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晓东;吕彩玲
目的 分析某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骶骨肿瘤患者的资料,探讨手术治疗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后路,前后路方法对骶骨肿瘤进行骶骨全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随访至5年,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50例患者除7例患者出现继发感染和切口感染外,余43例均未发生感染,所有病例安全度过手术期,并且疼痛减轻,功能恢复良好.50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年,1年生存率为80%,2年生存率为52%,3年生存率为38%,5年生存率为34%.结论 手术治疗骶骨肿瘤对于肿瘤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并且可延长生存期,因此手术治疗对于骶骨肿瘤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刘元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药物定量脑电图在重症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首次发病的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桂哌齐特治疗,B组不使用桂哌齐特治疗,而使用常规治疗.每组患者均使用数字化脑电图16导单极采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d,3d,7d,14 d以及21 d行脑电监测,分析各个脑区的δ和θ频段的相对功率值.并对患者在同一时间行NIHSS评分.结果 A组患者和B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不同时期NIHSS评分是没有明显差异性的,但是从脑电上看,在治疗后d 14,A组患者的前额区、患侧中颞区δ频段的相对功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d 21,A组患者的各个脑区δ频段的相对功率值亦较B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治疗后d7前额区、患侧中央区、颞区、枕区θ频段的相对功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监测可以作为药物疗效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监测方法,与临床常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比较,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更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莉;张书琼;冯菁;葛彬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对包头市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包头市手足口病病原谱的构成及其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肠道通用和EV71、CA(l)6特异性引物,对2010年包头市采集的196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咽拭子标本进行RT-PCR鉴定,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包头市2010年采集196份手足口病患者标本,阳性率为67.86%;其中,EV71型占9.77%、CoxA16型占18.8%、其他肠道病毒占71.43%.重症病例、聚集性病例和普通监测病例的阳性标本检出率分别为86.36%、78.57%和64.38%.26例重症患者中,0~3岁散居儿童占84.62%,居住于农村及城乡接合部的患儿占73.08%,发病3d后到医疗机构就诊的患儿占53.85%.结论 在包头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病原学构成无明显季节性差异.重症病例阳性检出率远高于聚集性病例和普通监测病例.
作者:徐玉萍;金艳辉;孙治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态度.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9月门诊使用胰岛素笔糖尿病患者125例,对其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态度进行相关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胰岛素笔操作情况,使用过程中检查胰岛素性状、有效期患者占60%,正确安装笔芯和针头占100%,消毒方式正确占68%,准确调节计量占100%,注射完毕后将针头丢弃占18.4%;胰岛素笔相关知识情况,知道胰岛素不能冷冻,新笔要冷藏占63.2%,知道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占75.2%,知道胰岛素笔携带方式占67.2%,知道如何防止低血糖占69.6%,知道出门带救助卡,防止意外占73.6%;102例不更换针头原因情况,怕浪费占38.24%,怕麻烦占35.29%,不知道占26.47%.125例患者能做到针头1次1换的只有1例,其余患者更换频次均在2次以上,Ⅰ组、Ⅱ组两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胰岛素笔使用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患者规范教育,使其充分认识胰岛素笔,掌握正确的操作过程,认识针头重复使用的危害性,可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和使用态度.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腕舟状骨骨折的具体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克氏针(导针)穿刺、复位、临时固定骨折端,微创置入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腕舟状骨骨折15例,术后不予外固定,早期进行功能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年,骨折愈合时间6~10周,平均8.5周,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经皮克氏针(导针)穿刺、复位、临时固定骨折端,微创置入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腕舟状骨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可以早期功能训练,疗效满意.
作者:杨春;郭晓焕;方锐;融恺;孙国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掌握万州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分(AHC)布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来自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疫情资料,对万州区2006~2010年AHC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万州区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 286例,年均发病率17.04/10万,其中2010年报告病例908例,发病率59.60/10万.2006~2009年,万州区无聚集性暴发疫情,AHC发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年度报告发病率均在6.26/10万以内.2010年发生3起学校聚集性疫情.结论 2006~2009年万州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平稳,呈常态散发水平,未发生AHC暴发疫情,2010年发病率是前4年发病平均水平的9倍,提示需加强监测和重点防控.
