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SCD40L影响的观察

胡永寸;刘慧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雷帕霉素, sCD40L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共70例接受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用ELISA法测定术后即刻、术后2h、术后48 h血清中SCD40L的水平.结果 替罗非班治疗组中血清SCD40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接受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术后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SCD40L水平明显下降.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合理应用

    目的 了解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合理用药.方法 40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抽样以丙泊酚为主要麻醉药,辅以芬太尼、舒芬太尼、布托啡诺,并将其分为四组:A组芬太尼加丙泊酚(芬太尼用量为0.6μg/kg),B组布托啡诺加丙泊酚(布托啡诺用量为6μg/kg),C组舒芬太尼加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为1μg/kg),D组舒芬太尼加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为0.5μg/kg)[1].A、B组丙泊酚用量为1.5 mg/kg,C组丙泊酚用量为0.7 mg/kg,D组丙泊酚用量为1mg/kg.观察呼吸抑制、心率下降、肢体活动、呕吐、术后疼痛、苏醒时间及术后知晓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出现率,寻找较好的治疗方案.结果 A、B、C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性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三组患者出现呼吸循环抑制几率均明显高于D组患者,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A、B、C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高于D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组出现呼吸、循环抑制较少,术后清醒时间较短,有较好的术后镇痛.

    作者:李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研究

    目的 重点研究和探讨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有关治疗经验.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我院2008-2013年共对1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和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尿激酶静脉溶栓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更好的指导静脉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抢救中的运用.结果 本组血管再通103例,血管再通率为82.4%.有8例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4%.结论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汪永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5例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探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采用芪苈强心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给予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心衰治疗,同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芪苈强心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后观察到,治疗组总有效率(87.2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同时在心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较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

    作者:郑茜;杨东伟;张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传输型便秘继发巨结肠1例

    2014年4月辽宁省肛肠医院大肠外科收治1例慢传输型便秘继发巨结肠患者.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患者以“半个月来未排便”为主诉来诊,2014年4月19日由门诊以“肠梗阻”收入我院.人院时症见半个月未排便,伴腹胀,轻微腹痛.小便正常,睡眠、饮食欠佳.查体:腹部略隆起,腹软,左下腹可及质硬条索状物,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既往顽固性便秘数年.患者入院后予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抗炎治疗,抑酸治疗,温皂水灌肠、生豆油经胃管注入等对症治疗.

    作者:荣誉;于永铎;黄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术后早期常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术后早期常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病情观察、并发痘预防、皮肤和口腔护理等等,试验组患者术后早期常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程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早期常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童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骶管麻醉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与分析骶管麻醉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行腹部以下手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试验组患儿采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加骶管麻醉,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麻醉方式处理后的血压、心跳次数、血氧饱和度、呼吸次数、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镇痛作用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的术后清醒时间较短,术后镇痛作用时间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不同麻醉方式处理后出现尿潴留、喉痉挛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儿出现术中体动、呕吐及躁动的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麻醉的临床效果较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好,患儿呼吸平稳,术后麻醉持续时间短,清醒较快,可广泛用于小儿腹部以下的手术麻醉,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作者:王玉玲;邱郁群;陈艳;黄梅;王洁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血管药物研究的发展

    心血管疾病(CVD)包括冠心病(CHD)、外周血管疾病(PVD)和高血压.它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率高的疾病,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心血管类药物的市场需求将逐步增加.本文从心血管病的现状及分类、心血管药物的分类及研发现状和心血管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心血管药的研发进展,通过多种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总结,说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并希望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方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任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目的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一成体干细胞,其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而且对供者没有影响,所以具有丰富的来源.它还具有以下优点,如采集和运输方便,无异体排斥反应,无伦理争议等,在体外可成功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是软骨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

