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方;唐洪波;张伟;陈微微
目的 全面了解新生入学时健康状况,为学校制定防病计划和疾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09年9 649名本科新生开展入学体检,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总患病率远远高于女性(P<0.01);华中地区生源患病率高(P<0.01);学生主要疾病为慢性肝炎和ALT异常、心血管疾病、肺结核、抑郁症和色觉异常.结论 2007~2009年新生入学体检异常情况在不同年度、性别及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学校在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同时,要做好学生慢性病、常见病、肿瘤等的健康指导及干预工作,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顺利完成学业.
作者:王容;陈华;贺刚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控制层流重症烧伤病房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 与院内感染科密切配合,实施质量监控,加强素质教育,实行全员培训,落实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等.结果 规范层流重症烧伤病房医院感染控制方法.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层流重症烧伤病房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静涛;徐刚;王立新;曹云虹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的临床意义,评价其在临床上快速检测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105例聋哑患儿,取外周血5ml,分离提取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中国人中常见的4个耳聋相关基因上的9个热点突变,包括GJB2(35delG,176del16bp,235delC及299delAT),GJB3 (C538T),SLC26A4 (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C1494T).结果 在105例样本中,共检出17例携带致聋突变(16.19%).其中,线粒体DNA 12S rRNA 1555 A>G异质突变1例(0.95%); GJB2基因突变7例(6.67%),包括235 del C纯合突变2例,235 del C/GJB2 299 del AT复合杂合突变2例,235 del C单杂合突变3例;SLC26A4基因突变9例(8.57%),包括IVS7-2 A>G纯合突变1例,2168 A>G纯合突变1例,IVS7-2 A>G单杂合突变3例,2168 A>G单杂合突变4例.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结论 耳聋相关基因突变位点在我国也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基因检查方法和以往传统的检测想法相比,具有准确性高、速度快、假阳性率低的优点,而且该检查方法操作简便,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陈鑫苹;徐卫华;符生苗;李晓娟;何敦雄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同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并测定BNP水平.结果 AMI 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中血清hs-CRP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与BNP水平和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P<0.05).AMI患者hs-CRP和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浆hs-CRP和BNP水平与AMI预后显著相关,均是独立的不良的预测因子,可以作为评价梗死后心功能状态和近期预后的敏感指标,亦可用于AMI的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
作者:富萍;张景轩;葛华;孙奡燕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早期体位干预对妊高症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 120例妊高症产妇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560例和对照组560例,研究组产妇产后早期采用体位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产妇产后则采用常规的护理,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的情况以及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2.68%,对照组产妇产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P<0.01).研究组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0.89%,而对照组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P<0.01).结论 早期体位干预能有效预防妊高症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少琴;武艳琳;周梅娟;招伟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江西省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率.方法 对南昌市、宜春市和景德镇市所有县级及以上医院2007~2009年发病且年龄≤14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院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3市26个县区共调查77所医院,共搜索到549例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20/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8.70/10万,女性为5.51/10万;0~4岁儿童发病率高为15.75/10万,每年5、10月为发病高峰.结论 江西省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率为7/10万左右,男性、婴幼儿易高发,无明显季节性.
作者:郑敏;潘雪娇;谭祥永;谭楚生;张洪荣;涂秋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于胎儿畸形的诊断筛查作用,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某科进行产前筛查诊断为先天性畸形的胎儿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①彩超筛查发现胎儿畸形共计83例,其中中枢神经21例,心血管15例,颜面部畸形13例,四肢及骨骼畸形7例,前腹壁缺陷5例,颈水囊瘤5例,呼吸系统畸形5例,消化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各3例,其他畸形6例.②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及颜面部的畸形相对多见,分别占25.3%,18.1%和15.7%;20周以内检查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多,占38.5%;20~24周中,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占23.7%,心血管畸形和颜面部畸形占15.8%,四肢骨骼畸形为13.2%;超过24周的畸形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占21.8%,心血管系统占46.9%,颜面部为21.8%.③经随访及产后检查发现,超声诊断中误诊为2例,均为唇裂,而漏诊5例,为多发畸形中足内翻2例,单纯腭裂1例,唇裂1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1例.胎儿缺陷的超声诊断灵敏度达94.3%,特异度达99.9%,阳性预测值97.6%,阴性预测值99.8%,以及与产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99.9%.结论 超声对胎儿畸形的产前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掌握不同孕周的胎儿超声下的图像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蔡雪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死亡率以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从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230例患者,采用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议通过的ARDS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持续24h的治疗时间,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住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230例患者,其中肺源性患者85例,肺外源性患者145例.在此治疗期间,采用APACHEII评分标准对死亡率进行调整,调整2年时间内死亡率没有明显变化(P=0.85),并且根据多方面因素的资料研究分析,ARDS死亡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病理、多功能器官功能障碍妨碍住院时间的治疗,其中导致死亡率高的因素就是脓毒性休克和心功能衰竭,死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其实很少.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近两年来该院接收常见的患者之一,也是死亡率比较高的急重病,脓毒性休克和心功能衰竭都是导致ARDS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西艾木西卡买尔·艾合买提;玛丽叶古·阿吾提;王在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H3N2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情况和人群中HI抗体水平,分析H3N2流感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选取2007~2010年哨点医院的H3N2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比对;选择2008年9月~2009年5月健康体检人群及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病例血清140份,2010年9月~2011年1月血清98份进行人群中HI抗体分析.结果 对无锡地区分离的42株H3N2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9.6%,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差异较小.2008年9月~2009年5月人群中H3N2 H1抗体阳性率为86.40%、保护率为84.30%、GMT为1∶58.56,2010年9月~2011年1月人群中为100.00%、100.00%、1∶78.88,两者之间HI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根据对无锡地区2007 ~2011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监测、基因进化分析和人群中抗体保护检测情况分析,推测近期H3N2流感病毒不会有较大流行.
