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叶莎
目的 研究唐山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对2008~2009年来某院就诊及住院患儿大便进行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890份粪便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86株,检出率为9.66%.其中沙门菌属28株(32.6%),致病性大肠杆菌17株(19.8%),志贺菌属14株(14.3%),奇异变形杆菌11株(12.8%),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8.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株(5.8%),铜绿假单胞菌4株(4.7%);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志贺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很高,呈多元耐药.沙门菌属明显低于志贺菌属,但有上升趋势;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明显低于其他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的耐药性很高.结论 唐山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是沙门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菌属、奇异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应根据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为依据.
作者:高春燕;刘树平;高庆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85例某院危重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同时随机抽取90例该院危重病经抢救成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就诊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循环功能异常、呼吸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电解质酸碱紊乱、白细胞数、APACHEⅡ评分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体温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循环功能异常、呼吸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APACHEⅡ评分高是急诊危重病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循环功能异常、呼吸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APACHEⅡ评分高是急诊危重病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对急诊危重病患者的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降低其死亡的发生率.
作者:陈炳星;陈本敦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铜蓝蛋白动态变化对MODS患者病因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于入院当天分别检测60例MODS患者(MODS组)、30例非MODS患者(对照组)血清铜蓝蛋白(CP)、超敏C反应蛋白(CRCP)、α-酸性糖蛋白(AAG)乳酸的含量,并对MODS组进行组内比较,入选的住院患者均进行APACHEⅡ和MODS评分.结果 (1) MODS组与对照组相比其APACHEⅡ、MODS评分、血清铜蓝蛋白(CP)、超敏C反应蛋白(CRCP)、α-酸性糖蛋白(AAG)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MODS组内比较:3个及3个以上器官损害与2个器官损害患者铜蓝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是否有肝损害无明显关系; (3)非感染组与感染组相比较,铜蓝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MODS患者铜蓝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α-酸性糖蛋白的检测有助于MODS早期诊断; (2)随着损害器官个数增多,铜蓝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有助于对MODS预后判断; (3)铜蓝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监测有助于MODS病因的初步判断,对MODS的针对性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胡志华;陈勉;陈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方法 对某院473例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清洁中断尿培养阳性率为33.6%,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所有病原菌感染的59.1%,大肠埃希菌感染占革兰阴性菌58.5%.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的感染占全部病原菌的28.9%,其中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占阳性球菌的58.7%.真菌占12.7%.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大肠埃希菌不产ESBLs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没有耐药性;肠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在泌尿系感染中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合理应用抗生素应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基础.
作者:金春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某综合性医院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现状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经梅毒血清学检查及临床确诊的73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年间病例检出数分别为6例、6例、10例、15例、36例,总计73例,其中低体重儿28例(38.4%),年龄为3个月以内患儿63例(86.3%). (2) 64例(87.7%)先天性梅毒患儿父母为外出务工人员,其余为非外出务工人员.73例(100%)患儿母亲均未行孕前梅毒筛查.(3) 73例患儿梅毒抗体检测(胶体金法)及TPHA检查均为阳性.TRUST实验结果以滴度1∶32常见(39例).结论 本院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逐年增高,以年龄为3个月以内的低体重儿多见.患儿父母多为外出务工人员,梅毒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预防先天性梅毒的关键是孕妇孕前筛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洪为;周攀;王华;李代渝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患者在创建护理示范病房前后对各项护理内容的满意度调查及比较,探讨创建护理示范病房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意义.方法 将2011年2月普外科创建护理示范病房后510名住院病人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与2010年同科室510份随机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士服务态度等5个内容的结果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 创建护理示范病房后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5个项目满意度均较前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对服务态度和健康教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创建护理示范病房后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对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丽娜;王丹心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与瘦素及I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09年7月~2011年在某院就诊的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79例,入选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查体人群7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瘦素及IGF水平,并分析其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人群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而IGF水平则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瘦素水平与SBP、BMI、WC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存在明显负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BMI、TG存在明显负相关,r=-0.312,-0.216,P<0.05.结论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瘦素及IGF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姚丽颖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部队官兵社会支持获得情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部队官兵253人进行测试.结果 对该部队官兵社会支持与军人常模进行比较发现,部队官兵的客观支持得分低于军人常模,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军龄在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发现,EPQ人格维度中,N维度与支持利用度,P维度与客观支持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该部队官兵能够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来帮助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社会支持对士兵的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楠;赵岳章;李星慧;王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关系及不同亚型HPV病毒重叠感染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 以148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并以96例宫颈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高危HPV病毒感染率、多重感染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影响及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高危HPV感染率.结果 HPV病毒感染率以鳞癌、腺癌居多;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率、双重感染率、多重感染率在宫颈癌中较高,CINⅢ期、CINⅡ期、CIN Ⅰ期依次降低,均高于宫颈炎中感染率.结论 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阻断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可阻断癌前病变的进程,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所在.
