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EA、CYFRA21-1、CA153联合检测鉴别结核性积液与癌性积液的对比分析

美朗曲措;张永刚;范红

关键词:CEA, CYFRA21-1, CA153肿瘤标志物
摘要:[目的]研究和评价CEA、CYFRA21-1、CA153在结核性及癌性积液中的临床应用及检验效能. [方法]选结核性积液患者144例.癌性积液患者131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胸水及血清中的CEA、CYFRA21-1、CA153水平. [结果]癌性积液患者积液及血清的CEA、CYFRA21-1、CA153含量较结核性积液及血清内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性积液中的CEA、CYFRA21-1、CA153含量明显高于血清中的CEA、CYFRA21-1、CA153含量. [结论]胸水CEA,CYFRA21-1、CA153 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91.7%,准确度为93.8%.联合检测CEA,CYFRA21-1、CA153含量对鉴别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宜昌市1997~2006年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动态分析

    [目的]分析宜昌市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7-2006年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10年间,该市乙肝报告发病率波动在40.08/10万~85.3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57.40/10万,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率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年均有发病,季节性不明显;城市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干部职员为主. [结论]应加强青壮年组乙肝防治措施,尤其应加强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地区的防治措施;今后在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的同时,应考虑开展对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和重点人群进行乙肝疫苗免疫;开展和加强乙肝监测.尤其是重点人群的预防和监测工作;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加强血液制品的监督管理,重视安全注射,开展宣传教育.以有效控制乙肝流行.

    作者:蒋静;邓青;徐英;杨小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认知水平对妇女更年期症状及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状况以及认知情况对其影响,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唐山市45~55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kupperman评分表、CES流量用表以及基本资料. [结果]妇女更年期症状和抑郁发生率较高,认知水平与其症状和抑郁的发生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宣传.

    作者:卢文静;陈长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某市HIV检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目的]通过对2004~2006年某市HIV抗体筛查的5 785例病人结果进行分析,明确艾滋病在该市的流行特点,为预防艾滋病蔓延提供科学对策. [方法]用EUSA法对病人血清进筛查,阳性者用另一种试剂与原试剂同时进行复查,一阴一阳或同时阳性时,血清标本均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 [结果]共对5 785例病人进行HIV抗体筛查,阳性80例,阳性率1.38%,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男性53例,占2.06%,女性27例,占0.8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5,P<0.05).年龄段以30~居多;农民感染居多,占51.25%;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异性性接触为主. [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减少高危性行为,达到控制艾滋病的目的.

    作者:伍传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苯并[a]芘对小鼠肝脏的氧化损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苯并[a]芘对小鼠肝脏的氧化损伤作用. [方法]用不同剂量(1 mg/kg,2.5mg/kg,6.25 mg/kg体重)苯并[a]芘对小鼠急性染毒,植物油为对照,2周后测定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肝脏细胞DNA损伤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SOD活性均显著性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细胞彗星率随苯并[a]芘剂量增加而增加.彗星尾长随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 [结论]苯并[a]芘对小鼠肝脏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作用.

    作者:程淑群;汤艳;王应雄;涂白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以HBsAg为指标的手术中传染源监控方法的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以HBsAg为指标的手术中HBV传染源监控方法的特点. [方法]在确定HBV经手术感染的阁值和HBV传染性定量检测的基础上,分析以HBsAg为指标的手术中HBV传染源监控方法的特点. [结果]HBV经单层手套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ID/ml.26.30%HBsAg阳性手术患者HBV DNA阳性,传染性范围在0-109 ID/ml:9.00%HBsAg阴性手术患者HBV DNA阳性,传染性范围在0~104 ID/ml.80.77%HBsAg阳性手术患者的HBV浓度在经手术传播的感染阈值之下,0.64%在乙肝疫苗的防护范围之上.HBsAg阴性HBV携带者的病毒浓度都在经手术传播的感染阈值之下. [结论]以HBsAg为指标虽可将所有手术中HBV传密源处于监控之下,但检出传染源的闪确性较低.因此,HBsAg不是一个好的手术中HBV传染源筛查指标.

