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危重病患者死亡的早期危险因素分析

廖宇舲

关键词:危重病, 重症监护, 危险因素, 早期, 死亡
摘要:[目的]了解入住SICU后危重病患者死亡的早期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临床观察,按预定的入组标准,选取2005年1月-2006年8月入住SICU的危重病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 [结果]58例危重病患者,死亡29例,病死率50%;平均动脉压≤70 mmHg、动脉血氧分压≤70 mmHg及格位斯哥评分低为死亡患者的早期危险因素. [结论]引起危重病患者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低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和格位斯哥评分为死亡患者的主要早期危险因素,应及早采取临床措施干预.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危重病患者死亡的早期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入住SICU后危重病患者死亡的早期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临床观察,按预定的入组标准,选取2005年1月-2006年8月入住SICU的危重病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 [结果]58例危重病患者,死亡29例,病死率50%;平均动脉压≤70 mmHg、动脉血氧分压≤70 mmHg及格位斯哥评分低为死亡患者的早期危险因素. [结论]引起危重病患者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低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和格位斯哥评分为死亡患者的主要早期危险因素,应及早采取临床措施干预.

    作者:廖宇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沈阳市大东区中学教室微小气候现状调查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学生在教室内居留时间多于任何其他公共场所,多种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病在学校内极易暴发[1].为了解沈阳市大东区部分初中教室微小气候的现状,以便于在学校卫生工作中进行监督和指导.我们于2007年11月对沈阳市大东区6所初中的微小气候状况进行了检测.

    作者:徐辉;张丽娟;赵木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方法]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和决策树模型等方法分析I型骨质疏松患者肌电信号的影响因素. [结果]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股内侧肌RMS(MED)较健康者低;影响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因素有骨密度、体重、体重指数和绝经年龄,绝经越早,MPF越高;体质指数越大,RMS(MED)越小. [结论]I型骨质疏松病人应注意饮食和适当锻炼,保持适宜体重,以便能维持其肌力.若能采用临床手段减低患者的MPF或提高其RMS,将有可能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

    作者:杨超;张强;何成奇;蒋兆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不同关联强度的循证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方法]计算机检索1995年1月~2006年12月CNKI中国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OVID、PubMed外文期刊数据库,纳入Hp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其定量综合分析,估计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纳入的20个研究存在异质性,采用RevMan 4.2分析软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D-L法)进行Meta分析,OR合并=2.35,OR合并95%CI(1.64,3.36).并将纳入的研究按对照来源、胃癌的部位、检测Hp感染的方法及胃癌病例来自高低发区对其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结论]Hp感染与胃癌相关,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主要与胃癌的部位、对照的类型和胃癌病例来自高发区还是低发区有关.

    作者:张天哲;武英;赵丹丹;李军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分析及健康教育策略

    大学生正处于性心理发育成熟、基本完成自我性角色的认同、性意识和性体验十分明显的时期.在此阶段,由于他们性心理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容易出现由于性认知偏差、性幼想、性压抑和性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针对大学生面临的诸多性心理问题,及时引导他们加强性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性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性心理、培养健康的性道德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颜丹;潘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四川省2006年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与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碘缺乏病(IDD)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及策略,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在IDD防治中作用. [方法]对中小学生、家庭主妇和碘盐零售店主等目标人群开展碘盐鉴别、作文比赛、给家长一封信、发宣传单(画、折页)、知识讲座、播放IDD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健教干预,在干预前后通过问卷调查、碘盐监测评价效果. [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学生3 116人、3 011人,IDD知识及格率由7.5%上升到91.0%(P<0.005);食盐有碘率由96.6%上升到99.4%(P<0.005).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家庭主妇761人、754人,IDD知识及格率由45.2%上升到99.3%(P<0.005);食盐有碘率由98.2%上升到99.9%(P<0.005). [结论]在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等目标人群中开展IDD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其IDD防治知识和巩固IDD防治成效有明显效果.

