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商丘市1080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刘利容;许世禄;余瑞芳;李红星

关键词: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EV71
摘要:[目的]了解商丘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网络直报的1080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其中部分病例进行临床特点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结果]商丘市手足口病以5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占84.7%),以4岁及以下儿童感染为主(占92.0%),发病多为散居儿童(占89.2%);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为主;流行的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为主,健康人群手足口病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2.8%.[结论]商丘市手足口病的流行重点人群为4岁以下农村散居儿童,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此次流行为以EV71为主要病原体所致的轻型感染为主,但不可放松对重症病例的警惕.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乡市全脂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的营养卫生质量分析

    [目的]了解新乡市全脂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的营养卫生状况. [方法]分别抽取本埠、外埠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进行微生物、理化指标检测,对比分析. [结果]总合格率73.2%,巴氏杀菌乳合格率63.83%,灭菌乳合格率82.00%;巴氏杀菌乳微生物合格率85.11%,灭菌乳微生物合格率98.00%;巴氏杀菌乳理化合格率65.96%,灭菌乳理化合格率84.00%. [结论]巴氏杀菌乳台格率低于灭菌乳,巴氏杀菌乳微生物、理化指标不合格现象都比较严重,灭菌乳主要是理化指标不合格.

    作者:王勇;郑云庭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全省55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调查,调查资料用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结果]全省州(地、市)级机构平均50人,县(区)级机构平均22人、平均年龄39.6岁、学历以专科为主占45.7%、专业以医学为主平均占54.1%、职称以初级人员为主占42.7%. [结论]人力资源总量不足,越是基层越明显,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机构的发展.

    作者:岳建宁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无痛肠镜与普通肠镜的护理观察及对比

    [目的]对比无痛肠镜与普通肠镜两种检查.的安全性及舒适度,观察无痛肠镜检查对大肠的癌前病变发病率的影响,体现无痛肠镜的优势.[方法]将肠镜受检者随机分为无痛组和普通组,两组分别采用异丙酚、酚太尼静脉麻醉和常规方法,观察两种检查后舒适度以及549例无痛肠镜和384普通肠镜检查的大肠癌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无痛组检查后舒适度明显高于普通组.无痛组大肠患肉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组,而大肠癌检出率明显低于普通组.[结论]无痛肠镜检查比普通肠镜更安全、舒适,有利于大肠息肉癌前期病变的发现,而普通肠镜检查的患者较痛苦,不易接受,检查后发现的肿瘤多为晚期.

    作者:陈芳兰;祝红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医院动力运行安全管理要点分析

    医院动力运行安全是正常医疗活动的基本保障.医院安全的严峻形势,要求医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本文从分析医院动力运行安全形势入手,提出了加强运行管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提高应急能力等一系列措施,为今后医院管理在方法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作者:张栋良;谢磊;张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包头市2006年人群甲型流感病毒H1、H3、H9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包头市人群对甲3型、甲1型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9、H5的抗体,探讨甲3型、甲1型流感流行的趋势和禽流感病毒H9抗体存在情况.从而了解包头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规律和毒株的变异动态,为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常规血凝抑制试验微量半加敏法对包头市不同年龄组人群进行甲型流感抗体血清学监测.[结果]A1/上海/7/1999(H1N1)毒株的抗体阳性率为38.2%;A2/江西/424/424/2004(H3N2)毒株的抗体阳性率为79.1%;禽源H9N2毒株的抗体阳性率为36%.[结论]A3/江西/424/2004(H3N2)毒株已不可能在包头地区再度引起流行;A1/上海/7/1999(H1N1)毒株今后在人群中,特别在0~15岁年龄组中可能存在散在性发生或局限性小暴发;本市人群曾受到禽流感H9病毒的感染,不能排除由本市禽类中的/H9病毒感染及人的可能.禽流感病毒在本市禽类中的感染状况及对人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美英;徐能义;马淑一;李香兰;卢怀民;程子英;藏英;王林;任可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南康市2007年一起麻疹暴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目的]分析南康市麻疹暴发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掌握麻疹病毒的基因特性.[方法]采用Vero/SLAM细胞对2007年暴发疫情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通过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分离株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并对扩增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2007年南康市麻疹病毒分离株为麻疹H1基因型,属于我国麻疹病毒的优势株.两株分离株之间N基因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8.7%;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的N基因氨基酸序列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为94.7%和96.O%.[结论]南康市此次麻疹暴发疫情病毒分离株为H1基因型,并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在基因特性上有明显差异.

