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赣州市1996~2006年性病疫情监测分析

彭霞;邓海智

关键词:性病, 疫情,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赣州市性病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对1996~2006年全市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自1996年恢复性病疫情报告,该市性传播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2002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流行病种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尖锐湿疣为主,但在性病构成比中淋病呈逐年下降,HIV、非淋菌性尿道炎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近年来赣州市的性病发病率仍然维持较高水平,HIV感染者逐年增加,其防控形势严峻,应引起高度重视.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在滋养细胞肿瘤肺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根据组织学可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其中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绝大多数继发于妊娠,具有恶性肿瘤特点,其转移方式以血行转移为特点,转移早且广,肺转移(60%~80%[1])多见.肺转移的存在与否是滋养细胞肿瘤分期的主要指标,并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疗程的管理以及预后的评价.本文将胸片与CT在肺转移诊断中的价值综述如下.

    作者:熊敏;王丹青;尹如铁;李开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方法]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和决策树模型等方法分析I型骨质疏松患者肌电信号的影响因素. [结果]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股内侧肌RMS(MED)较健康者低;影响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因素有骨密度、体重、体重指数和绝经年龄,绝经越早,MPF越高;体质指数越大,RMS(MED)越小. [结论]I型骨质疏松病人应注意饮食和适当锻炼,保持适宜体重,以便能维持其肌力.若能采用临床手段减低患者的MPF或提高其RMS,将有可能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

    作者:杨超;张强;何成奇;蒋兆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探讨控制策略. [方法]对1999-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 591例,确诊3 033例,年均发病率为3.17/10万.病例呈散发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3~5月份病例占全年的68.13%,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和未到免疫年龄人群转移的趋势,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4.58%、38.15%、37.27%. [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应在加强MV初免和复种的同时,在重点地区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提高接种质量,高免疫接种率和高质量的监测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作者:崔立周;李淑芳;曹丽霞;马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孕妇产前体重指数与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体重指数(BMI)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前BMI分为产前肥胖组(BMI≥128)和产前体重正常组(BMI≤28),再根据孕期体重增加分为≤10kg、10.5~15 kg、15.5-20 kg、20.5~25 kg、>25.5 kg 5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产前肥胖组剖宫产增加,新生儿体重明显增加,高于产前体重正常组(P<0.05);孕期体重增加>15.5-20 kg,剖宫产率高达73.7%,与15 kg以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加,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金子环;马树祥;岳鹤津;朱洁茹;景丽伟;李雪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染色体核型分析与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对35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经24 h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收获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后用新鲜配制的1:10姬姆萨液染色后,分析至少20个中期分裂像,计数克隆性核型异常者. [结果]358例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中,157例检出克隆性核型异常,异常率43.9%,其中单纯数量异常者16例,占异常核型的10.2%,单纯结构异常者89例,占56.7%,数量异常与结构异常并存者52例,占33.1%. [结论]将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诊断分类标准之一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病态造血不明显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形态学、组织细胞化学不典型的白血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价值.

    作者:唐玉凤;卢冬梅;庞国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1342名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者128人作为病例组,在有应答者中按性别匹配随机抽取128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获取的研究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无、弱应答相关的环境因素为年龄(OR=2.52,95%CI 1.51-4.21)、BMI(OR=2.38,95%CI 1.13~5.02)、吸烟(OR=2.15,95%CI 1.08~4.28)、饮茶(OR=0.32,95%CI 0.10~0.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进入模型的有年龄(OR=2.331,95%CI 1.357-4.004)、BMI(OR=2A39,95%CI 1.148-5.184)和饮茶(OR=0.643,95%CI 0.414~0.998).[结论]无、弱应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黄晓晖;陈思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彩色多普勒监测肾血流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程中肾血流动力学变化,对HFRS临床各期各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171例经血清学证实的HFRS患者病程中肾各级动、静脉血流频谱参数与100例正常人对照. [结果]HFRS肾动脉血流频谱在发热期、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尿期、移行期各级肾动脉RI、PI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Vmax、Vmin在少尿期低,尤以Vmin降低显著. [结论]HFRS临床各期肾血流动力学变化存在客观规律,对临床实施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韩志钧;闫伟;牛勇新;刘震霞;张俊芳;张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贵州苗族、水族7对性状的调查

    [目的]探讨贵州苗族、水族群体遗传学性状出现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群体遗传学公认的方法,调查了苗族、水族913人(男443人,女470人)7对性状,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贵州苗族睫毛、眼裂方向、拇指类型、中指毛、鼻尖、环食指长和小指弯曲7项群体遗传学性状出现率分别为81.25%、15.18%、39.06%、56.25%、5.58%、17.41%和93.08%;水族则分别为86.67%、10.75%、47.74%、65.38%、3.23%、19.14%和95.27%. [结论]贵州苗族和水族群体问睫毛、眼裂方向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拇指类型、中指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尖、环食指长、小指弯曲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对性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庆忠;陆玉炯;宋国琴;赵磊;余跃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某市HIV检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目的]通过对2004~2006年某市HIV抗体筛查的5 785例病人结果进行分析,明确艾滋病在该市的流行特点,为预防艾滋病蔓延提供科学对策. [方法]用EUSA法对病人血清进筛查,阳性者用另一种试剂与原试剂同时进行复查,一阴一阳或同时阳性时,血清标本均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 [结果]共对5 785例病人进行HIV抗体筛查,阳性80例,阳性率1.38%,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男性53例,占2.06%,女性27例,占0.8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5,P<0.05).年龄段以30~居多;农民感染居多,占51.25%;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异性性接触为主. [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减少高危性行为,达到控制艾滋病的目的.

