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

赖战峰;沈寒蕾;赵艳琼;谭晓丹;邓宏明;黄媛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 血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将某院妇产科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与30例正常妊娠者作对照,比较两组观察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空腹血糖、OGTT 2h血糖、血脂、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患者OGTT2 h血糖、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而空腹血糖、血脂指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同型半胱氨酸与OGTT2 h血糖、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监测孕妇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因素对判断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IK细胞治疗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回输CIK细胞后生活质量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探讨CIK细胞治疗对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放化疗治疗后肿瘤患者患者31例,分别抽取CIK细胞回输治疗后外周血作细胞免疫指标检测,正常人14例作对照,并比较CIK细胞回输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率下降,CD8+细胞百分率上升;CD4+/CD8+比值下调,CD16+CD56+细胞减少,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CIK细胞回输治疗后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而CIK细胞回输治疗安全可靠,可以改善放化疗后肿瘤患者近期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可作为放化疗后肿瘤患者维持治疗的一种选择.

    作者:张利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咸阳市2005~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咸阳市2005~2010年麻疹流行特征,为今后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咸阳市2005~2010年麻疹疫情报告和麻疹监测系统个案资料,采用均数、率、构成比等指标分析描述麻疹流行规律.结果 咸阳市2005~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 313例,年均发病率为4.39/10万.病例主要集中于3~5岁儿童,平均发病年龄为4.54岁;3~7月为麻疹发病高峰期,占总病例数的75.48%.患者以本地病例为主(78.22%),83.46%的麻疹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咸阳市麻疹发病与免疫接种效果有直接关系,麻疹病例主要集中于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应提高儿童的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和有效接种率,并积极开展成年人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消除免疫失败.

    作者:李凤英;张荣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37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特征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37例流脑病例的一般情况、流行病学史、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与治疗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访的方式获取资料,按指标分别分析.结果 江苏省流脑发病流动人口占81.08%,学生占43.24%.临床表现多起病急,伴随发热、皮肤瘀斑瘀点,超过半数病例有头痛、恶心、呕吐症状.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有效.35.14%的病例曾有过流脑疫苗接种史,各种临床症状的出现在无疫苗接种史病例与有疫苗接种史病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江苏省流脑发病以流动人口为主,特别是同市的县区间流动,应加强县区间管理与协查.发病后应及时隔离救治,否则病情发展迅速,可致死亡,治疗推荐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接种疫苗后是否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尚不明确.

    作者:陈勇;马福宝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儿童异常瞬目的病因及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异常瞬目症的相关发病因素及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16例儿童异常瞬目症患儿的病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病因中注视视频终端时间过长64例(55.17%)、屈光不正53例(45.69%)、不良饮食习惯42例(36.21%)、倒睫9例(7.76%)、睡眠不足42例(36.21%)、眼睑结石8例(6.90%)、结膜炎与角膜炎31例(26.72%).通过去除病因、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3个月后症状均消失.结论 屈光不正、玩计算机与看电视、不良饮食习惯、睡眠不足是儿童异常瞬目的主要病因,通过去除病因、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翟琴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剂-1与尿毒症患者桡动脉血管钙化的关系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桡动脉血管壁上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剂-1的血清含量以及在血管的表达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某院行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120例为尿毒症组,手术时留取废弃的桡动脉;另选择该院133例因上肢外伤行清创手术者为正常对照组,并留取废弃的上肢桡动脉.ELISA法测定血清TIMP-1和MMP-9浓度.应用von Kossa染色判断钙盐沉积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MP-9、TIMP-1在血管壁上的表达.结果 尿毒症患者桡动脉血管内膜厚度和桡动脉管壁/血管直径高于对照组,120例尿毒症桡动脉血管标本中出现血管钙化105例,发生率87.5%.钙化的血管中膜MMP-9、TIMP-1表达高于对照组,且和血管钙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尿毒症患者普遍存在血管钙化,MMP-9、TIMP-1在尿毒症患者桡动脉的血管壁表达和血管钙化程度相关,提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系统和尿毒症血管钙化密切相关.

