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咬合诱导在牙源性错牙合畸形中的早期应用分析

阙禧韬

关键词:咬合诱导, 固定矫治, 儿童, 错牙合畸形, 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析咬合诱导在儿童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患儿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观察组采用咬合诱导,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为(92.13±2.28)分,高于对照组的(84.15±2.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的治疗上,咬合诱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相对较高,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导致间质性肺病患者的1例分析

    临床药师在参与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药物胺碘酮所致间质性肺疾病的不良反应,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了药源性IL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案,成功干预临床,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冯彩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新形势下创办军事医学英文期刊对编辑素质的要求和能力塑造

    科技期刊编辑在期刊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期刊的把关者,出版流程的执行者,期刊内容与灵魂的塑造者,同时也是读者、作者、专家、主编的战友和协作者.所以编辑素质决定了期刊的长远发展.高品质、国际化军事医学英文科技期刊要求塑造和凸显军事医学特色,促进军事医学与民用医学的融合与互补,在国际科技期刊的领域具备竞争力.所以要求编辑紧跟国际出版的形势,强化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具备规范的学术出版理念、多向协调和国际交流能力,保持跨领域学习和更新能力,为提升期刊内容质量、塑造期刊品牌助力.

    作者:沈宁;范晨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诊治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是临床上一种极度危险的妊娠类型,它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其确切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临床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无一种理想的、一致的治疗途径及方法.本文综述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诊治,目的在于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初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50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Child-Pugh积分、血清病毒学HBV-DNA和PTA的数据.结果 治疗50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均有所好转,观察组Child-Pugh积分、HBV-DNA、PTA分别为(9.48±1.87)分、(2.87±0.12)log copies/ml、(0.79±0.11)%,优于对照组的(5.76±1.09)分、(4.58±0.46)log copies/ml、(0.61±0.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平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注水式结肠镜与传统注气式结肠镜在肠镜检查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究注气式与注水式结肠镜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消化科进行的非麻醉下结肠镜检查者30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注水组及注气组,各150例,两组分别采用注气式及注水式结肠镜检查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总时间,进镜时间、退镜时间及腹痛程度,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改变体位、腹部按压及硬度调节使用辅助操作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操作成功率93.33%与观察组92.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水组的检查总时间(17.2±4.1)min,进镜时间(23.1±6.3)min、退镜时间(10.5±4.7)min,高于注气组(14.2±5.4)min、(6.2±2.1)min、(8.6±9)min;注水组VAS评分(3.87±1.59)分优于注气组(5.56±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辅助操作频率方面,注气组总使用率58.67%及腹部按压率10.00%与注水组34.67%、8.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气组体位改变40.00%及硬度调节8.67%,高于注水组23.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水式结肠镜检查在不影响检查准确性的前提下,可减少受检者痛苦程度及操作复杂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15年1月~12月我院接收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对两组的治疗后有效率及各项指标分析.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在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可以选择中医治疗方式,其有效率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何丽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CH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CHD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实验组则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IL-6、CRP、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IL-6为(12.14±3.57)pg/L、CRP为(5.40±2.41)mg/L、TNF-α为(9.61±3.12)ng/m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4.02±3.64)pg/L、(8.26±2.58)mg/L、(12.28±3.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HD疗效显著,可有效下调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康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毛红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干部病区收治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体检中心随机选取年龄相匹配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并将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危险因数如血清脂联素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年龄、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等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血清脂联素是否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r=-0.612,P<0.05),低血清脂联素水平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此外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MCI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减低,hsCRP水平升高,APN和hsCRP升高可能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波;罗文静;张翼;韦春英;杨彭;陶然;刘军;韩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咬合诱导在牙源性错牙合畸形中的早期应用分析

    目的 探析咬合诱导在儿童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患儿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观察组采用咬合诱导,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为(92.13±2.28)分,高于对照组的(84.15±2.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的治疗上,咬合诱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相对较高,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阙禧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PDCA护理管理对淋巴瘤患者PICC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PDCA护理管理在淋巴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60例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PICC,A组行PDCA护理管理,B组行常规护理.观察A、B两组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A组置管时间、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管并发症率6.70%,低于B组3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护理管理可延长PICC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栾新宇;邓颖哲;李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胎儿心脏畸形超声系统检查检出率、超声检查佳时机及漏诊情况.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8月51290例孕早、中、晚期孕妇,依据中国医师协会《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012)》标准与要求进行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结果 超声产前检出胎儿心脏畸形263例,检出率为5.13‰,各年间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中期、晚期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分别为1.25‰、7.71‰、5.13‰,三个孕周间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与孕中期比较,孕晚期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与孕中期比较,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与孕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产前漏诊9例,漏诊率为3.31%.结论 近年佳木斯市胎儿心脏畸形发病率处于稳定,略有上升的趋势,胎儿心脏畸形的佳检查时间为孕中期.

