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静华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干部病区收治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体检中心随机选取年龄相匹配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并将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危险因数如血清脂联素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年龄、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等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血清脂联素是否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r=-0.612,P<0.05),低血清脂联素水平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此外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MCI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减低,hsCRP水平升高,APN和hsCRP升高可能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波;罗文静;张翼;韦春英;杨彭;陶然;刘军;韩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析咬合诱导在儿童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患儿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观察组采用咬合诱导,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为(92.13±2.28)分,高于对照组的(84.15±2.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的治疗上,咬合诱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相对较高,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阙禧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PDCA护理管理在淋巴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60例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PICC,A组行PDCA护理管理,B组行常规护理.观察A、B两组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A组置管时间、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管并发症率6.70%,低于B组3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护理管理可延长PICC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栾新宇;邓颖哲;李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嗜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凶险,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本为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晚期胃癌化疗后并发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入院后多科联合会诊,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段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麻疹在综合医院的流行特征,为做好院内麻疹防控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对某综合医院2014~2016年确诊的麻疹病例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麻疹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发病集中在3~6月份,发病人数多的是20~39岁.发现麻疹病例的科室主要是发热门诊和皮肤科门诊.结论 加强麻疹监测工作,严格执行发热及出疹患者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工作,做好麻疹疫苗接种.
作者:姜巧巧;李利伟;郭政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15年1月~12月我院接收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对两组的治疗后有效率及各项指标分析.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在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可以选择中医治疗方式,其有效率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何丽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4例.A组采取常规检测、用药、运动以及健康宣教等措施,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饮食干预的治疗措施.选取同期54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包括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状况,包括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和低体质量儿.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状况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优于A组,B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和低体质量儿发生率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确保早期发现和科学的治疗,治疗期间确保有效的饮食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早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程度.
作者:李雪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综合分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诊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采用同样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健康教育则更加细致化、更加多样化.观察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治疗总有效率,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血压及体质量指数,出院1年中再入院情况.结果 出院1年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BMI较出院时均有所升高,观察组血压、BMI较出院时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血压和B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中,对照组患者再入院例次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样化、细致化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产生了较大影响,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对高血压的预防是非常必要的,值得在临床进行长期推广和应用.
作者:董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颅骨成形术患者脑血流量的变化.方法 对20例颅骨缺损修复的患者进行脑CT灌注成像,在颅骨修复术前和术后2周进行CTP.记录大脑皮层、基底节区脑血流容量(CBV)、脑血流流量(CBF)、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MT)和对比剂达到峰值的时间(TTP)等所有参数,分析脑皮层和基底节区血流灌注数据的变化.结果 颅骨修复术前患侧脑皮层区的CBV和CBF值均低于健侧,TTP和MTT值均高于健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患侧脑皮层的CBF、CBV值均有提高,患侧脑皮层的MTT、TTP值较术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术后脑皮层的CBV、CBF、MTT、TTP值与健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及时发现脑血流变化情况,颅骨修复可以增加脑皮层区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路平;孟庆恒;高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子宫内膜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为研究现场,于2016年3月~12月以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初治患者为病例组,同一时期在本院就诊且无生育要求的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对30例病例组和31例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可能的疾病危险因素.结果 在校正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BMI和家族肿瘤史等相关因素后,结果显示是否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平均每天静坐时间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P<0.05),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OR=0.072,95%CI=0.006~0.860)和平均每天大于6h的静坐时间(OR=0.076,95%CI=0.009~0.651)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除高年龄等已知的引起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外,缺乏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也可能是危险因素之一,而较长的静坐时间是否为保护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
作者:单菲菲;陈琴;吕建国;杨军;吴茵茵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文章采用了《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对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中西医、临床三个专业方向的医学生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95份,分析发现医学生总体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中西医专业的医学生在职业认知度、职业自豪感和职业期待感方面与中医专业和临床专业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研究医学生职业认同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不同专业医学生采取不同的对策有利于提高整体职业认同.
作者:杨秋玉;凯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CH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CHD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实验组则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IL-6、CRP、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IL-6为(12.14±3.57)pg/L、CRP为(5.40±2.41)mg/L、TNF-α为(9.61±3.12)ng/m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4.02±3.64)pg/L、(8.26±2.58)mg/L、(12.28±3.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HD疗效显著,可有效下调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康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毛红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 从2010年12月~2017年11月妊娠17~31周具有羊水穿刺指征以及自愿要求的孕妇16896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取20 ml,对胎儿的脱落细胞进行培养,收获,制片,G显带,上机扫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在16896例羊水染色体分析中,共检测出异常核型495例,检出率为2.92%,多态性1312例,检出率为7.76%;高龄孕妇6377例,异常检出率为2.47%,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7746例,异常检出率为1.61%,18三体筛查高风险351例,异常检出率为3.13%,超声NT异常218例,异常检出率13.76%,鼻骨缺失50例,异常检出率4.00%,超声综合指标1168例,异常检出率6.25%,NIPT阳性141例,异常检出率58.15%,夫妻一方为染色体携带者或者异常者83例,异常检出率为34.93%,异常生育史448例,异常检出率为1.11%,不良接触史114例,异常检出率4.38%,要求羊水穿刺468例,异常检出率1.49%.结论 在产前诊断的过程中,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依然是重要的诊断方法,由于染色体条带分辨水平有限,超声和其它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与之互补,提高胎儿异常检出率,减少出生缺陷.
