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胶原蛋白海绵预防牙齿拔除术后干槽症发生的效果分析

张井斌

关键词:胶原蛋白海绵, 拔牙, 干槽症
摘要: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预防牙齿拔除术后干槽症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100例需进行牙齿拔除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拔牙后使用胶原蛋白海绵,观察组拔牙后给予常规疗法,不放置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干槽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1/50) vs 14.00%(7/50)](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231.84±11.29)元vs(287.12±13.08)元](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0%(49/50) vs 80.00%(40/50)](P<0.05)。结论在行牙齿拔除术的患者中给予胶原蛋白海绵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干槽症的发生,节约治疗费用,临床疗效优异,值得应用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情况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9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给予其强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上,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14.89%<44.68%,6.38%<29.7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观察及护理,可有效降低其伤口感染的几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作者:罗智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层ICU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的认知分析及对策

    目的:规范基层ICU护士身体约束行为,打破常规约束现状。方法针对24名ICU护士进行身体约束认知调查,包括身体约束知识问卷、身体约束态度问卷、身体约束行为问卷。综合分析后采取培训护士约束相关知识,医护合作评估、决策是否执行身体约束,制定约束流程,实战演练正确的约束方法,经常化巡视、持续改进等措施。结果打破了常规约束现状,约束使用率下降到60.2%。结论对基层ICU护士进行患者身体约束认知分析,有的放矢的进行培训,可规范护士约束行为,有效降低约束使用率。

    作者:王明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运用“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论”护理抑郁症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方法将医院2014~2015年收治的30例抑郁症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病情很快好转,预后良好。结论“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论”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能提高护理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王华云;张少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主要分析研究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均采取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两种检查,结合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回报结果示良性结节90个,恶性结节30个。超声张弹性成像在诊断敏感性方面要优于常规超声,但两者在特异性和准确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对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两种检查方法比较,由此证明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更能识别结节的良恶性,在临床中应当被广泛运用。

    作者:骆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

    目的:探讨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病理学诊断的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评价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结果78例患者中,经病理学诊断恶性病变者44例,记为观察组;良性病变者34例。结论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病灶形态中应用MRI动态增强技术能够大大增强医生的鉴别能力,同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应用早期增强率和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具有一定的辅助性。

    作者:段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临时起搏器用于急性乌头碱中毒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恶性心律失常使用起搏器治疗的效果,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整全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例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除按中毒处理原则治疗外,采用临时起搏器积极保护及抗心律失常治疗,根据治疗后患者24h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9例患者24 h心律失常全部成功转为窦性心律。结论正确掌握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采用合理的综合性治疗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云巧;杨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晚期癌症患者社区-家庭一体化居家姑息照护的健康教育效果

    目的:分析晚期癌症患者社区-家庭一体化居家姑息照护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市四个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基地,其中的晚期癌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将每月被专业医护人员随访一次,进行常规检查及治疗服务;观察组患者则每周被医护人员随访一次,不仅进行常规检查,且会从多方面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均进行1年。通过患者的身体检查、患者的心理健康及住院相关事项来对比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情的控制更稳定,生存质量更高,生存欲望更强,对生活更加积极,病情更稳定,其家人对患者的理解度更高。结论社区-家庭一体化居家姑息照护的健康教育比一般治疗方法对晚期癌症患者的身心有着更大的帮助,不仅能从身体上缓解他们的病情,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经济压力,方便患者就诊,也能从心理上抚慰他们的痛苦,提高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的理解度,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异丙酚联合依托咪酯在颅脑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对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在颅脑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96例接受颅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时观察组患者采用依托咪酯,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对各自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恢复时间以及脑功能区定位时态评价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缝皮时的DBP(舒张压)、血液流变学(HR)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依托咪酯可起到有效的脑保护作用,且唤醒时间短、脑功能区位定时时态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连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2015年米易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米易县法定传染病的发病规律,为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米易县2015年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米易县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1种448例,报告发病率为199.97/10万;传染病发病率与2014年相比下降1.75%。死亡4例(艾滋病),报告死亡率1.79/10万。传染病发病率居前6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菌痢、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论2015年米易县法定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下一步防控工作重点是要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

