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王春娜;刘新民
[目的]了解医患满意度,以改进临床检验服务质量. [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医护人员和病人各发放100份调查表,调查其对检验科的满意度. [结果]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分值为4.03,不同程度的满意率为76.5%,不满意率为2.4%;病人的满意度分值为3.40,不同程度的满意率为57.4%,不满意率为10.8%.临床医护人员满意的是采血过程,满意度低的内容是标本检测时间;病人满意度低的内容是标本检测时间. [结论]调查医患满意度,加强了检验科与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沟通,为质量改进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小娟;江咏梅;于凡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豆豉中大豆异黄酮及苷元(SI)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血脂及肾、肝组织的影响.[方法]利用超声提取豆豉中的大豆异黄酮,经硅胶分离出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给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按一定剂量给予所提取的大豆异黄酮及苷元灌胃10 d,检测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项指标,观察小鼠肝脏和肾脏的病理切片.[结果]与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组比较,SI中、高剂量组血糖显著降低(P<0.05);SI的3个剂量组比较,SI中、高剂量组降低血糖的效果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降低率分别达到18.996%和28.447%;SI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TC、TG和升高HDL-C含量(P<0.05),SI中剂量组只能显著降低TG的含量;SI高剂量组的肝、肾组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结论]豆豉中的大豆异黄酮及苷元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改善由糖尿病引起的高血脂症,并对小鼠的肝脏和肾脏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作者:郭瑞华;王和平;焦丽艳;劳凤云;武智宇;胡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提高无锡市食品污染物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检验能力.[方法]将传统分离鉴定法、PCR检测法同时用于质控样品的检测,并对其PCR检测技术应用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综合菌落形态、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溶血试验及用PCR技术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报告质控样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论]传统分离鉴定法结果与PCR检测结果相符性好.
作者:孙燕萍;肖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濮阳县开展麻疹监测以来麻疹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9~2006年麻疹疫情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6年全县报告疑似麻疹463例,实验室确诊197例,年报告发病率1.48/10万.麻疹以春季高发.发病年龄集中在5~14岁(70.05%).21.35%的病例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14.61%的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全县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正常,敏感性较高,麻疹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为加速控制麻疹,今后要提高1.5~2岁儿童加强免疫接种率,并在一定的时间,开展重点人群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作者:陈彦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状况. [方法]采用称重法称量每名运动员连续5日三餐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并从数据库中提取运动员的血生化指标. [结果]运动员畜禽类食物摄入过多,粮谷、蔬菜及水果类食物摄入不足,女运动员乳类食物摄入不足;能量及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普遍不足、蛋白质摄入量偏高;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早餐摄入不足,晚餐摄入过多;运动员维生素B1、维生素C普遍缺乏,女运动员维生素A、钙摄入不足;血红蛋白值偏低,肌酸激酶偏高. [结论]调整膳食结构,增加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和钙的摄入.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营养水平.
作者:古燕;吕晓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医学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系统心理干预模式对医学类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依据.[方法]将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本、专科761名毕业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1个月不间断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系统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测评.[结果]医学毕业生实验组各因子干预前后自身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政治思想教育和综合心理干预模式能提高医学类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
作者:刘斌焰;肖海雁;马存根;孙平;高鹏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碘摄入对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发病率的影响. [方法]人群碘营养状况按国家卫生部监测,新生儿筛查按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进行,以促甲状腺素(TSH)作为筛查指标,实验方法为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 [结果]儿童尿碘中位数(MUI)、由实施USI前的(1995年)71.25μg/L(碘缺乏)上升到2005年的170.7 μg/L(碘适量),但分析2005年监测儿童中<100μg/L占24.9%、>300μg/L占18.1%、即有43.0%儿童碘营养仍处于不足或过量;CH发病率2006年36.60/10万(0.036×10-2)、2000~2005年的发病率39.97/10万(0.039~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7年发病率上升至69.75/10万(0.069×10-2),与2006年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群碘缺乏或碘过量可能系近年CH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钱俊楠;苏勋林;王艳娟;夏兴焕;张丽霞;曹佳莉;赵文彬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制板厂循环水烫伤的临床特征和救治结果,以提高大面积深Ⅱ度烧伤预防急救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我院1999~2006年救治的213例制板厂循环水烫伤患者资料,观察采用磨削+局部吹氧疗法的效果.[结果]早期采用磨痂+局部吹氧治疗深Ⅱ度创面,既大限度保留活力组织,又有效减轻创面感染,愈合后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及时、正确的院前急救和早期采用磨痂+局部吹氧疗法可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和减轻后遗畸形.
作者:高小青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描述并探讨结核病感染者的情况,为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照<结核病人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对阜阳市下属5个县、市、区2007年9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新登记的结核病人进行了现况调查,并填写专门设计的调查表.[结果]研究对象中新发病例1 044人(86.1%),复发88人(713%),其他情况者80人(6.6%),其中主要为肺结核(1 156人,9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类型在地区、病人登记分类和痰涂片检查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痰涂片结果在性别、地区、确诊结核病类型和病人登记分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阜阳市农村地区结核病感染情况较严重,感染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多因发病以后就诊或转诊,二次传染的可能性较高.
作者:胡冰;张栋栋;张秀军;崔光辉;孙业桓;徐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疲劳对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我院疲劳综合症的患者28例.与正常组比较分析血脂、血糖及尿酸检测结.[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调查对象血脂、血糖、尿酸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综合症与营养失调、体育锻炼明显减少、激素的分泌规律改变、压力增加有关系.[结论]疲劳可以引起血糖、血脂、尿酸均异常增多.
