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7例年轻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张贤雨;张洁;班丽英

关键词:乳腺肿瘤, 年轻,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97例年轻女性乳腺癌(年龄≤35岁)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4月某院术后病理确诊的年轻乳腺癌患者97例.观察患者的生存与复发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结果 至2011年4月,全部患者3y-OS和3y-DFS分别为73.2%(71例)和64.9%(63例).肿瘤大小为T1、T2、T3+T4患者的3y-OS和3y-DFS分别为92.9%、56.8%、63.6%和83.3%、52.3%、45.5% (P=0.001,P=0.002);腋淋巴结转移为No、N1、N2+N3患者的3y-OS和3y-DFS分别为87.5%、64.3%、52.4%和79.2%、57.1%、42.9% (P=0.001,P=0.002);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3y-OS和3y-DFS分别为96.9%、62.5%、60.0%和87.5%、60.0%、44.0% (P=0.001,P=0.001);ER阳性和ER阴性患者的3y-OS和3y-DFS分别为84.2%、57.5%和75.4%、50.0% (P=0.005,P=0.0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R阴性较ER阳性患者的OS(RR=4.534,P=0.000)和DFS(RR=3.754,P=0.000)均差.结论 ①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情况、ER状态与预后相关;②ER阴性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伊诺肝素对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伊诺肝素对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在2010年1月~2011年4月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主要为肺癌、食管癌等),按入院顺序分为3组,对照组,Ⅰ组和Ⅱ组.观察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以及抗-Xa因子活性等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术前3组PT、APTT、Fib、D-D和PLT值均在正常范围内,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PT延长,APTT逐渐减少,Fib、D-D升高,抗-Xa园子活性手术后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定的体重范围内,固定剂量(4 000 U)的伊诺肝素对改善术后高凝状态、避免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江西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对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素质的影响

    目的 分析江西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对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素质的影响,为今后村卫生室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所有村卫生室进行普查,并将2010年和2007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0年中西医结合的村卫生室占34.30%,比2007年增加了4.94%;中医为主的仅占1.55%,比2007年减少0.16%; 2010年卫生人员拥有中专学历的占80.92%,比2007年增加了3.77%;而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52%,比2007年增加1.87%.2010年卫生人员中拥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占6.51%,比2007年增加了1.35%.结论 江西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素质总体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一些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作者:周伟;袁兆康;黎国庆;杜峥;王希;冯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上海市金山区2008~2010年外来人口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上海市金山区外来人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金山区今后在外来人口手足口病的防制中提供策略.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报告1 110例手足口病例,其中以1~3岁组为多,占67.57%;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69∶1;发病的高峰期为4~7月份;发病以外来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地区为主.结论 本区外来人口发病集中在外来人口密集地区,低年龄组儿童、男性多发,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干预工作.

    作者:李俊;李澜;莫平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研究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心理及饮食护理观察组,进行SAS评分、测量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 SAS评分41.74±5.0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术中的血压和心率与术前30 min时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术中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术前30 min;观察组发生各类并发症的例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使术中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聂晓东;吕彩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64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征,评价64排螺旋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外科切除术后GIST病例的临床、64排螺旋CT及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GIST其中7例(占58.33%)发生在胃,2例(占16.67%)发生在肠系膜;CT显示低度危险性病灶密度均匀,轻中度强化,界面清楚,腔内生长;高度危险性病灶内见液化坏死、囊变、出血、钙化,瘤旁簇状血管及增粗供血动脉,无淋巴结转移.结论 64排螺旋CT对显示GIST内部结构、肿块与胃肠道关系和肿瘤血管情况等具有极高的价值.

    作者:严睿;万慧;刘力;张剑;丁薇;贺斌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北京某高校2007~2009年新生入学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全面了解新生入学时健康状况,为学校制定防病计划和疾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09年9 649名本科新生开展入学体检,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总患病率远远高于女性(P<0.01);华中地区生源患病率高(P<0.01);学生主要疾病为慢性肝炎和ALT异常、心血管疾病、肺结核、抑郁症和色觉异常.结论 2007~2009年新生入学体检异常情况在不同年度、性别及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学校在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同时,要做好学生慢性病、常见病、肿瘤等的健康指导及干预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顺利完成学业.

