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路稀;宋萍

关键词:心梗, 介入治疗, 心脏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自2013年3月~2015年12月心梗介入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取200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实验组进行心脏康复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我院的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的1000例患者,由于心脏缺血再次住院的为5.88%,其中临床疗效等级为痊愈的有700例,临床效果为有效的有240例,临床效果为无效的有60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患者的满意率为96%,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因为心脏缺血再次住院的为23.63%.临床效果为痊愈的有400例,有效的有400例,无效的有200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患者的满意率为84%.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梗患者经过心梗介入手术后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痊愈率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减少患者因为心脏缺血而再次住院的概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武清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现况分析

    目的 分析天津市武清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免疫规划服务水平.方法 利用天津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武清区预防接种门诊人员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武清区共有预防接种门诊29家,工作人员144名,每万人配置1.60人,年龄分布以30~49岁为主(59.03%);大专学历占43.75%,高中/中专学历39.58%;护理专业51.39%,临床专业34.72%;两个不同级别门诊工作人员的学历、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专业和工作年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清区免疫规划人员稳定性较差,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人员配置不合理,不足以应对未来免疫规划发展要求.今后应提升人员素质,调整人才结构,以提升预防接种队伍水平.

    作者:周立山;李玲;李继南;吴凤颖;李俊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断指再植组织血循环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与探讨断指再植组织血循环的护理.方法 本文选择了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收治的30例接受断指再植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更科学、更全面的断指再植组织血循环的专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成活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成活率为6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密监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的组织血循环情况,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科学的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戚素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清脂类检测在诊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意义

    目的 分析血清脂类检测在诊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56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患者,将其定义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进行血清脂类测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DL-C/TC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蛋白a〔Lp(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L-C、LDL-C、ApoB、Lp(a)及HDL-C/TC、ApoA1/ApoB的异常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风险因子,临床对老年人血清脂类的检查,尤其是HDL-C、LDL-C、ApoB、Lp(a)、HDL-C/TC、ApoA1/ApoB检测异常时,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作者:杜宜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用于腹部外科术后预防肺部感染中的效果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用于腹部外科术后预防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5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了采用与对照组一样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外,还要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结论 综合护理用于腹部外科术后预防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晓洁;余容容;陈惠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能谱CT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与碎石难易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碎石术前能谱CT在体所测结石成分与碎石难易程度的关系.方法 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在术前进行能谱CT扫描,测量有效原子序数在体分析其结石成分,后根据碎石次数比较各组结石碎石难易程度.结果 不同成分的结石其碎石难易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水草酸钙结石与磷酸镁铵结石、一水草酸钙结石与磷酸钙结石、一水草酸钙结石与胱氨酸结石、一水草酸钙结石与尿酸结石、二水草酸钙结石与磷酸镁铵结石、二水草酸钙结石与胱氨酸结石、二水草酸钙结石与尿酸结石、磷酸镁铵结石与磷酸钙结石、磷酸镁铵结石与胱氨酸结石、磷酸钙结石与胱氨酸结石、磷酸钙结石与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与尿酸结石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种结石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经有效原子序数体内所测得不同成分的结石之间碎石难易程度不同.胱氨酸结石碎石难度大,其次一水草酸钙结石较难碎,磷酸镁铵结石碎石难度低.

    作者:邢滇霞;黄培;赵冬青;满建仁;付建军;马怿民;尚拥军;杜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脑外伤治疗采用早期控制性降压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 探索急性脑外伤患者行早期降压治疗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收集本科室2014年4月~2016年4月接收的患急性脑外伤的100例患者,按照其入院血压和基础差值进行分组,且均行降压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患者治疗后的损伤病灶面积均有显著扩展,GC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又以H组的扩展面积更小,GCS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 对急性脑外伤患者行早期血压控制可有效提高其的恢复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宋瑞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LC-MS技术毛细支气管炎风热闭肺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探析毛细支气管炎中医风热闭肺证在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以寻找毛细支气管炎中医风热闭肺证的诊断标志物.方法 收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风热闭肺证(风热闭肺组)20例和健康儿童(对照组)20例.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组受试患儿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图谱分析,并对潜在的生物标记物进行鉴定.结果 风热闭肺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很多离子峰高、峰面积均存在着明显差异,筛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差异生物标志物共8种:L-缬氨酸,尿素,L-天门冬氨酸,2氨-咪唑,D-甘露糖,L-天门冬酰胺,D-果糖,L-谷氨酰胺.结论 本研究从代谢组学小分子水平初步反映了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风热闭肺证的代谢特征,为从生物代谢的角度研究中医证候的现代科学内涵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陈超;边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上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抽选140例,根据护理方式分成两组:70例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7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措施,统计结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3%、97.1%,对照组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5.7%、85.7%,P<0.05,有区别.结论 临床给予维持性血透患者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陈晓玲;肖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抗生素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抗生素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3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用药进行分组,A组用阿奇霉素治疗(150例),B组用红霉素治疗(150例).结果 A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有效率91.33%明显高于B组82.00%,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以及平均治疗时间、不良反应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和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有着相对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和相对更低的不良反应率,治疗成效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钦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激励机制在一级护理质控中的实践与效果

