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泽强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同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并测定BNP水平.结果 AMI 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中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与BNP水平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P<0.05).AMI患者hs-CRP和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hs-CRP和BNP水平与AMI预后显著相关,均是独立的不良的预测因子,可以作为评价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和近期预后的敏感指标,亦可用于AMI的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
作者:富萍;张景轩;葛华;孙奡燕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H3N2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情况和人群中HI抗体水平,分析H3N2流感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选取2007~2010年哨点医院的H3N2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比对;选择2008年9月~2009年5月健康体检人群及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病例血清140份,2010年9月~2011年1月血清98份进行人群中HI抗体分析.结果 对无锡地区分离的42株H3N2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9.6%,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小.2008年9月~2009年5月人群中H3N2 H1抗体阳性率为86.40%、保护率为84.30%、GMT为1∶58.56,2010年9月~2011年1月人群中为100.00%、100.00%、1∶78.88,两者之间HI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根据对无锡地区2007 ~2011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监测、基因进化分析和人群中抗体保护检测情况分析,推测近期H3N2流感病毒不会有较大流行.
作者:凌霞;马广源;尤凤兴;肖勇;孙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的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3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肠外营养组)和B组(肠内营养组)每组各36例,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2周的营养状况、细胞免疫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B组干预后1周、2周的血红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幅度均大于A组,干预后的1周及2周两组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A组,P均< 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其营养和免疫状态,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远方;唐洪波;张伟;陈微微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后的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鼻饲与口服氨氯地平对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鼻饲氨氯地平组(A组)和口服氨氯地平组(B组)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两组间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外科手术后须鼻饲的EH患者,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血压变异性.
作者:王志峰;王霞;张晓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聊城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单纯餐后高血糖的流行情况,探讨餐后2h血糖(2hPG)水平与冠心痛发病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冠心病合并单纯餐后高血糖患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加深冠心病合并单纯餐后高血糖危险因素的认识,为其及早诊断、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400例冠心病病人和30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检测2hPG,血浆Hcy,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2hPG明显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血浆Hcy与血糖呈正相关.冠心病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有糖代谢异常组高于单纯冠心病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餐后2h血糖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糖调节受损人群的早期发现及干预,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时,Hcy,CRP与冠心病病发病密切相关,并且糖代谢异常可伴有Hcy、CRP增高.
作者:傅绪栋;王海彦;郭健飞;朱海燕;翟魁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江西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对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素质的影响,为今后村卫生室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所有村卫生室进行普查,并将2010年和2007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0年中西医结合的村卫生室占34.30%,比2007年增加了4.94%;中医为主的仅占1.55%,比2007年减少0.16%; 2010年卫生人员拥有中专学历的占80.92%,比2007年增加了3.77%;而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52%,比2007年增加1.87%.2010年卫生人员中拥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占6.51%,比2007年增加了1.35%.结论 江西省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素质总体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一些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作者:周伟;袁兆康;黎国庆;杜峥;王希;冯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入某院治疗的6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分级分成A、B、C3组,对照组是该院门诊健康体检者,所有患者分别于清晨空腹静脉抽血,分别采用硝酸盐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NO、ET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平均NO为和ET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A组、B组、C组患者血清中NO和ET含量均随着分级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升高,其中B组和C组与A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ET值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O含量变化(OR=6.358)、ET含量变化(OR=5.472)均与肝硬化的发病有高度的相关性(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ET、NO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肝硬化的发生高度相关.
作者:丹珠永吉;熊元治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D-二聚体、CRP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某院住院确诊AECOPD患者60例(有呼吸衰竭的30例,无呼吸衰竭30例)与30例对照组(非AECOPD患者)的血浆甲状腺激素定量结果、D-二聚体、CRP进行比较.结果 AECOPD患者(呼吸衰竭组)血浆甲状腺激素定量结果、D-二聚体、CRP明显高于AECOPD(无呼吸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无呼吸衰竭组)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D-二聚体及CRP明显升高,并且其降低及升高程度与AECOPD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AE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指标之一.
