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莉;许慧宁;代青湘;左小芹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干预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42例.针对实施不同干预方法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实施干预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比较方面,干预后的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在SCL-90各因子比较中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忧郁因子、恐怖因子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初产妇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是应对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菊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桡动脉血管壁上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剂-1的血清含量以及在血管的表达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某院行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120例为尿毒症组,手术时留取废弃的桡动脉;另选择该院133例因上肢外伤行清创手术者为正常对照组,并留取废弃的上肢桡动脉.ELISA法测定血清TIMP-1和MMP-9浓度.应用von Kossa染色判断钙盐沉积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MP-9、TIMP-1在血管壁上的表达.结果 尿毒症患者桡动脉血管内膜厚度和桡动脉管壁/血管直径高于对照组,120例尿毒症桡动脉血管标本中出现血管钙化105例,发生率87.5%.钙化的血管中膜MMP-9、TIMP-1表达高于对照组,且和血管钙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血管钙化,MMP-9、TIMP-1在尿毒症患者桡动脉的血管壁表达和血管钙化程度相关,提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和尿毒症血管钙化密切相关.
作者:陈运芬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索地尔硫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某科就诊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38例分为地尔硫卓组,采用常规治疗;余者22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地尔硫卓.结果 治疗后,地尔硫卓组发作频率[(0.3±0.1)次]比对照组[(1.3±0.8)次]显著低(P<0.05).地尔硫卓组SBP[(114.3±10.8) mmHg]、DBP[(72.3±6.4) mm Hg]、HR[(66.8±3.4)次/分]、心肌氧耗指数[8 445.4±85.2]、CRP[(11.8±2.6) mg/L]、NT-proBNP[(145.6±18.1)ng/L]及TnI [(0.27±0.11) μg/L]比对照组[(123.1±14.8) mm Hg]、[(80.5±7.1) mmHg]、[(73.6±6.3)次/分]、[9 989.7±88.5]、[(32.5±10.2) mg/L]、[(232.5±32.8) ng/L]及[(0.46±0.12)μg/L]显著低(P<0.05).对照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尔硫卓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可提高疗效,但并未增加不良反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曹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研究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将某院妇产科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与30例正常妊娠者作对照,比较两组观察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空腹血糖、OGTT 2h血糖、血脂、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患者OGTT2 h血糖、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而空腹血糖、血脂指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同型半胱氨酸与OGTT2 h血糖、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监测孕妇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因素对判断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赖战峰;沈寒蕾;赵艳琼;谭晓丹;邓宏明;黄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监测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后TNF-α、IL-4和IL-8的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因子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实验兔子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选取不同的时间点抽血化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术毕行病理分析.结果 (1)栓塞后TNF-α及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栓塞后4h达高峰.IL-4在发病早期未见升高,而在栓塞后6h明显升高,P值<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病理结果栓塞后肺动脉内血栓形成,组织萎缩、出血、炎性反应明显.结论 急性PTE后炎症因子发生的不同变化,在引起急性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姚艳敏;王希柱;赵楚敏;宋巧凤;张立杰;陈荣花;陈润芝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2004~2009年汕头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汕头市报告麻疹206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91/10万.1~6岁儿童发病率高,其次是15~40岁成人;4~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1.09%;潮南区、潮阳区、龙湖区发病数居全市前3位,累计发病分别占总发病的26.44%、25.13%、17.01%;对麻疹病例免疫史分析,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3.8%、51.5%和34.7%.结论 做好麻疹常规免疫接种,适时开展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扩大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范围,加强麻疹监测,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作者:肖敏;徐八一;蔡亚军;王普生;黄建晖;蔡咏娜;江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纳入122例肝硬化患者,测定透明质酸(HA)、N端-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NT-PⅢP)、IV型胶原(C-Ⅳ)及层黏连蛋白(LN)及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分析两者的关系;同时纳入122例健康对照.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肝硬化患者TSH升高而FT3及FT4均下降;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甲状腺功能呈负相关;治疗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有所升高,TSH下降.结论 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呈负相关.