    目的 探讨激励机制在一级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质控方法;观察组则运用激励机制的质控方法,将对照组、 观察组两组的质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质控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机制可增强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廖昌燕;李怀英;赵雪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 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160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研究时间为2013年1月~2016年10月,研究对象分类为艾司西酞普兰组(A组)、 帕罗西汀组(B组),每组纳入80例患者.A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B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终治疗效果.结果 在艾司西酞普兰、 帕罗西汀治疗的作用下,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HRSD、GDS评分明显优于B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性抑郁症患者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可较好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小波;张自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宫瘤消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疗效

    目的 研究宫瘤消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各有50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宫瘤消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宫瘤消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蔡锦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配合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应用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护理配合方式.方法 通过针对我院60例患者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围手术期护理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术后3个月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6.67%.结论严格的护理配合规范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闵春燕;杨利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ESD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择期行ESD患者4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2例.观察组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组,对比组为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停药至患者呼唤姓名睁眼)、清醒时间(停药至患者依指令指鼻)、记录患者术后麻醉苏醒后30 min、1 h、2 h、3 h时腹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术中呼吸抑制、呛咳、体动和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前者术中体动、呼吸抑制情况较后者明显减少,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性,但术后苏醒时间及清醒时间对比中可见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段患者腹疼VAS评分显示,观察组明显在术后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降低ESD后疼痛中的效果较佳,且可以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同时具有减轻术中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术后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家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抽选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不同的防跌倒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A组患者采取常规教育,B组在A组基础上应用跌倒评估及相关跌倒知识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率.结果 B组跌倒率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高于80岁为主要跌倒群体;跌倒高发时段是21:00-8:00;跌倒多发地为床边,主要跌倒因素为患者肢体平衡状态,体力不支.结论 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可显著降低跌倒率.

    作者:王幼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不管在任何临床治疗中,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都非常重要,因此,今天本文要讲的是关于风险控制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本文今天主要探讨的是PDCA这个循环模式如何能够更好的运用到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当中.本次对于如何将PDCA这个循环模式更好的应用到消化内镜的护理风险控制当中,本次研究选择了两组对比,及将在采用PDCA循环模式实施之前和实施PDCA循环模式之后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经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从护理岗位的管理方面来看,还是从消化内镜的护理安全、护理过程中的消毒隔离、仪器医学和操作考试等各方面来看,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护理的质量和护理评分都明显高出实施PDCA循环模式之前.这样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将PDCA循环模式继续甚至大规模的应用到临床治疗护理当中,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量的推广.

    作者:阚泽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心房颤动患者抗凝药物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中高危患者及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180例和瓣膜性房颤患者(排除曾做过心脏手术)2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不接受抗凝的170例(85%),接受华法林抗凝的30例(15%),无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而接受华法林抗凝的患者有近一半未定期监测INR值.对未接受抗凝药物治疗原因分析显示,医生未建议抗凝治疗占主要原因69例(40.59%),其次患者担心出血风险38例(22.35%),患者害怕反复检测33例(19.41%),患者对疾病风险重视程度不够25例(14.71%),由于经济原因5例(2.94%).结论 基层医院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率低,医生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并应加强基层医生对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及普及抗凝药物使用的基本知识及防治措施.

    作者:周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定向透皮治疗颈胸段后凸症的临床诊疗及其漏诊原因探析

    目的 探索中药定向透皮治疗颈胸段后凸症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颈胸段后凸形变者208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回顾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三组总有效率P<0.05,各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漏诊率占本组病例总数44.23%.结论 颈胸段后凸和颈段生理弧度异常的恢复程度与症状的缓解程度与时限的关系,综合评估疗效.

    作者:赵雪田;史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康复护理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浅析康复护理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综合组采用康复护理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综合组治愈16例,治愈率44.44%,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愈10例,治愈率21.74%,总有效率78.26%.综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康复护理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腰痛症状,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作者:黄元玲;程欣;吴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ALI/ARDS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辅(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助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及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高危因素、治疗方案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我科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及瓣膜置换手术术后出现ALI/ARDS的患者26例,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总结,探讨术后引起ALI/ARDS的高危因素,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并为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降低术后ALI/ARDS的发生率.结果26例ALI/ARDS患者经充分镇静、机械通气及肺复张治疗、抗炎及严格控制出入量、营养支持等治疗,24例患者康复出院,2例因ARDS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死亡.结论术后积极有效的机械通气,能有效复张塌陷肺泡,改善氧合,减少肺泡反复开放、闭合所导致的肺损.此外术前积极控制各项高危因素,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也是降低术后ALI/ARDS发生的有效途径.

    作者:杨志凯;晋炳申;王泽;李立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