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飞;王和平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的遗传毒性、潜在致癌性.[方法]将抗癌药物引发的体外培养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作为判断抗癌药物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的观测指标.参考临床用药量,分别在不同浓度下对健康人静脉血进行短期微量全血培养.培养物分别按常规方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计算畸变率、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结果]阿霉素各浓度组SCE频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线菌素D高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光神霉素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和放线菌素D均存在遗传毒性和潜在致癌性,光神霉素未发现类似毒作用.提示,抗癌药物的远期不良反应不容忽视,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物人员应建立起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关晶;高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初步探讨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 )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 )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冠脉结扎-再松开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I/R模型;记录II导联心电图,对心律失常进行评分;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心肌PDCD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DCD5蛋白表达.[结果]心肌I/R后,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心肌PDCD5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PDCD5基因参与了心肌I/R损伤后的心肌细胞凋亡过程,可能是I/R损伤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郭观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裙带菜多糖(PUP)对食管癌细胞TE-13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食管癌细胞TE-13作为研究对象,MIT法检测PUP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在电子透镜下观察PUP对TE-13超徽凋亡结构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周期分布和凋亡率;RT-PER法检测PUP对TE-1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表达的影响.[结果]PUP对食管癌细胞TE-13有显著增殖抑制效应,作用时间越长,在一定范围内的PUP浓度越大,抑制效应越强.PUP作用48 h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2.17 μg/ml,25,50,100 μg/ml的PUP作用48 h后,TE-13均发生凋亡形态的变化;100μg/ml PUP处理72 h后,凋亡率为52.19%;周期分布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RT-PCR结果显示PUP能降低食管癌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论]PUP在体外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TE-13的增殖,其机制与PUP诱导食管癌周期阻滞和下调Survivin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商晓丽;商晓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Gαq对H2O2诱导的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H2O2诱导凋亡组,Gp-2A抑制组,每组3个重复.Gp-2A抑制组在培养基加入10μM Gp Antagonist 2A(Gαq抑制剂Gp-2A),培养24 h后与H2O2诱导凋亡组同时加入等浓度H2O2,对照组加等量PBS,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侧细胞凋亡.[结果]在1 mM H2O2下,加入Gp-2A的实验组凋亡明显低于不加组.[结论]Gp-2A可以明显抑制低浓度下H2O2诱导的Thp-1细胞的凋亡.
作者:何燕;王衍堂;孙文翠;梁龙;石桂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采集后,采用甲醉-纯水(5:95)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测定条件为:柱温30℃,流速1 ml/min,UV205nm检测.[结果]本法在0.1-10mg/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检出限(LAD)= 0.01 mg/L[信嗓(S/N)= 3,进样量20μl],低检出浓度为2.2×10-3 mg/m3(以采集45 L空气计算),样品回收率为94.5%~99.8%,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n = 6),[结论]该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商、线性范围宽,可以用于短时问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丙烯酰胺的检测.
作者:杨华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90 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90 d时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指标的变化两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
作者:张攀;汪明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群甲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现状.[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用ELISA法检测HAVIgG.[结果]共调查901人,HAVIgG阳性率14.87%,[结论]本地区人群对甲肝的免疫水平较低,应尽快将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特别要加强托幼和学校集体人群甲肝的预防.
作者:姚治安;栾相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OP )筛查及早期临床干预.[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出生的早产儿100例,检查前首先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对患儿进行双眼散瞳,15 min 1次,4次后瞳孔散大,并压迫泪囊,采用小儿开睑器将患儿眼睑分开.[结果]100例早产儿中有17例发生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占17.00%,男11例,女6例.其中ROP I期9例,ROP II期4例,ROPIII期1例,ROP达到III期阈值并伴有附加病变而接受治疗者1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几率随着出生体重的下降逐渐升高,且与体重≤1 000 g早产儿相比,体重为1750~2 500 g早产儿ROP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几率随着孕周的缩短逐渐升高,且与孕周≤30周早产儿相比,孕周为34-36周早产儿ROP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氧浓度≤400 mVL早产儿相比,吸氧浓度>400 mVL早产儿ROP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氧时间≤3d早产儿相比,吸氧持续时间≥7d的早产儿ROP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出生体重越低,孕周越短的早产儿发生ROP的几率越大,且吸氧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也会促使早产儿ROP的发生,这将对早产儿的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又.