作者:赵爱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本文对乳制品中乳酸菌(乳酸杆菌、乳酸球菌、嗜热链球菌以及片球菌、明串珠菌)的抗药性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乳酸菌抗药性转移做了简单介绍,以期加强人们对抗药性菌株的防范意识.
作者:赵丽坤;刘新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儿童高血铅的流行情况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因素,为采取科学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基本生活信息,抽取儿童空腹静脉血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水平.将2007年与2004年结果比较分析. [结果]2004年成都市0~6岁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63.97μg/L,高血铅检出率为12.8%;住房临街、母乳喂养、几乎每天吃膨化食品是导致儿童高血铅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2007年平均水平为63.88μg/L,高血铅检出率为8.2%,代乳食品、居住临街、底楼或者平房是导致高血铅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成都市属铅中毒中高度流行区,2007年高血铅检出率比2004年有所下降.血铅水平受居住环境、喂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周伟;江咏梅;石华;李佳圆;柳晓琴;于凡;旷凌寒;杨惠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医师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80名精神科医师(医师组)和78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结果]医师组职业任务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紧张源为任务过重、任务不适和责任感.医师组仅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男医师的职业紧张水平高于女医师(P<0.05).[结论]精神科医师职业是个紧张的职业,加强医师业务和医德学习,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工作压力可保护和促进他们的健康.
作者:梁炜;张迎黎;张红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新兵集训过程医疗资源使用情况,为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实时、动态地登记并随访选中新兵集训过程中所有伤病发生、发展、治疗及结局.疾病命名和分类参照国际ICD-10标准.采用Epi-info6.0建立数据库和逻辑检棤程序及数据录入.用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集训期间前10位药品使用频率(次/千人)由高到低依次为:速效上风胶囊(166.89)、甘草片(76.55)、伤湿止痛膏(72.54)、病毒灵(66.31)、消炎痛(63.64)、螺旋霉素(53.40)、白霉素(43.17)、咳必清(1.83)、阿司匹林(39.16)和红药片(39.16).约90%医疗经费按疾病不同系统分配情况是:呼吸系统(57.45%~64.94%)、损伤中毒及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13.56%~15.08%)、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系统(3.50%~4.02%)、肌肉骨骼子系统和结缔组织系统(3.46%~3.91%)和皮肤和皮下组织系统(2.53%~2.87%). [结论]配置集训新兵医疗资源时,要重点加强呼吸系统疾病药品的配备,加强提供理疗等物理治疗器材、药品和场地,同时要强调各类皮肤病类药品的准备,并为各类传染病的隔离、治疗或转院提供足够的便利.
作者:兰晓霞;李洋;张明顺;田恬;栾大伟;王世鑫 刊期: 2009年第20期
在高等院校已普及机能学综合实验,高职高专综合实验教学滞后且实验教学经验较少的情况下,各种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正日益补充进来,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本文对高职高专机能学综合实验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实验教学一系列措施.
作者:韩伟;周利玲;吴和平;尹立;卢琼;马晓健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南阳市麻疹发病特征、流行规律,制定防控对策.[方法]对南阳市2003~2007年确诊的2775例麻疹病例进行流病学分析.[结果]2003~2007年累计确诊麻疹2775例,年发病率5.20/10万,发病高年份是2007年,发病人数1169例,年发病率10.88/10万;全市麻疹发病呈高度散发和局部发并存的状tail,以散发为主;2003~2007年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6~10岁和>11岁儿童发病构成比呈下降趋势;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病例比例较高,占总病例数的73.15%(2030/2775).[结论]今后应加强基础免疫(fundamental immunity)和加强免疫(booster immunization),提高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接种率(rate of vaccination),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建议对给育龄妇女生育前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以减少小月龄发病.
作者:史晓林;茹志坚;张锶赫;史荣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商丘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网络直报的1080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其中部分病例进行临床特点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结果]商丘市手足口病以5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占84.7%),以4岁及以下儿童感染为主(占92.0%),发病多为散居儿童(占89.2%);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为主;流行的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为主,健康人群手足口病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2.8%.[结论]商丘市手足口病的流行重点人群为4岁以下农村散居儿童,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此次流行为以EV71为主要病原体所致的轻型感染为主,但不可放松对重症病例的警惕.
作者:刘利容;许世禄;余瑞芳;李红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了解青海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疫情构成分布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省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007年我省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起,其中传染病疫情30起,占当年突发事件总数的88.23%;29起(85.29%)为呼吸道传染病,依次为水痘18起,风疹8起,流行性腮腺炎3起,全部集中在学校.另外肠道传染病疫情1起,为感染性腹泻.[结论]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今后应加强此类场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作者:徐莉立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调查分析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2例本院门诊及住院的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及10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评定,按量表因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的各项因子分大多高于国内健康人群,特别是在躯体化、焦虑、抑郁、敌意因子方面,以AIDS患者尤其明显.各因子分值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有升高趋势,且在精神病性一个因子得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F=5.399,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疾病类型、受教育程度是SCL-90因子分值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的心理问题,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殷艳天;李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目的]IL-21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表面表达升高,本文分析IL-21对RA患者PBMC的免疫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收集24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体外细胞培养,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和人重组IL-21刺激.48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使用ELISA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并探讨IL-21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体外培养48 h后,检测上清液中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主要包括TNF-α、IFN-γ和IL-2,结果发现RA患者外周血PBMC分泌TNF-α、IFN-γ和IL-2水平比健康者比较显著升高(P<0.005).RA患者接受有效药物治疗后,发现PBMC分分泌上述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IL-21可显著诱导RA患者PBMC激活,并分泌大量促炎症细 胞因子,提示IL-21在关节炎症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阻断体内IL-21的生物学活性可以用于治疗RA的发生.
作者:兴华;董忠生 刊期: 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