作者:罗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介绍基层医院开展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经验、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探讨防治原则.方法 对某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患者200例(220只眼)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 0.05者5只眼(2.3%),0.05 ~0.1者6只眼(2.7%),0.1~0.5者90只眼(40.9%),0.5~1.0者100只眼(45.5%),>1.0者19只眼(8.6%);术中并发症:切口灼伤1只眼(0.4%);虹膜损伤者16只眼(7.3%);晶状体后囊膜破裂者20只眼(9.1%);角膜后弹力层撕脱着1只眼(0.4%);晶状体核块坠入玻璃体腔者3只眼(1.4%).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者10只眼(4.5%),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操作难度大,对术者技术要求高,强调在开展该手术时首先要熟悉机器的性能,其次要选择合适的病人,要求术者熟悉手术步骤并能处理相关并发症,这样就能逐渐达到熟练掌握该项手术的目的.
作者:赵书辉;丁颖;杨凤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采用采用医用硫酸钙作为人工材料治疗骨缺损,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骨缺损患者62例,采用美国Wright公司生产的医用硫酸钙颗粒和硫酸钙粉剂制作人工替代骨填充骨缺损,术后1、3、6、12周及半年、1年、1年半复查X线片,观察硫酸钙吸收情况,成骨过程及骨粒吸收情况.结果 术后8个月,所有患者硫酸钙颗粒吸收,髓腔再通.术后4-6个月,62例骨缺损处达到临床愈合.功能恢复达到优和良.结论 硫酸钙颗粒是修复良性骨病损中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作者:彭智;李波;简月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大同市妊娠期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PCR以及线形杂交法(LA)对177例妊娠期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 大同市妊娠期女性HPV感染率为38.42%,妊娠早期感染率高(57.35%,P< 0.005),且以多型别为主(73.92%).HPV-16、HPV-58、HPV-18、HPV-11以及HPV-6的感染率高,分别为15.82%,4.52%,3.95%,3.95%和3.39%.结论 大同市妊娠期女性HPV的感染较为普遍,HPV亚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妊娠早期女性为易感人群.
作者:郭俊成;车秀英;刘润花;赵富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全面了解新生入学时健康状况,为学校制定防病计划和疾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09年9 649名本科新生开展入学体检,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总患病率远远高于女性(P<0.01);华中地区生源患病率高(P<0.01);学生主要疾病为慢性肝炎和ALT异常、心血管疾病、肺结核、抑郁症和色觉异常.结论 2007~2009年新生入学体检异常情况在不同年度、性别及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学校在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同时,要做好学生慢性病、常见病、肿瘤等的健康指导及干预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顺利完成学业.
作者:王容;陈华;贺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掌握海南省斑疹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10年海南省斑疹伤寒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南省斑疹伤寒出现增多的趋势,占解放以来病例总数的近80%.1990~2010期间,地区分布显示不平衡(x2=207.88,P< 0.05),五指山市为明显高发地区,年均发病率超过全省平均发病水平3 237.56%,其余市(县)年均发病率均低于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时间上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发病人群以农民、工人、学生为主,占61.08%.年龄上20~35岁年龄段的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1.63∶1.结论 随着全球自然生态环境的极端改变,一些虫媒传染病卷土重来,斑疹伤寒发病率出现上升的势头,今后应针对高危场所、重点人群加强疫情监测,加大防控力度.
作者:陈莉;金玉明;陈少明;罗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07年2月~2011年4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3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及比较,然后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中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依从性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中至关重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对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建设;殷运收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双向评价模式在提高内科护理带教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5月于某院内科进行实习的45名护生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7月~2010年5月实习的45名护生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带教,观察组则接受以双向评价模式为指导的带教,后将两组护生带教前及带教后4周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评分及实习积极性、相互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带教后4周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评分及实习积极性、相互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双向评价模式在提高护生实习积极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而改善了其实习质量,也更受护生和带教教师的欢迎.