作者:余锦芬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及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共育的研究,探索骨重建的过程.方法 新西兰兔骨组织,分离成骨、破骨细胞,混合培养,建立成骨-破骨细胞-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共育体系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等的变化.结果 共育系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生长良好,新骨不断形成,骨重塑加快,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降解时间缩短.结论 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共育环境中生长良好,模拟了接近体内的环境,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实验方法.
作者:贾丙申;李俊;黄涛;孟志斌;于鹏;谭海涛;王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河北省唐山市城乡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及分布特征,为制定防病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4个县区257 614名30~79岁居民入户访谈调查.结果 252013名唐山市城乡居民中,患各种慢性病者共计101987人次,累计患病率为40.4%.慢性病患病率居前5位依次是高血压、慢性胃肠炎/溃疡、心脏病、糖尿病和脑血栓,患病率分别为12.1%,10.2%,8.6%,3.1%和2.6%,占慢性病总数的90.6%;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慢性胃肠炎/溃疡、脑血栓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慢性胃肠炎/溃疡、脑血栓、乙肝和肝硬化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种以上慢性病患病率为27.7%,其中30~、40~、50~、60~、70~岁年龄组患病率分别为14.1%、22.4%、32.6%、44.2%、51.9%,城市(31.3%)高于农村(26.5%),女性(28.2%)高于男性(27.2%).结论 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城市慢性病明显高于农村;高血压、慢性胃肠炎/溃疡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唐山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作者:张志坤;刘丹;张晓慧;项东;何金奎;张绍文;高庆华;李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为了解本地区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状况,给妇婴保健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8 ~2011年期间某院分娩的出生缺陷儿,共计1206例,回顾分析出出生缺陷儿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结果,对照分析不同区域未进行产前筛查者构成比.结果 产前筛查阳性者占33.4% (403/1206),产前诊断阳性者占28.8% (347/1206),未进行产前筛查者占9.8% (118/1206).中期畸形引产者占25.2% (304/1206).产前诊断缺陷前5位者依次为: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唇裂、染色体异常及足内翻.缺陷前5位者合计295例,缺陷构成比为85.1%.前5位者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364例(53.1%),外耳廓畸形79例(11.5%),唇裂75例(10.9%),隐睾62例(9.1%),多指(趾)49例(7.2%).城镇未进行产前筛查者的构成比(1.4%)比农村的(15.4%)显著低(P<0.05).结论 为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中应加强对四肢及五官处微小结构的探查,不能只关注筛查价值,而忽略产前诊断的重要性.
作者:李东海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临床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58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手术全程顺利,手术时间在10~46 min之间,出血量为10~90 ml,术后6h常规拔除尿管均可自行排尿,术后24 h之内均完全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在5~7 d出院. (2)术后评价治疗整体满意率为96.55% (56/58),0型黏膜下肌瘤治疗满意率均为100% (38/38),Ⅰ型黏膜下肌瘤治疗满意率92.86% (13/14),Ⅱ型黏膜下肌瘤治疗满意率83.33% (5/6). (3)术中及术后未发生1例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宫腔镜下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满意,手术安全、可靠,术中应注意严格选择适应症及提高手术技巧.
作者:濮玉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迁西县孕产妇系统保健与围产儿死亡情况.方法 对2008~2011年迁西县妇幼卫生信息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常住(户籍本地及暂住一年以上非户籍)及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及围产儿死亡情况.结果 (1)在同一年度内常住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在同一年度内常住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流动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围产儿死亡原因在各年度顺位顺序各不相同,但是整体分析出生缺陷、胎儿因素及母亲因素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4)4年间随着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呈现逐渐下降情况,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与围产儿死亡率之间具有负相关(r=-1.121,P<0.05).结论 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水平,重点加强流动孕产妇系统保健,是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关键.
