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祥森;甘耐炎;吕凯;陈波
目的 探讨肝癌晚期患者关于疼痛的部位、特征、程度以及伴随症状进行观察,指导有效护理.方法 对我科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肝癌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肝癌晚期患者经过护士精心的护理后,47例患者疼痛在使用药物和心理护理后有所缓解,存活期约为4 w~3个月,未出现恶性突发事件,如跳楼、自杀等,3例患者因癌结节破裂引起大出血而死亡.结论 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晚期肝癌疼痛至关重要,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在临床广泛实行.
作者:孔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7月行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24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资料,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 24例患者术后随访0.5~3年,其中复发的2例均再次手术.结论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不仅疗效理想,而且创伤小、出血少、恢复迅速,术后密切随访亦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梅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微创自动痔疮套扎联合改良硬化剂注射术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医治的93例重度痔疮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医治方法不同,分设对照组(41例)与研究组(52例),对照组行改良硬化剂医治,研究组行改良硬化剂联合微创自动痔疮套扎医治,比对两组医治前后便血症状评分、相关临床指标与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医治前两组便血症状评分对比(P>0.05),医治后研究组便血症状评分、相关临床指标、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痔疮患者行改良硬化剂联合微创自动痔疮套扎医治可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便血控制与住院等所用的时间,并减少便血与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张永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研究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确诊为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神经节苷脂、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6w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等.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患有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实施神经节苷脂、银杏达莫联合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够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艾德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如何有效保护甲状旁腺,从而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低下.方法 选取75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病例,该病例术中均进行甲状旁腺保护,具体体现:①精细的手术解剖进行甲状旁腺术中识别和定位;②精确的甲状旁腺被膜解剖;③确切的保护甲状旁腺血供.术中及时发现甲状旁腺血供受损或被误切则行自体移植.观察术后近、远期有无低钙血症发生.结果 近期发生低钙血症38例(50.6%),予静脉补钙,快5 d内出院前恢复正常,出院后继续口服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D,慢术后一月内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5月,未出现远期低钙血症情况.结论 术中完整保护甲状旁腺,是避免甲状腺全切除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为有效的手段.行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时,至少保留2个甲状旁腺,可有效防止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
作者:陈军;王少军;汪刘华;俞仁龙;姚永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9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 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颈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程度,并提供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动脉硬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进行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1369例孕妇,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胎儿心脏与胸腔大小比例、房室间隔连续性、房室间隔、血流情况、大动脉发育情况等情况,将超声检查结果与尸检报告或新生儿心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1360例孕妇中,有47例胎儿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占3.46%,与尸检/正常分娩胎儿胎心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74%.结论 利用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较高、操作简便,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莫凌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阶段式教学法在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及在控制医疗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64名参加麻醉恢复室实习的在校麻醉学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P组(阶段式教学组,n=32):采用阶段式带教;C组(对照组,n=32):采用传统讲授带教实习.实习结束后进行操作技能和风险理论知识考核,并计算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同学实习前后的专业理论知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P组实习结束时的技能操作成绩和风险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均高C组(P<0.05),P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在恢复室实习带教中采用阶段式实习带教法有助于实习同学的操作技能掌握和医疗风险控制.
作者:董军;刘媛媛;朱儒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黄芪对急性肾损伤大鼠EGF、IL-18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除对照组10只外,其余用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100mg/(kg·d)腹腔注射,连续7 d,建立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提取液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次在灌胃前,第7和14 d通过大鼠内眦静脉取血,测定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质-18(IL-18),第14 d取血后处死大鼠.结果 药物灌胃第7 d,各治疗组所测EGF均较治疗前上升,IL-18均较治疗前下降,均高于对照组,但高剂量组更明显,第14 d,各治疗组EGF较第7 d进一步上升,而IL-18进一步下降,高剂量组更明显.高剂量组肾功能及形态学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有较明显减轻.结论 黄芪对损伤大鼠肾脏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新;向少伟;赖申昌;谭嘉臻;黄海燕;葛旭;唐子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6年8月接诊的疑似胃癌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胃镜对患者胃部病变组织进行取材,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查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弥漫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42.11%显著低于肠型患者62.50%(P<0.05),混合型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60.00%与肠型患者、弥漫型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胃癌组织病理分型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临床检测,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作者:张雁霞;路喜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门诊治疗的4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认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愈8例,有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18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护理满意13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为6.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认知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王琳;夏冰;崔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用加味小柴胡汤的效果.方法 按照奇偶数字法原理,分组我院近期接收的92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分成实验、对照两组,各组均46例.实验组采用加味小柴胡汤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两组病情变化,比较复发率等相关治疗指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2.61%.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为6.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对照组分别为17.39%、34.78%.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加味小柴胡汤积极用于咳嗽变异型哮喘中,能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降低疾病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曹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的疗效予以探析.方法 抽取74例从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传统组和新型组,每组各37例.对传统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给予新型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进行联合治疗(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结果 通过相应的治疗后,新型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30%(灵验21例,见效15,无效1例),传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2.97%(灵验11例,见效16例,无效10例),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大于后者,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压水平上亦存在统计学差异(前者优于后者,P<0.05).结论 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联合采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不仅可有效调节血压水平,亦可获得良好疗效,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周元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术前患者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88例伴有高血压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和血压水平.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为(30.2±4.1)分,对照组SAS评分为(43.2±4.3)分,且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也分别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有高血压并行外科手术患者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程度,稳定血压水平,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储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小针刀与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组和牵引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小针刀组采取小针刀治疗,牵引组采取牵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小针刀治JO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牵引组治疗后,经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小针刀治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牵引组治疗后,经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优于牵引治疗,通过小针刀结合牵引治疗,可协同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游建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痉挛性腹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分为试验组与研究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间苯三酚治疗,研究组采用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缓解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试验组(P<0.05),副反应发生率与试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在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治疗中疗效确切,且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罗亚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结合增强型血流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产检的孕妇中筛查出的59例胎儿心脏先天性异常者,其中有3例漏诊,对其超声图像和孕晚期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漏诊原因.结果 59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有46例在孕20~28 w被检出(占78.00%),有14例在孕晚期被查出(占22.00%),其中有2例室间隔缺损在孕晚期的复查中显示愈合,出现3例漏诊,P<0.05.结论 二维超声结合增强型血流成像技术诊断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具有安全无创的优点,应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邢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可切除肺癌伴不同肺叶结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1月我科38例手术切除肺癌原发灶及肺内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结节大小、数量,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PET-CT检查,原发癌分期及结节与原发灶的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鉴别分析.结果 38例肺癌患者均行手术切除不同肺叶结节,病理检查提示良性结节,其中纤维组织16例、炎性假瘤5例、错构瘤3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其他良性病变13例.结论 肺癌伴不同肺叶结节应积极通过各种临床方法及手段鉴别诊断,伴随肺叶结节积极行楔形切除手术治疗.
作者:李成;秦治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产前系统筛查心脏标准切面在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意义,研究产前超声在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7月于我院产前超声检查的2477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确诊胎儿心脏畸形,分析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切面特征,计算产前超声诊断阳性率.结果 2477例胎儿中,超声发现心脏畸形24例,异常检出率0.97%,诊断阳性率为92.31%,漏诊率0.77%.结论 联合胎儿心脏多切面扫查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准确率较高,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玲;缪春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神经监测技术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13例需行显微切除术的脊髓髓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手术过程当中利用神经监测技术,对肿瘤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在13例患者中,有肿瘤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3例和1例大部分切除;在术后半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有12例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仅有1例患者存在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神经监测技术在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肿瘤切除率,另一方面还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作者:路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