    作者:金琳;姜曼岚;于军;刘秋香;赖学俊;杨双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分析及健康教育策略

    大学生正处于性心理发育成熟、基本完成自我性角色的认同、性意识和性体验十分明显的时期.在此阶段,由于他们性心理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容易出现由于性认知偏差、性幼想、性压抑和性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针对大学生面临的诸多性心理问题,及时引导他们加强性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性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性心理、培养健康的性道德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颜丹;潘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广东某高校女教工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女教工身体健康状况、女教工中常见病的发病趋势及生活方式、行为相关性疾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情况,并且找出年龄增长与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定期对教工进行体检,并对2005年、2006年两年教工体检资料中女教王体检结果,用X2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及脂肪肝四种疾病的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6年的患病率高于2005年.各种疾病(心电图异常、白细胞减少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除外)的患病率基本上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名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应对女教工的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进行干预,降低生活方式、行为相关性疾病的患病率.

    作者:高亚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毒性病理学操作规范

    毒性病理学是评价食品,药物,化学,生物和医疗器械的毒性和危险因素的学科,是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病理学评价中减少误差,反映出毒性引起的病理学改变,要求毒性病理学评价使用规范的实验方法和评定标准.本文根据美国毒性病理协会发布的毒性病理学评价的指导原则,结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对毒性病理学评价的整个过程及相关要求作详细的说明

    作者:杜艳春;邱爽;陈珂;华晓萍;张银柱;李宏霞;岑小波;王莉;胡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现患研究及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该高校的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超重及肥胖患病率38.68%,高脂血症患病率37.98%,脂肪肝患病率17.54%,高血压患病率14.99%,糖尿病患病率4.31%,均随年龄增长而有增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超重及肥胖人群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体质量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师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普通人群在超重及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高于教师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作者:邢玉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源性致病菌六联融合毒素的构建及免疫学特性研究

    [目的]构建4种食源性致病菌融合毒素基因及重组表达载体,制备六联融合毒素的血清抗体. [方法]采用柔性Linker序列(G-G-G-G-S)对目的基因进行串联(HblA-VT1B-SEA-VT2B-BoNTaHc-SEB),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2b(+)-F6并在E.coli BL21中进行表达,将表达蛋白纯化后免疫豚鼠制备血清抗体,利用ELISA和琼脂扩散试验验证抗体的特异性与敏感性. [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2b(+)-F6并在E.coli BL21中成功表达,37℃表达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10.2%),基因序列全长3 384bp,编码1 127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27 205,测序结果与设计序列一致性为100%.ELISA和琼脂扩散试验表明,融合毒素F6与4种食源性致病菌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与多种非目标菌不反应. [结论]成功构建了多联融合毒素基因的表达质粒及制备了抗血清,为利用融合毒素的方法检测食源性致病菌,进而建立食源性致病菌广谱、快速的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宫彬彬;柳增善;于师宇;孟宪梅;卢士英;任洪林;李兆辉;王克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女性生殖道标本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测

    [目的]检测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妇女炎症中的感染率.比较10种常用抗生素对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体外抗菌作用. [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女性生殖道标本2 984例进行培养、鉴定. [结果]2 984例标本中,检出Uu 1 254例,阳性率42.0%;Mh 26例,阳性率0.87%;同时检测出Uu和Mh 358例,阳性率12.0%.共检测出支原体阳性标本1 638例.1 638例支原体对交沙霉菌、强力霉菌的敏感率高,分别为100%和96.6%,其次为美满霉素和克拉霉素,分别为93.1%和82.8%.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率较低,分别为20.7%和15.7%. [结论]Uu和Mh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通过对Uu和Mh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妇女的性病预防、保健及优生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珊;吕锦旗;许世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个旧市2001~2006年细菌性腹泻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01~2006年个旧地区腹泻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异规律,探讨防治措施. [方法]对个旧五所腹泻病监测医院就诊的急性腹泻病患者,采集粪便标本直接划线HE、山梨醇麦康凯平板,再用碱胨水增菌后,接种碱性胆盐平板,作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及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测. [结果]2001~2006年个旧市5所医院腹泻病送检中,粪便的送检数和阳性数有很大差距.在检出的菌群中福氏志贺菌(70.39%),宋内氏志贺菌(19.47%),产毒大肠杆菌、沙门菌逐年下降. [结论]本次调查阳性菌群中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宋内氏志贺菌次之,未发现霍乱弧菌.

