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法复位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评价

刘元刚

关键词:手法复位, 手术内固定, 肱骨外科颈骨折
摘要: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的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评价、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法复位组优良率为95.6%,手术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3.6%,两组疗效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组的愈合平均为(44.3±15.7)d;手术内固定组愈合时间平均为(60.7±22.1)d,两组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9,P< 0.01);经过治疗后随访,手法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手术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7,P<0.01).结论 手法复位组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优于手术内固定.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都三六三医院2009~2011年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 调查2009~2011年成都三六三医院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2 324株临床非重复分离病原菌药敏实验资料,按2009、2010年CLSI标准判断并分析.结果 2009年、2010年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分别为51.9%、38.7%,连续两年居于首位,2011年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45.3%,首次居于首位;3年对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率(42.6%、79.9%、79.1%)均低于凝固酶阴性(MRCNS)表皮葡萄球菌(93.2%、96.0%、82.4%)和溶血葡萄球菌耐药率(86.4%、96.0%、95.8%) (P<0.05);3年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但肠球菌对红霉素、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率2009、2010年均为100.0%;3种肠杆菌科细菌菌株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耐药率为22.2%~78.7%,但不同菌株对不同复方酶抑制剂的反应性却不同,耐药率从9.6%~100.0%;未发现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株;3年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仅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相对较低<5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2009~2011年逐年上升;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等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上升显著(耐药率为77.4%~83.6%,P< 0.05),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高敏感性(耐药率6.03%).结论 糖肽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仍呈现较高抗菌活性.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应及时检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周卫东;陈月洁;李广权;荣霞;林晶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4523m高原驻军官兵门诊疾病谱调查

    目的 调查4 523 m高原军队门诊患者疾病构成,为提高部队医疗服务效能、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该地区2006~2010年某门诊军队患者就诊信患库,参照ICD-9编码标准对疾病进行分类,按照不同身份描述前5位的疾病和顺位变化.结果 军官的前5位单病种为上呼吸道感染、高尿酸痛风、心肌病、急性胃肠炎、神经性头痛;士兵的前5位单病种为上呼吸道感染、普通外伤、急性胃肠炎、皮炎、急性阑尾炎.结论 明确了该地区驻军官兵就诊的常见病,为今后的卫生勤务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韩轶群;马宽军;张利坤;彭燕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输尿管镜在早期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在早期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所具备的优势.方法 将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30例患者按照年份分为2组,分别行输尿管镜、CT、X线诊断方法.结果 输尿管镜诊断法在早期肾结核诊断准确率方面显著高于CT诊断和X线诊断,P< 0.05.结论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早期肾结核诊断,输尿管镜是一种安全有效、较特异的诊断泌尿系结核的方法.

    作者:吴俊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精液质量关系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2010年3月~2011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不育男性患者163例,同时收集147例正常生育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解腺支原体感染情况,同时比较不育组阳性者与对照组阴性者精液参数.结果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患者不育存在显著的相关(P<0.01);不育组UU阳性者与生育组UU阴性者精液量、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组UU阳性者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a+b均显著低于生育组UU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生育组UU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脲支原体感染可严重影患者的精液质量,造成男性患者的不育.

    作者:王春霞;李永伟;陈建设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脑血管造影术后血管痉挛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索脑血管造影术后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及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某院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对照分析不同因素情况下血管痉挛发生率,多元回归分析血管痉挛发生率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技术操作熟练者发生率显著低于技术操作不熟练者(P<0.05),材料选择适合者发生率显著低于材料选择不适合者(P<0.05),操作时间长者发生率显著高于操作时间短者(P<0.05),存在特殊疾病者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存在特殊疾病者(P<0.05),应用尿激酶者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应用尿激酶者(P/0.05),应用尼莫地平者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应用尼莫地平者(P<0.05).血管痉挛发生率与技术操作、材料选择、尿激酶及尼莫地平呈负相关性,与操作时间及特殊疾病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有:技术操作、材料选择、操作时间、特殊疾病、尿激酶及尼莫地平应用等,应在上述环境强化对应措施,以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作者:高风全;陈祥瑞;张吉星;谭国栋;徐加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内固定术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情况来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劣.结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为(20.4±3.8)d,内固定组术后卧床时间为(60.0±13.5)d.两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组出现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9.11%(13/68);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8% (7/90);内固定组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功能评估优良率分别为69.12%和93.0%.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较好.在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条件的情况下,要优先选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

