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F和C4.5决策树在食管癌图像分类中的研究

茹仙古丽·艾尔西丁;木拉提·哈米提;严传波;姚娟

关键词:食管癌, 随机森林, C4.5决策树, 特征提取
摘要:目的 探讨RF和C4.5决策树对X线食管造影图像分型中的应用,以及验证分类器对特征的分类能力.方法 选取2018年1月~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和第三附属(肿瘤)医院的放射科选取溃疡性、缩窄型和蕈伞型食管癌X线图像各560张,提取灰度共生矩阵,灰度直方图和混合特征;采用RF和C4.5决策树通过调整参数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RF和C4.5决策树对溃疡型和缩窄型食管癌进行分类,灰度共生矩阵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73.30%,67.76%;灰度直方图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4.55%,76.16%.而混合特征算法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5.08%,86.87%;对溃疡型和蕈伞型食管癌进行分类,灰度共生矩阵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75.08%,66.96%;灰度直方图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3.83%,77.23%.而混合特征算法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0.98%,73.66%.结论 灰度直方图特征的分类准确率比灰度共生矩阵特征的平均高10%,混合特征更适合于溃疡型,缩窄型食管癌的分类.而灰度直方图特征更适合于溃疡型,蕈伞型食管癌的分类;RF的分类能力比C4.5决策树高.此算法可为X线食管造影图像的分类提供参考.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尿道下裂患儿术前心理状况的探究

    目的 探究并分析尿道下裂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为尿道下裂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4~8岁的128例尿道下裂患儿在手术前1 d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调查患儿心理状态,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调查患儿的行为状况.结果 儿童气质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尿道下裂患儿在活动水平(4.10±0.24)、注意时限和坚持度(2.51±0.41)、节律性(3.51±1.90)、注意分散度(4.22±0.35)、反应阈(3.84±0.32)、反应强度(4.49±0.20)和趋避性(2.94±0.29)方面分值高于中国常模(<0.05);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尿道下裂患儿在抑郁因子、多动因子、攻击性因子、社交退缩因子、交往不良因子方面问题突出(<0.05).结论 尿道下裂对患儿心理、行为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在尿道下裂的手术治疗中,医护人员应关注尿道下裂对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

    作者:李文;李显蓉;刘铭;熊耕;卞则栋;何霞;杨春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非阻生第三磨牙对邻牙健康的影响

    目的 研究非阻生第三磨牙对其邻牙健康状况的影响,对是否预防性拔除非阻生第三磨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医院口腔外科就诊并拍摄全景曲面断层片的8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第三磨牙阻生与非阻生情况,及其对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远中根吸收和牙槽骨吸收的影响.结果 第三磨牙缺失时,其相邻第二磨牙远中发生邻面龋、根吸收、牙槽骨吸收的患病率分别为4.55%、0.32%、10.31%;第三磨牙存在时,患病率分别为15.91%、2.39%、24.94%,其中第三磨牙非阻生状态时,患病率分别为5.22%、0.38%、13.84%.结论 第三磨牙的存在较第三磨牙缺失更易增加其邻牙发生病变风险.非阻生第三磨牙对相邻第二磨牙发生龋病和根吸收并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增加相邻第二磨牙发生牙槽骨吸收风险,采取预防性拔除第三磨牙,可能会避免其对邻牙造成进一步损害.

    作者:邓平梦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关节镜手术与保守治疗青年人群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关节镜手术与保守方法 治疗青年人群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7月我院64例诊断为急性初次肩关节前肩脱位的患者资料.其中32例患者行关节镜修复术为关节镜手术组,3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为保守治疗组,随访5年.比较两组WOSI指数评分,肩膀、手和手臂的残疾评分.结果 保守治疗组23例患者在5~18个月后发生再次脱位;关节镜手术组仅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再次脱位.随访18个月后,关节镜手术组患者WOSI评分、DASH评分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末次随访显示,两组患者(包括复发性脱位进行关节镜稳定术患者)WOSI评分、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关节镜手术治疗青年人群初次肩关节前脱位的复发率较低,患者肩关节稳定性较好,肩膀及手功能恢复较好.

