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刘海燕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住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参考组34例,参考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情况均低于参考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参考组护理满意度为(82.3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改善情况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加快了疾病的恢复,减少治疗费用,继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值得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山莨菪碱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合并腹泻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急性阑尾炎合并腹泻患者临床特点以及诊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急性阑尾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记录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腹泻症状,将其分为两组,21例对照组(急性阑尾炎患者无腹泻症状)和21例研究组(急性阑尾炎合并腹泻症状),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 研究组急性阑尾炎合并腹泻症状21例患者,其穿孔坏疽、误诊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8.76±5.23)d比对照组(10.69±2.82)d长,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阑尾炎患者以腹泻作为首发症状,术前误诊率较高,手术延迟,且住院周期延长.结论 对于急性阑尾炎合并腹泻患者,临床医生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查体,争取可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张宏新;张修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赣南地区口腔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和分析赣南地区口腔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为实验组,同期选取医院接受口腔检查的健康人员30名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员的病理组织,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两组人群HPV16型阳性率.结果 30例口腔恶性肿瘤组患者HPV16/18阳性为20例,阳性率为66.7%,健康对照组的HPV16/18阳性4例,阳性率为13.3%,口腔恶性肿瘤组患者HPV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赣南地区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密切相关,值得参考.

    作者:何海蕾;潘桂涛;李勇;王羽;陈琨;黄新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药流与人流术后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检查分析比较

    目的 通过宫腹腔镜检查比较药流与人流术后引起女性生殖系统炎性粘连的严重程度.方法 将413例于我院行宫腹腔镜手术的不孕病人分为人流组、药流组和对照组,根据术中情况对盆腔粘连和宫腔粘连细化评分并分析比较.结果 人流组与药流组盆腔粘连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5),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药流后盆腔粘连严重程度大于人流组(P<0.01);人流组宫腔粘连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药流组宫腔粘连发病率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根据宫腹腔镜术中所见,药流较人流手术更易引起严重的盆腔粘连.

    作者:吕莎;许晓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析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实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102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实施自体骨移植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及不连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优良率为88.23%(90/102),失败例数12例,占11.76%;感染型骨不连在治疗的失败率上远高于肥大型及萎缩型骨不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上,失败组患者明显高于优良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中,感染型骨不连者及开放性骨折者数量远多于优良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骨移植在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上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较容易受骨不连类型、骨折类型、有无糖尿病及年龄大小等因素影响.

    作者:彭小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PFN内固定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并讨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应用PFN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关节置换组48例,内固定组62例.TER 28例、半髋置换20例;髓外固定22例、PFN内固定40例;比较患者围手术期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后引流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EN内固定术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TER组、半髋置换组、髓外固定组(P<0.05),PFN内固定组下地时间明显少于髓外固定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PFN内固定组住院时间与TER组、半髋置换组、髓外固定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内固定术髓内有可靠的支撑装置,能够承担患者的较大重力,较之髓外固定术能够使患者更早下地,降低患者无法下地活动所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患者不耐受大手术建议实施近端髓内钉.

    作者:王云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啶在上消化道出血老年危重患者急诊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上消化道出血老年危重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呼吸、循环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70岁以上,ASAIII级,拟行急诊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达到上述镇静评分后行胃镜检查操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T1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T2、T3两个时间点A组MAP、RR、SpO2较B组显著降低(P<0.05),B组HR较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年龄>70岁,ASAⅢ级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右美托米定辅助小剂量丙泊酚麻醉下行急诊胃镜检查较单用丙泊酚麻醉循环、呼吸更稳定.

    作者:梁永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抽选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不同的防跌倒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A组患者采取常规教育,B组在A组基础上应用跌倒评估及相关跌倒知识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率.结果 B组跌倒率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高于80岁为主要跌倒群体;跌倒高发时段是21:00-8:00;跌倒多发地为床边,主要跌倒因素为患者肢体平衡状态,体力不支.结论 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可显著降低跌倒率.

    作者:王幼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实施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分析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并且观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重症患者92例作为观察对象;安排所有重症患者通过抽签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呼吸内科常规护理+个体化护理;观察对比护理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在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重症患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重症患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在开展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合理展开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将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确保系列疾病有关并发症概率获得显著降低,从而避免出现预后不良以及出现死亡的现象,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出保证.

    作者:张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为有效治疗女性患者慢性盆腔炎疾病,探究中西联合用于疾病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7~2015.7期间我院门诊部门收治的慢性盆腔炎女性患者86例,本次临床分组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西药组、中西组,每组人数均为43例,对患者进行一年后随访记录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中西组疾病复发率为2.3%,西药组为9.3%,中西组用药治疗后患者疾病复发率较西药组低,P<0.05;中西组炎症改善有效率为97.7%,西药组为86.0%,P<0.05;西药组较中西组血浆粘度C反应蛋白改善效果差,P<0.05.结论 临床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联合进行治疗,患者恢复好、复发率低.

