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建;丁伯敬;王嵘嵘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伊诺肝素对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在2010年1月~2011年4月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主要为肺癌、食管癌等),按入院顺序分为3组,对照组,Ⅰ组和Ⅱ组.观察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以及抗-Xa因子活性等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术前3组PT、APTT、Fib、D-D和PLT值均在正常范围内,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PT延长,APTT逐渐减少,Fib、D-D升高,抗-Xa园子活性手术后逐渐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定的体重范围内,固定剂量(4 000 U)的伊诺肝素对改善术后高凝状态、避免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某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202例治疗COPD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发生感染的部位从高到低发生率依次为呼吸道(38.9%)、泌尿道(25.0%)、消化系统(19.4%)、皮肤(11.11%);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使用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应重视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实施有效管理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周井松;金诗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某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进行分析,讨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5 771例,分析阳性结果并排序.结果 检出主要疾病从高到低分别是高血脂症(34.4%)、高血压(30.1%)、脂肪肝(28.7%).结论 做好健康体检及疾病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徐宾;时利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双向评价模式在提高内科护理带教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5月于某院内科进行实习的45名护生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7月~2010年5月实习的45名护生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带教,观察组则接受以双向评价模式为指导的带教,后将两组护生带教前及带教后4周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评分及实习积极性、相互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带教后4周观察组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评分及实习积极性、相互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双向评价模式在提高护生实习积极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而改善了其实习质量,也更受护生和带教教师的欢迎.
作者:李丽;郜中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常规超滤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在体外循环中应用持续超滤,对照组作常规体外循环,不应用超滤.两组分别在转流前、主动脉阻断后、转流结束前抽取患者动脉血液样本,测定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胶体渗透压等指标,并进行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胶体渗透压在转流结束前均有显著提高,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术后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循环中采用超滤,可有效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提高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提高了血小板计数和血浆蛋白的浓度.
作者:熊际月;陈界名;杨璨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采用采用医用硫酸钙作为人工材料治疗骨缺损,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骨缺损患者62例,采用美国Wright公司生产的医用硫酸钙颗粒和硫酸钙粉剂制作人工替代骨填充骨缺损,术后1、3、6、12周及半年、1年、1年半复查X线片,观察硫酸钙吸收情况,成骨过程及骨粒吸收情况.结果 术后8个月,所有患者硫酸钙颗粒吸收,髓腔再通.术后4-6个月,62例骨缺损处达到临床愈合.功能恢复达到优和良.结论 硫酸钙颗粒是修复良性骨病损中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作者:彭智;李波;简月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征,评价64排螺旋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外科切除术后GIST病例的临床、64排螺旋CT及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GIST其中7例(占58.33%)发生在胃,2例(占16.67%)发生在肠系膜;CT显示低度危险性病灶密度均匀,轻中度强化,界面清楚,腔内生长;高度危险性病灶内见液化坏死、囊变、出血、钙化,瘤旁簇状血管及增粗供血动脉,无淋巴结转移.结论 64排螺旋CT对显示GIST内部结构、肿块与胃肠道关系和肿瘤血管情况等具有极高的价值.
作者:严睿;万慧;刘力;张剑;丁薇;贺斌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瘦素水平变化,探讨内脂素与各项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新诊断或患病时间短的2型糖尿病者(n=57)与健康人群(n=61例)进行对比,根据BMI分为超重亚组和正常体重亚组,检测内脂素和瘦素水平,并检测胰岛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生化指标,测量人体腰臀比、体重指数等参数,分析内脂素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组FPG HbA1C HOMA-IR TC TG WHR较健康对照组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ns LDL-C HDL-C BMI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检测的内脂素、瘦素较NGT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中超重亚组瘦素较体重正常亚组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内脂素虽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与瘦素以及其他临床指标相关分析提示糖尿病组内脂素与WHR HbA1C呈负相关(r=-0.34,和r=-0.26),与瘦素及其他参数包括BMI、HOMA-IR无明显相关.结论 内脂素的升高与脂肪组织分布特点(如女性下半身肥胖)的关系更密切;并推测内脂素可能是糖尿病病理生理中的一种代偿机制.瘦素仅与体重状态有关,非糖尿病发病独立因素.
作者:何书连;谭丽玲;陈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采用雾化吸入配合系统药物治疗及单独系统用药治疗重症药疹伴口腔损害的患者,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治疗组32例,据病情给予地塞米松,2/3静脉输入,1/3与木舒坦同加于0.9%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配合对症支持治疗,与仅采用地塞米松静滴,木舒坦同加于0.9%生理盐水20 ml雾化吸入配合对症支持治疗的对照组2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3d后,治疗组的口腔明显好转,1周后口腔痊愈率为56.25%,而对照组的痊愈率为0%,2周后口腔痊愈率治疗组84.37%,对照组80.00%.结论 雾化吸入治疗重症药疹口腔损害能显著缩短病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黎昌强;许飏;熊霞;陈德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南宁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2004~2010年细菌性痢疾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南宁市细菌性痢疾年均发病率为35.49/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均有发病,6月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比为1.27∶1,5岁以下儿童组病例数构成比和发病率均居首位,分别为51.78%和281.36/10万.散居儿童病例数构成比大,其次是农民和学生.结论 南宁市细菌性痢疾的防控工作应以儿童、农民、学生和流动人口为防制重点,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降低发病率.
