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丽苹
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各大医疗机构已深入推广电子病历等医院业务系统的应用.医院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等信息系统已逐步普及,但相比传统纸质病历,医疗电子文书的数据真实性与安全性更需要得到保障.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寻求第三方认证机构,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实现电子病历的合法可信,采用基于数字证书认证的电子签名技术,提供完整的电子病历安全运行机制,以形成一个合法、可靠的信息化运行环境.医院在推行使用电子签名的过程中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合理改造业务流程,并严格管理电子签名的使用权限.
作者:夏祺霖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影响ICU医护人员早期活动知识学习的因素及在ICU开展早期活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20所三级综合医院的中心ICU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管理方面影响医护人员早期活动知识学习的因素排在前三的是:缺乏相关培训(74.88%),时间与精力(73.38%),缺乏激励机制(63.23%);②患者方面影响早期活动开展的因素排在前三的是:患者病情不稳定(82.70%),有导致监测、 治疗仪器设备的线路、 管道移位的风险(77.37%),患者带有气管插管(70.55%);③医护人员方面影响早期活动开展的因素排在前三的是:科室人力资源配备是否足够(99.17%),是否有可获取的相关仪器和设备(80.53%),是否进行早期活动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76.87%).结论 多种因素可影响ICU医护人员对早期活动知识的学习及早期活动在ICU的开展.其中,应特别注意对ICU医护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他们早期活动的知识水平,同时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和设备,支持和鼓励ICU医护人员开展患者早期活动实践.
作者:周会兰;刘桃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的规律以及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青海省内上报的200例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怀疑感染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特征等.结果 50~59岁的人群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诺酮类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高,发生率高于其他抗感染药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器官/系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转氨酶水平升高等;泌尿系统损害表现为肾功能异常、肾炎等;皮肤损害表现为多行性红斑、皮疹等;全身反应,表现为真菌感染、曲霉菌感染、过敏反应等.结论 抗感染药品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会累及患者多个器官和系统,应当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警惕性.
作者:仇朝红;陈兴莉 刊期: 2018年第18期
人巨细胞病毒与宿主共同进化的漫长过程中,为促进自身的增殖和感染,HCMV也进化出多种策略利用或抵消自噬的影响.自噬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降解途径,通过回收细胞质、细胞器和蛋白质以维持细胞内稳态.同时它也可以作为细胞防御机制,直接包裹降解病原体或通过促进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以对抗多种病原体的侵袭.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HCMV与自噬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潘建伟;虞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30例.七氟醚组(C组):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入+七氟醚吸入;试验组(D1、D2、D3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0.8、1、1.2μg/kg负荷量,诱导前10 min内静脉泵入)+七氟醚吸入.Viby-Mogeneon气管插管条件分级标准评价气管插管条件.记录入室后(T1)、右美托咪定注射后(T2)、插管前(T3)、插管后即刻(T4)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与T1比较,C组T4时点MAP、HR升高,D2组T3时点及D3组T2、T3、T4时点HR下降(P<0.05);与C组比较,D1、D2、D3组T2、T3、T4时点HR下降;D1、D2、D3组插管满意率高(P<0.05);与D1组比较,D2组T2、T3及D3组T2、T3、T4时点HR下降(P<0.05);与D2组比较,D3组T3、T4时点HR下降(P<0.05).D3组出现1例患者HR<50次/min.四组均无SP<80 mmHg病例.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用于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安全有效,1μg/kg为较适宜剂量.
作者:文婷婷;杨懿琳;李秀泽 刊期: 2018年第18期
良好的肺隔离技术是胸科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单肺通气可导致低氧血症和肺内分流及急性肺损伤.目前,改善低氧血症和肺内分流及急性肺损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应用、麻醉方式、容量治疗和通气模式等方面.对非通气侧肺的研究较少,非通气侧实施持续正压通气或高频喷射通气是胸部手术的一种气道管理策略.该文将对非通气侧行持续正压通气和高频喷射通气两种不同的辅助通气方式对改善肺部并发症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马维浩;张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健脾温肾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中药健脾温肾治疗,对照组给予通便灵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粪便干结、排便时间、排便间隔)评分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0%,低于观察组的9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粪便干结(0.46±0.31)分、排便时间(0.88±0.39)分、排便间隔(0.45±0.19)分和对照组粪便干结(0.71±0.31)分、排便时间(0.72±0.35)分、排便间隔(1.46±0.29)分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温肾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的缓解老年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排便困难症状.
