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张建东;叶晓星;肖海

关键词:膀胱肿瘤,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病理特征
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膀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以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CT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内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由较一致的小圆细胞组成,瘤细胞呈片状、条索状或巢状分布,核深染,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可见较多量核分裂像,胞质少,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99、SYN、CGA、NSE、Vim阳性,Ki-67阳性率约40%,CK、EMA、CK19、LCA、CD20、CD3、MyoD-1、Myogenin、Desmin、S-100.结论 膀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物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需与骨外Ewing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淋巴瘤等相鉴别.手术切除联合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分析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的效果,探讨治疗作用.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妊娠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一组为常规组,使用甲氨蝶呤治疗;一组为观察组,使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切除率为0,效果远超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β-HCG转阴时间也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子宫疤痕处妊娠效果良好,临床治疗成功率较高,降低了子宫切除率,对女性的健康保护更加有效.

    作者:张梅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住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参考组34例,参考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情况均低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参考组护理满意度为(82.3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改善情况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加快了疾病的恢复,减少治疗费用,继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值得应用.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理配合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应用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护理配合方式.方法 通过针对我院60例患者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围手术期护理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术后3个月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6.67%.结论严格的护理配合规范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作者:闵春燕;杨利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对策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急救护理对策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100例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在各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护理对策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急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重泽;邹为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改良三点式重睑与传统重睑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究改良三点式重睑与传统重睑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46例上睑皮肤松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重睑治疗,实验组实施改良三点式重睑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与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愈合率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5.7%,对照组为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三点式重睑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有显著疗效,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采用.

    作者:罗峰;牟小勇;张铁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LC-MS技术毛细支气管炎风热闭肺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探析毛细支气管炎中医风热闭肺证在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以寻找毛细支气管炎中医风热闭肺证的诊断标志物.方法 收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风热闭肺证(风热闭肺组)20例和健康儿童(对照组)20例.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组受试患儿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图谱分析,并对潜在的生物标记物进行鉴定.结果 风热闭肺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很多离子峰高、峰面积均存在着明显差异,筛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差异生物标志物共8种:L-缬氨酸,尿素,L-天门冬氨酸,2氨-咪唑,D-甘露糖,L-天门冬酰胺,D-果糖,L-谷氨酰胺.结论 本研究从代谢组学小分子水平初步反映了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风热闭肺证的代谢特征,为从生物代谢的角度研究中医证候的现代科学内涵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陈超;边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武清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现况分析

    目的 分析天津市武清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免疫规划服务水平.方法 利用天津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武清区预防接种门诊人员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武清区共有预防接种门诊29家,工作人员144名,每万人配置1.60人,年龄分布以30~49岁为主(59.03%);大专学历占43.75%,高中/中专学历39.58%;护理专业51.39%,临床专业34.72%;两个不同级别门诊工作人员的学历、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专业和工作年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清区免疫规划人员稳定性较差,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人员配置不合理,不足以应对未来免疫规划发展要求.今后应提升人员素质,调整人才结构,以提升预防接种队伍水平.

    作者:周立山;李玲;李继南;吴凤颖;李俊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索茶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过程中,给予多索茶碱的治疗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蔡松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抽选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不同的防跌倒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A组患者采取常规教育,B组在A组基础上应用跌倒评估及相关跌倒知识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率.结果 B组跌倒率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高于80岁为主要跌倒群体;跌倒高发时段是21:00-8:00;跌倒多发地为床边,主要跌倒因素为患者肢体平衡状态,体力不支.结论 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可显著降低跌倒率.

    作者:王幼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使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慢性湿疹以及神经性皮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湿疹以及神经性皮炎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使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实施治疗,对照组则使用丁酸氢化可松软膏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均有2例,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慢性湿疹以及神经性皮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王洁君;景万仓;罗芳;杨省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分析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对其进行药理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药房数据系统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出库发放共计14098例,分析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结果 第二代和第三代DDDs值较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代和第三代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三代4285例中,类型有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钠,针剂3565例,口服720例;成人用药3879例,儿童用药406例.结论 我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应不断研究药物药理,把握临床用药方法,确保抗菌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

