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官华
报告1例PICC置管患者并发湿疹及化脓的原因和有效的护理。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强化护理技能、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患者并发的湿疹及化脓完全消退,12 d后康复出院。
作者:刘如南;季晓君;王杨;李静;孙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护理实习生洗手现状,探讨在正强化干预措施下快速提高护理实习生手卫生意识和实际操作规范,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在本科实习的68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教学手卫生的培训,如手卫生知识讲座培训、教学老师的监督指导后,采集他们对手卫生的依从性的各种数据。干预组除采用传统的手卫生教育外,增加了正强化干预措施,科内采用标题为“今天你增加几次洗手”鼓励表扬的互动交流方式,以及积极参与护理部组织的“全球洗手日”文艺节目排练等,加强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意识。两组均采用问卷调查和在单盲等时刻状态下进行手卫生的操作情况调查,评价手卫生执行情况,分析比较正强化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的差异。结论通过正强化干预,干预组的手卫生认知答对率及手卫生相关操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各项操作起到了强化作用。
作者:陈美娜;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郑州欣奕中医院与欣奕除疤,挑选200例各类新伤口患者(创面愈合,已无渗液),分为两组,试验组:创面正常治疗护理,愈合后使用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对照组:创面正常治疗护理,愈合后不使用任何产品,观察3个月,通过对瘢痕类型、瘢痕颜色、瘢痕隆起的高度、瘢痕硬度、瘢痕瘙痒、触痛这6个方面分别进行评分,综合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同时随访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副作用,随访至1年。结果试验组平均总评分为1.52,对照组平均总评分为3.18,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总评分降低了52.20%,终形成的瘢痕更接近皮肤,且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丁军;闵昌敏;丁利营;王艳;陈凯凯;李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在对《伤寒论》中143条与216条刺期门穴治疗热入血室证原文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期门穴与血室的本义,并通过医案分析,提出针刺期门应注意的三条原则:根据患者健康状况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法;若患者体表未有症状表现,则可直接针刺期门穴;若患者发作急迫、严重,期门穴周围毛细血管怒张,则应因势利导,采用静脉放血疗法治疗。为临床期门穴的应用提供借鉴。
作者:罗伟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35例胃癌患者进行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来诊断。与此同时,此30例胃癌患者实施常规增强CT灌注扫描以及常规CT扫描。结果此35例患者中有22例出现淋巴转移,有13例未出现淋巴转移,患者的淋巴转移概率为62.86%。淋巴转移患者的肿瘤直径与无淋巴转移患者的肿瘤直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转移患者的BV以及PS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出现淋巴转移的患者有22例,未出现淋巴转移患者有8例,和手术病理进行对比,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患者淋巴转移的敏感性为75.86%,特异性为88.89%。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拥有更好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在临床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庆乐;万赵伟;李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脑溢血患者开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溢血患者90例进行分析,患者都接受了开颅手术,将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接受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溢血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采用舒适护理,可以完善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姚佳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肝功能一样指标变化对孕妇早产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肝功能异常的乙肝孕妇临床资料,测定孕妇的TBIL(总胆红素)、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A(血清胆汁酸)。结果对比早产孕妇和非早产孕妇的ALT、AST、TBA以及TBIL均数,早产组均高于非早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孕妇肝功发生异常,早产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肝功中度以上的升高组,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升高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晚期妊娠血清中ALT、AST、TBA、TBIL水平与早产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作者:罗秋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儿肠炎患儿联合应用葡萄糖酸锌和醒脾养儿颗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4例小儿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2例)和观察组(2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蒙脱石散+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葡萄糖酸锌+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止泻、止吐、脱水纠正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5.2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肝肾功能正常。结论小儿肠炎患儿联合应用葡萄糖酸锌和醒脾养儿颗粒的疗效确切,起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管理的一些可行性办法。方法分析当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展望以及探索一些职称晋升管理办法,建立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管理体制,为医疗机构以及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结果按照已经开始实施职称晋升省份的先进管理办法全面推广,将对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是一次重大变革,必将加快推进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实施职称晋升的步伐,改变以往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晋升职称的尴尬局面。结论强化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管理,提升了为医疗机构服务保障的能力。
作者:王宗定;冯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的护理。方法对32例患者实施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皮瓣血运、疼痛管理、预防血管痉挛等护理措施。结果32例穿支蒂皮瓣均成活。结论正确的体位护理、及早发现血管危象及时处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血管痉挛可提高术后皮瓣成活率。