    作者:吴燕;张永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膀胱镜在泌尿外科尿道会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膀胱镜在泌尿外科尿道会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1例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的患者行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结果 20例手术获成功,1例因直肠损伤中转开放辅助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结论 应用膀胱镜行尿道会师术具有良好的微创手术效果.

    作者:佟琦弘;孙立征;薛志刚;毕金文;王保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梅毒联合检测在梅毒首诊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的对比,评价梅毒联合检测在梅毒首诊中的运用.方法 收集住院及门诊7224例血清标本同时用3种方法检测.结果 7224例血清标本中TP-ELISA阳性325例,阳性检出率4.50%;TRUST法阳性260例,阳性检出率3.60%;TPPA阳性检出率320例,阳性检出率4.43%.结论 3种检测方法在方法学上各有其优缺点,同时3种检测技术可以互补方法学上的缺点,减少梅毒诊断和治疗中的误差.

    作者:蒲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MP-9和TIMP-1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收集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脑梗死组)及健康受试者40例(健康对照组),脑梗死组根据入组14 d时MoCA评分结果分为CI组(MoCA评分<26分)、非认知障碍(non-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MoCA评分≥26分).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CI组与NCI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NCI组相比,CI组MMP-9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TIMP-1水平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MMP-9水平和高龄是脑梗死后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TIMP-1水平与吸烟是脑梗死后CI的保护性因素.相关分析显示CI组MoCA评分与MMP-9水平成负相关,与TIMP-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高MMP-9水平是脑梗死后CI的危险因素,而高TIMP-1水平是脑梗死后CI的保护性因素.测定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MP-9、TIMP-1水平,当与其他预测脑梗死后CI的因子联合进行系统筛查时,可能有助于识别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高风险患者.

    作者:杨雪;窦志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索茶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过程中,给予多索茶碱的治疗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蔡松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娱乐治疗在精神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优势

    目的 探讨娱乐治疗在精神疾病康复治疗中的优势.方法 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娱乐治疗(治疗组)和体能锻炼(对照组),定期测量PAN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进行对比,评估娱乐治疗在精神疾病康复治疗中的优势.结果 治疗组的认知功能改善比对照组更显著.从思维、情感、行为、主动性等方面观察,治疗组在治疗后3个月,在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三组相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更显著.患者的行为能力、躯体疾病、生命体征、大小便情况两组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相似.结论 娱乐治疗更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愉悦心情,改善认知,促进人际交往功能,对维持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康复或延缓衰退具有明确的效果,与对照组先比更具有优势.

    作者:吴冬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人性化管理模式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脑外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90例及护理人员26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护理人员13名、患者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护理质量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患者总满意率分别为100%、97.78%,均高于对照组的46.15%、75.5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脑外科护理给予人性化管理,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护士、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临床管理效果显著.

    作者:陈红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及其妊娠结局

    目的 探讨巨大儿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助产及诊疗积累实践性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390例巨大儿及4856例正常范围内足月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以390例巨大儿产妇作为观察组,以4856例正常足月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剖宫差率明显远远高于对照组;顺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肩难产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31%和15.6%,对照组产妇的肩难产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10%和3.33%.结论 采取积极措施,对预产妇做好健康教育,指导产妇合理饮食,将产生巨大儿的概率降低.同时积极做好产前诊断,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白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武清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现况分析

    目的 分析天津市武清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免疫规划服务水平.方法 利用天津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武清区预防接种门诊人员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武清区共有预防接种门诊29家,工作人员144名,每万人配置1.60人,年龄分布以30~49岁为主(59.03%);大专学历占43.75%,高中/中专学历39.58%;护理专业51.39%,临床专业34.72%;两个不同级别门诊工作人员的学历、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专业和工作年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清区免疫规划人员稳定性较差,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人员配置不合理,不足以应对未来免疫规划发展要求.今后应提升人员素质,调整人才结构,以提升预防接种队伍水平.

    作者:周立山;李玲;李继南;吴凤颖;李俊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虚拟实验室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新教学观念,改进实验教学手段,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虚拟实验室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作者:杨光;魏巍;苗小艳;刘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为进一步治疗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 对在我院行PCI的200例冠心病患者按术后造影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组(62例)和未狭窄组(13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吸烟、体重、常运动等).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无差异(P>0.05);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体重指数高、常运动、再狭窄组发生率均高于未狭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提倡戒烟、常运动加强抗凝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措施,临床应从这几方面进行干预,以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作者:鲁谦;冯冀;刘鹃锋;徐慧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脑梗死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脑梗死病情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淑艳;饶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