    作者:高砚文;徐丛;吕永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眼科疾病的关系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中的天然蛋白酶抑制剂,其检测已经在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脏病、肿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在眼科疾病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就该蛋白因子在眼科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唐彦慧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应用出院记录量表评估某院儿科出院病案书写质量分析

    目的 探讨提高临床医师出院记录书写质量的对策.方法 应用出院记录评分量表,对某院儿科医师在住院医师期间的出院病案进行量化评估,按照评价标准进行专项定量质控,将质控结果 录入Excel表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按照出院记录评分量表分别对6名儿科医师担任第1~5年住院医师期间,每人每年各20份共600份出院记录进行评分,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不同年资住院医师出院记录总分统计分析,除第4年组与第5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1);其余各组间的平均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出院记录评分量表中16项书写内容逐项评分,专项均值低于3分的书写内容项目集中在:治疗经过、病情演变、住院期间用药及治疗期间药物更换说明.结论 出院记录量表为临床医师规范书写出院记录提供了参考标准,不同年资住院医师的出院记录书写质量均需亟待提高.

    作者:潘秋莎;颜世军;孙雨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腹膜假粘液瘤3例分析

    腹膜假粘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了解很少,因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发生部位很多、组织来源不明,甚至是不是肿瘤、原发还是继发都有争议,病理学诊断上还有更多的问题,因为假粘液瘤在病理学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基因改变上都不一致,因此,目前对该病认识不清,争论很多,临床和病理误诊率高[1,2].本文就近年来我科诊断PMP的3个病例进行分析报道,有利于临床、病理医师对该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

    作者:赵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头颅MRI-DWI病灶数量及部位对脑梗死复发预测意义

    目的 探讨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病灶数量及部位对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24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数据.根据病灶的数量分为:多发病灶(87例)与单发病灶(37例);根据部位分为:①单发皮层病灶(1例)与单发深部病灶(36例);②相同供血区多发病灶(38例)与不同供血区多发病灶(49例);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每组62例.将患者一般资料、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LDL-C、HDL-C、T-C、TG、NIHSS评分、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及他汀应用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提示,多发病灶与单发病灶2年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单发皮层病灶与单发深部病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不同供血区多发病灶与相同供血区多发病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多发病灶(<0.05)、不同供血区多发病灶(<0.05)、糖尿病及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可能对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年内复发具有预测意义.结论 多发病灶、不同供血区多发病灶、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及糖尿病可能对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2年内复发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作者:刘然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甲状腺激素测定在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住我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73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功能衰竭分为心衰组123例和对照组50例.心衰组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心功能Ⅱ级40例,Ⅲ级48例,Ⅳ级35例.心衰组患者常规予降压及抗心衰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予降压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B型利钠肽前体、射血分数水平等指标.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BNP、LVEF的关系.结果 心衰组患者的TT3、FT3、LVE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心衰组与对照组TT4、FT4、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随心衰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加重,TT3、FT3、LVEF水平呈依次下降趋势,BN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BNP与TT3、FT3、LVEF呈负相关(=-0.508、-0.251、-0.283,<0.01),LVEF与TT3呈正相关(=0.658,<0.01).结论 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其中TT3、FT3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

    作者:杨锦龙;刘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两种术式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术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术式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采用PFNA术患者35例为A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20例B组,术后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5个月及9个月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手术平均时间(96.03±14.0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4.29±17.87)ml,平均住院天数(12.97±4.28)d,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61.47±7.02)分,术后下地活动时间(10.49±1.63)d,B组手术平均时间(113.75±12.5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72.50±144.62)ml,平均住院天数(20.90±2.53)d,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74.26±9.31)分,术后下地活动时间(7.65±1.5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术后5个月、9个月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采用PFNA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固定稳定且更符合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性,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周期短,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森;石雯迪;张晓威;张春妍;谷锐;杨小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中美两种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中疾病进展及预后因素对比