    作者:龚甜;周顺德;熊英;周珺;施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年龄和性别为配比条件,对139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获得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进行MTHFR基因多态性分析. [结果]DN组的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的频率与DM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携带T等位基因的DM患者发生DN的危险性高于无该等位基因的患者,OR值为2.610(95%CI:1.823~3.737).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T型和TT型DM患者发生DN的危险分别是CC型患者的2.362和2.568倍. [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DN相关,MTHFR基因677C-T突变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DN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突变的T等位基因可能为DN的易感基因.

    作者:林荣;王春娜;刘新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北京市密云县34 607例新生儿疾病筛查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密云县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 [方法]婴儿出生喂奶72 h后取足跟血两滴滴渗在规定的滤纸上,测定相应的血生化指标,筛查出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 [结果]1995~2007年共筛查新生儿34 607名,确诊PKU患儿5例,检出率1:6921;确诊CH患儿10例,检出率1:3467.由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15名患儿智能发育及体格发育均在正常范围. [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能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止智力低下儿童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任淑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九江市不同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评估九江市艾滋病防治32作效果及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期评估大众知晓率调查问卷,对各类人群进行知晓率调查,使用EpiData3.1双录入问卷数据,并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市居民知晓率84.99%,农村居民知晓率66.60%,城市明显高于农村(P<0.005).农村低年龄组知晓率大干高年龄组,来自于医务人员的知识宣传较少(14.22%).[结论]对农村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及大力推广VCT工作有待提高.

    作者:彭斌;黄文军;江敏;黄锋;孙亚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应用课题研究性实习对医学统计学实习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课题研究性实习在医学统计学实习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大同大学医学院2003级、2004级和2005级3届本科临床专业6个自然班的学生共1 206名作为研究对象,每届2个自然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连续3年进行研究.对照班学生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实验班采用理论教学与课题研究性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实验班在课题设计书及期末理论成绩方面优于对照班(P<0.01),3届实验班平均93.7%的学生非常赞同本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 [结论]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以及探索精神,使学生增强利用统计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意识,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系统的科研思路.开展课题研究性统计学实习切实可行,而且意义深远.

    作者:范利国;段爱旭;冯玉荣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认知障碍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成都市5个主城区共110家养老机构,各区抽取1~2所共10个机构进行横断面研究,对所纳入的老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功能检查和医学资料收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共调查356名60岁以上老人,认知功能障碍者181位,患病率为50.7%.其中80.9%的老人有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多因素逐步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OR:0.387;95%CI:0.211~0.710)、高龄(OR:4.276;95%CI:2.228~8.205)、职业性质(OR:2.241;95%CI:1.168~4.301)、低教育水平(OR:3.181;95%CI:1.420~7.124)、婚姻状况(OR:0.183;95%CI:0.053~0.627)慢性疾病(OR:1.640;95%CI;0.700~6.956)、参加活动(OR:0.403;95%CI:0.166~0.982)及日常生活能力(OR:0.338;95%CI:0.127~0.900)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关系密切.慢性疾病中的高血压(OR:2.095;95%CI:1.122~3.912)、糖尿病(OR:2.168;95%CI:1.058~4.442)、脑血管病(OR:2.141;95%CI:1.086~4.222)及心脏病(OR:2.902;95%CI:1.240~6.794)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结论]成都市养老机构60岁以上老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高,8种危险因素与其关系密切,这为养老机构照护认知功能障碍的老人提出了严峻挑战.

    作者:吴仕英;董碧蓉;丁光明;陈建华;庞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保定市2004~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目的]评价保定市2004~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分析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以及河北省脊灰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结果.[结果]保定市2004~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331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年均为3.62/10万.根据病毒学分类标准,全部排除脊灰.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大于80%.2004~2007年,全市每年均开展了两轮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结论]2004~2007年保定市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规定的要求,OPV强化免疫质量良好.

    作者:张锦霞;崔立周;曹丽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从保险深度和密度看四川保险发展状况

    [目的]提示四川省保险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确保四川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全国和四川省历年保费收入、人口、GDP等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四川省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保险业在四川的发展还相对比较落后. [结论]四川省应努力提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使四川省保险业健康发展.

    作者:钱正军;周毅;藤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某市监管场所羁押收教人员HIV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济宁市羁押收教人员HIV感染状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羁押收教人员进行HIV感染等高危行为调查,并进行HIV血清学检测.[结果]201414名羁押、收教人员中,检出5例HIV抗体阳性者,均为男性,检出率为0.024%.其中3例有静脉吸毒史(1例还有性乱史),1例有性乱史,1例有既往卖血(浆)史.[结论]羁押收教人群不仅是违法犯罪人群,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重点人群.建议形成对新收监的人员例行HIV抗体检测的制度,加强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确定专门的狱所收押阳性者是防止HIV在监所中传播与蔓延的有效手段.

