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对比

徐安林;刘忠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 老年,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CAP患者100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华北组和中诺组,每组50例,华北组以3.0 g哌拉西林+0.75 g他唑巴坦(4:1配比)治疗,中诺组以2.0 g哌拉西林+0.25 g他唑巴坦(8:1配比)治疗.用药后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比较围用药期相关参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及细菌疗效评价.结果 华北组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中诺组(P<0.05).两组CRP和PCT用药后较用药前减小(P<0.05),但用药后5 d,华北组CRP和PCT分别为(5.48±2.01)mg/L、(0.12±0.08)ng/L,低于中诺组(6.35±1.88)mg/L、(0.15±0.03)ng/L.华北组清除43例和未清除1例,优于中诺组39例和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北组和中诺组分别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1例和4例.结论 4:1配比和8:1配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能很好的控制老年CAP,但4:1配比能更快的逆转症状,防止感染蔓延,减轻患者痛苦,且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不失为一种性价比高的治疗老年CAP的用药选择.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酒精性肝病中西医辨治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在肝脏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早期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可伴随肝纤维化的发生,终演变为肝硬化、肝衰竭.本文将归纳总结酒精性肝病中西医辨治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理、法、治疗等几个方面叙述,通过中西医结合对酒精性肝病的理解和认识,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罗晨;杨嘉恩;梁惠卿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中医皮肤美容患者信息化管理应用

    利用信息化管理电脑软件,配合手机APP,加强对中医院皮肤美容专科患者治疗资料的科学管理,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对科室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者:刘娅;罗艺;庹红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血清IL-6、IL-10、CRP和PCT水平检测对手足口病早期合并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IL-6、IL-10、CRP和PCT水平检测对手足口病早期合并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手足口病患儿90例为观察组,并根据患儿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单纯组51例和感染组39例,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间IL-6、IL-10、CRP和PCT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IL-6、IL-10、CRP以及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CRP以及PCT水平高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和单纯组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0水平在鉴别手足口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方面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联合CRP和PCT检测可为临床鉴别早期手足口患儿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利于临床早期用药治疗.

    作者:管建;姜娟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CAP患者100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华北组和中诺组,每组50例,华北组以3.0 g哌拉西林+0.75 g他唑巴坦(4:1配比)治疗,中诺组以2.0 g哌拉西林+0.25 g他唑巴坦(8:1配比)治疗.用药后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比较围用药期相关参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及细菌疗效评价.结果 华北组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中诺组(P<0.05).两组CRP和PCT用药后较用药前减小(P<0.05),但用药后5 d,华北组CRP和PCT分别为(5.48±2.01)mg/L、(0.12±0.08)ng/L,低于中诺组(6.35±1.88)mg/L、(0.15±0.03)ng/L.华北组清除43例和未清除1例,优于中诺组39例和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北组和中诺组分别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1例和4例.结论 4:1配比和8:1配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能很好的控制老年CAP,但4:1配比能更快的逆转症状,防止感染蔓延,减轻患者痛苦,且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不失为一种性价比高的治疗老年CAP的用药选择.

    作者:徐安林;刘忠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新生儿出生体温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症临床相关性

    目的 研究新生儿出生系统体温管理的临床效果及系统体温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症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12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新生儿处置操作,干预组强化要求新生儿系统体温管理处置操作,检测新儿出生后不同时期的体温及血糖情况,分析系统体温管理的临床效果及体温管理与低血糖症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入室体温、生后2 h体温较对照组平均增高0.4~0.6℃,且体温较为恒定;干预组新生儿生后30 min~2 h血糖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4.82%,高于干预组的4.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温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发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给予合理系统的新生儿体温处置管理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出生后低体温情况的发生,同时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后低血糖症的发生.

    作者:王晖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妊娠糖尿病孕妇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5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纳入干预组,同时选择同时段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孕妇50名,纳入常规组,评价两组孕妇血脂监测结果 及不同年龄段孕妇血脂水平.结果干预组孕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血脂水平均高于常规组,高密度脂蛋白值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孕妇血脂各指标水平结果不同,LDL-C、TG、TC等水平随着孕妇年龄增大而增加,而HDL-C水平则因孕妇年龄增大而减少.结论 妊娠糖尿病患者体内血脂水平均异常,且血脂水平与孕妇年龄存在一定联系.

