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黄荣

关键词:脑出血, 治疗, 神经节苷脂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抽取法,从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疾病者中,抽取84例纳入到研讨领域中,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42例对照组(胞二磷胆碱治疗)和42例研究组(神经节苷脂治疗),将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研讨。结果对比治疗后NIHSS评分,研究组(9.5±1.5)分比对照组(15.3±2.1)分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评分,研究组(60.3±2.3)分比对照组(48.3±2.4)分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总疗效,研究组92.86%比对照组71.43%高21.43%,数据有统计学意义(χ2=15.6557,P=0.0000)。结论临床治疗脑出血疾病可考虑采用神经节苷脂药物治疗,疗效突出,可显著提升其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作用明显。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

    目的:对应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两种药物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急诊外伤疾病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急诊外伤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瑞芬太尼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舒芬太尼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对比两组急诊外伤疾病手术麻醉效果、麻醉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事件、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外伤疾病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麻醉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完全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舒芬太尼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急诊外伤疾病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赖克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Foley导尿管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oley氏导尿管在冠脉搭桥患者桥血管与主动脉近端吻合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6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使用Foley氏导尿管行主动脉近端吻合。结果无死亡,无脑部栓塞并发症,术后无桥血管堵塞。6例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70 min。术中出血150~600 ml,平均230 ml。术后住院时间8~15 d,平均9.7d。结论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Foley导尿管行主动脉近端吻合,操作简单、实用,有利于降低患者脑栓塞的发生率及桥血管堵塞率,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许家君;陈世雄;郭颖;闵科;陈胜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两阶段区域生长法的肝内血管分割算法分析

    本文设定了一种以两阶段区域生长法为基础的肝内血管分割算法,其中,第一阶段通过三维区域生长法,由CT图像序列获取肝脏,并由方差双阈值和均值确定区域生长法的生长准则,后利用中值滤波和形态学运算实施肝脏序列的降噪处理。第二阶段在已经获得的三维肝脏图像序列中,通过区域生长法进行血管分割,仅由均值决定区域生长法的生长准则。三维重建两阶段区域生长法获得的实验结果,相比常规的区域生长法三维重建结果,其准确性较高。

    作者:赵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M-C在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治疗单纯性鼻泪管堵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在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治疗单纯性鼻泪管堵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单纯性鼻泪管堵塞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泪道探通组(A组)、泪道探通组(B组)和泪道激光成形组(C组)。其中A组行泪道探通后,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后再置管;B组行泪道探通后直接置管;C组行泪道激光成形后直接置管。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手术成功率。结果丝裂霉素+泪道探通组与单纯泪道探通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泪道探通组与泪道激光成形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中使用MM-C能提高手术成功率;而在单纯性鼻泪管手术治疗中,是否使用激光,对手术成功率并无实质影响。

    作者:张厚洪;朱凌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SOD水平、MDA水平。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6.5%),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MD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MDA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7±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7±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力维;粟劲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中大肠息肉漏诊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中大肠息肉漏诊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自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73例,对这73例患者采用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能够提高检出率,且大肠息肉的漏诊率与其所在位置、大小以及具体类型有关,横结肠、降结肠、直肠、息肉直径小于5 mm以及无蒂息肉是导致大肠息肉漏诊的主要因素。结论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能够有效的降低漏诊率,该种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徐元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

    本文探讨了老年肺结核患者对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影响因素阐述了护理对策,以期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化疗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培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Hcy、MMP-9及颈动脉IM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11opro teinases-9,MMP-9)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2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健康者28例为对照组,测定其Hcy、MMP-9浓度和颈动脉IMT厚度。结果 ACS组、SA组血清Hcy、MMP-9及颈动脉IM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CS组血清Hcy、MMP-9水平明显高于SA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Hcy 、MMP-9浓度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Hcy、MMP-9及颈动脉IMT三者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分别为0.351、0.573、0.61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MMP-9及颈动脉IMT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cy、MMP-9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且与冠脉病变的范围相关,联合检测三者对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轶州;杜娟;韩自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伤寒论》中刺期门穴治热入血室证的探讨