    作者:谢怀武;杨秀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FQ-PCR检测丹江口地区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的五年回顾性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对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的检测结果,以了解本地区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1000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均采取FQ-PCR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不同男女性别及年龄段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UU和Ct的检出率为44.50%,其中在女性患者中的检出率(55.31%)要明显高于男性(35.58%)(P<0.05)。其中女性患者UU的检出率(37.61%)显著高于男性(1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和UU+Ct在不同性别间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18~40岁患者的阳性率(81.35%)显著高于年龄大于40岁患者(18.65%),差异显著(P<0.05)。结论 FQ-PCR对UU、Ct的检出率较高,本地区以女性患者及18~40岁年龄段的检出率较高,应加大对上述人群的监管力度。

    作者:邓莉;宋丹;方正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在妇产科实习医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患者希望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参与权、人格权,患者在寻求治疗的同时,更关注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尊重。医患沟通是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可避免的,对于妇产科患者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表现得尤为突出。

    作者:李思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诊危重患者转运护理进展分析

    急诊护理属于急诊医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一门短时间、少数据、佳技能挽救患者生命,缓解患者痛苦的专业技术,急诊护理能够直接反应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以及技术水平。急诊患者中大部分属于危重患者,此类患者的发病比较突然,病情十分凶险,病情变化速度快,随时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分秒必争为患者实施抢救工作。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当患者受伤之后的60 min属于决定其生死的关键时刻,作为危重抢救阶段被称为抢救黄金时间,医护工作者需要给予患者快速并且有效的急救措施,在短时间之内送到患者的身边,为其开展基础生命支持以及抢救处理,维持患者的生命,在救护车上不断为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工作,使其出现并发症几率降低,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茹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脏彩超临床辅助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心脏彩超在急性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早期临床辅助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2例,以CT肺动脉造影诊断为金标准,针对全部患者早期实施心脏彩超辅助检查手段,记录心脏彩超结果,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等,本组42例患者中,呼吸困难为83.3%,胸痛为54.8%,咯血为16.7%;心脏彩超异常结果占80.9%。结论对于怀疑有急性肺栓塞或有肺栓塞高危风险因素者,在辅助检查过程中尽早行床边心脏彩超技术,能够在早期获取良好诊断效果,优化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和生存质量,但仅适用于早期,且易受原发心肺疾病干扰。

    作者:钟晓娇;黄志平;林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诊断的作用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诊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6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小板参数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血小板压积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比较,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检验指标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升高可将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充分反应出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付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产后综合护理对乡镇初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析产后综合护理对乡镇初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初次分娩产妇9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实施产后综合护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0%,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乡镇初产妇,产后进行综合护理,可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覃红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目的:总结分析对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列为本次研究对象,数字随机抽取出50例作为观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另抽取同期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0%;对照组共有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4%。组间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χ2=6.413);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总满意48例,总满意度为96%;对照组总满意36例,总满意度为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χ2=9.517)。结论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并结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春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尿细菌培养病原学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本地区尿液细菌培养中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3972例尿液标本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并用Whonet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72例尿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537株,总检出率为38.7%,其中革兰阴性菌1147株,占74.6%,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39株,占22.1%,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51株,占3.3%,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的大肠埃希菌419株,占48.2%;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显示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阴沟肠杆菌为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根据细菌学结果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减少盲目使用抗生素避免增加耐药性。

    作者:杜淑银;王生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个体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影响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医护人员从2013年5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抽取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6例,临床分组根据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护理措施进行,将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n=28例)作为常规组,实验组为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患者(28例),观察两种护理模式下认知障碍发生情况。结果在认知障碍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期间,辅以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对预后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姜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护理

    目的:研究颈椎骨折患者实施椎前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诊治的50例颈椎骨折患者,对其实施椎前路手术,对其手术治疗前后以及手术过程中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通过对所选的患者实施6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功能评价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颈椎骨折患者实施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能够提升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效果,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邹萃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均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成两组,其中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的患者为关节清理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的患者为微骨折术组,每组患者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膝关节HSS评分。结果关节清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8.33%,微骨折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微骨折术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关节清理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骨折术组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关节清理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飞;张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