作者:沈璟;李杨方;吴茜;许江涛;潘晓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和生活方式.[方法]对都江堰市天马镇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及进行有关因素调查.[结果]该镇的高血压的患病率37.2%,女性高血压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趋势X2=4.308,P = 0.038),高血压与文化程度关系不大,随着吸烟年支数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加(趋势Xr=11.241,P = 0.008),冠心病、卒中中高血压患病率较高(X2=9.24,P=0.002).[结论]商血压的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是女性年龄、吸烟年支数.慢性病冠心病和卒中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
作者:顾寒英;高淑娜;张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低保人员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以期找到对该人群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采用系统和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市低保人员445人为调查对象,并选取455名非低保人员进行1:1配对.将低保人员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心理干预.干预方法主要有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和心理剧治疗等.使用SCL-90 量表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并评价心理千预效果.[结果]SCL-90 量表评分显示低保人员10个因子分均高于非低保人员,心理卫生状况较差.实施心理干预后,千预组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其他项目4个因子分及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其他项目4个因子分均比干预前提高(P<0.05).[结论]通过实施社区综合心理干预,低保人员心理卫生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应继续对这一群体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覃朝晖;张训保;姚元虎;卓朗;谷玉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钠血症对各种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3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病情发展过程中血钠的变化值以及出现高钠血症的时间,将所得数值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3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68例并发高钠血症,伴高钠血症患者的预后明显较不伴高钠血症者差,P<0.05;在颅脑损伤后72 h以上并发高钠血症的患者预后较24 h以内或24~72 h并发者差,P值分别<0.05或<0.001;而高血钠发生在24 h以内者与发生在24~72 h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出血高钠血症预示着患者的预后不佳,且出现时问越晚,预后越差,临床上对这类患者需提高警惕.
作者:孙彤;辛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清蛋白肽对C57BL/6J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断乳小鼠随机分为1个阴性对照组和低(0.225%)、中(0.45%)、高(1.35%)3个乳清蛋白肽干预组,每组15只动物,连续喂养30 d.然后依次进行跳台、穿梭箱及Morris水迷宫3个行为学实验,分别检验动物的被动回避、主动回避及空间记忆能力.[结果]跳台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乳清蛋白肤千预组训练后24 h和d5的平均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惫义;穿梭箱实验结果显示,0.225%和0.45%乳清蛋白肽干预组的整体电击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3个乳清蛋白肽干预组的电击时问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3个乳清蛋白肽干预组的主动回避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Morris 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1.35%乳清蛋白肽干预组找到平台所经过的路程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3个乳清蛋白肽干预组的动物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乳清蛋白肽能够改善C57BL/6J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徐琳琳;马奕;许雅君;李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近几年宜兴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兴市麻疹发病为散发.平均发病率为4.40/10万.发病高发季节为3~6月.本地人口发病以15岁以上病例为主;流动人口发病以7岁以下为主,本地人口发病率明显低于流动人口.[结论]应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保持高水平的实际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加强本地15岁以上人口麻疹接种率与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消除流动人口的免疫空白,是宜兴市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作者:张华君;谭文文;周建刚;史丽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液相一质谱联用(LC-MS/MS )法测定人血浆中的阿奇霉素浓度.[方法]采用API 3型LC-MS/MS液质联用系统,Ultimate 18.分析柱(100 x 4.6 mm,5tt,μm ),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7030:0.001,用氮水调pH=3.5),流速0.4 ml-min.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二氛甲烷提取浓集后进样,M11iM模式检测(离子对794.5/591.4),莫沙比利(422.1/198.0)为内标,按内标法定量,[结果]阿奇霉素和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8,3.6 min,标准曲线在1-1024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低定量限1 ng·ml-1,日内、日间RSD分别小于6.6%和9.1%,方法回收率96.4%~108.9%,预处理回收率66.3~78.2%,[结论]本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与已有文献报道相比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血浆中阿奇霉素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研究用.