    作者:许建;刘连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广西腹泻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查清广西腹泻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病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柳州市和罗城县抽中的社区和村屯的2万余名居民开展夏、冬季两次入户调查,调查腹泻患者诊治等相关费用的开支情况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两地两次共调查42.330人次,发现腹泻病例442例.直接费用人均为43.02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为28.89元,直接非医疗费用为14.13元;从家庭角度计算的间接费用人均为10.92元;总费用人均为53.94元.对422例病例进行影响总费用的10个相关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例导致的总费用与就医行为、首诊医院的级别、腹泻持续天数、住址和就诊次数等5个因素有关. [结论]腹泻病仍导致一定的疾病经济负担;为提高诊治的效率和降低疾病经济负担,除严重的病种和症状体征的患者外,应更多地利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并加强对基层医生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技术的培训.

    作者:林玫;董柏青;梁大斌;李永红;殷凯;蒙增慧;秦卫文;吴兴华;钟柳青;潘绵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肺癌病人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关系,评价不同生存时间的QOL.[方法]应用FACT-L(4.0)中文版QOL调查表,对不同生存时间的164例肺癌患者的QOL进行测评,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生存时让与QOL的关系,并应用多元回归方法筛选其QOL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生存时间与QOL的生理状况和附加关注显著负相关(P<0.05),与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及总体QOL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治疗方法和生存时间是影响QOL总分的重要因素;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和QOL总分均高于非手术治疗患者(P<0.05);不同生存时间非手术治疗肺癌患者QOL的6个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QOL总分生存1年以上的患者高于1年以下患者,而随着生存时间的延长,手术治疗肺癌患者QOL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和总量表得分升高(P<0.05). [结论]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与QOL显著相关,手术治疗后长期生存者具有较好的QOL.

    作者:肖永红;张翠敏;张娟;阎子海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成都地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变化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成都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儿童高血铅的流行情况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因素,为采取科学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基本生活信息,抽取儿童空腹静脉血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水平.将2007年与2004年结果比较分析. [结果]2004年成都市0~6岁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63.97μg/L,高血铅检出率为12.8%;住房临街、母乳喂养、几乎每天吃膨化食品是导致儿童高血铅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2007年平均水平为63.88μg/L,高血铅检出率为8.2%,代乳食品、居住临街、底楼或者平房是导致高血铅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成都市属铅中毒中高度流行区,2007年高血铅检出率比2004年有所下降.血铅水平受居住环境、喂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周伟;江咏梅;石华;李佳圆;柳晓琴;于凡;旷凌寒;杨惠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含铅、汞、砷的化妆品质控样品均匀性考察

    [目的]对化妆品质控样品中的铅、汞、砷的均匀性进行检验.[方法]铅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汞和砷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均匀性检验采用t检验和F检验联合技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铅、汞、砷3种元素瓶内与瓶间各组测定结果的均值与方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妆品质控样品中的铅、汞、砷是均匀的.

    作者:宋钰;董兵;范文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西宁市2000~2004年交通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西宁市交通事故伤害多发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特征及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为预防和降低车祸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0~2004年西宁市的交通伤害发生的时间、驾驶员驾龄、道路、死亡人员职业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00~2004年西宁市共发生交通事故6 016起,共造成859人死亡、4 10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64.97万元.5年间车祸致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9,P<0.001);经圆形分布分析显示1年中4月29日车祸发生次数多;1周中周一的车祸发生次数多;一天24 h中车祸事故发生无统计学差异;驾龄在5年以下的司机车祸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占56.22%、56.36%和57.87%;平直路段事故5 442起,占90.46%;事故原因主要为机动车驾驶人违章、违规造成,占87.63%;其次为行人或乘车人员造成,占8.10%. [结论]道路交通事故已逐步成为西宁市成人群体主要的死因之一,预防和降低车祸不仅是各级政府和道路交通主管部门的责任,而且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齐抓共管.通过改善道路设施,加强监督管理提高驾驶员和社会人群的安全意识和教育措施,可有效降低车祸的发生和人员死亡.

    作者:刘燕;王朝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IL-21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研究

    [目的]IL-21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表面表达升高,本文分析IL-21对RA患者PBMC的免疫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收集24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体外细胞培养,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和人重组IL-21刺激.48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使用ELISA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并探讨IL-21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体外培养48 h后,检测上清液中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主要包括TNF-α、IFN-γ和IL-2,结果发现RA患者外周血PBMC分泌TNF-α、IFN-γ和IL-2水平比健康者比较显著升高(P<0.005).RA患者接受有效药物治疗后,发现PBMC分分泌上述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IL-21可显著诱导RA患者PBMC激活,并分泌大量促炎症细 胞因子,提示IL-21在关节炎症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阻断体内IL-21的生物学活性可以用于治疗RA的发生.

    作者:兴华;董忠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