    作者:张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芪参二莲汤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抑制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芪参二莲汤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抑制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6月~8月选择90只SD雄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其中1组为正常组,其余5组均为肝纤维化模型,将其分为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以及芪参二莲汤低剂量组(5 g/kg)、中剂量组(10 g/kg)和高剂量组(15 g/kg);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正常组、模型组则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对比各组大鼠MMP-1和TIMP-1水平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结果 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后者的MMP-1、MMP-1/TIMP-1水平明显降低,而TLISA-1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各给药组比较,各给药组的MMP-1、MMP-1/TIMP-1水平较模型组升高,而TIMP-1水平则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给药组中,以芪参二莲汤高剂量组的变化水平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 g/kg高剂量的芪参二莲汤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大鼠,能够有效促进MMP-1表达、减少TIMP-1表达,进而起到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艾迎春;迟男男;杜景峰;张雪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急性脾肾梗死伴房颤1例并文献复习

    脾梗死是一种罕见疾病,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急性肾梗死临床少见,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两者同时梗死者少见,我们收治1例急性脾肾梗死伴房颤的患者,给予积极抗凝、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恢复窦律等保守治疗,效果满意.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加强对脾肾梗死的临床、影像的认识,提高对脾肾梗死的早期认识和治疗.

    作者:周井铎;田康爱;孟震;吴凤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血清NSE及UCB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价值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临床诊断中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联合颅脑MRI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系统损伤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6例为实验组,另选同期住院的无神经系统损伤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NSE及UCB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观察,对实验组患儿进行MRI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 分为MRI正常组及异常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NES及UCB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脑MRI检查发现,实验组36例患儿中28例存在异常,MRI异常患儿血清NES指标高于无异常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RI检测结果与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NES水平与MRI检出率存在正相关关联(r=0.397,P<0.05).结论 血清NSE、UCB及MRI检查是高胆红素伴脑损伤患儿检测的重要标志,可进行早期诊断并对患儿预后进行评估.

    作者:邬剑;李慧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腰椎斜侧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斜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科行OLIF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针对性总结该术式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对比住院当天和术后出院时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LIF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分别为(19.18±5.10)分、(1.98±0.53)分、(53.20±7.88)分,均优于术前的(28.30±6.61)分、(4.63±1.03)分、(63.40±6.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完善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罗琨;徐姝娟;章洪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同一厂家两种胱抑素C检测试剂盒的性能验证及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目的 对同一厂家生产的胶体金增强免疫法(标为A)和胶乳免疫比浊法(标为B)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在日立7600全自动分析仪上的分析性能进行验证,并通过方法 比对评估两试剂盒检测结果 的一致性.方法参照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20-2013对两试剂盒的精密度、正确度及线性范围进行验证,其结果与厂家声称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并参照EP9-A2文件对两试剂盒进行方法比对,评估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两试剂盒的批内不精密度均≤3.15%,总不精密度均≤4.81%;5份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结果与靶值的偏倚≤10.07%;线性范围内其斜率(b)均在0.97~1.03范围内,截距(a)接近于0,相关系数R2均>0.995,回收率均在理论值±10%的范围内;两试剂盒的以上性能指标均满足YY/T1230-2014行业标准及试剂厂家声明的性能和质量指标的要求.两试剂盒方法比对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Y=1.03X+0.0181,相关系数R2为0.9956,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均小于我国室间质评要求的1/5.结论 某公司生产的两种Cys-C检测试剂盒的分析性能均满意,且两方法间检测结果一致,均能满足临床实验室的要求.

    作者:熊武芳;杨娜;肖光军;刘艳婷;曹丹;李祥坤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巧及失误分析

    目的 分析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技巧,并对失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6月我院共收治1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98例行PFNA内固定治疗.总结手术过程中的技巧,并分析其失误原因.结果 98例患者中行切开复位19例,闭合复位例79例,骨折均一期愈合.至随访结束,2例患者出现轻度髋内翻,3例出现轻度患肢短缩,1例出现锁钉失败.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6.73%.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医生在手术中进行细致手术,预防手术失误的发生.