作者:郭泽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愿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取出与大学生自杀高度相关的三个核心因素:人格特征、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提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有效策略,构建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
作者:曹加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某高校女职工妇科病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常见妇科病在不同年龄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414例女职工进行常规妇科体检、乳腺B超、盆腔妇科B超、白带常规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按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414例女职工中,共检出12种妇科病,其中检出的前3位妇科病分别是乳腺增生(45.91%)、子宫肌瘤(23.79%)、宫颈疾病(19.70%);在各年龄组妇科病分布中,宫颈疾病高分布于40岁组(39.60%),乳腺增生高分布于30岁组(64.54%)和40岁组(75.00%),子宫肌瘤高分布于40岁组(32.29%)和50岁组(40.95%),在22岁组至50岁组中,子宫肌瘤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 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及宫颈疾病在妇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定期妇科体检,便于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妇科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作者:张其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H3N2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情况和人群中HI抗体水平,分析H3N2流感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选取2007~2010年哨点医院的H3N2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比对;选择2008年9月~2009年5月健康体检人群及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病例血清140份,2010年9月~2011年1月血清98份进行人群中HI抗体分析.结果 对无锡地区分离的42株H3N2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9.6%,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小.2008年9月~2009年5月人群中H3N2 H1抗体阳性率为86.40%、保护率为84.30%、GMT为1∶58.56,2010年9月~2011年1月人群中为100.00%、100.00%、1∶78.88,两者之间HI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根据对无锡地区2007 ~2011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监测、基因进化分析和人群中抗体保护检测情况分析,推测近期H3N2流感病毒不会有较大流行.
作者:凌霞;马广源;尤凤兴;肖勇;孙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健康体检中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科进行健康体检中高血压患者1 055例TCD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临床诊断、遗传病史等),研究TCD改变与临床的关系,为血压增高者的脑血管功能学评价提供客观血流动力学资料.结果 进行TCD检查的1 055例被检者中,脑动脉硬化频谱改变518例;颈内动脉系统单支或多支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703例,其中,涡流及湍流54例;收缩期血流速度减低1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599例、减低8例.由统计学分析可知,除在男70~90岁组、女60~组外,余病例组动脉硬化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去除年龄因素的作用后,可认为男、女高血压患病均与动脉硬化有关(CMH x 男2=52.384,x 女2=13.747,均P<0.001);另ORMH 男=2.861,ORMH 女=1.718,说明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动脉硬化的优势比为2.861、女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动脉硬化的优势比为1.718.TCD检测异常率高于被检者对相关疾病的知晓率.结论 TCD检测可较灵敏地反映高血压时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的血管功能学评价及指导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莉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早期体位干预对妊高症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 120例妊高症产妇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560例和对照组560例,研究组产妇产后早期采用体位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产妇产后则采用常规的护理,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的情况以及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2.68%,对照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P<0.01).研究组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0.89%,而对照组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P<0.01).结论 早期体位干预能有效预防妊高症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少琴;武艳琳;周梅娟;招伟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的现患率.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 共调查人数为528人,医院感染率为3.98%.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前3位分别为重症监护病房33.33%,神经内科15.38%,心内科7.89%.医院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胃肠道.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64%.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王清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某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骶骨肿瘤患者的资料,探讨手术治疗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后路,前后路方法对骶骨肿瘤进行骶骨全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随访至5年,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50例患者除7例患者出现继发感染和切口感染外,余43例均未发生感染,所有病例安全度过手术期,并且疼痛减轻,功能恢复良好.50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5年,1年生存率为80%,2年生存率为52%,3年生存率为38%,5年生存率为34%.结论 手术治疗骶骨肿瘤对于肿瘤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并且可延长生存期,因此手术治疗对于骶骨肿瘤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刘元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在逐步建立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的实践中探索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及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心的优势,加强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李素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低剂量扫描在儿童头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某院就诊的60名颅脑病变患儿,随机分为低剂量扫描的观察组和常规剂量扫描的对照组,记录CTDIvol、DLP,评价图像质量及合格情况.结果 观察组CTDIvol(8.31±1.33) mGy、DLP (31.27±5.83) mGyc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等图像占23.33%,图像质量不如对照组;合格率9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低剂量扫描能够在明显减小辐射剂量和危险度的基础上,保证较高的合格率、不影响临床对于疾病的诊断.
作者:高前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30年DS患儿及父母相关资料,为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快速诊断DS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经G显带分析,计数30或10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3~5个或5~10个核型,按ISCN标准确定核型结果,采用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30年间,DS患儿构成比显著增长,DS患儿构成比男童高于女童,标准型患儿占88.60%,易位型占6.18%,嵌合型占5.11%,20年DS患儿母亲孕龄增加3.5岁.结论 DS是危害儿童健康主要的遗传病,应不断提高和改进DS的产前筛查及快速诊断技术,加强孕前和孕期DS相关知识宣贯,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索庆丽;胡晞江;刘翎;向萍霞;冷培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