作者:郄会卿;刘翠清;王春秀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南京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南京市梅毒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13个区(县)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南京市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上报的病例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3.40%;年龄分布均集中在20~49岁,占总病例的72.20%;一期、二期、三期和胎传梅毒均为男性病例多于女性,而隐性梅毒则是女性病例多于男性.结论 南京市梅毒疫情处于上升阶段,应进一步加强高危人群的梅毒筛查和干预工作,从而控制梅毒的蔓延.
作者:郭璐;张敏;吴苏姝;濮志清;王琛琛;徐斐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慢阻肺患者社会支持状态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2月根据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为高支持程度的31例慢阻肺患者设为A组,同期评定为一般社会支持程度的31例患者设为B组,低支持程度的31例患者为C组,3组患者采用SCL-90量表及SAS、SDS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A组SCL-90 量表各指标评分及SAS、SDS量表>50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阻肺患者社会支持状态对心理状态有明显的影响,应重视慢阻肺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干预.
作者:侯金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死率,分析治疗病例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选择提供建议.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导出治疗病人基本数据库,数据库核查后导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累计治疗死亡病例21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42.8±11.5)岁,男性占72.1%,女性占27.9%;治疗病死率为10.5%,开始治疗时CD4≤5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28.7%,CD4在51~20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11.7%,CD4> 200个/μl病人病死率为2.2%;在治疗3个月内死亡的占54.4%,12个月内死亡的占80.5%.结论 过晚抗病毒治疗不利于减少艾滋病死亡,建议加强对感染者早期治疗的宣传.
作者:周超;吴国辉;冯连贵;周颖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IFT)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从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间入住ICU的医院感染病例中,选出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共60例作研究对象,分析感染部位分布、易感因素、侵袭性因素、抗菌药物使用分布和真菌的药敏分布情况.结果 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46.7%)和泌尿道(38.3%)为主;易感因素以营养不良(46.7%)和糖尿病(30.0%)为主;侵袭性因素以导尿(91.7%)、血管插管(90.0%)、使用呼吸机(76.7%)、使用纤维镜(55.0%)和气管插管(41.7%)为主;操作时间持续≥16 d,导尿相关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的种类以碳氰酶烯类(25.2%)和三代头孢(22.6%)为主;检出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60.3%)为主,而氟康唑的敏感率(82.2%)低.结论 开展ICU各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以信息化管理抗菌药使用权限,分级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将有助于减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
作者:何庭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针对吸毒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如何寻找有效的IEC信息.方法 采用IECI模型对成都市成华区和峨眉山市377名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信息知晓率和影响率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各信息的干预需求指数(IECI).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信息中知识类干预需求指数低于信息类(分别为13.86±9.93,20.22±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都市吸毒人群对本地艾滋病感染情况较为感兴趣,峨眉山市吸毒人群对全国艾滋病感染的整体情况较为感兴趣.结论 在开发IEC材料或开展IEC活动时,可利用干预信息指数(IECI)筛选必要的和有效的IEC信息,使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丹;王毅;严俊;罗英;王超;张建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索与评价2009年7月~2011年12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管理模式.方法 新模式的主要做法有:(1)充分发挥县和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组织、协调职能,调动多部门在抗病毒治疗工作中的积极性; (2)明确县、乡镇、村三级医疗机构职责和任务,采取三位一体的医疗服务网络管理摸式,实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 (3)加强对治疗病人的依从性教育,采取“人盯人”方式,提高艾滋病人服药依从性; (4)针对特殊病人,按月分装药品,提高治疗质量; (5)将入院治疗机会性感染的病人纳入抗病毒治疗对象.结果2009年7~12月,新增治疗153人,2010年新增治疗532人(其中:儿童治疗8人),2011年新增治疗501人(其中:儿童治疗33人);累计抗病毒治疗1 224人,治疗人数和质量逐年上升.结论 新的医疗网络管理模式,有效地推动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开展,为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功的经验.
