.73,诊断符合率86.4%.结论 老年性痴呆组患者的MCA、ACA、PCA、BA及VA的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于TCD是一种无创、简便、准确测定脑动脉流速的方法,临床上可以用于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早期辅助诊断,且TCD可以间接判断老年性痴呆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田中臣;张秀娟;王山岿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97例年轻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97例年轻女性乳腺癌(年龄≤35岁)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4月某院术后病理确诊的年轻乳腺癌患者97例.观察患者的生存与复发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结果 至2011年4月,全部患者3y-OS和3y-DFS分别为73.2%(71例)和64.9%(63例).肿瘤大小为T1、T2、T3+T4患者的3y-OS和3y-DFS分别为92.9%、56.8%、63.6%和83.3%、52.3%、45.5% (P=0.001,P=0.002);腋淋巴结转移为No、N1、N2+N3患者的3y-OS和3y-DFS分别为87.5%、64.3%、52.4%和79.2%、57.1%、42.9% (P=0.001,P=0.002);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3y-OS和3y-DFS分别为96.9%、62.5%、60.0%和87.5%、60.0%、44.0% (P=0.001,P=0.001);ER阳性和ER阴性患者的3y-OS和3y-DFS分别为84.2%、57.5%和75.4%、50.0% (P=0.005,P=0.0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R阴性较ER阳性患者的OS(RR=4.534,P=0.000)和DFS(RR=3.754,P=0.000)均差.结论 ①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情况、ER状态与预后相关;②ER阴性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作者:张贤雨;张洁;班丽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承德市翼状胬肉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承德市翼状胬肉的患病率,并探讨其与区域、年龄、性别、经济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承德市16 357例受检对象进行眼部检查,统计翼状胬肉患病率.结果 16 357例人群中得翼状胬肉人数974例,患病率6.0%.其中城市翼状胬肉患病率低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不同年龄段翼状胬肉患病率均低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随着年龄的增长,翼状胬肉患病率也随之增高.病程5年以下城市翼状胬肉患病率和农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5年以上城市翼状胬肉患病率和农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承德市农村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高于城市.农村人群翼状胬肉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经济发达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病程短,经济落后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病程长.

    作者:刘彩双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研究

    目的 建立HBV基因分型、耐药变异以及前C区/BC P区突变检测技术,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利用MassARRAY Assay 和PCR技术对样本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① 54例患者中B基因型28例(51.85%);C基因型22例(40.74%);B,C混合基因型2例(3.70%);无D基因型;B,C,D以外的其他基因型1例(1.85%).②54例患者中,37例对拉米夫定耐药,37例患者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中,突变基因型均为B和C基因型.突变基因型主要是180M型(56.76%),无207I型,而且突变基因多见于C基因型,比例为72.97%,高于B基因型(27.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中,HBV-DNA突变基因型主要是180M型,而且多见于C基因型,MassARRAYAssay技术可以准确检测HBV基因型及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华建;丁伯敬;王嵘嵘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孕酮、雌二醇联合抗HCG抗体在不孕症检测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观察孕酮、雌二醇联合抗HCG抗体在不孕症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1~12月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不孕症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孕酮、雌二醇联合抗HCG抗体水平.结果 不孕症组血清孕酮、雌二醇水平及抗HCG抗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抗HCG抗体阳性组血清孕酮、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抗HCG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 血清孕酮、雌二醇水平及抗HCG抗体阳性率在不孕症患者中明显升高,通过对其检测有利于不孕症的早期发现.

    作者:焦路阳;郭庆合;鲁广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烟台市汉族中小学生1985~2010年视力不良流行状况城乡比较分析

    目的 了解1985~2010年25年间烟台市7~18岁城乡学生视力不良流行状况,为防控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85,1995,2000,2005和2010年烟台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城乡视力不良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85~2010年烟台市7~18岁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7.51%,乡村学生视力不良率为61.08%,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636,P=0.000).视力不良检出率依次分别是乡女>城女>乡男>城男;初中和高中视力不良检出率乡村均高于城市;重度视力不良构成乡村亦高于城市.结论 烟台市乡村学生视力不良从发病率、性别,学段、以及程度诸多方面,都存在高于城市的严峻问题.

    作者:郭玉麟;王朝霞;齐翠莲;崔铁琦;宫春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遵义市CT设备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分析遵义市CT设备使用状况.方法 对遵义市2000~2011年14个县市(区)所属的医疗机构CT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该市CT设备的拥有量情况、使用率情况、产值情况以及疾病范围适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0年该市拥有CT设备2台,2011年拥有78台,10年增长仅40倍,同时产值和使用率情况也稳步增长,至2011年产值达到24 010万元,全市平均使用率达到84%,同时疾病适用范围也从单传的的颅脑、腹部普通扫描,发展至包括普通扫描、强化扫面、三位重建、血管造影、功能成像等在内的全身多器官和脏器的全面应用.结论 CT设备和技术在该市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但仍需不断提高和进步.

    作者:蒋中灿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鼻饲氨氯地平对手术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后的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鼻饲与口服氨氯地平对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鼻饲氨氯地平组(A组)和口服氨氯地平组(B组)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两组间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外科手术后须鼻饲的EH患者,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血压变异性.

    作者:王志峰;王霞;张晓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