    作者:陈运芬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云南省艾滋病病人生命质量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云南省艾滋病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1个省级、2个州级、5个县级抗病毒治疗医院作为研究现场,选择在2009年4月以前在8个研究现场入组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SF-36量表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结果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1 194名调查对象SF-36量表8个领域百分转换得分中以躯体功能(PF)得分高,为(86.00±18.48)分,总健康(GH)得分低,为(44.37±21.59)分,领域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1 194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人SF-36量表8个领域得分均明显高于普通的(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AIDS病人(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但仍低于正常人群.

    作者:王晓锋;王启林;杨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老年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CT与MRI诊断早期老年股骨头坏死的表现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160例患者先后行CT和MRI扫描,并检测阳性率、确诊率及临床分期.结果 CT与MRI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阳性检出患者经手术确诊率明显高于CT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和MRI对阳性患者检测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具有相似的临床检出率,而MRI较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临床对老年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应综合多类影像学资料、并结合临床资料与经验,方可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作者:齐春华;周树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精液质量关系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2010年3月~2011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不育男性患者163例,同时收集147例正常生育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解腺支原体感染情况,同时比较不育组阳性者与对照组阴性者精液参数.结果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患者不育存在显著的相关(P<0.01);不育组UU阳性者与生育组UU阴性者精液量、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组UU阳性者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a+b均显著低于生育组UU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生育组UU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脲支原体感染可严重影患者的精液质量,造成男性患者的不育.

    作者:王春霞;李永伟;陈建设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静滴地尔硫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地尔硫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某科就诊的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38例分为地尔硫卓组,采用常规治疗;余者22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地尔硫卓.结果 治疗后,地尔硫卓组发作频率[(0.3±0.1)次]比对照组[(1.3±0.8)次]显著低(P<0.05).地尔硫卓组SBP[(114.3±10.8) mmHg]、DBP[(72.3±6.4) mm Hg]、HR[(66.8±3.4)次/分]、心肌氧耗指数[8 445.4±85.2]、CRP[(11.8±2.6) mg/L]、NT-proBNP[(145.6±18.1)ng/L]及TnI [(0.27±0.11) μg/L]比对照组[(123.1±14.8) mm Hg]、[(80.5±7.1) mmHg]、[(73.6±6.3)次/分]、[9 989.7±88.5]、[(32.5±10.2) mg/L]、[(232.5±32.8) ng/L]及[(0.46±0.12)μg/L]显著低(P<0.05).对照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尔硫卓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可提高疗效,但并未增加不良反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曹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曲美他嗪对84例房颤伴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曲美他嗪对房颤伴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取某院心内科于2008年4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房颤伴冠心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心内科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可以有效改善房颤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其心力衰竭状况,改善各项心功能指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荣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菏泽市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菏泽市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情况.方法 采集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及重症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09年9月~2010年6月,共检测493例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10例,检出率42.60%.确诊病例男女比例为1∶1.04,主要集中在5~29岁(80.48%);分布在8个县区;11月份和12月份确诊病例占确诊病例总数的71.91%.结论 菏泽市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以学生和青壮年人群为主,2009年11月份和12月份是流行高峰.

    作者:刘芳;李晓寒;刘倩;刘启林;陈仲全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成都三六三医院2009~2011年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 调查2009~2011年成都三六三医院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2 324株临床非重复分离病原菌药敏实验资料,按2009、2010年CLSI标准判断并分析.结果 2009年、2010年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分别为51.9%、38.7%,连续两年居于首位,2011年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45.3%,首次居于首位;3年对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率(42.6%、79.9%、79.1%)均低于凝固酶阴性(MRCNS)表皮葡萄球菌(93.2%、96.0%、82.4%)和溶血葡萄球菌耐药率(86.4%、96.0%、95.8%) (P<0.05);3年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但肠球菌对红霉素、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率2009、2010年均为100.0%;3种肠杆菌科细菌菌株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耐药率为22.2%~78.7%,但不同菌株对不同复方酶抑制剂的反应性却不同,耐药率从9.6%~100.0%;未发现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株;3年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仅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相对较低<5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2009~2011年逐年上升;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等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上升显著(耐药率为77.4%~83.6%,P< 0.05),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高敏感性(耐药率6.03%).结论 糖肽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仍呈现较高抗菌活性.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应及时检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周卫东;陈月洁;李广权;荣霞;林晶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天津市蓟县莱姆病流行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天津市蓟县莱姆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该县居民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PCR方法和病原分离培养对临床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病原检测.结果 天津市蓟县人群莱姆病感染率为5.97%,学生感染率为5.28%.山区和半山区感染率高于平原地区;40-49岁年龄组感染率高.经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莱姆病患者25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炎、慢性游走性红斑、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脑膜炎和心脏损害等.收集25例患者的尿液,进行PCR检测,1例阳性.从1例多发性神经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首次从天津地区莱姆病患者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天津蓟县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为莱姆病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宋春英;刘华;陈继永;于凤泰;赵志武;贾艳合;刘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西安市2008~2010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

