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邵武市2016~2017年布鲁氏杆菌人间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何丽慧

关键词:布鲁氏杆菌, 人间感染, 结果分析, 疫情控制
摘要:目的 掌握邵武市布鲁氏杆菌人间感染的流行趋势,逐步控制人间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病率,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方法 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试管凝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涉及家畜交易、屠宰、养殖、挤乳和畜产品加工等布病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6年~2017年我市共检样品429份,SAT阳性11例,其中10例抗体滴度为1:100,1例抗体滴度为1:400,阳性率为2.56%.网络直报阳性13例.结论 大量牲畜从外地引进未经有效检疫和管理,从业人员对布病的危害认识不足、自我防护的意思淡薄布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做好牛羊等牲畜的集中定点屠宰,开展宣传教育,作业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以控制疫情.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汉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目的 了解汉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以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共126例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6例职业暴露中,按工作人员类别分:前3位分别是护士、医生、医院保洁人员;按职业暴露方式分:主要为锐器伤、少量皮肤黏膜暴露;按职业暴露时从事的活动分:前4位是拔输液器针头、注射、手术缝合、抽血.其中暴露源具有传染性占38.10%,职业暴露者中67.46%对乙肝有抵抗力,17.46%为乙肝易感者.结论 通过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统计分析,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做好锐器伤的防范措施,做好职业暴露后处理,以达到减少职业暴露发生,降低职业暴露后的感染风险.

    作者:谢凌燕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三踝骨折骨折的治疗方法 、疗效和临床经验,为三踝骨折的外科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1例三踝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外踝骨折经踝关节外侧切口复位后腓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后踝和内踝均通过后内侧切口复位,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踝关节正侧位摄片检查,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5例患者存在下胫腓联合损伤并均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21例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3.82±3.56)周.AOFAS足踝得分70~97分,平均AOFAS足踝得分为(90.70±6.78)分,其中优12例,良8例,可1例,无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三踝骨折患者经外侧入路结合后内测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玉起;王金刚;李虎;杨巍巍;陈勇;杨林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基于E-Healthcare的医院质量持续改进研究

    传统医院通过纯手工质量控制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医院E-Healthcare发展背景下,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改进探索,开创了一条以电子化驱动与控制,结合信息系统结构化管理的新模式,以大程度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作者:顾梦佳;蔡斌;余靓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赣州市章贡区2015~2016年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赣州市章贡区2015年3月~2016年3月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方法 选择赣州市章贡区2015年3月~2016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抽取390例,其中1~4年级168例学生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及透明胶纸法肛拭法检测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情况,幼儿园儿童用透明胶肛拭子法检查蛲虫感染情况,分析其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 1~4年级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总人数为6例(3.57%),钩虫感染率为1.19%,蛔虫感染发生率为1.19%,鞭虫感染发生率为1.19%.其中蛲虫感染发生率小学感染率为2.05%,幼儿园感染率为4.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感染者中,无自觉症状者9例,有自觉症状者15例.其中肛门瘙痒者9例,磨牙者2例,失眠、食欲不振等症者2例,遗尿者1例,肛周炎症者1例.结论 提高儿童的卫生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家长加强基本的防病意识与讲究卫生的相关知识,改善儿童的生活场所质量,对出现感染的儿童进行简单的药物治疗,定期进行预防与检查,降低临床的感染情况,维持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廖敏;雷宏;陈淑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新生儿出生体温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症临床相关性

    目的 研究新生儿出生系统体温管理的临床效果及系统体温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症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120例.对照组常规进行新生儿处置操作,干预组强化要求新生儿系统体温管理处置操作,检测新儿出生后不同时期的体温及血糖情况,分析系统体温管理的临床效果及体温管理与低血糖症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入室体温、生后2 h体温较对照组平均增高0.4~0.6℃,且体温较为恒定;干预组新生儿生后30 min~2 h血糖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4.82%,高于干预组的4.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温管理与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发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给予合理系统的新生儿体温处置管理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出生后低体温情况的发生,同时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后低血糖症的发生.

    作者:王晖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研磨珠均质仪提取增生性瘢痕组织蛋白质的方法

    目的 利用研磨珠均质仪,从临床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中充分提取蛋白质.方法 临床收集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通过玻璃匀浆器、研磨珠均质仪等方法,提取样本总蛋白,比较提取后残渣,BCA测定总蛋白浓度,蛋白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蛋白质条带完整性,和western blot比较前列腺素D合成酶的含量(PTGDS).结果 玻璃匀浆器与研磨珠均质仪联合方法残渣呈絮状均匀,获得蛋白质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样本均未降解,Western blot测得联合方法提取样本中前列腺素D合成酶含量更高.结论 玻璃匀浆器与研磨珠均质仪的联合提取临床增生性瘢痕组织样本中获得蛋白质较为高效,是一种临床瘢痕组织蛋白样本提取方法.