    作者:陈超;亓建洪;陈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家庭康复训练用于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增加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分析和探讨采取综家庭康复训练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社区门科就诊的96例小儿脑瘫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48例患儿治疗上实施家庭康复训练,对照组的48例患儿治疗上采取常规家庭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父母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占据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康复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治疗,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父母的负担并提高父母及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王桂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54例60岁以上的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表的方式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试验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对照组采用普通的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HR、SBP、DBP在麻醉后与插管时相比较均有所降低;对照组在插管时和手术中的HR明显增快;手术中与拔管时的HR、SBP、SDP明显高于麻醉后的;试验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优于普通的静脉全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乳晕径路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的方法及要点.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共37例经乳晕径路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 结果 37例均成功手术,无1例中转,术后患者恢复快.结论 经乳晕径路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安全可行,且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利华;邴运韬;余国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加强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情绪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接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皆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其中研究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而对照组则不给予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情绪状态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4.00%,明显优于对照组6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状态皆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冠心痛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并改善他们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赖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菌群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菌群的分布特点以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41例进行分析研究,观察其呼吸道标本中非发酵菌菌群的分布构成以及其耐药性.结果 641株标本中,非发酵菌283株,检出率为44.15%.在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41.70%、30.01%和24.38%.其中部分非发酵菌为多重耐药菌,甚至为泛耐药菌.结论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检测中非发酵菌所占比例较大,且具较高耐药性,应定期进行菌群检测和耐药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用药指导.

    作者:李景攀;陈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8例高龄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高龄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1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本文58例高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及合并症防治后,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QLQ-C30和QLQ-LC13评分,主要领域均明显较手术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术后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6.55%、91.37%和86.20%.结论 在围手术期控制好血糖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范松林;樊志伟;范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样82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均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即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以氨溴索治疗.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显效率为95.12%,与对照组的75.61%相比,存在临床差异性(P<0.05).结论 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卞河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呼吸机辅助治疗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呼吸机辅助治疗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死亡率为10%;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2.5%,死亡率为2.5%.结论 对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来说,呼吸机辅助治疗是简单、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对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择期手术患者40例,ASA Ⅰ-Ⅲ,术前精神状态相似无异常,无肺部感染,无呼吸功能明显异常,无明显肝肾功能损伤,随机分成2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A组)与单纯全麻组(GA组),各20例.GEA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待硬膜外平面确定后,行全麻诱导(药物为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胺),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泵入维持,根据需要少量给予肌松剂(维库溴胺),术后行硬膜外镇痛.GA组患者常规给予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维持,术后行静脉镇痛.观察两组术毕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期并发症,并且统计手术时间、用药总量.结果 GEA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苏醒质量评分优于B组.GEA组舒芬太尼,丙泊酚,使用量少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苏醒期并发症比较,GE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低于GA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相比单纯全身麻醉,可以节约全麻药的用量,且患者全麻苏醒早、苏醒更彻底,是老年患者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罗玉金;伍国芳;贺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654-2联合维生素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究654-2联合Vit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秋季腹泻的婴幼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婴幼儿,对照组婴幼儿采用654-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婴幼儿采用654-2联合维生素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心率加快、面部潮红、高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8.33%)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3.330%),观察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发生率(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秋季腹泻的婴幼儿采用654-2联合维生素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朝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临床应用,随着人性化分娩理念的转变,目前分娩方式崇尚自然,以前传统的保护会阴接生法越来越凸显其不足,如会阴侧切率增加,接生人员因长期站在患者的右侧用力保护会阴造成的职业病,通过对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与传统保护会阴接生法的比较,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操作要点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7月本院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采用传统会阴保护法的12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的发生率、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会阴侧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保护会阴接生操作方便、会阴充分扩张,安全有效,使分娩顺其自然,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李爱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DCA模式对急诊科护理质量及抢救有效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有效率的价值,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以2012年度我院急诊科尚未全面推行PDCA护理模式期间接受的79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以2013年度我院急诊科全面推行PDCA护理模式后接受的同类患者82例为观察组.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抢救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死亡4例,抢救有效率95.1%,存活患者护理满意度96.2%;对照组死亡12例,抢救有效率84.8%,存活患者护理满意度86.6%.观察组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可有效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抢救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孙英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