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云;张少平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从医院妇产科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抽选94例进行研究,依据研究对象所接受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对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顺产率、妊娠结局(胎儿窘迫率、胎盘早剥率)、产后2 h出血量、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顺产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作者:易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为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实行了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对疾病进行分级,做到小病、康复到基层,大病、重症到医院的分层级诊疗制度。本文从分级诊疗中双向转诊的数据变化出发,根据利益、政策、资源等六方面提出现阶段双向转诊的问题及建议,并对中国未来的医疗卫生领域进行趋势预测。
作者:史珂欣;王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新生儿科与普通儿科疾病谱的不同,一些教学医院的新生儿科已成为独立的教研室,新生儿科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实习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医疗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充分满足人们对医疗质量的高要求,加强临床教学是关键。如何激发医学生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实习兴趣,开展好医学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近几年来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分享如下。
作者:张李霞;戴怡蘅;贾德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老年胃溃疡采用克拉霉素联合呋喃唑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胃溃疡患者46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呋喃唑酮的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组实施克拉霉素联合呋喃唑酮的临床治疗方案,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结果经不同治疗方案的实施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复发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溃疡直径皆比治疗之前小,并且观察组要比对照组小很多,其生活质量的评分也比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P<0.05,存在差异。结论针对老年胃溃疡而言,实施克拉霉素联合呋喃唑酮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在生活方面的质量,故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性推广。
作者:梁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四肢长管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前后收治的四肢长管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45例和48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常规组)和围手术护理(实验组),回顾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97.7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7.78%,实验组患者的愈合率是91.67%,也明显高于常规组77.78%。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骨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又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心脏彩超在急性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早期临床辅助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2例,以CT肺动脉造影诊断为金标准,针对全部患者早期实施心脏彩超辅助检查手段,记录心脏彩超结果,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等,本组42例患者中,呼吸困难为83.3%,胸痛为54.8%,咯血为16.7%;心脏彩超异常结果占80.9%。结论对于怀疑有急性肺栓塞或有肺栓塞高危风险因素者,在辅助检查过程中尽早行床边心脏彩超技术,能够在早期获取良好诊断效果,优化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和生存质量,但仅适用于早期,且易受原发心肺疾病干扰。
作者:钟晓娇;黄志平;林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应用传统根治术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两种方式对患有结肠癌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确诊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治疗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结肠癌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肠癌疾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围术期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患有结肠癌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友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借用数字随机方法,从我院妇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对象,并分作甲组和乙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配合护理干预,其中甲组采取一般护理,乙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甲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据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通过心理疏导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机体尽快康复。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运用质性研究,从护士角度调查急诊护士在发生护患纠纷后的身心感受。方法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对10位急诊护士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将记录的资料按Colaizzi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提炼出在急诊护士在发生护患纠纷后存在委屈、愤怒、害怕为主的负面心理情绪及失眠、内分泌混乱等生理反应,存在安全、情绪转移、获得团队支持、提高沟通能力及学习专业知识五个方面的需求。结论关心急诊护士真实感受,稳定急诊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沟通能力及服务意识,和谐护患关系;加强规章制度及法律知识的汲取,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作者:方丹娜;江奕;张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酒精型消化溃疡应用兰索拉唑、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酒精型消化溃疡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9例应用兰索拉唑与抗生素联合治疗,B组59例应用奥美拉唑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2.54%、96.61%,B组分别为30.51%、84.75%,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率为5.08%,较B组的15.2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型消化溃疡应用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优于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且副反应更少,更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机体对牛奶蛋白不恰当的免疫应答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涉及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等多个不同的器官、系统。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症状体征多种多样,涉及到消化的,往往易和感染性腹泻病、乳糖不耐受等疾病相混淆,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1]。本文从临床上遇到典型病例入手,分析了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致腹泻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
作者:石庆生;黄广丽;王鸣飞;曹入梅;李军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应用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戴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天津市武清区2010~2015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概况和特征,评价AEFI信息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为提高疫苗的安全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5年报告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5年天津市武清区共报告AEFI病例766例,报告发生率为49.49/10万剂次,主要为一般反应占77.41%;无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报告。疫苗报告发生率前三位分别是麻疹疫苗(174.46/10万)、无细胞百白破疫苗(108.65/10万)、白破疫苗(65.03/10万)。结论武清区 AEFI 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近年来AEFI 监测工作有一定的进步,但基层责任报告人的报告意识有待提高。
作者:周立山;李继南;李玲;孙博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科成功施行43例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临床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严格按照护理路径执行,术后未出现腹腔内出血、肝功能衰竭、胸腔积液、腹部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 d。结论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积极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病情的密切观察,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支晶晶;王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主要分析研究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均采取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两种检查,结合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回报结果示良性结节90个,恶性结节30个。超声张弹性成像在诊断敏感性方面要优于常规超声,但两者在特异性和准确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对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两种检查方法比较,由此证明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更能识别结节的良恶性,在临床中应当被广泛运用。
作者:骆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恶性心律失常使用起搏器治疗的效果,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整全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例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除按中毒处理原则治疗外,采用临时起搏器积极保护及抗心律失常治疗,根据治疗后患者24h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9例患者24 h心律失常全部成功转为窦性心律。结论正确掌握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采用合理的综合性治疗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云巧;杨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脐无辅助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完成的27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USP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为于脐上缘或脐下缘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约20 mm长弧型切口,保持深部筋膜完整,建气腹成功后,于切口正中置入10 mm trocar,于两侧置入5 mm防漏气塑胶软管或trocar,利用单孔器械、弧形电钩或超声刀切除胆囊。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20 min,无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脐部无辅助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可行的。
作者:蔡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老年痴呆病房护工管理中的应用,以提高护工管理质量。方法成立绩效考核小组,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将护工的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工作能力、劳动纪律纳入护工绩效考核内容,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工薪酬挂钩。结果病区环境得到改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无1例老年卧床患者发生压疮,患者(家属)满意度由95.11%提高到98.29%。结论绩效考核在老年痴呆病区护工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了护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使患者得到了更全面细致的照顾,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作者:廖长青;周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医护人员从2013年5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抽取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6例,临床分组根据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护理措施进行,将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n=28例)作为常规组,实验组为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患者(28例),观察两种护理模式下认知障碍发生情况。结果在认知障碍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期间,辅以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对预后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姜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对胡氏妇科调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现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4月到我院进行就诊的120例功能性痛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功能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中成药)、对照组2(西药)与治疗组(胡氏调经方)。其中40例功能性痛经患者为对照组1(中成药),对其采用中成药少腹逐瘀颗粒治疗,3次/d,经前1w起口服;40例功能性痛经患者为对照组2(西药),对其采用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治疗,1次/d,经行腹痛时口服;另外40例功能性痛经患者为治疗组,采用胡氏调经方汤剂(当归、丹参、川芎、赤芍、柴胡、延胡索等)治疗,1剂/d,水煎服,2次/d,经前1w起口服。同时,对比治疗后治疗组和两组对照组功能性痛经患者的腹痛情况及伴随症状缓解情况。结论经过对比治疗组和两组对照组功能性痛经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两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胡苹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