    本文在对《伤寒论》中143条与216条刺期门穴治疗热入血室证原文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期门穴与血室的本义,并通过医案分析,提出针刺期门应注意的三条原则:根据患者健康状况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法;若患者体表未有症状表现,则可直接针刺期门穴;若患者发作急迫、严重,期门穴周围毛细血管怒张,则应因势利导,采用静脉放血疗法治疗。为临床期门穴的应用提供借鉴。

    作者:罗伟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

    目的:对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重型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措施。结果通过对本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重型小儿手足口病一般是发生于年龄<3岁的儿童,重型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毒为EV71型肠道病毒,对于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关键措施是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同时给予利巴韦林、丙种球蛋白,辅以糖皮质激素对其治疗,效果明显,本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100.00%,且预后良好。结论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毒为EV71型肠道病毒,易发于<3岁儿童,在临床上对该病症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治疗效果普遍较好,且预后良好。

    作者:张爱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变化。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要大量输血的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患者输血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变化。结果患者输血前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凝血活酶时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量输血后患者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被溶解,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下降,值得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并制定对应措施。

    作者:田燕;朱艳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讨人类白细胞B27检测方法改良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B27(HLA-B27)检测方法的改进,及其实际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门诊及住院患者379例,患者检测人类白细胞B27应用原有方法及改进方法,进行对比试验。记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将检测结果分阴性组、阳性组和不确定组,共三组。对不确定结果由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加以确定。结果两组结果显示,结果阴性组303例,方法学改进前后符合率100%。阳性组63例,方法改进前后符合率100%。不确定组13例,对此13例患者标本,再送至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加以确定。结果阳性6例,确定结果与方法改进后完全符合(6例/6例)。阴性7例,确定结果与改进方法学检测结果符合6例,仅有1例不符合(7例/6例)。结论人类白细胞B27检测方法的改进,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检测结果可靠性好、准确率高,有效提高了人类白细胞B27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王新元;祝靓;许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头孢噻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对头孢噻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治疗,观察组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噻肟治疗组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组血培养病原菌的种类主要为溶血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比例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头孢噻肟对抑制革兰阴性菌作用效果更好,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较头孢噻圬的抗菌谱更加强大,其对临床上几乎全部的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给予新生儿败血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总有效率较高,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王思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76例,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8例。其中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培美曲塞进行治疗,对比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37%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26%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并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卢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口服与直肠给药两种途径治疗癌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肿瘤科2010年9月~2015年9月128例癌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患者分为口服给药组和直肠给药组每组64例,比较两种给药途径的缓解疼痛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口服给药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2.18%,直肠给药组有效率为93.75%,两组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给药不良反应65.62%,直肠给药不良反应39.06%,两组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止痛效果相当,直肠给药不良反应少,对于口服困难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秋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退变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

    退变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好发于老年患者的退行性病变,病变部位主要在椎间盘、椎间小关节,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病变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不同患者的表现有明显差异,治疗方法、分型不同,选择的治疗方式也有明显差异。本文就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疾病分型、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经验。

    作者:付宇萌;霍洪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的卵巢肿瘤标本60例,均行冷冻切片和细胞学涂片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并分析。结果冷冻切片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率为93.3%,细胞学涂片的诊断准确率为95.0%,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诊断准确率为96.7%。结论冷冻切片和细胞学涂片诊断卵巢肿瘤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二者结合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术后的康复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溢血的患者68例进行分析,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溢血疾病治理的过程中,患者的肢体很快恢复功能,并且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刘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而言,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较好,可以起到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和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力维;粟劲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措施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将10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则使用常规护理配合人性化护理方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遵医行为。结果治疗后,各个组别的患者均发生好转情况,然而研究组的疗效相比对照组来说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控制等要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遵医行为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适宜的护理措施对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治疗患者满意率及保持患者心情平稳是有帮助的。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