    作者:徐得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能谱CT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与碎石难易程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碎石术前能谱CT在体所测结石成分与碎石难易程度的关系.方法 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在术前进行能谱CT扫描,测量有效原子序数在体分析其结石成分,后根据碎石次数比较各组结石碎石难易程度.结果 不同成分的结石其碎石难易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水草酸钙结石与磷酸镁铵结石、一水草酸钙结石与磷酸钙结石、一水草酸钙结石与胱氨酸结石、一水草酸钙结石与尿酸结石、二水草酸钙结石与磷酸镁铵结石、二水草酸钙结石与胱氨酸结石、二水草酸钙结石与尿酸结石、磷酸镁铵结石与磷酸钙结石、磷酸镁铵结石与胱氨酸结石、磷酸钙结石与胱氨酸结石、磷酸钙结石与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与尿酸结石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种结石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经有效原子序数体内所测得不同成分的结石之间碎石难易程度不同.胱氨酸结石碎石难度大,其次一水草酸钙结石较难碎,磷酸镁铵结石碎石难度低.

    作者:邢滇霞;黄培;赵冬青;满建仁;付建军;马怿民;尚拥军;杜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为有效治疗女性患者慢性盆腔炎疾病,探究中西联合用于疾病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7~2015.7期间我院门诊部门收治的慢性盆腔炎女性患者86例,本次临床分组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西药组、中西组,每组人数均为43例,对患者进行一年后随访记录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中西组疾病复发率为2.3%,西药组为9.3%,中西组用药治疗后患者疾病复发率较西药组低,P<0.05;中西组炎症改善有效率为97.7%,西药组为86.0%,P<0.05;西药组较中西组血浆粘度C反应蛋白改善效果差,P<0.05.结论 临床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联合进行治疗,患者恢复好、复发率低.

    作者:吴燕;张永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ESD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择期行ESD患者4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2例.观察组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组,对比组为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停药至患者呼唤姓名睁眼)、清醒时间(停药至患者依指令指鼻)、记录患者术后麻醉苏醒后30 min、1 h、2 h、3 h时腹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术中呼吸抑制、呛咳、体动和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前者术中体动、呼吸抑制情况较后者明显减少,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性,但术后苏醒时间及清醒时间对比中可见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同时段患者腹疼VAS评分显示,观察组明显在术后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降低ESD后疼痛中的效果较佳,且可以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同时具有减轻术中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术后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家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啶在上消化道出血老年危重患者急诊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上消化道出血老年危重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呼吸、循环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70岁以上,ASAIII级,拟行急诊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达到上述镇静评分后行胃镜检查操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T1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T2、T3两个时间点A组MAP、RR、SpO2较B组显著降低(P<0.05),B组HR较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年龄>70岁,ASAⅢ级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右美托米定辅助小剂量丙泊酚麻醉下行急诊胃镜检查较单用丙泊酚麻醉循环、呼吸更稳定.

    作者:梁永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宫瘤消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疗效

    目的 研究宫瘤消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各有50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宫瘤消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宫瘤消胶囊联合血府逐瘀汤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蔡锦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目前,物理疗法(电灼、冷冻、电挖、激光)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各有不足,如何提高宫颈糜烂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改善手术时的空气污染,追求更完美的治疗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课题. 利用微波MTC疗法(Mi-crowave Tissue Coagulation)对宫颈糜烂进行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方法,近10年来有陆续报道.本院采用微波治疗120例宫颈糜烂患者,临床效果理想.

    作者:付燕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微创美容技术在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急诊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美容技术在修复急诊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进行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修复的患者共10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接诊后采用常规修复技术进行修复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诊后运用微创美容技术进行修复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各自的手术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运用微创美容技术的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手术指征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②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运用微创美容技术的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诊外科在对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患者进行皮肤修复手术时,可以采用微创美容技术.

    作者:余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胺碘酮对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究采用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结果.方法 由2015年2月~2015年11月来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高血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设定为探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设定患者数为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手段,而观察组则采用口服胺碘酮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以及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结果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 在采取口服胺碘酮的治疗方式后,在保障患者不良反应率较低的条件下,有效地提高其疗效,值得医疗界的推广及其应用.

    作者:钟耀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在妊高症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比较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应用于妊高症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妊高症产妇140例,按照随机方式将全部产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对照组产妇选择布比卡因麻醉,实验组产妇则选择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感觉阻滞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产妇麻醉镇痛起效时间、 镇痛持续时间和感觉阻滞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产后1min、5min Apga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高症剖宫产产妇的麻醉中,应用罗哌卡因麻醉具有比较理想的麻醉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