作者:古贤德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2008~2010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2009年,西安市4个区(县)及2010年新增的临潼、高陵两个区县的农村饮用水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2010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8.4%、51.5%,45.2%.合格率较低的项目主要为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2008~201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区县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蓝田县的合格率低为36.9%,长安区的合格率高为53.9%.结论 西安市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较低,应重点解决微生物指标的超标问题,建议加强水源保护,采取水质净化消毒措施,同时加强对饮水水源的监督监测力度,以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作者:刘萍;张峰;张永茹;费勇山;李翠云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CT与MRI诊断早期老年股骨头坏死的表现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160例患者先后行CT和MRI扫描,并检测阳性率、确诊率及临床分期.结果 CT与MRI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阳性检出患者经手术确诊率明显高于CT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和MRI对阳性患者检测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具有相似的临床检出率,而MRI较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临床对老年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应综合多类影像学资料、并结合临床资料与经验,方可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作者:齐春华;周树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某院治疗的376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咽拭子的细菌培养鉴定及其耐药性.结果 ①376例标本中共分离出细菌和真菌125株,阳性检出率为33.2%.革兰阴性菌为89株,占总数的71.2%,包括为流感嗜血杆菌27株,大肠埃希菌2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7株,鲍氏不动杆菌14株,其他细菌7株;革兰阳性球菌为29株,占23.2%,包括肺炎链球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溶血葡萄球菌5株以及其他2株;真菌共检出7株,占5.6%,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共检出5株.②流感嗜血杆菌对左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等三代的耐药率较高,在40%~60%之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均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等均不敏感.③肺炎链球菌对呋喃妥因部分抗生素较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四环素高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福平较为敏感,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红霉素等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尤其对青霉素G100%耐药.结论 临床治疗应根据致病菌耐药的情况,兼顾不同患儿的特殊情况和个体差异,提高治疗效果、尽量降低多重耐药的发生和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孙远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对高考学生健康体检,了解影响学生健康状况主要危险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嘉定区高考学生3年健康体检资料,对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体检完全合格率为8.17%,合格专业受限率为91.81%.专业受限率主要原因是视力低下(91.53%)、视觉异常(1.82%).结论 高考学生健康体检完全合格率低,专业受限率高,专业受限主要原因是视力低下.
作者:刘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采用不同方法对2006~2008年北京地区流脑病例进行核酸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流脑病例的抗凝血标本和脑脊液标本,利用普通多重PCR和多重实时荧光PCR进行流脑病例病原学检测.结果 (1) 2006~2008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实验室共收集到79例流脑病例标本.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三者总检出率为31.65% (25/79),其中脑膜炎奈瑟氏菌检出率为29.11% (23/79),占总阳性率的92% (23/25);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2.53% (2/79),占总阳性率的8% (2/25),B型流感嗜血杆菌未检出.脑膜炎奈瑟氏菌血清群分布A群、C群和未定型所占比例分别为:65.22%、26.08%、8.70%. (2)流脑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灵敏性明显优于流脑多重普通PCR; (3)抗凝血标本脑膜炎奈瑟氏菌检出率明显低于脑脊液标本.结论 北京地区引起流脑病例的主要病原菌血清型为A和C群.仅检测流脑病例血液标本可能会造成漏检.
作者:罗明;龚成;张铁钢;陈超;陈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河南省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状况及特征,为相关部门提供较为系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0年河南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44起,发病26 720人,死亡103人.事件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主,两者占事件总数的92.08%;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占事件总数的65.37%;事件主要聚集在学校内,占事件总数的63.98%.结论 传染病暴发和食品安全仍是疾病控制的关键;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多发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将是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值得关注的类型.
作者:苏佳;赵晓静;康锴;陈豪敏;许汴利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监测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病原的情况.方法 2008~2010年采集患儿、健康儿童和患儿家长的咽拭子、肛拭子等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 调查了262例患儿、29名健康儿童和9名患儿家长.患儿中EV71阳性率为25.4%,CoxA16为8.3%,其他肠道病毒为14.9%,各年病毒型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重症患儿中EV71阳性率为18.8%,其他肠道病毒为12.5%,未检出CoxA16.8名健康儿童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2.8%.患儿家长未检出病毒.结论 患儿病毒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是EV71、其他肠道病毒和CoxA16.重症患儿中以EV71、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健康儿童也会携带其他肠道病毒.
作者:陈立新;刘秀军;刘晓峰;王宝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