    目的 通过对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NKF K/DOQI)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的标准所描述的2型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及预后因素进行对比,评估两种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80例作研究对象,其中符合NKF K/DOQI标准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标准者80例.记录两种标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两组患者接受1年回访后对上述指标进行复查,统计两种标准患者的肾功能进展性下降的比例并进行对比.使用Spearson法分析eGFR下降幅度与各可能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随访后eGFR下降与各可能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中华医学会标准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28.57%(80/280);NKF K/DOQI标准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为25.00%(70/280);按中华医学会标准,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占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12.50%(10/80);两种标准下,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eGFR降低≥4%/年的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者,中华医学会标准组为:20.00%vs 9.00%(<0.05);NKF K/DOQI标准组为:17.14%vs 6.67%(<0.05);两种标准下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在eGFR降低<4%及eGFR无下降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年龄、血糖、病程等危险因素后,中华医学会标准下糖尿病病程≥10年、HbA1C、基线eGFR与eGFR进展性下降存在显著相关性;NKF K/DOQI标准下糖尿病病程≥10年、高血压、HbA1C、基线eGF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eGFR进展性下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两种标准诊断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进展性下降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预测两种标准糖尿病肾病发生肾功能进展性下降的基线预后因素相似,本研究对中华医学会标准将正常白蛋白尿但eGFR下降的临床亚型归入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范畴的建议提供了流行病学的间接证据.

    作者:黄秉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CyclinA2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肝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CyclinA2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9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180例,同时选择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cyclinA2基因的rs769236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rs769236等位基因A(GA+AA)携带者患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风险显著高于rs769236GG野生基因型的个体(校正=1.825,95%=1.133-2.940).结论 CyclinA2基因rs769236(G/A)位点A变异可能会增加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袁国辉;戴超;吴兆平;陈伟力;梅保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仿生气囊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仿生气囊助产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400例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8例使用仿生气囊助产,对照组162例自然分娩.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产妇会阴情况、产后出血情况、宫颈裂伤情况、产褥感染、产后尿潴留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8.40%,低于对照组的1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宫颈裂伤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均未发生产褥感染和产后尿潴留.结论 仿生气囊助产技术能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了母婴并发症,提高分娩安全系数,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

    作者:闵爱萍;罗晓;许洪梅;梁琼华;冯欣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吗替麦考酚酯和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组和环磷酰胺治疗组,各20例,分别给予吗替麦考酚酯和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及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均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24月后,MMF组患者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分别为(1.19±5.15)g/24h、(40.14±3.96)g/L、(4.73±0.64)mmol/L和(1.88±0.28)mmol/L,而CTX组患者相应指标为(1.82±0.94)g/24h、(36.05±3.52)g/L、(5.33±0.76)mmol/L和(2.13±0.29)mmol/L,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蛋白尿总缓解率在36个月后分别为90.00%和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在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肯定,和环磷酰胺相比,其降尿蛋白效果更佳,同时药物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陈晓霞;唐勇;胡庆;王茂合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RTN4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了解RTN4蛋白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揭示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资料.方法 将pIRESneo3-RTN4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粘膜上皮GES1细胞,建立RTN4高表达的GES1-RTN4细胞系;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平皿克隆与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观察RTN4高表达对GES1细胞生长与增殖、周期与凋亡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检测GES1-RTN4细胞中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 GES1-RTN4细胞的生长速度较GES1和GES1-pIRESneo3细胞加快,统计学意义显著(<0.01);GES1-RTN4细胞较GES1和GES1-pIRESneo3细胞克隆体积大、 数目多,统计学意义显著(<0.01);GES1-RTN4细胞中S期细胞比例较GES1和GES1-pIRESneo3细胞增加,细胞增殖指数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统计学意义显著(<0.01);GES1-RTN4细胞中IκBα蛋白表达较GES1和GES1-pIRESneo3细胞减少,统计学意义显著(<0.01).结论 RTN4通过活化NF-κB信号通路,提高细胞增殖指数,抑制细胞凋亡,促进GES1细胞的增殖.