作者:刘玉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应用盐酸利多卡因致小鼠中毒惊厥模型,探讨硫酸镁对利多卡因中毒小鼠惊厥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210只昆明小鼠,体重18~25 g,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50 mg/kg硫酸镁组、100 mg/kg硫酸镁组、200 mg/kg硫酸镁组、400 mg/kg硫酸镁组,每组42只,分别预先腹腔注射4种剂量的硫酸镁或等容积的生理盐水,15 min后腹腔注射100 mg/kg利多卡因,观察小鼠惊厥潜伏期、持续期、惊厥发生率、死亡时间和死亡率.结果 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硫酸镁可延长利多卡因致惊厥的潜伏期,缩短利多卡因致惊厥的持续时间,延长利多卡因致惊厥的死亡时间.②硫酸镁可以降低利多卡因致惊厥的发生率,200和400 mg/kg硫酸镁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利多卡因致惊厥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降低利多卡因致惊厥的死亡率,50、100、200 mg/kg硫酸镁组与生理盐水比较,利多卡因致惊厥敏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③硫酸镁可降低利多卡因致惊厥的强度,随着硫酸镁剂量的增加,利多卡因致惊厥的等级逐渐降低.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硫酸镁可拮抗利多卡因的致惊厥作用,降低利多卡因的毒性.
作者:邱有波;杨拯;袁梦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初步研究生物转化酶类谷胱甘肽转硫酶M1 (GSMT1)基因缺失多态性与海南中老年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某院中老年胃癌患者血液DNA 130例作为实验组,体检科中老年健康体检者血液DNA138例作为对照组,利用PCR技术对所有的DNA样本进行GSTM1缺失多态性的检测.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STM1(-)/GSTM1(+)在实验组中的检出率为29.8%/70.2%,在对照组中的检出率为18.8%/81.2%,两组间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8,P=0.033< 0.05).结论 GSTM1基因缺失多态性与海南中老年人群胃癌易感性有关,GSTM1(-)可能是海南中老年胃癌患者的易感基因型.
作者:王文文;杨文明;张云霞;赵蜀崖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0年8月~2011年6月60例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泡沫硬化剂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术后恢复时间、大隐静脉主干闭塞率、并发症等临床效果.结果 60条患肢均在术中行高位结扎和注射泡沫硬化剂,平均每条患肢应用6.5 ml泡沫硬化剂.术后平均观察4d出院,60条大隐静脉主干治疗后6个月随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临床查体,可见85% (51/60)大隐静脉主干闭塞,下肢明显的曲张畸形静脉消失.皮肤色素沉着10例,血栓性静脉炎3例,局部用药,2周内缓解.结论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术后恢复快、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作者:任菲;马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对不同服药方式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进行比较,为中国抗结核FDC的推广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以中国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项目7个项目省41个项目县(区、旗)为研究现场,采取观察性研究方法,共纳入4907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了不同服药方式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患者中男性占66.8% (3279/4 907),农民占75.6% (3711/490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4.1% (4128/4907),平均年龄(48.49±19.08)岁,平均体重(55.93±8.74) kg.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21.5% (1055/4907),不同服药方式下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13,P=0.190),但隔日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x2=6.141,P=0.013);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为94.7% (2896/3059),隔日治疗组患者治愈率较高(x2=11.791,P=0.001),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完成治疗率为95.1% (1758/184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52,P=0.142).结论 每日治疗方案在治疗转归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隔日治疗方案相当,但由于其可以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依从性,因此更适宜在中国抗结核FDC推广中使用.
作者:王倪;周林;池俊英;耿红;康森;杨枢敏;张联英;王梅引;樊辰霞;石峰;陈明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吸毒、暗娼和男同性恋3类艾滋病感染高危特殊人群(以下简称特殊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全省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查海南省8个市县暗娼人群和吸毒人群各200名,采取滚雪球抽查方法抽查海口市区男同性恋者100名,采集每名调查对象血标本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结果 特殊人群总的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分别为66.8%和12.6%.吸毒人群的感染率和携带率分别为72.5%和17.0%;暗娼的感染率和携带率分别为61.0%和9.5%;男同性恋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0%.吸毒人群的感染率的携带率高于普通人群,明显高于暗娼和男同性恋者.吸毒人群的感染率和携带率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部地区暗娼人群的感染率和携带率明显高于东部,与吸毒人群相近.结论 吸毒者和暗娼是海南省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应尽早尽快采取包括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综合性预防干预措施.
作者:符振旺;孙莲英;曾雪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医院定期对离退休老年教师进行血压、心电图监测,彩超检查了解高校老年教师的心脏血管损害程度,以便及早进行干预,降低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高校老年教师进行体检,测定血压、心电图描记,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参照评价标准,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体检结果表明,高校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占老年人群38%,主要表现在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心电图异常占老年人群26%,主要表现在心律失常、缺血性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结论 加强对高校老年教师的血压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了解高校老年教师心脏和血管的损害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敏;叶莎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