    作者:葛站勇;李雪寒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我院2017年27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分析原因,探讨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7年上报的272例ADR报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2例ADR报告中,男性142例(52.21%),女性130例(47.79%),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38.24%);引发ADR的药物种类以抗感染药物高,占26.84%,抗肿瘤药位居第二,为16.18%;ADR涉及的药物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所占比例居首位,为72.06%,其次为口服;ADR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多见(38.24%),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19.12%),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结论 人口老龄化和药物滥用等导致ADR更易发生,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药品法律法规,优化ADR上报体系,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王耀霞;左艳华;王腾;苏治国;谢宜名;杨硕;于良健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2015年出现职业暴露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和改进方案,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 2015年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6.57%,2016年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80%,同比下降13.28%.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地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莉;刘华之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讨论式教学和传统教学在肾脏内科病理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比较讨论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肾脏内科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6月肾脏内科病理培训生100名,根据教学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讨论式教学,两组均教学3个月.采用医院自拟测评试卷对两组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病理分析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合作协作能力及课堂活跃程度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教学后,观察组学生学习兴趣(18.32±0.96)分、自主学习能力(18.05±0.85)分、病理分析能力(18.77±0.94)分、知识理解能力(18.13±0.83)分、合作协作能力(19.00±0.75)分及课堂活跃程度(19.32±0.5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为94.00%,高于的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讨论式教学在肾脏内科病理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张国艳;刘艳姝;隋洪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通督调神针法对PSD患者COR的影响及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通督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观察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60例PSD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行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对照组行盐酸氟西汀胶囊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评定神经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评定抑郁状态,BartheI指数评定日常活动能力,以及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OR的含量浓度,观察两组对PSD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NIHSS、HAMD、ADL量表的改善方面,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R含量比较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PSD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颜小飞;张永跟;张闻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基于E-Healthcare的医院质量持续改进研究

    传统医院通过纯手工质量控制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医院E-Healthcare发展背景下,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改进探索,开创了一条以电子化驱动与控制,结合信息系统结构化管理的新模式,以大程度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作者:顾梦佳;蔡斌;余靓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邵武市2016~2017年布鲁氏杆菌人间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邵武市布鲁氏杆菌人间感染的流行趋势,逐步控制人间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病率,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方法 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涉及家畜交易、屠宰、养殖、挤乳和畜产品加工等布病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6年~2017年我市共检样品429份,SAT阳性11例,其中10例抗体滴度为1:100,1例抗体滴度为1:400,阳性率为2.56%.网络直报阳性13例.结论 大量牲畜从外地引进未经有效检疫和管理,从业人员对布病的危害认识不足、自我防护的意思淡薄布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牛羊等牲畜的集中定点屠宰,开展宣传教育,作业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以控制疫情.

    作者:何丽慧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大学生学习压力与睡眠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学习压力与睡眠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部分不同性别、年级、专业、成绩的学生情况进行了学习压力问卷与睡眠质量的PSQI调查,并分析了学习压力与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且不同类别的学生群体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压力水平.共计16.92%的受访学生出现睡眠障碍,其中男学生在睡眠障碍和PSQI得分项与女学生相比显著升高(P<0.05);非医学类学生的PSQI打分高于与医学专业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表明睡眠障碍与学习压力呈正相关,即学习压力越大,睡眠质量越差.结论 学习压力和睡眠质量差是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应尤其注重对男大学生以及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其提高身心健康,缓解睡眠障碍.

    作者:宦梦溪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控制重点监控药品对降低药占比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控制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对降低药占比的影响.方法 通过HIS系统提取我院2017年1~12月份医院总收入、药品总收入,计算药占比值,对管控前后药占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与实施管控前1~9月份相比,10~12月份药占比下降,超额完成了药占比30%的指标,至12月份已低至24.58%,药品销售金额排名前30的重点监控药品品种数量由前3季度的11、13、8种下降至1种,白蛋白销售额也从前3季度的40多万下降至10.71万元,并且住院患者平均药费由管控前的平均值4826.48元降低至3114.61元,下降幅度高达35.47%.结论 控制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药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赖荣芬;余文惠;杨伟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