    作者:杨辉;巴黎;陈国强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入住某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6例,其中并发高脂血症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并发高脂血症的的42例患者对照组.观察患者年龄、家族史、吸烟史、饮食控制情况、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时间、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血尿酸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2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与年龄、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高尿酸血症有关.结论 年龄、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高尿酸血症是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作者:赵文忠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男性全麻患者导尿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男性全麻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导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Ⅰ组:全麻诱导前用石蜡油行导尿术;Ⅱ组:全麻诱导后用石蜡油行导尿术;Ⅲ组:全麻诱导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行导尿术;Ⅳ:全麻诱导后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行导尿术.对患者进行导尿时的疼痛评分和全麻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 Ⅲ、Ⅳ组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降低Ⅰ、Ⅱ组(P<0.05),Ⅲ组低(P<0.05);Ⅰ组和Ⅲ组导尿时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导尿能减少患者疼痛不适,且对降低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效果优于全麻诱导后导尿.

    作者:廖常莉;张英;阮强;赵晓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三维适形放疗、NP方案化疗联合治疗5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对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疗、NP方案化疗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100例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三维适形放疗、NP方案化疗组)、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各50例,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3,P< 0.05),随访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x2=4.94,P<0.05;x2=5.77,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局部晚期、不能实施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NP方案化疗联合治疗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患者远期生存率高.

    作者:刘晓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肝癌中ADAM10、EGFR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肝癌中ADAM10、EGFR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定量PCR检测ADAM10、EGFR和E-cadhe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结果 EGFR和ADAM10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E-cadherin表达低于癌旁组织.ADAM10、EGFR和E-cadhe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转移、分化程度有关.结论 ADAM10、EGFR和E-cadherin的检测对了解肝癌的发生发展,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开荣;韩永清;郑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平行试验设计,将72例突聋的患者分成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包括激素、能量制剂和金纳多)的基础上,治疗组(40例)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32例)仅常规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5d测试患者的听力.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听力平均提高分别为(32.31±14.35) db和(21.38±13.91) db(t=5.46,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 (31/40)和56.25% (1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P< 0.05).结论 采用高压氧加药物综合治疗突聋疗效显著.

    作者:汤凌浩;崔万明;王晓岩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儿童异常瞬目的病因及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异常瞬目症的相关发病因素及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16例儿童异常瞬目症患儿的病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病因中注视视频终端时间过长64例(55.17%)、屈光不正53例(45.69%)、不良饮食习惯42例(36.21%)、倒睫9例(7.76%)、睡眠不足42例(36.21%)、眼睑结石8例(6.90%)、结膜炎与角膜炎31例(26.72%).通过去除病因、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3个月后症状均消失.结论 屈光不正、玩计算机与看电视、不良饮食习惯、睡眠不足是儿童异常瞬目的主要病因,通过去除病因、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翟琴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上海市嘉定区2009~2011年高考学生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高考学生健康体检,了解影响学生健康状况主要危险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嘉定区高考学生3年健康体检资料,对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体检完全合格率为8.17%,合格专业受限率为91.81%.专业受限率主要原因是视力低下(91.53%)、视觉异常(1.82%).结论 高考学生健康体检完全合格率低,专业受限率高,专业受限主要原因是视力低下.