    作者:杜雅静;王宇意;章丹婷;郭丽微;方杰;高梦炜;何文涓;钟晓春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本文以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为背景,以本院血库管理系统的建设实际为例.通过对医院现有输血与血库管理与监控方法的讨论,选择适合医院使用的模式.使用信息系统,将用血申请管理、血库管理、输血管理、血袋管理、用血反应等分别进行管理.通过输血与血库系统对输血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杜绝了人工错误发血的现象,实现了输血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了科学用血水平.

    作者:杨斌;徐所凤;沈亭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医院临床中麻醉信息系统的应用分析

    现阶段,医院麻醉医师开始逐渐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医院在完成多个业务系统,包括影像数据传输及储存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的建设后开始对手术麻醉信息系统予以构建并应用,在此基础上确保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实效性.本文主要针对麻醉信息系统在医院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作者:赵欣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CAP患者100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华北组和中诺组,每组50例,华北组以3.0 g哌拉西林+0.75 g他唑巴坦(4:1配比)治疗,中诺组以2.0 g哌拉西林+0.25 g他唑巴坦(8:1配比)治疗.用药后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比较围用药期相关参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及细菌疗效评价.结果 华北组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中诺组(P<0.05).两组CRP和PCT用药后较用药前减小(P<0.05),但用药后5 d,华北组CRP和PCT分别为(5.48±2.01)mg/L、(0.12±0.08)ng/L,低于中诺组(6.35±1.88)mg/L、(0.15±0.03)ng/L.华北组清除43例和未清除1例,优于中诺组39例和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北组和中诺组分别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1例和4例.结论 4:1配比和8:1配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能很好的控制老年CAP,但4:1配比能更快的逆转症状,防止感染蔓延,减轻患者痛苦,且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不失为一种性价比高的治疗老年CAP的用药选择.

    作者:徐安林;刘忠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酒精性肝病中西医辨治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在肝脏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早期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可伴随肝纤维化的发生,终演变为肝硬化、肝衰竭.本文将归纳总结酒精性肝病中西医辨治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理、法、治疗等几个方面叙述,通过中西医结合对酒精性肝病的理解和认识,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罗晨;杨嘉恩;梁惠卿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两种营养干预方法对超重和肥胖者体重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 比较营养处方干预及部分代餐干预对超重和肥胖人群进行短期低碳高蛋白饮食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104名超重和肥胖的体检者,随机分为处方组和代餐组,各52名.代餐组采用部分代餐干预饮食方案,处方组实施处方干预饮食方案.对减重者进行跟踪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减重效果,分析干预前后基础代谢水平、体重、腰围、腰臀比、内脏脂肪含量和肌肉量等体成分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共87名体检者完成干预,均获得明显的减重效果,体重、体脂率、内脏脂肪含量、腰围、腰臀比等指标均较干预前下降;就单纯减重结果而言,代餐组的效果优于处方组[-(4.63±2.13)kg vs-(3.56±2.35)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代餐组有肌肉丢失的趋势-(0.33±1.24)k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而处方组有肌肉增长的趋势(0.68±1.18)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处方组基础代谢率的变化没有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代餐组的完成率为90.38%,高于处方组的76.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 采用低碳高蛋白饮食短期干预,代餐组和处方组均能获得明显的减重效果,但长期干预效果和干预后体重维持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婷欣;刘玉萍;陈莞婧;谯琪川;吴亚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同一厂家两种胱抑素C检测试剂盒的性能验证及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目的 对同一厂家生产的胶体金增强免疫法(标为A)和胶乳免疫比浊法(标为B)胱抑素C测定试剂盒在日立7600全自动分析仪上的分析性能进行验证,并通过方法 比对评估两试剂盒检测结果 的一致性.方法参照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20-2013对两试剂盒的精密度、正确度及线性范围进行验证,其结果与厂家声称的性能指标进行比较;并参照EP9-A2文件对两试剂盒进行方法比对,评估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两试剂盒的批内不精密度均≤3.15%,总不精密度均≤4.81%;5份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结果与靶值的偏倚≤10.07%;线性范围内其斜率(b)均在0.97~1.03范围内,截距(a)接近于0,相关系数R2均>0.995,回收率均在理论值±10%的范围内;两试剂盒的以上性能指标均满足YY/T1230-2014行业标准及试剂厂家声明的性能和质量指标的要求.两试剂盒方法比对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Y=1.03X+0.0181,相关系数R2为0.9956,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均小于我国室间质评要求的1/5.结论 某公司生产的两种Cys-C检测试剂盒的分析性能均满意,且两方法间检测结果一致,均能满足临床实验室的要求.