作者:仇璐娜 刊期: 2018年第18期
为了降低医院高危药品的用药风险,确保给药安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结合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在原有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创建新的数据结构表,在医生站系统程序中进行高危药品的超量预警及控制功能,在护士站系统程序、医嘱处方系统程序中进行高危药品的警示功能.使用高危药品预警控制系统,对控制高危药品的使用起到了显著效果,减少了用药错误率,提高了医务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曹蕾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使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长效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尿微量(30.57±1.67)kg/m3、糖化血红蛋白(6.32±0.35)%及空腹血糖值(6.52±0.42)mmol/L、餐后2 h血糖值(10.68±0.87)mmol/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的尿微量(26.31±2.85)kg/m3、糖化血红蛋白(9.04±1.45)%、空腹血糖值(8.02±0.78)mmol/L、餐后2 h血糖值(12.63±1.2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进行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机体血糖得到调节与提升血糖控制率,且安全性高.
作者:刘小红 刊期: 2018年第18期
卵黄囊是孕囊内非常重要的结构,在胚胎早期发育中发挥着造血、营养、生殖、代谢、免疫、排泄和内分泌等功能.卵黄囊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超声上表现为直径过大或过小、形态不规则、回声异常、钙化等,卵黄囊的形态改变和妊娠结局相关,形态异常易引起早期自然流产,卵黄囊直径过大和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多篇文献报道卵黄囊和羊膜囊数目的非一致性,说明卵黄囊不能确定羊膜囊性.新研究发现巨噬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参与免疫调节.卵黄囊和早产以及糖尿病的关系还在表面的推测上,缺乏大量临床数据及理论依据来进一步证实.
作者:张玉;唐静;董虹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及其主要效应性细胞因子IL-17A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和斑块破裂的作用.方法 在Apoe-/-小鼠的颈动脉套置缩窄性套管并通过药物联合作用的方法建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模型.将20只Apoe-/-小鼠进行颈动脉套管,套管后继续进行高脂饲料喂养,然后分为药物联合刺激的干预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于套管后7周和15周处死小鼠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斑块破裂后Th17细胞的变化,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17A的变化.同上方法制备斑块破裂模型,将30只模型小鼠分为IL-17A处理组和对照组.IL-17A处理组外源性给Apoe-/-小鼠腹腔注射IL-17A,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处理后2、5、7周检测对斑块大小、脂质沉积和胶原含量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斑块局部的表达,评价IL-17A对斑块稳定性及斑块破裂的作用.结果 在动脉套管后7周,此时仅有斑块内出血时,干预组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在动脉套管后15周,此时有明显斑块破裂时,两组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的比例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对Th17细胞关键细胞因子IL-17A的检测发现,动脉套管后7周干预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IL-17A的水平无统计学意义,而15周干预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比较,血清中IL-17A的水平升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外源性IL-17A处理5周可增加斑块易损性,7周更为明显.表现为处理7周斑块面积较对照组增大(P<0.05),但纤维帽面积减小(P<0.05),脂核面积增大(P<0.05),帽/核比值降低(P<0.01).对斑块破裂的研究发现,干预组5周出现埋入式纤维帽斑块,7周出现埋入式纤维帽斑块例数增多.结论 Th17细胞及IL-17A具有促进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和斑块破裂的作用.