    目的 了解西安市2008~2010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2009年,西安市4个区(县)及2010年新增的临潼、高陵两个区县的农村饮用水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2010年的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8.4%、51.5%,45.2%.合格率较低的项目主要为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2008~201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区县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蓝田县的合格率低为36.9%,长安区的合格率高为53.9%.结论 西安市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较低,应重点解决微生物指标的超标问题,建议加强水源保护,采取水质净化消毒措施,同时加强对饮水水源的监督监测力度,以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作者:刘萍;张峰;张永茹;费勇山;李翠云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ICU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例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耐药的现状.方法 选择70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回顾分析其感染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 70例患者中,存活51例(72.9%),死亡19例(27.1%).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68.5%)和伤口(8.5%),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危重症患者是鲍曼不动杆菌的易感人群;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单一或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作者:鲁厚清;吴忠展;邵仁德;汪洋;汪文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分阶段健康教育路径对妇科肿瘤患者护理依存性及术后并发症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分阶段健康教育路径在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1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采用制定的分阶段健康教育路径,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依存性、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对护理的依存性高,患者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阶段健康教育路径明确了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各个阶段的治疗和护理目标,提高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护理依存性,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菊花;刘丽娟;张翠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脑血管造影术后血管痉挛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索脑血管造影术后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及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某院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对照分析不同因素情况下血管痉挛发生率,多元回归分析血管痉挛发生率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技术操作熟练者发生率显著低于技术操作不熟练者(P<0.05),材料选择适合者发生率显著低于材料选择不适合者(P<0.05),操作时间长者发生率显著高于操作时间短者(P<0.05),存在特殊疾病者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存在特殊疾病者(P<0.05),应用尿激酶者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应用尿激酶者(P/0.05),应用尼莫地平者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应用尼莫地平者(P<0.05).血管痉挛发生率与技术操作、材料选择、尿激酶及尼莫地平呈负相关性,与操作时间及特殊疾病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有:技术操作、材料选择、操作时间、特殊疾病、尿激酶及尼莫地平应用等,应在上述环境强化对应措施,以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作者:高风全;陈祥瑞;张吉星;谭国栋;徐加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医院校本科新生心理适应性与人格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医院校本科新生适应性与人格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2 105名中医院校本科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中医院校本科新生的适应状况整体良好;②中医院校本科新生的活跃、坚韧、随和人格特质与适应性具有正相关关系;③坚韧、活跃、随和以及重情4种人格特质可预测中医院校本科新生的适应状况,其中坚韧、活跃、随和特质起正向预测作用,重情特质起负向预测作用;④适应良好与适应不良的中医院校本科新生在活跃、坚韧、利他以及随和4种人格特质上存在差异;⑤中医院校本科新生的适应性状况存在人格类型差异.结论 中医院校本科新生的适应性与人格具有相关关系,人格能够预测其适应性.

    作者:马娟;倪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三维适形放疗、NP方案化疗联合治疗5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对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疗、NP方案化疗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100例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三维适形放疗、NP方案化疗组)、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各50例,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3,P< 0.05),随访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x2=4.94,P<0.05;x2=5.77,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局部晚期、不能实施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NP方案化疗联合治疗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患者远期生存率高.

    作者:刘晓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手法复位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评价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的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评价、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法复位组优良率为95.6%,手术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3.6%,两组疗效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组的愈合平均为(44.3±15.7)d;手术内固定组愈合时间平均为(60.7±22.1)d,两组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9,P< 0.01);经过治疗后随访,手法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手术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7,P<0.01).结论 手法复位组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优于手术内固定.

    作者:刘元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