    作者:刘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37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特征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37例流脑病例的一般情况、流行病学史、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与治疗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访的方式获取资料,按指标分别分析.结果 江苏省流脑发病流动人口占81.08%,学生占43.24%.临床表现多起病急,伴随发热、皮肤瘀斑瘀点,超过半数病例有头痛、恶心、呕吐症状.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有效.35.14%的病例曾有过流脑疫苗接种史,各种临床症状的出现在无疫苗接种史病例与有疫苗接种史病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江苏省流脑发病以流动人口为主,特别是同市的县区间流动,应加强县区间管理与协查.发病后应及时隔离救治,否则病情发展迅速,可致死亡,治疗推荐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接种疫苗后是否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尚不明确.

    作者:陈勇;马福宝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天津市蓟县莱姆病流行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天津市蓟县莱姆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该县居民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PCR方法和病原分离培养对临床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病原检测.结果 天津市蓟县人群莱姆病感染率为5.97%,学生感染率为5.28%.山区和半山区感染率高于平原地区;40-49岁年龄组感染率高.经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莱姆病患者25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炎、慢性游走性红斑、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脑膜炎和心脏损害等.收集25例患者的尿液,进行PCR检测,1例阳性.从1例多发性神经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首次从天津地区莱姆病患者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天津蓟县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为莱姆病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宋春英;刘华;陈继永;于凤泰;赵志武;贾艳合;刘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贵阳市2010年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学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贵阳市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学构成,为制定预防控制感染性腹泻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0年贵阳市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434份,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病原菌.结果 从434份腹泻标本中检出5种48株病原菌,检出率11.06%,其中沙门菌16株(33.3%),气单胞菌16株(33.3%),志贺菌7株(14.58%),空肠弯曲菌7株(14.58%),结肠弯曲菌2株(4.17%).2~9岁年龄组患者检出率为42.31%,显著高于0~1岁组和≥10岁组(x2=27.45,P< 0.005).结论 沙门菌和气单胞菌是贵阳市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次为空肠弯曲菌和志贺菌.

    作者:韦小瑜;田克诚;游旅;马青;唐光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白芍总苷对大鼠佐剂关节炎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ia:TGP)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足爪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p65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和对大鼠足爪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17(IL-17)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佐剂关节炎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足爪组织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病理切片观察不同剂量的TGP对佐剂关节炎大鼠的治疗效果.用ELISA法检测佐剂关节炎大鼠血清中VEGF和IL-17的含量.结果 大、中剂量组的胞浆内NF-κB/p65的阳性表达比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TGP大、中剂量治疗组与地塞米松组能明显改变佐剂关节炎大鼠皮下组织细胞排列、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现象,TGP小剂量组对改善佐剂关节炎大鼠足部皮肤的病理状况无明显作用.中、大剂量的TGP组和地塞米松组血清VEGF和IL-17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TGP能抑制佐剂关节炎大鼠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TGP可下调NF-κB/p65蛋白的表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血清VEGF的产生,终抑制血管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

    作者:刘国玲;张玉霞;芦琨;李宜川;胡灵卫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替考拉宁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清除作用

    目的 探讨替考拉宁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清除作用.方法 100例H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替考拉宁治疗,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治疗,疗效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查,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本组100例HAP患者共分离出革兰阳性杆菌56株,占14.6%,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两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9%和69.7%,观察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4,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两组不良反应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老年HAP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周建;聂玉光;路朝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盐城市直机关女公务员妇科疾病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盐城市市直机关女公务员妇科疾病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了解本地妇科疾病流行因素,为防治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833名女公务员体检资料,对妇科疾病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33例女公务员妇科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乳腺增生32.5%、宫颈炎31.2%、子宫肌瘤17.2%、阴道炎9.0%,以中年组发病率高.结论 妇科疾病是影响盐城市女公务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定期体检,提高知识女性生殖保健意识,是保护女公务员身体健康的重要内容.

    作者:周文君;宋兵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性纤维化CT改变与肺功能分级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性纤维化的CT改变与肺功能分级的对比情况.方法 按照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级,再对患者应用CT进行检查,观察各组患者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在肺功能的各个分级中,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肺内异常线影发生率较高.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已经有影像学上的改变,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并且以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肺内异常线影发生率较高,在临床的疾病诊断过程中值得重视并广泛应用.

    作者:王瑒;陈丽萍;李景姝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