    作者:李津蜀;张莉莉;吴芙蓉;黄惠;蔡卫;汪浩;邓佳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感染现状与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了解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感染状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期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20名长期(6个月以上)在东阳市以外打工的返乡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和面对面问卷调查. [结果]对620份血样进行HIV抗体检测,未发现阳性者.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6.06%.电视是他们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占69.09%;其次是报刊,占36.03%.只近半数人员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 [结论]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存在误区.根据外出务工人员的特点,结合他们的知识需求,采用针对性强、易于接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进一步推广安全套在该类人群中的使用.

    作者:唐慧玲;吴振华;徐跃进;张昌栋;张雪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毒性病理学操作规范

    毒性病理学是评价食品,药物,化学,生物和医疗器械的毒性和危险因素的学科,是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病理学评价中减少误差,反映出毒性引起的病理学改变,要求毒性病理学评价使用规范的实验方法和评定标准.本文根据美国毒性病理协会发布的毒性病理学评价的指导原则,结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对毒性病理学评价的整个过程及相关要求作详细的说明

    作者:杜艳春;邱爽;陈珂;华晓萍;张银柱;李宏霞;岑小波;王莉;胡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苯并[a]芘对小鼠肝脏的氧化损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苯并[a]芘对小鼠肝脏的氧化损伤作用. [方法]用不同剂量(1 mg/kg,2.5mg/kg,6.25 mg/kg体重)苯并[a]芘对小鼠急性染毒,植物油为对照,2周后测定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肝脏细胞DNA损伤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SOD活性均显著性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细胞彗星率随苯并[a]芘剂量增加而增加.彗星尾长随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 [结论]苯并[a]芘对小鼠肝脏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作用.

    作者:程淑群;汤艳;王应雄;涂白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沙盘游戏治疗对社交焦虑障碍聋童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改善和提高社交焦虑障碍聋童的生活质量. [方法]采用倒返设计,使用沙盘游戏对社交焦虑障碍聋童个案进行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并用程灶火编制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社交焦虑障碍聋童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检查评定. [结果]经过沙盘游戏干预后,个案除家庭生活满意度仅略有波动外,其他各满意度都有较大的提升. [结论]沙盘游戏是改善社交焦虑障碍聋童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心理干预方法.

    作者:王萍;黄钢;杨少文;张利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重组白细胞介素Ⅱ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重组白细胞介素Ⅱ(rIL-2)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的疗效及预防复发的作用. [方法]将确诊的HSK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应用无环鸟苷滴眼液同时联合rIL-2局部及全身应用: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无环鸟苷治疗.治愈后均随访1-2年. [结果]联合用药治疗组的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临床应用rIL-2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HSK疗效明显,可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作者:徐静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染色体核型分析与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对35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经24 h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收获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后用新鲜配制的1:10姬姆萨液染色后,分析至少20个中期分裂像,计数克隆性核型异常者. [结果]358例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中,157例检出克隆性核型异常,异常率43.9%,其中单纯数量异常者16例,占异常核型的10.2%,单纯结构异常者89例,占56.7%,数量异常与结构异常并存者52例,占33.1%. [结论]将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诊断分类标准之一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病态造血不明显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形态学、组织细胞化学不典型的白血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价值.

    作者:唐玉凤;卢冬梅;庞国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长期毒性和致癌试验病理学检查内容推荐目录——美国毒性病理学会(STP)的建议

    本文介绍了美国毒性病理学会(STP))制定并推荐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内容的标准目录,该目录不受给药途径、实验动物的种系、试验周期、受试药物的种类限制,适用于美国新药注册时的长期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并与我国现行的<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

    作者:陈珂;杜艳春;邱爽;华晓萍;张银柱;李宏霞;岑小波;王莉;胡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女性生殖道标本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测