作者:李少丹;林日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为提高诊断率,探索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不同情况下血清蛋白Z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产科门诊就诊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观察组,同期进行正常孕前产检的200例孕妇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孕早、中及晚期血清蛋白Z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分别为(1.6±0.3) mg/L和(3.6±0.4) mg/L、(1.4±0.2) mg/L和(3.7±0.3) mg/L及(1.2±0.2) mg/L和(4.1±0.2) mg/L,血清蛋白Z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轻度、中度及重度高血压两组间血清蛋白Z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对照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的进展呈正相关性,而血清蛋白Z含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程度的进展呈负相关性.通过观察血清蛋白Z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有助于临床了解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钦灵;张素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临床对照试验比较研究三峡库区野山楂与北山楂、血脂康的降血脂疗效,探讨库区野山楂的降血脂疗效.方法 根据研究设计将符合入选条件的高脂血症病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低脂饮食+野山楂、低脂饮食+北山楂、低脂饮食+血脂康胶囊、单纯低脂饮食的降血脂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其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血脂康、北山楂、野山楂均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其中血脂康疗效佳,野山楂与北山楂无明显差异(P>0.05),均优于单纯低脂治疗(P<0.05).结论 三峡库区野山楂对高脂血症人群的血脂水平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副作用少的降脂中药资源,库区野山楂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作者:王丹;杨柳清;郑胜;苏小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对医院职工亚健康状态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1年体检的某院职工6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有89例为脂肪肝;将600例职工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干预措施组)300例及对照组(自我健康管理组)300例,比较半年后脂肪肝干预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98.2±1.9)分、脂肪肝消失的比例为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职工.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医院职工出现亚健康状态的比例,同时能够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可以在医院广泛的开展亚健康干预措施,并能积累经验在社会更多人群中推广.
作者:施永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全国省、市级疾控系统伤害防控能力,以便今后更好开展伤害防控工作.方法 对全国省、地市级疾控中心2008年的伤害防控工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7.1%的省级CDC及24.6%的市级CDC的伤害防控工作设在慢病科/所,60.6%的地市级CDC无伤害防控部门的设置.87.1%的省CDC、94.3%的市CDC无专职伤害防控人员,CDC伤害防控工作人员接受伤害防控的相关培训少.我国疾控系统开展的伤害防控工作主要包括监测和干预.2008年,89.3%的市级CDC无伤害工作经费.结论 我国CDC系统应完善伤害防控的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加大经费投入、广泛开展人员培训,加强多部门合作机制.
作者:高欣;尹香君;施小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某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进行分析,讨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5 771例,分析阳性结果并排序.结果 检出主要疾病从高到低分别是高血脂症(34.4%)、高血压(30.1%)、脂肪肝(28.7%).结论 做好健康体检及疾病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徐宾;时利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骨质疏松相关脆性骨折与心脑血管疾病(CVD)是影响绝经后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二者之间的关联逐渐引起关注.本研究从一般危险因素、CVD患病情况及雌激素受体ESR1PvuⅡ(rs2234693)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探讨影响社区绝经后老年女性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以及CVD与脆性骨折之间的可能联系和机制.方法 在2004~2011年期间,对成都两个社区的174名绝经后老年女性(入组平均年龄66.74±4.85岁)进行随访观察(平均7年).入组时记录研究对象是否有既往脆性骨折史、慢性疾病史,是否长期吸烟、饮酒,及运动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胰岛素水平;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ESR1PvuⅡ(rs2234693)基因多态性.随访该人群7年中是否发生脆性骨折及部位.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年间,有25人(15.9%)发生脆性骨折.既往脆性骨折史阳性者再发骨折风险比阴性者显著增加(OR值3.965; 95%CI 1.555~10.111;P=0.004);长期吸烟及饮酒者比不吸烟及饮酒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增加(OR值6.095;95%CI 1.415~26.264;P=0.015);每天坚持运动者比不运动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降低(OR值0.379;95%CI0.144~0.997; P=0.049).CVD患者的脆性骨折发生率略高于无CVD组(19.1% VS 11.8%),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ESR1PvuⅡ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CC基因携带组脆性骨折发生率(22.7%)较TC组(16.7%)、TT组(12.7%)略高,组间相比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P=0.266).结论 既往脆性骨折史、吸烟及饮酒是导致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运动是防止脆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CVD有增加脆性骨折风险的趋势;ESR1PvuⅡ基因多态性的CC基因型可能是脆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曾理;丁群芳;罗方;葛宁;张新军;李诗彤;张俊;李君;曾立;李峻;万朝晖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低剂量扫描在儿童头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某院就诊的60名颅脑病变患儿,随机分为低剂量扫描的观察组和常规剂量扫描的对照组,记录CTDIvol、DLP,评价图像质量及合格情况.结果 观察组CTDIvol(8.31±1.33) mGy、DLP (31.27±5.83) mGyc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等图像占23.33%,图像质量不如对照组;合格率9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低剂量扫描能够在明显减小辐射剂量和危险度的基础上,保证较高的合格率、不影响临床对于疾病的诊断.