作者:凌霞;马广源;尤凤兴;肖勇;孙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的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3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肠外营养组)和B组(肠内营养组)每组各36例,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2周的营养状况、细胞免疫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B组干预后1周、2周的血红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幅度均大于A组,干预后的1周及2周两组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A组,P均< 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其营养和免疫状态,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远方;唐洪波;张伟;陈微微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回顾分析12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某中心2011年12例HAML的临床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术前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多样.10例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2例经肝穿活检确诊后未手术,随访4个月~6年2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HAML临床较少见,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而肝穿活检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尚丽明;张斌;彭涛;叶新平;苏志雄;苏浩;朱广志;覃晓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方法 对某院自2005年9月~2012年2月诊断的235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片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艾滋病患者易发生多种病原菌感染,血培养阳性78例,其中青霉菌阳性48例,金葡萄球菌18例,草绿色链球菌6例,缓慢葡萄球菌3例,人葡萄球菌2例,大肠埃希氏杆菌1例;痰培养中128例阳性,其中白色念珠菌47例,热带念珠菌16例,金葡萄球菌54例,草绿色链球菌7例,人葡萄球菌5例,肺炎链球菌9例,其他10例,经药物治疗后病原菌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 肺部感染是艾滋病为常见的感染,通过X胸片的检查及临床表现,对通过药物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了解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对艾滋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路钧;段炬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对孕妇进行产前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检测,了解孕妇生产前的传染病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 160例孕妇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以及苍白密螺旋体(TP)等8项相关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2 160例孕妇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CV、HIV、TP的阳性率分别为5.00%、38.33%、1.11%、11.71%、8.38%、0.56%、0%、2.22%.结论 在孕期产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制定阻断措施,对减少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发生,提高优生优育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柳文菊;刘学政;汪功文;陈铭;周莉;王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愿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取出与大学生自杀高度相关的三个核心因素:人格特征、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提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有效策略,构建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
作者:曹加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后的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鼻饲与口服氨氯地平对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鼻饲氨氯地平组(A组)和口服氨氯地平组(B组)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两组间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外科手术后须鼻饲的EH患者,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血压变异性.
作者:王志峰;王霞;张晓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药物定量脑电图在重症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首次发病的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桂哌齐特治疗,B组不使用桂哌齐特治疗,而使用常规治疗.每组患者均使用数字化脑电图16导单极采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d,3d,7d,14 d以及21 d行脑电监测,分析各个脑区的δ和θ频段的相对功率值.并对患者在同一时间行NIHSS评分.结果 A组患者和B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不同时期NIHSS评分是没有明显差异性的,但是从脑电上看,在治疗后d 14,A组患者的前额区、患侧中颞区δ频段的相对功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d 21,A组患者的各个脑区δ频段的相对功率值亦较B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治疗后d7前额区、患侧中央区、颞区、枕区θ频段的相对功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监测可以作为药物疗效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监测方法,与临床常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量表比较,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更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莉;张书琼;冯菁;葛彬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PCI治疗术后缺血修饰蛋白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治疗后30 minMA水平分为MA升高组和MA正常组,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nT、CK-MB水平.结果 治疗后30 min,MA水平(0.37±0.06) ABSU、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TnT、CK-MB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后6h和24 h cTnT、CK-MB水平明显升高,并且MA升高组上述心肌损伤指标明显升高,而MA正常组无明显改变.结论 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在PCI治疗后30 min内就会发生改变,是预测PCI治疗后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孙慎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聊城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单纯餐后高血糖的流行情况,探讨餐后2h血糖(2hPG)水平与冠心痛发病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冠心病合并单纯餐后高血糖患者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加深冠心病合并单纯餐后高血糖危险因素的认识,为其及早诊断、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400例冠心病病人和30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检测2hPG,血浆Hcy,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2hPG明显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血浆Hcy与血糖呈正相关.冠心病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有糖代谢异常组高于单纯冠心病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餐后2h血糖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糖调节受损人群的早期发现及干预,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时,Hcy,CRP与冠心病病发病密切相关,并且糖代谢异常可伴有Hcy、CRP增高.
作者:傅绪栋;王海彦;郭健飞;朱海燕;翟魁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肠球菌在泌尿系统感染中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的1 329份尿液标本常规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肠球菌占泌尿系感染的10.2%,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35.3%)所占比例高于粪肠球菌(27.2%).两种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氨苄西林、氯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其中粪肠球菌还对青霉素G、呋哺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1.6%、27.0%.结论 肠球菌属对抗生素呈多重耐药,且不同种的肠球菌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姜锋;姜凯;邢志广;吕壮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急性胸痛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MA、H-FABP,根据AMI诊断标准分为AMI患者、非AMI患者,计算IMA、H-FABP及IMA+H-FABP对AMI诊断的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结果 AMI患者血清IMA、H-FABP明显高于非AM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 0.01);IMA、H-FABP、IMA+H-FABP诊断AMI的敏感度分别为:89.5、93.7、100.特异度分别为:73.8、80.9、71.4.阴性预期值分别为:86.1、91.8、100.阳性预期值分别为:79.6、84.9、80.结论 IMA、H-FABP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AMI诊断价值更优.
作者:王治中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