作者:蔡娟;秦永平;冯仕银;南峰;向谨;余勤;梁茂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市职业人群对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生活及工作行为习惯,为防控布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形式对宜兴市杨巷镇羊肉交易市场内的160名职业人群进行调查,调查资料采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职业人群的总知晓率为25.29%,不同户籍、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在知晓率高低上存在差异(P值均<0.0001);(2)生活及工作行为习惯:有食用半生不熟的牛羊肉制品情况、不戴乳胶手套的习惯、工作后不洗手直接食用食品的情况、手上有伤口直接接触牛羊及其制品的情况、工作中无使用口罩的习惯等5种可能感染布病的高危行为习惯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88%,90.00%,30.63%,75.00%,9750%,[结论]宜兴市职业人群中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生活及工作中仍存在较高比例的高危行为,需进一步加强健康知识宜教及行为干预.
作者:周建刚;谭文文;张华君;程军强;史丽敏;卢旻旻;丁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Cdc42蛋白在细胞骨架动态变化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细胞骨架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各种功能,突出影响到细胞迁移与细胞极化.Cdc42蛋白对细胞骨架动态变化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信号传递过程,涉及到Rho家族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其他多条信号通路问的相互作用.
作者:徐菊玲;邵圣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HAT评分(溶栓后出血评分)与使用rt-PA(0.6mg/kg体重)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后颅内出血情况的关系,为使用HAT指导溶栓治疗做准备.[方法]对162名进行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按0.6mg/kg体重)静脉溶栓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分别记录HAT评分的各分项评分情况,按HATO分、1分、2分、3分和)4分为5组,记录各组患者的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分为非症状性、症状性及致死性颅内出血)和90 d后的功能结局(以改良Rankin评分,mRs表示),各组问进行比较.[结果]HATO分、1分、2分、3分和≥4分各组的总颅内出血的百分比分别为2.7%、10.20%、20.0%、31.2%和50.0%;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比例分别为0.0%、2.0%、5.0%、12.6%和50.0%,卡方检验得X2=28.0,P<0.001(Monte Carlo确切概率法),提示HAT分值的增加,颅内出血的比例及严重程度在增加,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另外将HAT和出血类型做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得到spearman相关系数0.306,P<0.001;说明HAT得分和出血程度正相关.本研究患者队列的症状性出血比例为3.1%,低于NINDS研究的5.9%.随着HAT评分的增加,取得良好预后(mRs≤2的比例)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结论]对于按0.6 mg/kg体重,时间窗为4.5 h使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HAT评分的增加与颅内出血风险的增加正相关.HAT可能作为预测溶栓后颅内出血风险的一个简单易行的实用临床工具.
作者:张新宇;王丽平;罗树生;樊东升;沈扬;李小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CT与MRI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30例应用CT检查,30例应用MRI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法发现异常的阳性率及预后以及两种检查方法发现异常的部位.[结果]应用MRI检查发现异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发现颅脑损伤的部位也多于CT检查(P< 0.05).[结论]应用MRI检查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诊断优势,明显优于应用CT检查.
作者:付振杰;付瑜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间35例NV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5例中超声心动图均可见心室内粗乱非致密化的肌小梁及小梁问隐窝.32例为单纯的心室肌致密化不全,其中3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35例均为左心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心室肌致密化不全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王超;杨炳昂;林凌;莫泽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制新型pH传感器,为本科仪器分析实验提供新颖选题.[方法]基于自组装技术和静电吸附技术,研制了硫堇/Nafion膜修饰的电流型pH传感器,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不同pH值的醋酸缓冲溶液进行分析测试.[结果]硫堇/Nafion修饰电极在不同pH值的测试底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的氧化峰和还原峰电位及对应的峰电流均与pH值呈线性响应,该修饰电极可用于弱酸性溶液pH值的测定.[结论]通过对电极修饰步骤及pH值测定方法的学习及结果分析,可提高学生对修饰电极及循环伏安特性的进一步掌握,是本科仪器分析实验的理想选题.
作者:卓颖;袁若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