作者:刘淑英;胡长青;景微;陆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整体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创伤性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参与本次医学研究。应用随机分配小组的方法将此5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有2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化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个小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08%,可知观察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数据,并且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两个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创伤性骨折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作者:曹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彩色多普勒经超声联合血清HE4及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卵巢癌患者(癌症组)4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超声评分和血流阻力指数(RI)、血清HE4及CA125的水平差异。结果癌症组在超声评分、血流阻力指数(RI)、血清HE4及CA125与良性肿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各单项检测相比,三项联合检测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诊断联合血清HE4及CA125检测可以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卵巢癌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伟;鲍光进;吴铭;侍东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降低阴式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将30例行阴式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后第一天开始口服中药加减肾气丸,观察尿管拔除后患者排尿情况,并结合B超测定残余尿量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中药加减肾气丸能有效预防阴式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尿潴留。
作者:程亮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综合分析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Rupture and perforation of abdominal cavity organs)的螺旋CT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患者临床资料1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17例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患者的CT表现和手术证实。结果17例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患者中有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占47.06%)、5例肠结核穿孔(占17.65%)、2例腹部外伤致空回肠穿孔(占29.41%)、1例异物致乙状结肠穿孔(占5.88%),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CT征象表现为:①10例剑突下隐窝积气;②15例肝下肝圆韧带间隙积气;③9例网膜囊积气;④7例穿孔脏器周围局限性积气;⑤15例腹腔积液;⑥3例腹膜后间隙积气;⑦6例肠壁增厚。结论 CT可以直观地显示脏器穿孔异物以及破裂口等,继而准确判断出腹腔游离气体的多少以及游离气体的有无,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能够作为腹部X线片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陈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免疫介导的损伤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肝衰竭过程中的肝细胞坏死和疾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枯否细胞(Kupffer,KC)是免疫系统中著名的角色之一,定植于肝脏血窦内皮之间,具有高度活性,它可以吞噬和清除从肠道来的微生物,又可被细菌脂多糖或细胞超抗原激活,释放炎症介质进入血液中,激活众多的炎性细胞,参与肝脏的炎症反应。本文就KC在肝衰竭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田光敏;刘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虽然手术技术以及内植入物不断发展,但是对于肱骨踝间骨折治疗依旧存在困难。肱骨远端C型骨折由于累及肱骨远端关节面,主要患病人群为骨折疏松患者。当骨折线位置较低时,稳定固定效果越难,并且骨折粉碎现象越严重,解剖复位越困难。伴随骨折治疗的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大多数学者经研究后认为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应以恢复肘关节功能为主。
作者:廖春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及肺功能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1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单纯予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60例)联合顺尔宁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变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指标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行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并促使其气道炎症反应得以改善,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黄德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脑溢血患者运用精神护理和心理护理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5例患有脑溢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有5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有70例患者,采用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干预的方式。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态和日常自理能力都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干预后,中老年脑溢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黄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重氮法测定胆红素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者的血标本检测溶血前和溶血后总胆红素、直接和间接胆红素的测定值。结果溶血时标本的总胆红素测定值与不溶血时的测定值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时标本的直接和间接胆红素测定值与不溶血时的测定值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溶血对直接和间接胆红素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
作者:韦晓星;杨丽珍;杨况甜;韦雪丹;黎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心理疏导对初产妇分娩时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92例初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产妇进入产房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进入产房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疏导,对比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各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经不同护理方法后,实验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7.39%显著低于参照组剖宫产率36.96%,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初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为(382.8±91.0)min。显著低于参照组的总产程时间为(587.8±100.1)min,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初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为(182.7±22.6)ml显著低于参照组初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254.6±28.7)ml,P<0.05,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8.70%显著低于实参照组新生儿窒息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初产妇分娩时,予以心理疏导效果显著,能够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蔡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