    [目的]检测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妇女炎症中的感染率.比较10种常用抗生素对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体外抗菌作用. [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女性生殖道标本2 984例进行培养、鉴定. [结果]2 984例标本中,检出Uu 1 254例,阳性率42.0%;Mh 26例,阳性率0.87%;同时检测出Uu和Mh 358例,阳性率12.0%.共检测出支原体阳性标本1 638例.1 638例支原体对交沙霉菌、强力霉菌的敏感率高,分别为100%和96.6%,其次为美满霉素和克拉霉素,分别为93.1%和82.8%.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率较低,分别为20.7%和15.7%. [结论]Uu和Mh是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通过对Uu和Mh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妇女的性病预防、保健及优生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指导临床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珊;吕锦旗;许世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OX-2蛋白质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正常宫颈组织、慢性宫颈炎、CIN Ⅰ~Ⅱ、CINⅢ和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中COX-2(环氧合酶-2)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15例、慢性宫颈炎23例、CIN Ⅰ~Ⅱ25例、CINⅢ 26例及宫颈癌组织42例中COX-2蛋白质的表达. [结果]COX-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而增高.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OX-2不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CINⅢ和浸润性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52.0%、73.1%和90.5%,正常宫颈组织与各组织COX-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表达在慢性宫颈炎与CIN Ⅰ~Ⅱ和CIN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浸润性宫颈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29,P<0.01).COX-2表达在CIN Ⅰ~Ⅱ与浸润性宫颈癌(X2=12.76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Ⅲ与浸润性宫颈癌之间的(X2=2.417,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OX-2蛋白的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而阳性率增高.其在慢性宫颈炎中的异常表达.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蒋金芳;李洪安;曹玉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患者的治愈率、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6年10月在我科急诊手术治疗的64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并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均在24 h内行急诊手术,着重术前准备,预防颅内再出血,注重术后防治脑血管痉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按GOS评分,术后恢复良好38例,轻度残废12例,重度残废10例,死亡4例. [结论]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得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急诊手术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恢复等级.

    作者:曹军容;孙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T在滋养细胞肿瘤肺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根据组织学可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其中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绝大多数继发于妊娠,具有恶性肿瘤特点,其转移方式以血行转移为特点,转移早且广,肺转移(60%~80%[1])多见.肺转移的存在与否是滋养细胞肿瘤分期的主要指标,并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疗程的管理以及预后的评价.本文将胸片与CT在肺转移诊断中的价值综述如下.

    作者:熊敏;王丹青;尹如铁;李开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从六西格玛实施项目看医院流程管理的切入点

    本文对报道六西格玛流程管理项目的63篇文章,按照有效信息字段提取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找出医院流程管理的切入点为医院护理服务、管理过程、门诊服务、急诊服务,而其应用的主要目的在于:缩短病人等待时间;降低医院的缺陷;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可供同行及相关部门参阅、借鉴.

    作者:舒泽蓉;陈小蓉;余秀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现患研究及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该高校的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超重及肥胖患病率38.68%,高脂血症患病率37.98%,脂肪肝患病率17.54%,高血压患病率14.99%,糖尿病患病率4.31%,均随年龄增长而有增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超重及肥胖人群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体质量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师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普通人群在超重及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高于教师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高校教职工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作者:邢玉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栓塞扫描研究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86例临床疑似或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对比剂增强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扫描,在高分辨横轴位图像基础上,进行多层面(MPR)和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对中央、叶、段、段间的肺血管的显示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所有叶肺动咏均优化显示;8支段肺动脉为一般显示;42支段间肺动脉显示一般,15支段间肺动脉显示不清.86例患者中,28例显示明确的肺动脉血栓,其中21例显示存在段间肺动脉血栓,横轴位图像上甚至可以观察到更为细小(5级甚至以下)的肺动脉血栓.[结论]对比剂增强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作为一项诊断或排除疑似PE的工具,安全、简便、可行且经济.

    作者:冯晨璐;曾庆玉;班润义;吴戈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