作者:谢成秀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63例进行观察,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31例实施冷刀锥切术治疗,B组32例实施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残留率、痊愈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B组术后残留率为6.25%,优于A组的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痊愈率为93.75%,优于A组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为(10.10±2.08)min,优于A组的(13.78±5.41)min;B术中出血量为(9.18±3.40)ml,优于A组的(15.07±3.24)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术后残留率低,痊愈率较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33%,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0.71±0.23)分,低于对照组(1.67±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40%与对照组6.6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与常规治疗相比,其不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玉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无创DNA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产前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针对553例孕妇包括预产期年龄≥35岁的高龄产妇、唐筛结果为高风险、临界风险或单项指标异常、超声软指标等孕妇.在充分知情同意,进行遗传咨询后选择胎儿无创DNA产前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高风险孕妇进一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低风险孕妇进行电话追踪随访.结果 553例孕妇外周血中,541例低风险,12例高风险,在高风险病例中7例提示21三体异常;2例提示18号染色体异常;1例提示13三体异常;2例提示胎儿性染色体异常;无创DNA检测结果为高风险的12例孕妇,均进行了羊水或脐血穿刺,7例21三体高风险中7例为47,XN,+21;2例18三体高风险者中1例为47,XN,+18,1例为46,XN;1例13三体高风险者中1例为47,XN,+13;2例性染色体异常中,1例为XXY,1例为45X.并对无创DNA检测阴性的出生新生儿进行随访,未诉明显异常.应用无创DNA检测技术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91%,假阴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0.09%,无创DNA产前检测对21三体,13三体和性染色体的符合率为100.00%,对18三体的符合率为50.00%.结论 无创DNA检测技术在产前筛查中准确性高,假阳性和假阴性低的优点,可提高产前筛查效率,减少染色体疾病患儿的出生,是快捷、安全、较介入性产前诊断易于接受、值得推广的安全可靠的产前筛查方法,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无创DNA检测出的高风险孕妇,也必须进行羊水穿刺进一步确诊.
作者:冯菊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注气式与注水式结肠镜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我院消化科进行的非麻醉下结肠镜检查者30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注水组及注气组,各150例,两组分别采用注气式及注水式结肠镜检查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总时间,进镜时间、退镜时间及腹痛程度,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改变体位、腹部按压及硬度调节使用辅助操作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操作成功率93.33%与观察组92.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水组的检查总时间(17.2±4.1)min,进镜时间(23.1±6.3)min、退镜时间(10.5±4.7)min,高于注气组(14.2±5.4)min、(6.2±2.1)min、(8.6±9)min;注水组VAS评分(3.87±1.59)分优于注气组(5.56±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辅助操作频率方面,注气组总使用率58.67%及腹部按压率10.00%与注水组34.67%、8.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气组体位改变40.00%及硬度调节8.67%,高于注水组23.3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水式结肠镜检查在不影响检查准确性的前提下,可减少受检者痛苦程度及操作复杂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胃肠副作用,为临床的良好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846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总结临床患者出现的胃肠副作用表现.结果 846例患者中101例发生胃肠道症状,占11.94%;5例发生胃肠道出血,占0.59%.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腹胀、腹痛、烧心、纳差、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非甾体抗炎药单独使用胃肠副作用发生率低于2种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应用或非甾体抗炎药联用皮质激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通过改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对症治疗,患者消化道症状均得到缓解,且患者可坚持用药,消化道出血患者也恢复正常,无胃肠副作用而导致的死亡.结论 临床应科学合理的控制非甾体抗炎药使用,不仅可减少严重并发症,而且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并应尽量避免非甾体抗炎药的联合应用.
作者:李小雄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下局部药物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基础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云南白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消化内镜下局部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止血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1.26±0.31)d、(187.61±31.17)ml、(392.21±16.23)ml,均少于对照组的(3.94±0.43)d、(326.99±47.23)ml、(569.58±51.1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下局部药物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减少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颖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变,肿瘤发病率增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血液系统是机体的重要构成部分,该系统的肿瘤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传统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但是,该疾病存在复发率较高等现象,亟待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治疗为血液肿瘤患者提供了副作用更低的治疗手段,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基于细胞的治疗策略,可提高对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本文对血液系统肿瘤的细胞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白雪;邓琦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