    作者:王容;陈华;贺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丹参与通心络胶囊联用对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蛋白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丹参与通心络胶囊联用对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11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用药,对照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用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发现,P均>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在治疗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后两组指标经统计学检验,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与通心络胶囊联用对冠心病患者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宋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大学生自杀:归因及预防

    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愿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取出与大学生自杀高度相关的三个核心因素:人格特征、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提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有效策略,构建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

    作者:曹加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应用双向评价模式提高内科护理带教质量的探讨

    目的 探讨双向评价模式在提高内科护理带教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5月于某院内科进行实习的45名护生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7月~2010年5月实习的45名护生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带教,观察组则接受以双向评价模式为指导的带教,后将两组护生带教前及带教后4周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评分及实习积极性、相互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带教后4周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评分及实习积极性、相互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双向评价模式在提高护生实习积极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而改善了其实习质量,也更受护生和带教教师的欢迎.

    作者:李丽;郜中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孕妇产前感染8项筛查的分析与研究

    目的 对孕妇进行产前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检测,了解孕妇生产前的传染病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 160例孕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以及苍白密螺旋体(TP)等8项相关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2 160例孕妇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CV、HIV、TP的阳性率分别为5.00%、38.33%、1.11%、11.71%、8.38%、0.56%、0%、2.22%.结论 在孕期产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制定阻断措施,对减少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发生,提高优生优育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柳文菊;刘学政;汪功文;陈铭;周莉;王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235例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方法 对某院自2005年9月~2012年2月诊断的235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片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艾滋病患者易发生多种病原菌感染,血培养阳性78例,其中青霉菌阳性48例,金葡萄球菌18例,草绿色链球菌6例,缓慢葡萄球菌3例,人葡萄球菌2例,大肠埃希氏杆菌1例;痰培养中128例阳性,其中白色念珠菌47例,热带念珠菌16例,金葡萄球菌54例,草绿色链球菌7例,人葡萄球菌5例,肺炎链球菌9例,其他10例,经药物治疗后病原菌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 肺部感染是艾滋病为常见的感染,通过X胸片的检查及临床表现,对通过药物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了解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对艾滋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路钧;段炬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在修复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分析运用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某院42例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采用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方法治疗的病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30例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病例采用结扎、单侧吻合的作为对照组.治疗后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从效果看,72例均进行0.3~1.5年的随访显示,对照组优良率36.7%;观察组优良率85.7%.从术后恢复看,对照组治疗1周后6例皮肤坏死,其中2例出现真菌感染,经过抗真菌感染后末端仍坏死,予以截指.有28例出现外形凹陷,色泽较深,8例出现感觉和屈伸功能障碍.观察组治疗1周后未出现皮肤坏死,有1例出现真菌感染,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愈合,有30例色泽稍暗,外形均满意,1例出现感觉障碍.两组以上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能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可降低并发症和功能障碍情况,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徐丽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肝硬化患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入某院治疗的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分级分成A、B、C3组,对照组是该院门诊健康体检者,所有患者分别于清晨空腹静脉抽血,分别采用硝酸盐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NO、ET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平均NO为和ET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A组、B组、C组患者血清中NO和ET含量均随着分级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升高,其中B组和C组与A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ET值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O含量变化(OR=6.358)、ET含量变化(OR=5.472)均与肝硬化的发病有高度的相关性(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ET、NO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肝硬化的发生高度相关.

    作者:丹珠永吉;熊元治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健康体检对早期预防和发现疾病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某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进行分析,讨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5 771例,分析阳性结果并排序.结果 检出主要疾病从高到低分别是高血脂症(34.4%)、高血压(30.1%)、脂肪肝(28.7%).结论 做好健康体检及疾病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徐宾;时利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烟台市汉族中小学生1985~2010年视力不良流行状况城乡比较分析

    目的 了解1985~2010年25年间烟台市7~18岁城乡学生视力不良流行状况,为防控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1985,1995,2000,2005和2010年烟台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城乡视力不良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85~2010年烟台市7~18岁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7.51%,乡村学生视力不良率为61.08%,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636,P=0.000).视力不良检出率依次分别是乡女>城女>乡男>城男;初中和高中视力不良检出率乡村均高于城市;重度视力不良构成乡村亦高于城市.结论 烟台市乡村学生视力不良从发病率、性别,学段、以及程度诸多方面,都存在高于城市的严峻问题.

