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月玲;潘丽华;闫永悦
临床药师在参与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药物胺碘酮所致间质性肺疾病的不良反应,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了药源性IL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案,成功干预临床,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冯彩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析咬合诱导在儿童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患儿为主要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观察组采用咬合诱导,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为(92.13±2.28)分,高于对照组的(84.15±2.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的治疗上,咬合诱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相对较高,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阙禧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角色扮演结合工作行为训练对分裂症康复期的治疗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批次分成四组,每组30例,单纯给予药物维持治疗为单纯药物对照组,开展角色扮演结合药物维持治疗为心理治疗对照组,开展工作行为训练结合药物维持治疗为护理技术对照组,开展角色扮演结合工作行为训练结合药物维持治疗为研究组,对四组观察治疗12周,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来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研究组SDSS评分(1.31±0.47)分低于单纯药物对照组(3.52±1.55)分、心理护理对照组(2.55±0.86)分、护理技术对照组(2.62±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有效率(70.00%)高于单纯药物对照组(50.00%)、 心理治疗对照组(60.00%)、 护理技术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角色扮演结合工作行为训练对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作为临床参考.
作者:贺果扬;李春芳;李珏;曾申娟;陈江江;李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我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校正前后血钙的差异,及校正后血钙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7年5月确诊的58例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对其血清白蛋白、血钙水平、血红蛋白、血肌酐、β2-微球蛋白、血清LDH、溶骨性病变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经血清白蛋白公式校正后D-S分期Ⅲ期的患者高钙血症发生率比较正前升高,Ⅰ期、Ⅱ期校正前后血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钙组血清LDH、溶骨性病变均高于非高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红蛋白、肌酐、β2-微球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血钙升高明显,校正后血钙更能准确提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校正后的血钙更能真实反映与之相符的疾病状态下真实的血钙水平,更能有效预测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冯江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下局部药物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基础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云南白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消化内镜下局部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止血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1.26±0.31)d、(187.61±31.17)ml、(392.21±16.23)ml,均少于对照组的(3.94±0.43)d、(326.99±47.23)ml、(569.58±51.1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下局部药物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减少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颖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在信号转导的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代谢、运动、血管生成等生物过程.与其他信号通路相比,PI3K/Akt信号通路的组成部分更庞大,在肿瘤中更多见.目前已证实多种肿瘤中存在PI3K/Akt信号通路的超活化,对肿瘤细胞的存活、生长、运动、血管生成和代谢意义重大.因此,抑制PI3K和与通路相关的成分可能会使肿瘤生长受抑,使患者预后改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包括针对单一成分的抑制剂和双重抑制剂.目前大量的PI3K抑制剂已在临床前期研究中取得良好结果,有些已经在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肿瘤中进行了临床试验.在此综述中,我们简单的总结了PI3K-AKt通路的研究成果,讨论了PI3K抑制剂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的发展前景.
作者:王梦华;卢均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子宫内膜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为研究现场,于2016年3月~12月以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初治患者为病例组,同一时期在本院就诊且无生育要求的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对30例病例组和31例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可能的疾病危险因素.结果 在校正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BMI和家族肿瘤史等相关因素后,结果显示是否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平均每天静坐时间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P<0.05),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OR=0.072,95%CI=0.006~0.860)和平均每天大于6h的静坐时间(OR=0.076,95%CI=0.009~0.651)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除高年龄等已知的引起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外,缺乏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也可能是危险因素之一,而较长的静坐时间是否为保护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
作者:单菲菲;陈琴;吕建国;杨军;吴茵茵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15年1月~12月我院接收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对两组的治疗后有效率及各项指标分析.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在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可以选择中医治疗方式,其有效率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何丽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通过对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结合掌上医院APP医护版和图书馆的循证医学信息资源,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移动跨平台开发框架等技术,设计的一款应用程序,即掌上医院APP(医护循证版).该应用程序比传统的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方式便捷性更好、安全性更高、互动性更强、融合度更深,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检索服务,有效辅助临床决策.
作者:陈池梅;田杰;罗志宏;卓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变,肿瘤发病率增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血液系统是机体的重要构成部分,该系统的肿瘤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传统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但是,该疾病存在复发率较高等现象,亟待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治疗为血液肿瘤患者提供了副作用更低的治疗手段,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基于细胞的治疗策略,可提高对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本文对血液系统肿瘤的细胞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白雪;邓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肾透明细胞癌的CT征象预测其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7年6月共70例临床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依据手术Fuhrman病理结果,将肿瘤分为Ⅰ、Ⅱ、Ⅲ、Ⅳ级.Ⅰ级与Ⅱ级合并为低级别组,共39例,Ⅲ级与Ⅳ级合并为高级别组,共31例.观察肿瘤的CT征象,包括直径、形态、平扫密度、是否存在完整假包膜以及增强扫描动脉期绝对强化值、排泄期强化衰减值等特点,与Fuhrman病理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征象对预测其病理分级的价值.结果 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肿瘤的平均直径分别为(5.03±1.27)cm、(6.92±1.56)cm,平扫密度不均匀肿瘤分别有29例、31例,有完整包膜肿瘤分别有34例、13例,增强扫描绝对强化值分别为(74.73±23.14)HU、(35.19±8.65)HU,强化衰减值分别为(56.89±16.84)HU、(20.69±15.95)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形状不规则的肿瘤分别有11例、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的直径、平扫密度的均匀性、有无完整包膜、增强扫描绝对强化程度及强化衰减程度等CT征象,有助于术前评价肾透明细胞癌的Fuhrman病理分级.