作者:杨玉媛;刘有旺;李腾;张晓东;姚梦园;宋泮泮;李雅林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药源性剥脱性皮炎的发生特点及诊疗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电子数据库有关药物致剥脱性皮炎的不良反应文献并结合手工检索不良反应网站,检索时间为2000~2018年,查阅药物型剥脱性皮炎的病例报道.按照相关项目录入SPSS22.0对性别、年龄以及药物品种、类别、给药途径等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查阅药物型剥脱性皮炎报道285篇,文献中包含病例320例,其中男性占60.30%,女性占38.1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以成年人为主;其中有63.75%的患者存在药物过敏史或皮肤病史;大部分患者的症状能在1个月内得到控制或治愈.结论 药物致剥脱性皮炎与性别有一定的关联性,且患者预先存在的皮肤病及其治疗可能是引起ED发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季士亮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孤立性肺小结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手术治疗的100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和VATS组,各50例.开胸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VATS组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当日引流量、术后拔引流管时间、镇痛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生存率、病理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胸组比较,VATS组手术时间短[(114.3±29.5)min vs(151.2±47.3)min],术中出血少[(41.5±12.9)ml vs(145.1±65.8)ml],术后当日引流量少[(150.2±46.3)ml vs(220.1±55.4)ml],镇痛时间短[(2.2±1.3)d vs(7.5±1.6)d],术后拔引流管时间短[(2.2±1.3)d vs(5.8±2.6)d],术后住院时间短[(8.1±2.1)d vs(14.1±1.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VATS组分别为1例、1例、0例,开胸组为3例、2例、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小结节比开胸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合在临床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作者:王俊峰;代雨;阚强波;付玉东;侯波;黄若山;赵章勇;李明学 刊期: 2018年第18期
颈椎椎板切除术后可能引起脊柱不稳、后凸畸形、轴性疼痛等问题,颈椎椎板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逐渐应用于临床,其疗效确切,已经成为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等疾病的常规术式.但随着椎板成形术在临床应用的深入,也有出现类似于椎板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的相关报道,椎板成形术的适应证也出现争议.该文就目前国内外颈椎板成形术的适应证和并发症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潜;权正学;罗小辑;唐可 刊期: 2018年第18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医疗事业的支持,以此来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医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一些难以攻克的医疗难题面前,仍然需要努力提高科研软实力.在政府对发展基层卫生服务及全科医学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全科医学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还不能满足当前需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级综合医院整体实力较强,有较为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在三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能促进全科医学的良性发展,实为利国利民的一项举措.
作者:张雪芹 刊期: 2018年第18期
非接触式监测技术克服了传统的穿戴式监测技术引起的人体不适和不便,在不干扰人体感受、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对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监测.本文着重介绍以基于加速度传感的心冲击描记法、基于光纤传感的BCG、基于无线电波(或多普勒雷达)的BCG心率呼吸监测、非接触式电容心电、红外热成像法、磁阻抗监控为主的五种监测技术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非接触式监测技术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非接触式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在临床以及日常生活健康监测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杨晓丹;杨冰磊;王梓涵;章依妮;周韩俊;李欣荣;曹世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2012年~2017年乌鲁木齐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疾病监测管理系统收集2012年~2017年乌鲁木齐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资料,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2012年~2017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1792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7.25/10万,8~10月份为其他感染性腹泻高发季节,男女比例为1.32:1,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占总病例数的77.72%,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人数的76.05%.2012年~2017年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3435例,占报告总数的19.15%,其中以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为主,占总数的90.22%.结论 2012年~2017年乌鲁木齐市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原学诊断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者:阿不都热依木·阿不都克力木;陈薇;高枫;樊旭成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宫颈内口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门诊28周至分娩前的孕产妇共8967例,在对每位孕产妇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同时加用取样框置于宫颈内口处彩超检查,在常规检查基础上发现血流异常信号者加用取样框置于宫颈内口处彩超检查,收集异常血流信号病例并追踪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8967例孕妇中,常规检查发现异常血流信号者31例,将取样框置于宫颈内口处彩超检查发现前置胎盘18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0例,中央型前置胎盘合并胎膜下出血1例,胎膜血管前置1例,脐带先露1例.结论 宫颈内口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明确诊断常规检查发现的异常血流信号并及早发现异常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产时及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等风险.
作者:方静;苏建芬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分析布加综合征有关主要生化指标的特点,为了解BCS患者血栓形成的因素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住院治疗的105例BCS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同性别、同年龄的10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WBC、RBC、HGB、MCH、Neu%、Lym%、PLT、TC、TG、HDL-C及LDL-C各指标分别进行男女分层分析.结果 病例组男性患者的WBC、HGB、MCH、Lym%、PLT、TC、TG、HDL-C及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患者RBC及Ne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女性患者的WBC、HGB、MCH、Lym%、PLT、TC、TG、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女性患者RBC、Neu%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如PLT、TC、TG、HDL-C及LDL-C等指标的基础研究,为BCS的病因研究及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胜利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 根据有关单味中药抗痛风效应的现代医学研究文献,分析中药性味归经与抗痛风效应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方法 收集、筛选单味中药抗痛风效应的研究文献,文献中的中药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中有所记载,统计不同功能分类、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数量和其中具有抗痛风效应的中药味数;用Logistic回归建立数学模型.结果 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归肝经、脾经,药味淡是中药抗痛风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5).分析预测结果与原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86.35%.结论 中药的药味、归经与抗痛风效应关系密切,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作为中药抗痛风效应基础研究及临床用药的参考.
作者:史世华;马天洪;山家玥;汪源杰 刊期: 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