    作者:张艳红;吴绍宇;遇建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左半结肠癌伴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策略研究

    对于左半结肠癌伴梗阻的患者,急诊手术行一期切除吻合失败的风险较大,既往多采用较为安全的分期手术策略,但分期手术存在心理、经济负担等弊端,随着医学进步以及新技术发展,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逐渐由分期手术向一期手术转变,本文就临床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相关策略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苏周荣;杜东霖;魏正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2007年1月~2017年9月.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摄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0个RCT,包括703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利培酮相比,利培酮联合舍曲林能明显提高有效率[RR=1.39,95%CI(1.26,1.54),P<0.00001],降低阳性与阴性统计量表(PANSS)总分[SMD=-0.46,95%CI(-0.69,-0.22),P=0.0001]及其阴性分[SMD=-0.73,95%CI(-0.98,-0.49),P<0.00001],降低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SMD=-0.67,95%CI(-0.91,-0.43),P<0.00001];对集中报道的不良反应(失眠、视物模糊,锥外体系反应、口干)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舍曲林能提高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作者:陈功琦;梁道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核黄素磷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体征平均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征平均消退时间为(2.88±1.20)d,住院时间为(5.87±1.66)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3.14±1.11)d,(7.53±0.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临床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重要价值.

    作者:尹静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与血清NSE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4月1日~9月30日我院收治的50~70岁的4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从我院查体中心随机抽取5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做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血清初始NSE水平,并据颅脑磁共振DWI像计算脑梗死组患者的梗死体积.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初始NSE水平为(25.78±2.57)mmol/L,高于对照组的(7.96±0.23)mmol/L,统计学意义显著(P<0.001);颅脑磁共振的DWI相计算出的脑梗死体积与脑梗死组血清初始NSE水平呈高度相关(R=0.736,P<0.001).结论 神经元损伤的定量生化标志物NSE,其水平高低可反映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及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或许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单敏;常燕燕;赵大鹏;徐玉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院校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比较研究

    文章采用了《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对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中西医、临床三个专业方向的医学生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95份,分析发现医学生总体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中西医专业的医学生在职业认知度、职业自豪感和职业期待感方面与中医专业和临床专业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研究医学生职业认同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不同专业医学生采取不同的对策有利于提高整体职业认同.

    作者:杨秋玉;凯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公安民警皮肤软纤维瘤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目的 比较公安民警皮肤软纤维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的基础危险因素指标,探讨皮肤软纤维瘤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皮肤软纤维瘤患者皮损IGF-1受体的表达,探讨皮肤软纤维瘤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公安民警软纤维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一般资料与观察组匹配的正常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动脉血压、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身高、体重等指标.计算和比较两组体质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比较两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差异,半定量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动脉血压、TG、LDL-C、基础危险因素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MI和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软纤维瘤皮损IGF-1R的表达阳性率为59.00%,高于正常皮肤的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软纤维瘤与代谢综合征可能存在相关性,皮肤软纤维瘤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吕宁;徐昕;黄永;许琳;孙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在信号转导的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代谢、运动、血管生成等生物过程.与其他信号通路相比,PI3K/Akt信号通路的组成部分更庞大,在肿瘤中更多见.目前已证实多种肿瘤中存在PI3K/Akt信号通路的超活化,对肿瘤细胞的存活、生长、运动、血管生成和代谢意义重大.因此,抑制PI3K和与通路相关的成分可能会使肿瘤生长受抑,使患者预后改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包括针对单一成分的抑制剂和双重抑制剂.目前大量的PI3K抑制剂已在临床前期研究中取得良好结果,有些已经在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中进行了临床试验.在此综述中,我们简单的总结了PI3K-AKt通路的研究成果,讨论了PI3K抑制剂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的发展前景.

    作者:王梦华;卢均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不同治疗时机行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 总结不同治疗时机开展宫颈环扎术对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妊娠结局所产生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紧急手术治疗,对照组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对产妇与新生儿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足月生产产妇多于对照组,晚期流产(20.00%vs 60.00%)与宫内感染率(18.00%vs 62.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早产率对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孕周延长时间以及新生儿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需要在孕早期开展择期宫颈环扎术治疗,但是对于孕中期患者需要开展紧急手术治疗,提高术后的监测措施,促进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刘亚男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无创DNA检测技术在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DNA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产前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针对553例孕妇包括预产期年龄≥35岁的高龄产妇、唐筛结果为高风险、临界风险或单项指标异常、超声软指标等孕妇.在充分知情同意,进行遗传咨询后选择胎儿无创DNA产前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高风险孕妇进一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低风险孕妇进行电话追踪随访.结果 553例孕妇外周血中,541例低风险,12例高风险,在高风险病例中7例提示21三体异常;2例提示18号染色体异常;1例提示13三体异常;2例提示胎儿性染色体异常;无创DNA检测结果为高风险的12例孕妇,均进行了羊水或脐血穿刺,7例21三体高风险中7例为47,XN,+21;2例18三体高风险者中1例为47,XN,+18,1例为46,XN;1例13三体高风险者中1例为47,XN,+13;2例性染色体异常中,1例为XXY,1例为45X.并对无创DNA检测阴性的出生新生儿进行随访,未诉明显异常.应用无创DNA检测技术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91%,假阴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0.09%,无创DNA产前检测对21三体,13三体和性染色体的符合率为100.00%,对18三体的符合率为50.00%.结论 无创DNA检测技术在产前筛查中准确性高,假阳性和假阴性低的优点,可提高产前筛查效率,减少染色体疾病患儿的出生,是快捷、安全、较介入性产前诊断易于接受、值得推广的安全可靠的产前筛查方法,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无创DNA检测出的高风险孕妇,也必须进行羊水穿刺进一步确诊.

    作者:冯菊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