    作者:熊武芳;杨娜;肖光军;刘艳婷;曹丹;李祥坤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通督调神针法对PSD患者COR的影响及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通督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观察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60例PSD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行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对照组行盐酸氟西汀胶囊药物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评定神经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评定抑郁状态,BartheI指数评定日常活动能力,以及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OR的含量浓度,观察两组对PSD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NIHSS、HAMD、ADL量表的改善方面,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R含量比较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PSD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颜小飞;张永跟;张闻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腰椎斜侧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斜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科行OLIF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针对性总结该术式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对比住院当天和术后出院时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LIF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ODI评分、V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分别为(19.18±5.10)分、(1.98±0.53)分、(53.20±7.88)分,均优于术前的(28.30±6.61)分、(4.63±1.03)分、(63.40±6.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完善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罗琨;徐姝娟;章洪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蝮蛇咬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蝮蛇咬伤患者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7月~2017年10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蝮蛇咬伤患者46例,常规治疗组按照经典的毒蛇治疗法,观察组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健康对照组选择为同期体检正常人.分析各组在治疗前、治疗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检测其血清促炎介质IL-6和抗炎介质IL-10水平,代表性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第1天,2个治疗组IL-6无明显区别,但均高于对照组,两治疗组于治疗第3天、第7天IL-6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P<0,05);各组IL-10水平在治疗前与治疗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天、第7天,治疗组则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蝮蛇咬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可出现紊乱,表现为早期促炎介质占优势,后期抗炎介质升高明显,血必净注射液可下调促炎介质(IL-6)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聂绍良;肖振涛;曾蕾莉;罗靖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血清NSE及UCB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价值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临床诊断中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联合颅脑MRI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系统损伤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6例为实验组,另选同期住院的无神经系统损伤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NSE及UCB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观察,对实验组患儿进行MRI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 分为MRI正常组及异常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NES及UCB水平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脑MRI检查发现,实验组36例患儿中28例存在异常,MRI异常患儿血清NES指标高于无异常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RI检测结果与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NES水平与MRI检出率存在正相关关联(r=0.397,P<0.05).结论 血清NSE、UCB及MRI检查是高胆红素伴脑损伤患儿检测的重要标志,可进行早期诊断并对患儿预后进行评估.

    作者:邬剑;李慧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多西他赛在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目的 研究多西他赛在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1月~12月本院接收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52例,根据按照电脑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76例.两组均行胸腔穿刺术,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观察组给予多西他赛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ECOG评分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胸痛、肾毒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治疗后ECO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应用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取得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

    作者:朱淑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在喉癌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

    目的 初步探索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喉癌Hep2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并研究相关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p75NTR在喉癌Hep2细胞系中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喉癌Hep2细胞系中呈p75NTR高表达及CD133高表达细胞的分布比例情况.结果 喉癌Hep2细胞系内小部分肿瘤细胞显示免疫染色强阳性,p75NTR强阳性显色的细胞部分处于旺盛的增殖分裂状态;大部分呈CD133强阳性的Hep2细胞也呈p75NTR强阳性.结论 p75NTR高表达于喉癌Hep2细胞系中具有较强增殖活力的细胞,p75NTR信号通路对支持或促进喉癌细胞增殖具有潜在作用.p75NTR高表达的喉癌Hep2细胞与肿瘤干细胞之间的关系密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申宇鹏;李晓明;靳海峰;路秀英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封闭和开放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封闭和开放两种吸痰方法 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本研究采取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者分到封闭吸痰组和开放吸痰组,每组30例.封闭吸痰为试验组,开放吸痰为对照组.在吸痰操作之前、过程中、 结束后即刻、 结束后5 min、 结束后20 min分别进行行为疼痛评分和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的BPS和RASS评分在吸痰操作后均有增高,两种吸痰方法所引起的疼痛和躁动水平增加的幅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两种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能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证明.

    作者:常红霞;王助衡;郭清华;周冠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2015年出现职业暴露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和改进方案,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 2015年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6.57%,2016年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80%,同比下降13.28%.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地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莉;刘华之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