作者:高前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睡眠相关行为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情况之间的关系,有效制定T2DM患者睡眠行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科研设计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法;资料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及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P<0.05).睡眠相关行为:午睡情况、晚睡情况、打鼾情况、入睡困难情况、夜间睡眠充足与否及睡眠质量等因素与T2DM发病存在关联,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OR值和OR95%CI分别为[(OR =6.70,95%CI:4.29~10.44); (OR =7.57,95%CI:4.14~13.86)(OR=4.02,95%CI:2.56~6.31); (OR=6.95,95%CI:3.52~13.71); (OR=3.25,95%CI:1.99~5.30);(OR=5.70,95%CI:3.65~8.87)].结论 睡眠相关行为与T2DM发病密切相关,晚睡、打鼾、入睡困难、夜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因素可能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适当午睡可能是T2DM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李志强;吴东妮;肖艳杰;卢智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调查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态度.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9月门诊使用胰岛素笔糖尿病患者125例,对其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及使用态度进行相关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胰岛素笔操作情况,使用过程中检查胰岛素性状、有效期患者占60%,正确安装笔芯和针头占100%,消毒方式正确占68%,准确调节计量占100%,注射完毕后将针头丢弃占18.4%;胰岛素笔相关知识情况,知道胰岛素不能冷冻,新笔要冷藏占63.2%,知道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占75.2%,知道胰岛素笔携带方式占67.2%,知道如何防止低血糖占69.6%,知道出门带救助卡,防止意外占73.6%;102例不更换针头原因情况,怕浪费占38.24%,怕麻烦占35.29%,不知道占26.47%.125例患者能做到针头1次1换的只有1例,其余患者更换频次均在2次以上,Ⅰ组、Ⅱ组两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胰岛素笔使用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患者规范教育,使其充分认识胰岛素笔,掌握正确的操作过程,认识针头重复使用的危害性,可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和使用态度.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对衡水市中心血站血液检验科2007~2010年的血液感染指标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减少血液报废的途径,有效提高血液利用率.方法 HBsAg、抗-HCV、抗-TP、抗-HIV均采用ELISA法,ALT采用速率法,采用x2检验,使用简明统计软件CS20010.3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2010年衡水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指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x2=125.19,P<0.01).结论 通过加强献血前现场询问、采血前HBsAg金标试纸条筛查和ALT检测、对检测阳性者进行计算机信息屏蔽、积极发展固定的无偿自愿献血者等措施,大大降低了不合格血液的报废率.
作者:杜雪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E2F-1和cyclinD1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大肠腺癌、2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息肉以及30例大肠腺瘤E2F-1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 E2F-1和cyclinD1在大肠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大肠患肉以及大肠腺瘤(P<0.05).E2F-1和cyclinD1表达与大肠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2F-1和cyclinD1的表达与大肠腺癌发生关系密切,是大肠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杨建华;孙冬霞;王蕾;时志民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择某院收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步长稳心颗粒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步长稳心颗粒组在卡托普利治疗基础上添加步长稳心颗粒,对比两组治疗后血压变化及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步长稳心颗粒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较治疗前降低,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长稳心颗粒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D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F、HF、L/H对比显示,步长稳心颗粒组治疗后HF、L/H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步长稳心颗粒不但可显著降低血压,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
作者:卢结文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