作者:李丽;郜中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加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手术治疗胃近端癌的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在2010年6月~2011年12月间,共20例病人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并行D2/D2+淋巴结清扫.与2009年1月~2010年6月的17例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相比较.结果 20例腹腔镜和17例开腹全胃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21.78±44.35) min和(182.35±30.04) 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61.00±109.06) ml和(241.18±161.28) ml,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分别为(21.75±7.17)枚和(21.06±7.03)枚,远近残端无肿瘤残留.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05±0.89)d和(3.88±0.99)d,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3.15±0.81)d和(4.21±1.30)d.术后上消化道钡餐有钡剂反流入食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29.41%).结论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加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手术治疗胃近端癌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率低等优点,且能够大程度减少胃-食道返流.
作者:周彤;张广军;刘作良;田洪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检测TT3(血清总T3)、TT4(血清总甲状腺素T4)、FT3(血清游离T3)、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rT3(血清反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等甲状腺功能性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患者TT3、TT4、FT3、FT4、rT3、TSH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代谢综合征与甲状腺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患有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多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以及老年心脑血管预防的一种重要指标.
作者:尤鸣达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常规超滤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在体外循环中应用持续超滤,对照组作常规体外循环,不应用超滤.两组分别在转流前、主动脉阻断后、转流结束前抽取患者动脉血液样本,测定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胶体渗透压等指标,并进行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胶体渗透压在转流结束前均有显著提高,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术后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循环中采用超滤,可有效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提高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提高了血小板计数和血浆蛋白的浓度.
作者:熊际月;陈界名;杨璨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5年9月~2011年9月在某院神经内科10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溶栓、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对对照组患者的原发病与并发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口服20 mg/次,1次/日,连用4周,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进展停止时、发病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发病至症状达高峰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从入院到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停止时,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有明显增高(P<0.05),而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治疗后,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效果略高于对照组,但是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从发病到症状达峰值时间(13.38±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7.28±1.622) (P> 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缩短进展性脑梗死从发病到症状高峰时间,降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寇幸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院前急救的现况,探索院前急救规律,为有效利用救护资源,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1~2010年院前急救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分析.结果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1~2010年院前急救总病例54 612例,男性病例43 542例,占79.73%,女性病例11 070例,占20.27%,男、女性病例之比为3.93∶1;城郊患者40 265例,城内患者14 347例,之比为2.81∶1;内科病例4 285例,占7.85%;外科病例39 151例,占71.69%;妇产科病例5 867例,占10.74%;儿科患者5 309例,占9.72%;外科病人占第1位,超过总急救病例的2/3;21~50岁病例占76.39%;各种疾病病例53 615例,占98.17%,突发事件病例266例,占0.49%,车祸427例,占0.79%,其他病例304例,占0.56%.结论 创伤急救是出诊的首位原因,出诊半径和到达时间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对院前急救应采取分层、分类与分流急救相结合方式.
作者:周伟梁;秦伟毅;苏磊;卢勇;贾乐宁;钱洪津;华黎电;唐柚青;刘云松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9月到某院进行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7名分为TACE治疗组及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DCRT+IMRT组有效率高于TACE组(x2=4.89,P< 0.05).TACE组34名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3-DCRT+IMR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64%,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2,P> 0.05).结论 通过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金珊;李航;谭诗生;杨飞月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对医院职工亚健康状态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1年体检的某院职工6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有89例为脂肪肝;将600例职工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干预措施组)300例及对照组(自我健康管理组)300例,比较半年后脂肪肝干预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98.2±1.9)分、脂肪肝消失的比例为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职工.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医院职工出现亚健康状态的比例,同时能够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可以在医院广泛的开展亚健康干预措施,并能积累经验在社会更多人群中推广.
作者:施永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