    作者:张超;周业;谢黎明;贺修胜;张志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妇科门诊疑似细菌性阴道病1073例患者,同时对其给予唾液酸酶法和Amsel法,比较这两种诊断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诊断结果 ,并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唾液酸酶法与Amsel法对细菌性阴道病的确诊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用Amsel法做参照,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敏感性为88.60%,特异性为95.15%.结论 唾液酸酶法可更加客观的区分将细菌性阴道病的阳性和阴性,并且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均较高,可以作为检测该病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王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尼莫地平与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尼莫地平与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7例老年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和B组38例.A组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B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情况、疼痛程度、临床疗效与副作用.结果 A组发作次数少于B组[(0.62±0.19)次vs(1.13±0.3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发作持续时间少于B组[(1.15±0.34)h vs(2.58±0.5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患者NRS评分为(2.36±0.54)分,低于B组的(4.39±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相较于尼莫地平,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老年偏头痛可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轻疼痛、改善治疗效果,同时药物副作用较低.

    作者:彭莹萍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人脂肪干细胞与VEGF-PLGA纳米微球缓释系统构建工程化脂肪组织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缓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支架与脂肪干细胞构建工程化脂肪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VEGF-PLGA纳米微球缓释支架,检测支架释放VEGF浓度,体外提取培养ADSCs,检测复合支架对ASC生长增殖的影响.将复合支架和ADSCs植入裸小鼠背部,8周后切取植入物称重,组织切片HE染色,评估效果.结果 VEGF-PLGA纳米微球缓释复合支架能连续12 d释放较高浓度的VEGF,对ADSCs的生长增殖无影响.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支架与ADSCs共移植能显著提高脂肪组织的形成,增加血管的生成(<0.01),减少组织坏死.结论 VEGF-PLGA纳米微球缓释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其与ADSCs共移植构建工程化脂肪组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王永恒;李林瑞;雷雨;霍斌亮;曹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复方聚乙二醇联合二甲硅油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聚乙二醇联合二甲硅油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实验组在行肠道准备后口服复方聚乙二醇散以及二甲硅油,对比两组患者的肠道内气泡量存在程度、检查操作总时间以及肠道清洁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检查操作总时间为(11.60±1.50)min,短于对照组的(17.10±2.3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Ⅰ级+Ⅱ级46例,Ⅲ级+Ⅳ级4例;而对照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Ⅰ级+Ⅱ级47例,Ⅲ级+Ⅳ级3例,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患者肠道内气泡量Ⅰ级49例,Ⅱ级1例,而对照组患者肠道内气泡量Ⅰ级15例,Ⅱ级21例,Ⅲ级10例,Ⅳ级4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复方聚乙二醇联合二甲硅油用于肠道检查前的肠道准备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肠道内的气泡量存在程度,且视野的清晰度更高,操作时间也更短.

    作者:盛珺;姜莉;安然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替格瑞洛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的替格瑞洛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蛋白及RNA水平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平均接种于6孔培养板,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时取三孔加入ox-LDL(50μg/ml),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替格瑞洛(0、20、40μmol/L).刺激干预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重复实验,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ICAM-1的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oxLDL能明显上调ICAM-1的表达;②Western Blot蛋白定量结果显示,oxLDL诱导组ICAM-1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非诱导组(<0.05);未予替格瑞洛干预组ICAM-1的蛋白表达高于替格瑞洛低浓度组(<0.05);替格瑞洛低浓度组ICAM-1的蛋白表达高于替格瑞洛高浓度组(<0.05);③Real-time PCR结果与Western Blot蛋白定量结果一致.结论 oxLDL能在RNA水平提高ICAM-1表达,替格瑞洛能在RNA水平抑制ICAM-1的表达,并与浓度正相关.

    作者:刘华;康美尼;王兴华;梁雪;李广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评价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0%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0%vs 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作者:高华初 刊期: 2018年第22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