    作者:李家云;张腾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6年11月3日下午15:30,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该辖区厂口乡某小学出现多例耳后根部肿痛,发热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患儿症状、体征,证实是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

    作者:肖芳;周丽;包蕴菡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赣州市1996~2006年性病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赣州市性病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对1996~2006年全市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自1996年恢复性病疫情报告,该市性传播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2002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流行病种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尖锐湿疣为主,但在性病构成比中淋病呈逐年下降,HIV、非淋菌性尿道炎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近年来赣州市的性病发病率仍然维持较高水平,HIV感染者逐年增加,其防控形势严峻,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彭霞;邓海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方法]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和决策树模型等方法分析I型骨质疏松患者肌电信号的影响因素. [结果]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股内侧肌RMS(MED)较健康者低;影响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因素有骨密度、体重、体重指数和绝经年龄,绝经越早,MPF越高;体质指数越大,RMS(MED)越小. [结论]I型骨质疏松病人应注意饮食和适当锻炼,保持适宜体重,以便能维持其肌力.若能采用临床手段减低患者的MPF或提高其RMS,将有可能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

    作者:杨超;张强;何成奇;蒋兆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31碘治疗甲亢引起甲减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131碘治疗甲亢引起甲减的可疑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探讨相关因素提供线索. [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宏观的角度研究采用131碘治疗甲亢引起甲减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可疑因素. [结果]131碘治疗0~3个月内情绪、劳动强度以及131碘治疗前营养状况、精神压力、131碘从出厂到使用间隔时间等5个因素进入方程. [结论]进入方程的5个因素为可疑危险因素,但不排除经单因素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其他因素,亦不否定既往学者提出的年龄、突眼、甲亢病程、抗甲状腺药物的应用、131碘的应用剂量、131碘治疗次数、甲状腺大小、甲状腺组织敏感性、131碘半衰期、自身免疫状况等为引起甲减危险因素的观点,因为一次病例对照研究难以肯定或否定某个结论,其作用只能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龙少康;王小玲;华彩群;熊云新;陈汉华;廖宁;杨均;梁新蓉;关小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手术器械交接单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中使用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护理人员专科化的趋势,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在尝试手术室与供应室进行一体化管理[1,2].器械清洗流程也由单独的手术室内部完成走向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3].我院手术室是一所拥有5层楼62个手术间的大型手术室,日平均手术量230台左右,日平均使用的各类手术器械包近1 000包.为了让手术器械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交接的各个环节中做到准确的器械包数量,准确的包内器械的件数和准确的发送地点.我们设计了手术器械交接单,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黄文霞;谭永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7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质粒的构建

    [目的]构建人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7基因重组酵母表达质粒VP7-pPICZαA. [方法]从VP7-pET32a质粒中PCR扩增轮状病毒VP7基因,EcoR I、Xba,I双酶切VP7基因产物和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T4 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片段和pPICZαA,转化到大肠杆菌Top10中,Zeocin筛选转化子并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 [结果]阳性克隆菌经酶切和PCR和测序鉴定,结果与预期相符,目的基因正确插入pPICZαA中. [结论]成功构建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7基因重组酵母表达质粒VP7-pPICZαA,为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7基因的酵母表达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作者:卢颖;吴学敏;单颖;佟伟;张逸博;李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染色体核型分析与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对35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经24 h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收获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后用新鲜配制的1:10姬姆萨液染色后,分析至少20个中期分裂像,计数克隆性核型异常者. [结果]358例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中,157例检出克隆性核型异常,异常率43.9%,其中单纯数量异常者16例,占异常核型的10.2%,单纯结构异常者89例,占56.7%,数量异常与结构异常并存者52例,占33.1%. [结论]将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诊断分类标准之一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病态造血不明显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形态学、组织细胞化学不典型的白血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价值.

    作者:唐玉凤;卢冬梅;庞国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结构方程模型在Zarit护理负担量表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明确中文版Zarit护理负担量表的因子结构及各因子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中文版Zarit护理负担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fret的因子结构. [结果]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量表5个公因子,涵盖量表的19个条目,解释总方差变异的62.0%.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了量表5因子结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参数GFI=0.875,AGFI=0.833,CFI=0.888,模型拟合较好. [结论]中文版Zarit护理负担量表存在多维结构.

    作者:孙晗潇;陆璐;迟铁爽;王烈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