    作者:郭玉麟;王朝霞;齐翠莲;崔铁琦;宫春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态度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态度.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9月门诊使用胰岛素笔糖尿病患者125例,对其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态度进行相关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胰岛素笔操作情况,使用过程中检查胰岛素性状、有效期患者占60%,正确安装笔芯和针头占100%,消毒方式正确占68%,准确调节计量占100%,注射完毕后将针头丢弃占18.4%;胰岛素笔相关知识情况,知道胰岛素不能冷冻,新笔要冷藏占63.2%,知道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占75.2%,知道胰岛素笔携带方式占67.2%,知道如何防止低血糖占69.6%,知道出门带救助卡,防止意外占73.6%;102例不更换针头原因情况,怕浪费占38.24%,怕麻烦占35.29%,不知道占26.47%.125例患者能做到针头1次1换的只有1例,其余患者更换频次均在2次以上,Ⅰ组、Ⅱ组两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胰岛素笔使用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患者规范教育,使其充分认识胰岛素笔,掌握正确的操作过程,认识针头重复使用的危害性,可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和使用态度.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重庆市万州区2006~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掌握万州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分(AHC)布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来自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疫情资料,对万州区2006~2010年AHC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万州区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 286例,年均发病率17.04/10万,其中2010年报告病例908例,发病率59.60/10万.2006~2009年,万州区无聚集性暴发疫情,AHC发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年度报告发病率均在6.26/10万以内.2010年发生3起学校聚集性疫情.结论 2006~2009年万州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平稳,呈常态散发水平,未发生AHC暴发疫情,2010年发病率是前4年发病平均水平的9倍,提示需加强监测和重点防控.

    作者:罗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讨

    在逐步建立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的实践中探索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及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心的优势,加强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李素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2007年2月~2011年4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3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及比较,然后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中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依从性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中至关重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对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建设;殷运收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绝经后老年女性脆性骨折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成都社区7年随访

    目的 骨质疏松相关脆性骨折与心脑血管疾病(CVD)是影响绝经后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二者之间的关联逐渐引起关注.本研究从一般危险因素、CVD患病情况及雌激素受体ESR1PvuⅡ(rs2234693)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探讨影响社区绝经后老年女性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以及CVD与脆性骨折之间的可能联系和机制.方法 在2004~2011年期间,对成都两个社区的174名绝经后老年女性(入组平均年龄66.74±4.85岁)进行随访观察(平均7年).入组时记录研究对象是否有既往脆性骨折史、慢性疾病史,是否长期吸烟、饮酒,及运动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胰岛素水平;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ESR1PvuⅡ(rs2234693)基因多态性.随访该人群7年中是否发生脆性骨折及部位.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年间,有25人(15.9%)发生脆性骨折.既往脆性骨折史阳性者再发骨折风险比阴性者显著增加(OR值3.965; 95%CI 1.555~10.111;P=0.004);长期吸烟及饮酒者比不吸烟及饮酒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增加(OR值6.095;95%CI 1.415~26.264;P=0.015);每天坚持运动者比不运动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降低(OR值0.379;95%CI0.144~0.997; P=0.049).CVD患者的脆性骨折发生率略高于无CVD组(19.1% VS 11.8%),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ESR1PvuⅡ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CC基因携带组脆性骨折发生率(22.7%)较TC组(16.7%)、TT组(12.7%)略高,组间相比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P=0.266).结论 既往脆性骨折史、吸烟及饮酒是导致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运动是防止脆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CVD有增加脆性骨折风险的趋势;ESR1PvuⅡ基因多态性的CC基因型可能是脆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曾理;丁群芳;罗方;葛宁;张新军;李诗彤;张俊;李君;曾立;李峻;万朝晖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