    作者:伍传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沙盘游戏治疗对社交焦虑障碍聋童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改善和提高社交焦虑障碍聋童的生活质量. [方法]采用倒返设计,使用沙盘游戏对社交焦虑障碍聋童个案进行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并用程灶火编制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社交焦虑障碍聋童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检查评定. [结果]经过沙盘游戏干预后,个案除家庭生活满意度仅略有波动外,其他各满意度都有较大的提升. [结论]沙盘游戏是改善社交焦虑障碍聋童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心理干预方法.

    作者:王萍;黄钢;杨少文;张利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预防医学本科生实践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效果.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相对较教改前,教改后学生的现场调查能力和查阅专业文献能力有显著提高,其他能力和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 [结论]学生对实践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改革基本认同,教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晓;贺莉萍;周勇;周少平;刘庆武;李军;陈万阳;周一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加强新农合医疗费用控制的措施

    我国现阶段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是一种低水平筹资的互助共济制度,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不仅会降低新农合补偿水平,也会降低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效率,增加农民经济负担,进而影响到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结合重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费用控制的一些做法,对如何加强新农合资金的管理和完善支付方式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作者:柯彦;吴小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赣州市1996~2006年性病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赣州市性病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对1996~2006年全市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自1996年恢复性病疫情报告,该市性传播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2002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流行病种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尖锐湿疣为主,但在性病构成比中淋病呈逐年下降,HIV、非淋菌性尿道炎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近年来赣州市的性病发病率仍然维持较高水平,HIV感染者逐年增加,其防控形势严峻,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彭霞;邓海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甘肃省皋兰、榆中两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服务利用综合评价

    [目的]了解新农合试点县门诊服务的利用情况,为新农合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试点县中选取部分长期居住农民,并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表进行入户调查,获得调查数据. [结果]被调查农户的平均两周就诊率为7.5%,平均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23.8%,被调查农民患病未就诊的首要原因为经济困难. [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提高了农民对门诊服务的利用水平.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补助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费用,对门诊费用的补偿相对较低,与新农合配套的医疗救助制度应重点针对园经济困难而未就诊的人群.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广大农民健康水平.

    作者:黎媛媛;丁国武;韩雪梅;陈永聪;万学中;王晓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认知水平对妇女更年期症状及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状况以及认知情况对其影响,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唐山市45~55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kupperman评分表、CES流量用表以及基本资料. [结果]妇女更年期症状和抑郁发生率较高,认知水平与其症状和抑郁的发生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更年期妇女保健宣传.

    作者:卢文静;陈长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7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质粒的构建

    [目的]构建人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7基因重组酵母表达质粒VP7-pPICZαA. [方法]从VP7-pET32a质粒中PCR扩增轮状病毒VP7基因,EcoR I、Xba,I双酶切VP7基因产物和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T4 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片段和pPICZαA,转化到大肠杆菌Top10中,Zeocin筛选转化子并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 [结果]阳性克隆菌经酶切和PCR和测序鉴定,结果与预期相符,目的基因正确插入pPICZαA中. [结论]成功构建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7基因重组酵母表达质粒VP7-pPICZαA,为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7基因的酵母表达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作者:卢颖;吴学敏;单颖;佟伟;张逸博;李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长期毒性和致癌试验病理学检查内容推荐目录——美国毒性病理学会(STP)的建议

    本文介绍了美国毒性病理学会(STP))制定并推荐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内容的标准目录,该目录不受给药途径、实验动物的种系、试验周期、受试药物的种类限制,适用于美国新药注册时的长期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并与我国现行的<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

    作者:陈珂;杜艳春;邱爽;华晓萍;张银柱;李宏霞;岑小波;王莉;胡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从六西格玛实施项目看医院流程管理的切入点

    本文对报道六西格玛流程管理项目的63篇文章,按照有效信息字段提取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找出医院流程管理的切入点为医院护理服务、管理过程、门诊服务、急诊服务,而其应用的主要目的在于:缩短病人等待时间;降低医院的缺陷;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可供同行及相关部门参阅、借鉴.

    作者:舒泽蓉;陈小蓉;余秀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成都市272例成人肺炎住院医疗费用分析

    [目的]探讨成都市成人肺炎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 [方法]利用成都市272例成人肺炎住院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等方法探讨成人肺炎住院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 [结果]成人肺炎单病种住院医疗费用以药品费所占比重大(58.34%).住院天数是影响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t= 5.997,P<0.001). [结论]药品费用和住院天数是影响成人肺炎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合理地控制药品的使用、缩短住院天数,是控制和降低成人肺炎住院医疗费用的重要措施.

    作者:纪威;孙艳梅;杨建南;张菊英;刘勇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深圳市3年院外急救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查找院前急救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降低急救死亡率和伤残率,为建设和完善急救网络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对照全市2002~2004年度67个急救网络医院经电话呼救院外死亡的病历,填写调查表,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3个年度全市院外救治患者数分别为47 341、57 488和72 833人次,死亡率分别为2.37%、2.05%和2.35%;3年中交通事故在院外死因谱中由第1位下降到第3位,循环系统疾患由第3位上升到了第1位,中毒连续3年保持在第4位;3个年度院外死亡患者求救电话均以0:00~8:00多,救护车1 min内出动构成比分别为29.57%、43.05%和73.82%,5 min内到达现场构成比分别为43.29%、25.75%和25.61%;到达现场已死亡者分别占院前死亡的71.56%、78.97%和87.43%. [结论]2002~2004年度深圳市院外急救人次呈增加之势,死亡率较国内一些城市为低,院外死因谱有所改变,1 min内救护车出动构成比上升,5min内到达现场构成比下降,院外急救操作实施率提高.

    作者:梁实;江捍平;贾清旺;周强;许四虎;谢若斯;周复;张福林;郑静;陈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