作者:裴子璐;李小虎;蔡莉;杜俊华;林慧慧;余长亮;刘斌;钱银锋;余永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无创DNA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产前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针对553例孕妇包括预产期年龄≥35岁的高龄产妇、唐筛结果为高风险、临界风险或单项指标异常、超声软指标等孕妇.在充分知情同意,进行遗传咨询后选择胎儿无创DNA产前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高风险孕妇进一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低风险孕妇进行电话追踪随访.结果 553例孕妇外周血中,541例低风险,12例高风险,在高风险病例中7例提示21三体异常;2例提示18号染色体异常;1例提示13三体异常;2例提示胎儿性染色体异常;无创DNA检测结果为高风险的12例孕妇,均进行了羊水或脐血穿刺,7例21三体高风险中7例为47,XN,+21;2例18三体高风险者中1例为47,XN,+18,1例为46,XN;1例13三体高风险者中1例为47,XN,+13;2例性染色体异常中,1例为XXY,1例为45X.并对无创DNA检测阴性的出生新生儿进行随访,未诉明显异常.应用无创DNA检测技术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91%,假阴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0.09%,无创DNA产前检测对21三体,13三体和性染色体的符合率为100.00%,对18三体的符合率为50.00%.结论 无创DNA检测技术在产前筛查中准确性高,假阳性和假阴性低的优点,可提高产前筛查效率,减少染色体疾病患儿的出生,是快捷、安全、较介入性产前诊断易于接受、值得推广的安全可靠的产前筛查方法,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无创DNA检测出的高风险孕妇,也必须进行羊水穿刺进一步确诊.
作者:冯菊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临床疑诊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糖尿病患者184例,依据SYNTAX积分分为轻度狭窄组(0~22分)60例、中度狭窄组(23~32分)76例、 重度狭窄组(≥33分)48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SYNTAX积分与HbA1c水平、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结果 三组间年龄、吸烟史、TC、LDL-C、HbA1c、HOMA-IR及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YNTAX积分与HbA1c、HOMA-IR及CRP水平呈正相关,HbA1c与HOMA-IR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HbA1c、HOMA-IR及CRP与冠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结论 在非糖尿病的冠心病人群中存在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杨锦龙;刘欢;吕秋菊;张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初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50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Child-Pugh积分、血清病毒学HBV-DNA和PTA的数据.结果 治疗50周后,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均有所好转,观察组Child-Pugh积分、HBV-DNA、PTA分别为(9.48±1.87)分、(2.87±0.12)log copies/ml、(0.79±0.11)%,优于对照组的(5.76±1.09)分、(4.58±0.46)log copies/ml、(0.61±0.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平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麻疹在综合医院的流行特征,为做好院内麻疹防控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对某综合医院2014~2016年确诊的麻疹病例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麻疹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发病集中在3~6月份,发病人数多的是20~39岁.发现麻疹病例的科室主要是发热门诊和皮肤科门诊.结论 加强麻疹监测工作,严格执行发热及出疹患者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工作,做好麻疹疫苗接种.
作者:姜巧巧;李利伟;郭政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68例,按照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血压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24 h尿微量清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压,降低24 h尿微量清蛋白,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洪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综合分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接诊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采用同样的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健康教育则更加细致化、更加多样化.观察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治疗总有效率,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血压及体质量指数,出院1年中再入院情况.结果 出院1年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BMI较出院时均有所升高,观察组血压、BMI较出院时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血压和B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中,对照组患者再入院例次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样化、细致化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产生了较大影响,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对高血压的预防是非常必要的,值得在临床进行长期推广和应用.
作者:董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我院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HIS系统调取2017年度第一、二季度使用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的科室,从用药量、用药金额、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作为指标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 口服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科室中,频率高的为消化内科,其次为便民门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同步性较好,选择倾向性大.第二代PPIs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耐信)的销售额增长为明显,获得了患者的认可.结论 我院PPI剂型分配合理,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毕月玲;潘丽华;闫永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PDCA护理管理在淋巴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60例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PICC,A组行PDCA护理管理,B组行常规护理.观察A、B两组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A组置管时间、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管并发症率6.70%,低于B组3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护理管理可延长PICC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
作者:栾新宇;邓颖哲;李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后,阴道上皮局部介导的先天免疫在抗假丝酵母菌病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局部Th1与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形成局部免疫网络相互调控、彼此抑制,调节免疫应答引起阴道上皮局部免疫改变,决定了机体对致病菌的易感性.本文就VVC与Th1/Th2介导的阴道局部免疫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作者:姚福强;祁文瑾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